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通鉴

暮江飞鸟

https://img.ppxs5.com/fd/d8/6080fcd59c.jpg

首页 >> 大唐通鉴 >> 大唐通鉴最新章节(目录)

第八章 隋炀帝(4)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8月,雨停,李渊走小路进军关中。他担心守将宋老生坚守不出,李建成和李世民说:“宋老生勇而无谋,我们不断上前挑衅,不怕他不出兵。就算他坚决据守,我们也可以用反间计在朝廷造谣他谋反,说他想归顺我军,所以不肯出兵攻打。他担心被左右弹劾,怎敢不出兵?”于是他俩带着几十名骑兵每日到城下大骂,宋老生大怒,果然出击。

李渊想让部队吃完饭再出站,李世民说完:“机不可失。”便领着骑兵直冲宋老生背后,手杀数十人,把刀都杀得缺了口,流血满袖,洗干净再战。

李渊让军中传言:“已擒获宋老生。”于是士气大振,大败宋老生,敌军尸体堆积数里。李渊先他赶往城门,关闭起来。宋老生下马跳入战壕,想趁乱藏起来,最终被唐兵杀死。

李渊入城后,赏赐战士军功,挑选当地丁壮,原关中士兵想返回家乡的也任由其去,收获了大批民心。有人进谏说赏赐太多了,李渊反对道:“隋炀帝为了自己花销而吝啬赏赐,导致渐渐失去民心,有什么可值得效仿的?”有士大夫自愿为他做说客,去说服前方的城池和豪杰。在他的帮助下,李渊成功招抚了关中最强叛匪孙华,还兵不血刃的得到了韩城。

到了壶口,百姓争相贡献舟船。李渊对部下说:“前方守将屈突通精锐不少,但到现在也没来交战,足以知道手下并不为他所用,彼此上下相疑。他害怕被朝廷责罚,又不得不出战。如果他渡河攻打你们,我就进兵直击他后方,他必定防守不住。如果他全力守城,你们就阻断河道,扼守他前方咽喉。这样他还不逃走的话,必被擒获。”此时关中虽然还没有被攻下,但大批豪杰前来投奔,一天就有一千人。

李渊打算放弃进攻屈突通,向西直插长安,犹豫未定。裴寂说:“屈突通手握重兵,据守坚城。假如我们舍他而进攻长安,没有攻下的话就腹背受敌了,此危道也。不如还是进攻,长安倚仗屈突通作为外援屏障,攻克了他也就等于攻克长安了。”

李世民不同意:“兵贵神速,我们凭借这几次战胜的威名,携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向西,长安之人必定望风而惧。智慧来不及谋断,勇力来不及使出,攻陷长安就好像秋风扫叶一般容易。若滞留这座坚城之下,使他们得以加固守备来图谋我们,导致众心离散,则大事去矣。况且屈突通就是个只求自保的奴仆罢了,不值得担忧。”李渊同意了他的意见。

当年杨玄感和李密进入关中时面对的也是相似的抉择,结局却大相径庭,不禁令人唏嘘。而当年平定杨玄感叛乱的卫文昇,此时已老朽,听闻李渊军队已逼近长安的消息,忧惧成疾,不再参与军事决策。

李渊率军渡河,关中士民争相归附,像市集一样。李渊派世子李建成、司马刘文静驻守在永丰粮仓,守住潼关来抵御东边可能到来的援军。另派李世民带领数万人直逼渭水。屈突通听闻李渊已向西,率军来追,被刘文静阻遏,想投奔潼关,又被李渊军占领,只得退守北城。

李世民所到之处,吏民盗匪归降如流水。他收拢豪俊,募兵泾阳(长安附近),得军九万。甚至有女子李氏,带领精兵一万人在渭水之北投靠他,号称“娘子军”。城尉房玄龄前来拜会,李世民与他一见如故,立刻请他担任自己的谋主。房玄龄也感叹得遇知己,竭忠尽力,知无不为。

马邑郡丞李靖,素与李渊不和,李渊进城后就想把他杀了。李靖大呼:“您举义军就是为了杀忠良壮士的吗?”李世民在旁边帮他一再求情才得救,将他纳入了自己的幕府。

李靖年少就有非常之志,颇具文才武略。他舅舅——隋朝猛将韩擒虎就曾摸着他的头说:“可与之谈论将帅谋略的,只有此子了。”多亏了李世民,不然日后那个灭东突厥、平吐谷浑、破南梁的大唐战神,中国历史十大名将之一,在李渊这里就已经折戟了。

