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良辰美景,朱由校忍不住诗兴大发。
刘若愚眼珠一转,媚笑道:“万岁爷诗才惊觉天人,老奴以为就算是唐之李杜也不过如此。”
“这......”
朱由校简直哭笑不得,这厮简直是不学无术,可能就比魏忠贤多认识几个字。
“什么唐之李杜也不过如此?这分明就是李太白的诗!”朱由校轻轻拍打着刘若愚的肩膀,笑道:“大伴,虽说太祖事情不准太监读书,可这条禁令早就废除了,你要帮着朕处理国事,还是要多读几本书才行啊!”
刘若愚笑道:“老奴就是一个阉人,十多岁就入宫了,哪里懂什么国事?还不是得按照万岁爷的心思来办。”
“哈哈哈......”
朱由校大步走出养心殿。
刘若愚咧嘴一笑,紧跟而上。
翌日清晨,朱由校又早早醒了,在宫女的服侍下穿好龙袍,吃过早饭,就踩着晨光踏入皇极殿中。
内阁首辅、六部尚书、九卿重臣早已在此等待。
作为勤政之君,常朝自然是每日都要召开。
大明朝幅员万里,治下百姓超过万万之数,每日发生的大事无数。
若是皇帝不亲自处理,则权柄就会落入旁人手中,大明朝中又会出现一个像魏忠贤一样的权臣。
皇极殿中,重臣早已候立。
朱由校才落座,就轻声问道:“黄先生,要调入陕西的粮草可有眉目了?”
黄立极已是有了腹稿,当即答道:“臣已经查阅了南方各省最近送来的奏章,湖广的粮食只能挪出一百万石,四川可以挪出一百五十万石。广西可以挪出五十万石,浙江可以拿出一百万石,再从山西和河北各调五十万石就够了。”
朱由校点头道:“朕听闻河北、山西同样有旱灾,山东更是有民众造反,冲击了县城。这三省调出了粮食,当地百姓是否够吃?”
“河北山西两省虽有旱灾,但不至于绝收,臣料想应当不会出事。至于山东的民乱,则是有心怀叵测的妖邪之人暗中串联。”黄立极答道。
“白莲教贼心不死,实在可恨!”朱由校咬牙道。
万历年间,蓟州人王森四处传播白莲教,自称闻香教主,其教徒遍布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省。
王森在后来京师传教时被捕,死于狱中。
之后,其弟子巨野人徐鸿儒继续组织白莲教,信徒不下二百万。
天启二年,这厮就造反了,自称中兴福烈帝,改年号为大乘兴胜元年,并很快攻克了郓城、邹县、滕县、峄县等地。
同时,河北也有人趁机造反,两方汇聚后,号称有十万大军。
最终,在山东巡抚赵彦和登莱巡抚袁可立围剿下,这支声势浩大的反贼才被覆灭。
但山东却因为这次造反,久久不能恢复元气。
黄立极宽慰道:“陛下不必忧心,些许野心之辈,掀不起大浪。”
“他们总这么闹下去,也不是个事啊!”朱由校道。
明末这段时间,山东虽然没有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这种巨寇,但也是造反不断,不断压榨大明的生命力。
“仓禀实则知礼仪,只要让百姓吃饱饭,就不会被野心家蛊惑。”户部尚书王永光道。
朱由校问道:“那如何才能让百姓仓禀实呢?”
“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王永光答。
“此言谬矣!”
朱由校还没来得及表达态度,后方就传来了一道略显苍老的声音。
众人循声看去,只见是一个身穿绯袍、年过的半百老者。
王永光不忿道:“徐大人有何高见?”
徐光启笑了笑,不以为意道:“在王部堂面前,下官可不敢称大人。农政一事,全在技耳,焉能听天由命?”
徐光启?
朱由校看向殿中尽显高人风范的老者,笑道:“你就是徐光启?朕看过你所编的《农政全书》,确实写得不错!”
“没想到臣的拙作居然能入陛下之眼!”徐光启躬身拜道:“陛下,我大明今时所遇之灾,和民心天心无任何关系,全在于天时变化也!”
“你继续说。”
朱由校闻言,当即大喜。
儒家的天人感应实在可恨,有这种明事理的大儒站出来说话,就算明年旱灾更严重,也不会有人把灾情和皇帝扯上关系。
徐光启朗声道:“汉朝之时,气候温暖,粮作物极易生长,因此才有两汉四百零七年的历史。到东汉末年,气候逐渐变冷,以至于北方干旱异常,因此才有绵延一百多年的魏晋南北朝乱局。到唐初,气候再次变化,才有开元盛世,玄宗皇帝威加四海。到今日,我大明的天气又变了,整个北方都变得极为干冷,因此才需要提高农政之术,在尽量少的田地中,产出尽量多的粮食。”
听完这段话,殿内众人皆是耳目一新。
唯有王永光依旧不忿道:“那你的意思是说汉灭唐亡皆是外因,而和昏君奸臣无关?”
“吾可没这么说!”
徐光启摇了摇头,显然是不想和他来一场辩论。
瞧着还欲争辩的王永光,朱由校立即摆手道:“不管前朝因何而亡,咱们还先做好眼前之事,亩产每提高一分,就能多养活一个百姓。”
“皇上圣明!”
殿内众臣同时躬身拜道。
朱由校道:“徐先生乃是大才,担任工部侍郎实在是太屈才了,朕以为可以入阁参赞机务,黄先生以为如何?”
“什么?”
黄立极还以为自己听岔了。
在场官员也是全都一愣。
虽然六部侍郎已经达到入阁的门槛了,并且还有不少人是通过侍郎入阁的,但徐光启昨天才升任工部侍郎,今日就要被提拔为东阁大学士,这让在场之人如何不诧异?
“臣资历尚浅,恐负陛下重托。”
不管心里是如何想的,徐光启第一时间当然要表现出拒绝的态度。
就连皇帝即位都要三辞三让,他身为臣子,自然也不会逾矩。
“朕用人从不看资历!”
朱由校摆了摆手,正准备继续下令,却见卢九德迈着小碎步走了进来,低声道:“万岁爷,孙先生来了,正在宫外候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