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现在还是宋神宗的年代,变法还在被宋神宗勉力维持,不过王安石本人已经在八年前被第二次罢相,隐居江宁了。
现在是元丰7年(1084年),宋神宗明年就要死了,到时候新党上台,说不定科举又要变。
所以李明哲现在也有点着急,明年考不上,估计又要学新科目,那样他的计划又要延后。
在扬州的时候他就计划好了,考中进士后,想办法留在东京做官,最好是可以进崇文院。
北宋时期,崇文院是天下藏书最多的地方,最多的时候那里有八万多卷的藏书。
北宋时期那些著名的巨著,如太宗朝修撰的《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和真宗朝修撰的《册府元龟》,以及宋朝最出名的名著《资治通鉴》,都是利用崇文院丰富的藏书编修撰写而成的。
崇文院设立之初是为了保护古书文化同时培养儒学文化造诣丰富的官员,对于馆阁官的选拔极为严格,需要经过官家的亲自筛选后才能任命。
而这也就造就了一旦有士子被选拔进入崇文院,那么仕途也就注定顺遂。
一经此职,便会成为学界名士,中外皆称为“学士”,是升迁捷径,宰执官的候补梯队。
李明哲的计划就是进入崇文院,前期先蛰伏吸纳知识,编撰名著,广识道藏方术。
天龙八部的世界可不是简单的武侠世界,算是修真之下的第一梯队了,什么天材地宝,换眼手术,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说是个小修真的世界也可以。
……
元丰八年,春。
自从元丰五年五路攻伐西夏无功后,宋神宗的病情就更重了,本来他的身体就很不好,永乐城一役宋军大败,死伤二十万人,直接把他的精气神打没了。
今年一开春,西北的军情一直没有好消息,西夏在边境挑衅,宋军只能维持城池,不敢出战。
本就病重的宋神宗很久没有上朝了,诸位大臣看见这种情况,已经心中有数了,纷纷请立太子。
在朝堂上一片纷乱之时,科举开始了。
二月十五,殿试之日。
李明哲混在一批同年之中,跟随内侍排队进入皇宫大殿。
这次科举,之前的省试他通过了,这次的殿试也就是决定下之后的名次,没有人会落第了,大家都很放松,如果这里不是皇宫,想必已经开始了各种攀谈了。
今日的殿试,宋神宗没有来,是由礼部尚书代理。
李明哲他们这快五百人的队伍,被分开领入了座位,开始殿试前的准备。
等纸笔发下来后,主考官出示了今日策论的题目。
真是一点都不掩饰了,这题目完全在逮着宋神宗和王安石在骂,大宋的文臣真是刚。
宋神宗被形容成苻坚,王安石被比喻成子之这样的簒逆之辈,啧啧,李明哲心想。
看见题目,李明哲就知道怎么写了,简直是明题,主考官就明着告诉你,顺着他的意思名次就高,反之亦然。
那就骂呗,宋神宗不能写,那就骂王安石呗。
反正这老头还会被骂大几百年,也不缺李明哲一个了。
能中进士的都是聪明人,大家都知道题目的意思。
耿直点的,认真的写策论,全都是各种分析时事,承述利弊。
油滑点的,含蓄的写出王安石执政的不足,又称赞了一下王安石的文采,两边都不得罪。
像李明哲这种不要脸的最多,这次的殿试简直就是花样批判王安石大会。
两日后,殿试放榜,李明哲约上关系好的同年,在樊楼等着报喜的差役。
这种时候,可不能亲自去看榜,榜下捉婿的典故就出自宋朝。
现在在樊楼好好的等着,自然有小厮家仆去帮忙引路。
他昨天晚上就已经知道自己的名次了,第五十五名。
那边已经说了,如果不是他打点到位,这个名次还要下移,不是他给的少了,实在是他前面的,那真是文采飞扬,各个都把王安石批的体无完肤,李明哲的文章还是骂的轻了。
这次主持殿试的考官都是旧党,昨天真是头一次阅卷阅的神清气爽,笑声都没断过。
……
三月初一,今日是每月朔望大朝的日子,文武百官在紫宸殿议事,高太后端坐皇位旁的凤座之上,自从上月神宗病卧不起后,高太后就开始了垂帘听政。
看着陛台之下,争论不休的朝臣,高太后敲了敲手上的玉环,身旁的内侍立即会意,走出帘幕,立于陛台之上高声喊道:“肃静。”
待百官停止了争论,各自返回原位后,继续说道:“官家有旨:延安郡王佣,性格稳重,聪明伶俐,自官家重病,恭顺孝悌,手抄佛经,为官家祈福。”