那是一个十月的冬天,李渊终于攻入长安,安营在春明门,号令全军集合,众达二十万。当年起兵时,留守的官员掘了李渊的祖坟,毁了李家宗庙。李渊知道后哀嚎恸哭,觉得自己对不起先人,但也已经没有退路,只得咬牙前行。现在看着威风凛凛,兵强马壮的李家军,对得起自己这一路的颠沛流离,他欣慰地笑了,然后默默擦了擦眼角。

而此时他的“盟主”李密,正在洛水与王世充大战。

先是王世充领兵夜渡,打败了李密,李密假意东逃,引诱王世充追击,然后回身逆战,又将王世充打得大败。双方你来我往,不分伯仲。

朝廷命令将军薛世雄率兵三万前去增援攻打李密,如果还有其他叛军就顺便剿杀,碰巧路上遇到了窦建德的队伍。窦建德士众十分恐惧,薛世雄知道他们害怕自己就放松了防备。窦建德打算赌一把,就率领着二百八十人的敢死队连夜偷袭。无奈距离敌方军营太远,于是事先约定:“如果到了敌军那里天还没亮,就全力偷袭,如果天亮了,就投降赴死。”结果距敌方营地还有一里,天就快亮了。窦建德脸色铁青,正准备投降,谁料突然大雾来袭,一尺之内都看不清人。窦建德大喜道:“天助我也。”于是突入薛世雄的军营,将他打得打败,逃回了涿郡。窦建德的刚猛可见一斑。

武阳(河北)郡守归降李密,特让门客魏征写信向李密献诚。李密十分高兴,任命魏征为文学参军。魏征年少时贫困孤苦,喜欢读书,素有大志。散漫不受拘束,不好好从事生产工作,没有一个正经的生计。最初做了道士,后来又成了武阳郡的典书记。李密爱其才华,召于麾下。

王世充自洛水之败,坚壁不出,朝廷派使者名为安抚,实则催他出战。王世充惭惧,只得出城继续与李密打,沿河布阵十余里。李密麾下翟让先出战,失利而退。王世充追击,李密派兵截断了他的后路,自领中军攻击,王世充大败西逃。

李密本应乘胜追击,一举剿灭王世充,但长久以来积攒的问题终于爆发了——翟让。

翟让的属下之前就曾多次劝他自己当老大,他只是大笑,并未听从,但李密却对此一直讳莫如深。翟让贪财,曾责备左长史:“你攻破汝南的时候,得到的财物只给魏公李密却不给我。魏公可是我亲自迎立的,将来谁在上谁在下还不一定呢。”

长史害怕,将此事告诉了李密。左司马也劝他:“翟让贪婪无德,心里根本没把你当做主君,应尽早除之。”

“今安危未定就诛杀功臣,跟随我的其他人会怎么想?”李密不同意。

左司马坚持己见,“毒蛇咬手,壮士断腕,是顾大局的表现。如果翟让他们先动手,悔之无及!”李密犹豫再三,还是答应了。

于是摆设酒席,宴请翟让。席间李密对翟让道:“今日我们兄弟饮酒,不需人多伺候,你身边那几个护卫也一同赐予酒食,在外面吃吧。”

“甚好!”翟让爽快地说道,挥了挥手,身边护卫都被带了出去。

“魏王我敬你!想当年你我相识的时候,我还只是个贼。我们一同患难与共,历经多少战事、流血牺牲,才有了今天的战果,我翟让真的很开心!”翟让斟满一杯酒祝道。

李密也举起杯,眼神中掠过一丝迷茫,逐渐黯淡了下来,嘴角动了一下却什么也没有说。片刻后恢复如初,仿佛下了决心一般。李密命人拿出准备好的弓箭让翟让试射,趁他拉满弓,让亲信绕到身后一刀砍下。

翟让跌坐床前,鲜血四溅,脸上没有惊慌,更多的是失望,紧接着发出了蛮牛般的叫声,充满着不甘和哀伤,连叫数声后便渐渐不再动弹。。。

翟让的亲信寻声而入,都大惊失色。单雄信叩头求饶,徐世勣趁乱逃出,被守卫砍伤了头颅,李密都赦免了他们。翟让素来残暴多疑,对属下并不好。他死那天,没有一人为他悲伤。不久后李密独自入营安抚他的部下,又命令单雄信、徐世勣分别统领旧众,内外都安定了下来。但是李密的将佐都开始有了自疑之心,时刻担心自己会有和翟让相同的下场,内部的问题越来越大。

起初,王世充就知道翟让和李密不会长久,一直等他们自相残杀从中获利。但翟让的死还是让他大失所望:“李密天资聪颖果决,但事情做得太过,最终是龙是蛇,不可测也。”

长安陷落后,隋将屈突通一直在负隅顽抗,与刘文静相持一个多月,尽力苦战却势单力薄。慰劳将士,没有一次不落泪,常对左右说:“我前后事奉文帝、炀帝二主,恩遇甚厚。食君之禄却不担君之忧,吾不为也。”然后摸着自己的头颈:“当为国家受一刀!”

