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棋子的千古风流

火皇席

https://img.ppxs5.com/47/84/1372c4634d.jpg

首页 >> 一枚棋子的千古风流 >> 一枚棋子的千古风流最新章节(目录)

第一百零六章 门生二苏谒恩师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离开蔡州前夕,欧阳修特地向一年来保持密切往来的道士们道别。壶公观有个道士叫刘道源,与欧阳修同年同月出生。

告别的时候,欧阳修送给他一袭道服作为纪念。

二十二年以后,还有人见到这位八十七岁高龄的老道士,仍然穿着这件补了又补的单衣道袍。

他逢人便说:“这是已故蔡州知州欧阳永叔送给我的。二十多年来,我一直穿着它,破了就缝补,从来没有把它弄脏了而浆洗过。”

这是元祐八年(1093)七月的事情。苏辙在朝做官,听朋友曹涣漫谈赴京途中见闻,说到蔡州老道士刘道源的故事,慨然兴叹,感怀蔡州各界人士对欧阳修的深情眷念。

二十二年前的熙宁四年(1071)六月下旬,欧阳修接到朝廷同意致仕的敕告,归心似箭的他,而心又在箭之前,立即打点行装,准备启程。

天气已经炎热,好在蔡州与颍州相距不远,只要两天工夫就可以到达。

不料连续几天,大雨滂沱,地面积水成潦,耽搁了三五日。

欧阳修全家终于抵达颍州。

这时的颍州知州是吕公著。上年四月,担任御史中丞的吕公著,因为反对推行青苗法,指斥吕惠卿“奸邪不可用”,被罢知颍州。

对于欧阳修来颍安家落户,吕公著非常高兴,赋诗表示欢迎。

真是一种巧合,二十三年前,欧阳修身为颍州知州,结识并倚重吕公著。二十三年后,当年的颍州通判,成了今日的颍州太守,而且成了“名望三朝”的名人显士。

门生曾巩、苏轼、苏辙等人,纷纷寄来贺信,庆贺恩师致仕荣归,赞美先生的道德文章,祝愿他在颍州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

可是,摆在欧阳修面前的,却是一大堆杂碎烦人的家事。

旧房改扩工程,还没有完全竣工。

一个庞大的家族,人多费用大,家计尚没有着落,田产需要添置,生计需要安排。

这一切,都烦杂琐碎,够人费心劳神。

最令他牵怀的,是那遗失的一百八十枚白色永子,现已寻回178枚,尚有两枚就可以齐全了,他祈祷上苍,让他在有生之年找到那最后的两枚永子。

入秋以后,已成沉疴的眼疾、脚病和消渴症同时发作,给忙碌中的欧阳修添了痛苦。

但是,欧阳修精神上还是快乐的,只要忙过这一阵子,自己就是天底下无事的幸福闲人了。

设想那即将来临的清闲自在生活,一定有利于疾病调养,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自信。

实现了致仕归田的宿愿,欧阳修再度回想起至和初年那场盟约。

当时自己与韩绛、吴奎、王珪一同翰林院值班,大家相约五十八岁退休,如今虽然比原计划晚了七年,毕竟如愿以偿。

又想起皇祐二年(1050)留守南京的时候,杜衍退休闲居,两人常在一起诗酒酬唱。

欧阳修曾在一首答赠杜衍的诗中咏道:“报国如乖愿,归耕宁买田,期无辱知己,肯逐名利迁。”

迄今二十二年过去,杜衍弃世也已经十五个春秋,而他自己这才实现归耕买田的诺言。

过往一幕幕浮现于眼前,许多人和事栩栩如生,常使欧阳修热泪纵横。

就在欧阳修退归颍州前夕,他的朋友、颍州处士常秩出山了。

常秩是一个很有些故事的人。这个故事的主题大概就是“屡召不起”,因此名声更加彰著。

欧阳修赴蔡州任途中滞留颍州,三人谈论时政,常秩极力赞赏王安石新法,表示了出山的愿望。果不其然,王安石召他赴阙,一召即起。

这年五月,常秩抵达京师,受到神宗召见。

神宗问他为什么久召不应。

常秩说:“先帝用官位征召我,我不敢来。陛下不用官位召我,所以我来了。”

神宗听了很高兴,又问欧阳修、吕公著、王安石相比较怎么样。

常秩回答:“青苗法符合古义,王安石既知经又知道,吕公著不知经也不知道,欧阳修则只是擅长写文章而已。”

第二天,常秩被任命为右正言、管勾国子监、直舍人院。他始终赞成变法,然而对政事无所建明,受到世人讥议。

欧阳修回到颍州,钦慕多年的两位处士——王回与常秩,一位已经去世,一位正在出山,心中难免有些失望和惆怅。

值得欧阳修欣慰的是,他曾经大力荐举过的另一位名士连庶却终生坚守气节,老死田园。

连庶是应山(今属湖北)人,早年担任过寿春(今安徽寿县)县令,政绩卓著,不久退居田园,至今已二十余年。

欧阳修、宋庠、宋祁在贫贱不得志的岁月里,都曾结识过连庶,连庶为他们提供过帮助。

这三个人后都发迹了,连庶却没有求谒过他们。

前些年,包括欧阳修在内,若干贤达推崇连庶的文章道德,向朝廷鼎力荐举,谁知连庶对朝廷命官一笑置之,坚持辞官不受。

朝廷准备下月举行明堂大祭祀,诏令老臣欧阳修等前往京师陪席助祭。

明堂,本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场所,凡是朝会、祭祀、庆赏、养老、教学等重大典礼,都在那里举行。后世多在京师东南郊建立明堂,保存古制。

皇祐二年九月,仁宗举办隆重的明堂祭礼,合祭天地,并以祖宗配享,百神从祀。

从那以后,明堂成为宋朝重大祭典。

欧阳修因为身体原因,上疏告病,请求免去陪祭。

神宗同意了他的请求。

明堂祭典在京城隆重举行。

接着天下大赦,百官进秩。

典礼之后,神宗派遣专人前往颍州,赏赐欧阳修一套衣服,一条金腰带,一百五十两银器,一百五十匹丝绢,还有米面羊酒等物品。

九月中下旬,苏轼与苏辙来到颍州,拜谒恩师欧阳修。

在京城担任开封府推官的苏轼因为訾议新法,六月间被人诬告,为避免更多的纠纷,自请通判杭州。

他七月抵达陈州,与担任陈州州学教授的苏辙团聚,苏轼在陈州滞留两个多月,启程赴杭州时,与苏辙同来颍州谒见恩师欧阳修。

“以前在钱使相的西京幕府,他曾经对我介绍过西湖的雷峰塔,可我总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亲自去看一眼,正好,你这次通判杭州,可以替我了却此桩心愿了。”欧阳修对苏轼说。

“先生的话,晚生记在心里了,西湖会常去的。”苏轼说。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