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准备前往拜谒钱惟演。
说起来,作为下官,欧阳修洛阳上任伊始,理应率先造访钱幕府。
即使暂时分身乏术,延迟数日也没关系,总之他得在最初一段时间里主动前去,以尽下僚之礼。
这方面再怎样木讷之人,既到了官场之上,也得识大体,按照官场伦理例行程序来。
欧阳修自然明白这一点,实际上他已经开始寻思何时动身了。不过他觉得还是先行投贴的好——修书一封送上,征询一下钱使相府上的意见,看何时拜访比较方便,然后一切遵从安排。
若以辈份论,欧阳修作为晚辈前来拜见前辈,也是应有的礼道。
没想到他的投贴刚刚送出,却首先接到了钱幕府的邀请柬。
这并未让欧阳修感到不安,相反,反而更加让他感到钱惟演果然是一个宽厚、随和之人。
呀,那真是一个残阳慵懒且令人惬意的午后。
虽然刚下过一场细雨,空气里却弥漫着一阵阵暗香,初一嗅,似是桃花儿和紫藤花儿,再一嗅,却又不全部是桃花儿和紫藤花儿了,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称的香气杂糅其中。
偌大一个洛阳城里,只有在钱幕府里能嗅到这样的香气,这是欧阳修后来得出的结论。钱府弥漫的香气是绝无仅有的。
欧阳修突然想到,难道说,这是江南的味道么?钱惟演的故乡是杭州临安,那里距离欧阳修的故乡庐陵有一段距离,但都属于广义上的山水江南,两地的植被大致类似,只是庐陵有榕树,临安无榕树,所谓“榕不过吉(水)”是也。
但临安有更多的桂花和茶树,说不定钱府里绝无仅有的香气,便是来自临安的桂花香和茶香呢。
怎么说呢,浸润了吴越国文化的钱氏,无论走到哪里,都自带那特殊的香气。
欧阳修这样胡思乱想了一通,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可笑,便嘴一咧,轻轻笑了一下。
钱使相见到欧阳修便立刻从案后站了起来,嘴里呵呵有声,拱手相迎。
“什么事情如此高兴啊?”钱惟演笑问。
“当然是因为见到钱使相钱大人了。”欧阳修忙作揖道。
“应该不是吧,我看欧阳一定是想起了什么好玩的事情。”钱惟演说。
看来瞒不过钱惟演,欧阳修只好把自己刚才的想法讲了。
“哈哈,我就说呢,不过欧阳这么敏感,将来一定是一个大文才啊。”钱惟演说。
钱惟演的官廨里有一个著名的书架,人称“三屋架”,四个一组摆了整整三间房,上面搁满了各种书籍、拓本和字画。
而每一组书架底下都摆着一盆花,却不是当地的任何花儿,而是清一色江南才有的花儿,似乎也不是多么名贵的,像杜鹃、丁香、玉兰,都被他维护得富有灵性,四季都能绽放。
然后,花之下,是一张金黄色木质棋盘,棋盘两侧各置一无盖瓷罐,里面盛着黑白两色棋子。
欧阳修联想到叔叔欧阳晔曾经提到的楸枰,想必这副棋盘正是楸木所制。
欧阳修端坐于内,一时竟忘了这是书,那是花儿,或者这是一爿书房、棋室,在浓郁的花香之中,那感觉就像是置身于一个神圣而庄严的仪式里面呢。
其时,钱惟演的官廨里还坐着另外一个人,这便是梅尧臣。
这也是欧阳修与梅尧臣第一次见面的记忆了。
走进来的时候,其实欧阳修并没有怎么留意其他人。
头一回来钱府,他只寻思这里的人可能是钱惟演的下僚,没有想到会是他的客人。
欧阳修本来以为钱使相以开府之尊,一定会大牌得很,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坐在那儿用目光来迎接他这个晚辈后生——即令如此他认为也是很正常。
没有想到钱使相会先站起来。
旁边的梅尧臣也跟着站了起来,望着欧阳修,脸上带着和善的笑容。
寒暄过后,钱惟演就向欧阳修介绍梅尧臣。
“这是梅圣俞,除了为人好,琴棋书画也都很了得,你们以后肯定会成为挚交的。”钱惟演说。
“久仰,见过圣俞兄。”欧阳修抱拳道。
“久仰,见过欧阳兄。”梅尧臣亦作了一个揖。
梅尧臣说起话来慢腾腾的,声音也不高,说一句看你一眼,仿佛怕你听不懂似的。他前不久刚调任河南县(今河南洛阳西)主簿。
了解到欧阳修平生首次来洛阳,钱惟演便提议他与梅尧臣找个时间同游龙门、登香山,他说:“梅尧臣也未曾到过龙门呢,你们两个正好可以结伴同行啊。”
对于“梅尧臣”这个名字,欧阳修此前有所耳闻,知道他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生得细皮嫩肉,说活爱脸红,外号“薄皮梅”。据称他颇有文采,为人谦卑、和善,素来热衷佛学且颇有研究,与为了跟风而强迫自己信佛的那些人截然不同。
看来钱惟演正是为此才建议他们同去龙门的。
本来,可能由于家教的关系,欧阳修对有关释家的东西并不感兴趣,可龙门山和龙门东山,又称香山,是享誉遐迩的历史名胜,白居易不是曾说过“洛阳西郊山水之盛,龙门首焉”么,白居易自己即颇与龙门有缘,晚年一直居住于此。
而且钱惟演似乎对此事很是热心,看得出他对梅尧臣很器重,也希望为欧阳修提供一个机会,让欧阳修和梅尧臣从此结识。
欧阳修新涉仕途,钱惟演以一府之尊,却能放下身段延请后辈,也算是有大恩德了,加之盛情难却,欧阳修便应约与梅尧臣一起前往龙门和香山游览,同行的还有李襄宾和梅尧臣的一个书童。
欧阳修和梅尧臣走在前面,李襄宾和书童紧随其后。
梅尧臣一开口就脸红,声音又低,欧阳修只能和他靠得很近才能听清楚。一路上全是梅尧臣在介绍,欧阳修在听。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数量不是很多,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直至隋唐五代十国至宋,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四百余年之久,才有了如今的气派。
如此旷日持久的营造终于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大小不一的洞窟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二里,造像十万余尊,其中佛像巨者可达数丈,微者则仅有数寸,令人叹为观止。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二字,本意为迎接初升的太阳。
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历时二十四年,后因为发生宫廷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规划中的宾阳中洞、南洞、北洞三所洞窟,仅完成了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迟至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题材则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主佛为释家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宾阳中洞内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中央雕刻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是八个伎乐天和两个供养天人,众像衣带飘逸,迎风翱翔,婀娜多姿,优美动人。
洞中前壁南北两侧,自上而下有四层精美的浮雕,第一层是以“维摩诘经”故事为题材的浮雕,叫做“维摩变”,描摹文殊菩萨与维摩诘居士对坐说法情景。第二层是舍身饲虎,那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故事。第三层为著名的帝后礼佛图,描摹孝文帝和皇太后礼佛的情景。第四层为“十神王”浮雕像。
欧阳修觉得梅尧臣的声音很像寺庙里领诵的和尚。
梅尧臣特别给欧阳修讲了“舍身饲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