后来他留下将领桑显和把守潼关,自己向东撤退。结果他刚出发,桑显和就献出城池投降了,刘文静立马派兵追击。措手不及的屈突通只能结阵固守,桑显和对其众说:“现在京城陷落,你们全是关中人,家属也都在关中,离开这里还能去哪?”众人听完都放下了兵器投降。屈突通自知不免于难,下马向东南(炀帝所在江都方向)再拜痛哭:“臣力屈至此,非敢负国,天地神灵可知。”被俘虏到了长安,李渊没有杀他,封他为兵部尚书。

12月,王世充营中几名士兵逃到了李密那里,李密趁机询问了那边的情况。

“王世充正加紧招募军队,还设宴慰劳大家,不知道什么原因。”逃兵说。

“他想偷袭!”李密突然反应过来。

“双方已有段时间不交兵,他粮草又快用尽了,怎么还会特意设宴犒赏士卒呢?就是想趁着月色昏暗前来袭城,我差点中了他的计。”李密心想。

于是分兵屯守城池两侧,专门等待敌军。当夜三更,王世充果然来袭,率军攀墙而上,结果被打得大败,伤亡千余人。

王世充多次与李密交战,输多胜少,兵力越来越薄弱,军队越来越疲乏。朝廷特别派出越王杨侗带领七万多兵马前来支援。李密的存在,为李渊挡住了大量来自隋朝的进攻,为他进入关中争取了时间。

王世充得到增援后,在洛水以北暂时打退了李密,自以为得势,修造浮桥打算进攻李密的大本营。结果李密趁隋军建桥时突然让敢死队进攻,隋军大乱。这一仗王世充败得十分惨烈,士兵争相往桥上逃命,淹死一万多人。王世充害怕得都不敢退入洛阳,只能往北跑,当夜狂风暴雨、天寒地冻,士兵渡河时衣服都湿了,冻死上万人。

王世充仅和数千人逃回朝中,自己将自己关进监狱中请罪。越王杨侗派人赦免了他,并赏赐黄金、布帛、美女来安慰他。王世充果然重新振作,收拢了散亡的士兵万余人,但暂时不敢再出兵了。

李密乘胜追击,占领了洛阳外城,周边郡县也都陆续归降了他。

此时在江都的炀帝,心中十分清楚中原已经大乱,根本无心北归,每日但求荒淫放纵。修建了一百多个房间,装潢奢华,还装满各路美女。每日与萧皇后和爱妃们依次前往各个房间,酒杯不离口,不醉不归。虽然炀帝醉生梦死,但也难逃内心的焦躁不安,他经常绑着头巾,穿着短衣,游遍行宫每一处,到了夜晚才停歇,唯恐以后没机会再看。

群臣请求他重返中原主持大局的呼声日益增多,但都被虞世基按下了,“江东的百姓渴望御驾已久,而且夏朝大禹的王业就起源于此。”于是炀帝下令建造丹阳宫,打算迁都那里。

粮食都吃完了,加上跟随炀帝在江都的大多是关中人,久居思乡,眼见炀帝无心西归,便起了叛乱的打算。虎贲郎将司马德戡(kān)联合了炀帝宠臣裴虔通、宇文智及、宇文化及等人一起商议造反的事。宇文化及生性驽钝胆小,吓得脸色都变了,直冒冷汗,迫于他人的压力才答应。

宇文智及说道:“杨广虽无道但余威尚在,如果我们外逃然后举兵,无异自取灭亡。不如从内部直捣黄龙,擒贼擒王,此乃帝王之业。”

618年,4月,乙卯日,天气晦暗,刮风下雨。三更时分,司马德戡聚集军兵数万人,举火为号与城外响应。宇文智及也聚集了一千多人布置在各个街巷,又劫持了宫中护卫。

看到火光,炀帝问亲信发生了什么事,一旁的裴虔通回复道:“草坊失火,正在救了,陛下勿忧。”燕王杨倓(tán)察觉事情不对想入宫告诉炀帝,被裴虔通暗中囚禁了起来。

丙辰日,天还没亮,司马德戡将自己的军队交给裴虔通,用来替换各个门的守卫。裴虔通带领数百骑兵,逼迫殿内守卫放下兵器离开,右将军独孤盛说:“陛下在这里,谁敢逞凶?”