说到这里,高太后抱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孩童走出了帘幕,这个孩童就是延安郡王赵佣,高太后将他放在龙椅旁的一个小座上,示意内侍继续。
“更延安郡王佣,名煦。
既为宗室首嗣,天意所属,兹恪遵初诏,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
旨毕,百官皆拜,此时他们的争论已经没有意义了,那些立嫡派的现在自然是高兴的,拥立之功堪比从龙,之后的日子好过了。
立长的那两派,也只能给自己留些体面了,现在已经是尘埃落尽,之后只能夹着尾巴做官,等着东山再起的那天,反正我大宋优待士大夫,从来不杀大臣。
……
李明哲下午就知道了这件事,他现在还未被安排官职和差遣,新科的进士都有很长的一段假期,让他们用来整理关系,和荣归故里。
李明哲现在就是来太学找之前的老师们,联络联络感情,碰巧遇见了太学生们讨论此事。
太学生本就是官员后补,自然也是消息灵通,现在不光是太学生知道,国子监下辖的几个官学内都已经传遍了。
处处都是议论声,大宋本就有兄终弟及的例子,雍王和曹王都是有继承权的,自是有一批支持者。
没想到最后会是延安郡王被立为太子,官家眼见就要不行了,到时候主少国疑,又有高氏垂帘听政,牝鸡司晨不祥之兆。
“武周殷鉴不远,朝堂诸公讷讷不言,耻也。
王杨卢骆,何以并列,骆公一文,千古不废。
吾今意肖骆公,试问域中谁人。”
一个太学生愤愤不平,说出如此勃言,后又拿出纸笔,洋洋洒洒一笔挥就。
写完后,复又看向围观的太学生,大有要纠结同学上书之意。
旁边还真有一些学子被他鼓动,纷纷在后面签下自己的名字,一时之间整个学舍里嘈杂不堪,这里面雍王一派的人,曹王一派的人,和立嫡派的人相互攻讦。
最后还有像李明哲这样的中立派,只想躲清静,在他们吵起来后,直接就离开了学舍,找地方读书去了。
……
几日后,就在外界还在纷纷扰扰的时候,一则消息让所有的争论都停止了。
元丰八年三月初七,上崩于福宁殿,年三十有八。
皇太子煦即皇帝位,尊皇太后高氏为太皇太后,尊皇后为皇太后,德妃朱氏为皇太妃。
以及,太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
……
小皇帝继位后,一切的争论都没有了,有宋以来,就没有一个宗室能造反的。
平时的宗室子弟都被圈养起来,出个门都要打报告,还要按时回去,不然就要被处罚。
也就只有坐在皇位上的那位的近亲,可以随意有点,比如他的兄弟、儿子之类的。
所以,雍王和曹王之前才会那么的上蹿下跳,不只是为了权力,还有他们的自由,宋朝的皇帝,防的最严的就是皇叔了。
不过现在执掌朝政的太皇太后没功夫理会他们,近些日子东京出了一件天大的事情。
四月时,高氏派禁军封了国库,下令清点户部的账目。
传旨的內侍宣完旨意后,拉着户部的高侍郎走到一旁,小声的说了些什么,之后匆匆离去。
自从元丰五年改制后,原本总管四方贡赋和国家财政的三司使被裁撤,职权被并入了户部。
现在的户部尚书也能被称一声相公了,一个內侍可没资格上去拉关系,只能是找个侍郎传话。
高侍郎走到户部尚书身前,等尚书屏退了左右,小声的说起刚才得知的情况。
“相公,宫里的意思是让我们自己补漏,这几天国库那边,只能进物,不能出物。
一个月后,宫里面会派人开库核验,咱们该怎么做?”
“哼,可笑至极。”
户部尚书听完后,冷笑一声,坐在太师椅上闭上眼睛捻着胡须,老神在在的,复又睁开眼继续说道。
“补漏?补什么漏,那国库里的东西,全东京的权贵们谁没动过?
咱们户部可补不齐,平日里让你们做的账目,就是等在着的,往些年国库失火的仓房也是等在着的。
这些年国库倒是太平,多少年都没火龙烧仓过了。去准备准备,把那几间空仓库烧了,一了百了。
现在那里是禁军在守着,失火了也怪不上咱们。记得离开的时候把以前预留的地道堵上,别留下手尾。”
“是,下官告退。”高侍郎领命匆匆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