“臣孙承宗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孙承宗身材高大,满脸络腮长须,走起路来极具气势,几步就跨入殿中,拜倒在大殿中央。
“孙先生是何时到的京城?”
朱由校起身离开御座,快步走下金台,亲手将其扶起,满脸都是喜意。
众臣看着这一幕,眼中俱是羡慕之色。
“臣接旨之后,一刻不敢停息,昨晚深夜才抵达京城。”
孙承宗站起身,端详着朱由校的面容,良久之后才叹道:“陛下,几年未见,您的身体倒是差了许多。”
整天整夜睡不好觉,就算是铁打的身体也遭不住。
朱由校昨晚又失眠了,总害怕有宫女太监溜进寝宫,行荆轲要离之事。
“没有孙先生在朝中,朕是睡不安慰!”
朱由校笑了笑,转身向群臣下令道:“今天的常朝就到这里吧!朕和孙先生要好好叙叙旧。”
“臣遵旨!”
众人互相望了一眼,躬身退出了大殿。
黄立极走出殿外,就朝着徐光启挥了挥手。
徐光启凑近来低声道:“阁老有何要事吩咐?”
“你之前为何要拒绝陛下的任命?老夫不是常听你说有匡扶天下之志吗?”黄立极不满道。
徐光启躬身答道:“三辞三让乃是常例,我若是直接同意了陛下任命,百官岂不是会认为我徐光启是贪念权位之辈?更何况我才刚升任工部侍郎不到一天,又要入阁,六部尚书岂能心服?”
“心服?你在想什么?”
黄立极瞧了一眼已经走远的六部尚书,说道:“你以为六部尚书就心服老夫吗?要想在大明朝做点事情,六部尚书的支持与否并不重要,士林清议更是无所谓,最关键的是皇帝的心意。”
“阁老此言何意?”徐光启疑惑道。
黄立极道:“你以为是六部尚书换得勤,还是东阁大学士换得勤?六部尚书不听话,只要陛下圣眷仍在,老夫有的是办法收拾他们。”
瞧着脸上仍旧布满疑惑的徐光启,黄立极只能将话挑明来说了,“现在内阁之中只有老夫一个阁老,皇上早有让孙承宗入阁之意,你若是能抢在他之前入阁,就是名正言顺的次辅。待老夫退了后,也能按部就班接位。可若是孙承宗抢在你前面入阁,你就只能慢慢熬着资历了。”
“那就熬着呗,阁老您还春秋鼎盛,至少能辅国数载。”徐光启笑道:“况且阁老也支持我之政见,我就算不入阁,也没什么大不了。”
“你糊涂啊!”
黄立极深深看了一眼徐光启,语重心长道:“你难道没看出皇上心中已有换首辅之意了吗?”
“啊!怎么会?昨天御史争先弹劾,要不是皇上站出来打断,非闹得不可收拾啊。”徐光启目光中全是疑惑,在心中仔细思量,可想了好一会,却仍旧没有想出个头绪。
此时,两人已经回到了文渊阁中。
黄立极挥退了前来送茶水的文吏,将门关好后才低声道:“为官当思危、思变、思退。老夫已是位极人臣,儿子又任锦衣卫高官,若是再恋栈权位,非得身败名裂不可!”
“您是说皇上有意要罢免你的首辅之位了?”徐光启诧异道。
黄立极点头道:“最迟明年初,若是老夫不自请致仕,言官的弹劾定然不绝。”
“那皇上若是再降下圣旨,下官就立刻接下!”
修身、治国、平天下,自古以来,华夏的读书人就没有不想宰执天下的人,徐光启当然也不例外,心想着就算被官员讥讽,也要抢先入阁。
黄立极长叹道:“没有机会了,孙承宗身上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他定不会在乎百官的看法和士林的评价,只要皇帝下旨,他就会立刻接下。”
“那可就难办了!”徐光启蹙眉道。
“先看看吧!孙承宗也有可能自请去辽东任督师。”黄立极道。
乾清宫,御书房。
朱由校才刚刚坐定,孙承宗就躬身道:“陛下,臣听说朝中还在缉拿阉党?”
“已经停了,阉党实在太多了,朕也抓不过来。”朱由校无奈道。
孙承宗闻言,松了一口气,再次躬身询问道:“陛下打算如何处置地方上的阉党?”
“和魏忠贤牵连较深之人,朕已经命锦衣卫去捉拿了。至于辽东,朕准备暂时缓缓,不做任何人事调整。”朱由校道。
听到辽东两个字,孙承宗精神为之一震,转瞬间又恢复了正常,问道:“不知陛下此次相召,所为何事?”
朱由校道:“朕打算让你入阁,参赞机务。”
“臣还是想去辽东。”孙承宗躬身道。
“辽东?”
朱由校念着这两个字陷入了沉思。
自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之战后,熊廷弼主政辽东,任经略。
他提出的方案为:“增登莱、津门兵,以重兵屯山海关,待各镇兵马大集,登、莱策应齐备,然后三方大举进兵”。
这套方案,表面上看起来有大气魄,实际上是想要弃守关外,将重兵囤积在登莱、天津和山海关三处。
失土之责,没有人担当得起。
不管是东林党还是阉党主政,都不可能同意这个方案。
将相不和,战局自然堪忧。
最终,熊廷弼因广宁兵败被斩首。
朱由校以上帝视角审视这个方案,认为从纯军事上来说也没有大错。
山海关号称第一雄关,鞑子不可能攻破。
将关外的大军拉回关内,既可以缩短战线,又能灵活机动策应九边要塞。
而在登莱和天津屯兵,更是可以随时沿海路攻入鞑子后方,削弱其国力。
按照这个方案经略辽东,大明的财政必然会好上不少,不会被农民军轻易覆灭。
但若是如此,整个辽东落入鞑子手中,其国力会迅速膨胀,将来皇太极挥师入关,就有可能会重现两宋覆灭之事。
接替熊廷弼经略辽东的是王在晋。
这人先后在户部、工部、兵部任职,对朝廷的财政状况十分了解,并且他也认为经略辽东的用度是一个无底洞,会拖垮大明的财政。
因而,他上任之后,就一门心思减少辽东支出,从不主动发起进攻,只守着仅有的几个大城,勉力维持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