“将军最好不要轻举妄动,我们也是为情势所逼。”裴虔通轻蔑地说。

独孤盛来不及披上战甲,就与十多名卫兵一起反抗叛军,最终被杀。他到死都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惧怕,很好的完成了自己最后的使命,远强于那些自谓忠贞之人。

司马德戡等引兵上殿,炀帝听闻兵变,立刻变装逃亡西阁。裴虔通带兵撞门,闯入后大喊:“陛下在哪里?”有个美人战战兢兢地指向一个方位,校尉拔刀就要冲过去。这时,炀帝缓缓把头探出窗外说:“你们是来杀我的吗?”校尉将他一把揪出了阁楼。

炀帝看见裴虔通大惊道:“这不是我的老友吗?怎么连你也要反我?”炀帝还是晋王杨广时,裴虔通就跟着他,所以没想到他会造反。

第二天一早,司马德戡、裴虔通、宇文化及等人押着炀帝去上朝。宇文化及发抖地讲不出话,低着头骑在马上好像做了什么错事。炀帝则嫌弃马鞍太破旧,要求更换一个新的才上马。贼党看到炀帝被俘后都欢声震地。

“虞世基呢?”炀帝问。

“早砍了!”贼党说道。

“朕有何罪,你们这样待我?”炀帝叹气道。

“你背弃宗庙,不停巡游,对外勤于征战,对内奢侈淫乱。任用小人,粉饰太平,导致众多年轻力壮的人死于战场,老弱病残尸横遍野,还说自己无罪吗?”

“朕的确对不起百姓,但你们几个可是因我才享尽荣华富贵、位高权重的,是谁对不起谁呢?”炀帝说。

炀帝最宠爱的儿子杨杲,就是被突厥包围时抱着哭那个,时年十二,站在炀帝身旁哭个不停。裴虔通被哭得心烦意乱,抽刀砍杀了他,鲜血溅到了炀帝衣袖上。

叛军要杀炀帝,炀帝说道:“天子自有死法,怎么能加以刀剑?拿毒酒来!”没人理会他。最终他解下了自己的绢巾,交给了叛军将自己勒死。萧皇后和宫里的人拿床板做成了小棺材,将炀帝和杨杲一起裝殓下葬。

当初,炀帝知道自己终会遇难,常随身携带一瓶毒药,结果叛乱发生时因为太慌乱找不到了。不得不说,炀帝虽然可恶、可恨、可憎,死前倒也不失气节。

当年,宇文化及的父亲帮助炀帝夺得了皇位,现在宇文化及又参与杀死了炀帝。他还将隋朝宗室屠戮殆尽,无论男女老幼全部处死,包括被文帝废为庶人的杨秀、造反被囚的杨俊、被炀帝猜疑的太子杨暕。总之,当年隋文帝“杨”坚怎么屠戮北周“宇文”氏,现在“宇文”化及就怎么屠戮“杨”氏,一切的一切都在悲惨的因果中不断循环。

可怜太子杨暕,素来得不到宠爱,到死都以为是炀帝派人来杀他的。而炀帝最初听闻叛乱时,也问萧皇后:“是不是杨暕造的反?”父子至死都无法相互了解,彼此信任。

叛乱将要发生时,有人及时报给裴蕴,他本可以迅速假传圣旨号令军队进宫护驾,无奈虞世基不相信造反的事实,不同意下诏。裴蕴感慨道:“我真是愚蠢到家了,居然与虞世基这种人谋划,误了大事。”最终两人都被叛军处死。

苏威在隋朝名位甚重本应处死,宇文化及考虑到他没有参与朝政,便赦免了他。而饱读孝经,自谓忠心耿耿的苏威,立刻抛弃隋朝成为了宇文化及的参谋,颇受礼遇。

后来百官全到朝堂恭贺宇文化及,享尽隋朝高官厚禄的人,一个个笑得都很谄媚,唯独给事中许善心不来。叛军去通知他说炀帝已死,仍不来。宇文化及派人将他抓到了朝堂,他也坚决不向宇文化及行帝王之礼,最终被杀。出殡时,许善心已经九十二岁的母亲范氏,没有哭,抚摸着儿子的棺椁说道:“能为国家牺牲,死得其所,是我家的儿子!”之后绝食,十多天后也去世了。

虎贲郎将麦孟才、钱杰、沈光商议:“咱们受先帝厚恩,却要低头侍奉宇文化及,接受仇敌的指挥,还有何面目活在人世?定要杀他为先帝报仇。”于是率领几千人约定在早晨袭击宇文化及,不幸消息外泄,宇文化及提前逃跑,司马德戡率军重重围困了他们。最后他们率领着几百士卒全部战斗至死,无一人投降,为不幸灭亡的隋朝找回了最后的气节与血性。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