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新龙舟竣工,炀帝大喜,打算乘坐到江都游玩。有言官因外面叛军四起,特别跑到宫门口阻止炀帝出游。炀帝大怒,打掉了他的下巴,然后处死。结果出行时百姓也阻拦车驾,呈上奏书:“陛下如果坚持去江都,恐怕天下非您所有了。”他还是不听,把上书的人也杀了。
10月,宇文述去世。当初,宇文述的两个儿子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都是游手好闲的无赖。宇文化及一直在东宫侍奉炀帝,深得宠幸。等炀帝即位后,封他为重臣,在宇文述死后更是把兵权都交给了他。
之前死里逃生的李密四处流亡,路上只能砍树皮来吃,又饿又累。好不容易找到个村舍躲了起来,隐姓埋名以图东山再起。当地有个叫王秀才的游侠很欣赏他,待他甚好,还将女儿下嫁给他。后来县令识破了李密的身份,上报朝廷派兵前来缉拿,好在他外出躲过一劫,但王秀才却被处死了。李密不得已又走上了逃亡的道路。
韦城(河南)人翟(zhái)让,犯法本该被斩,主管牢狱的官吏黄君汉钦佩他的英勇,暗中对他说:“你是个可造之材,怎可让自己老死在牢狱中?”
翟让大喜:“我就是牢圈里的猪,是生是死,全看您的意思了。”黄君汉打坏刑具,将他放了出来。
翟让再拜:“蒙受再造之恩,无以为报,只是担心您之后如何交代呢?”
“你是男子汉大丈夫,不要学那些小儿女在这里流眼泪。我不担心自己的死罪,救你也是为了天下苍生。你只需尽力逃命,之后多为百姓做贡献就算报答我了,至于我之后的事不用你担心。”黄君汉生气地说,催促他赶紧逃离。
翟让于是逃到了瓦岗山当盗匪。同郡的单雄信,健壮英勇。擅用马槊——类似矛的一种兵器。带着不少兵马前来投奔。同来的还有徐世勣(jì)——未来的大唐战神之一,参与灭掉了东突厥和高丽。时年十七,有勇有谋。他劝翟让:“东郡的乡亲都是老熟人,认识咱俩,还过去抢劫不合适。荥阳、梁郡(河南)是汴水流经的地方,我们可以在那打劫过往船只,专盯有钱的商人旅客下手,这样就够我们的资用了。”翟让赞同他的看法,于是衣食渐渐丰足,归降的人也越来越多。
之后李密逃命而来,往来于各个匪首之间,推销他谋取天下的计谋。刚开始根本没人相信,久而久之,大家都说:“一个公卿子弟,能有如此大的志气。恰巧现在民间都在传言“李氏将王,杨氏将亡”。他姓李,又几次三番逃离死地,会不会是天命所归呢?”于是开始尊敬李密。
李密考察了数位首领,觉得翟让最能成事,于是找关系前去拜会,为他出谋划策,并且游说其他首领前来归顺。翟让十分高兴,越来越青睐李密,李密趁势进言:“刘邦、项羽都是从平民当上帝王。现在朝廷昏庸,百姓怨恨,精锐军队全死在了辽东,而皇帝只会游玩享乐,这是老天赐予我们的大好时机。凭您的雄才大略,兵精将勇,足以诛杀暴君,平定天下。”翟让却辞谢说:“我就是个贼,躲在草莽间苟且度日,哪想过这个呀!”
在现代我们经常谈论“三观一致”,李密和翟让这对组合错就错在从一开始三观就不一致。一个志士一个粗人,一个志向大到要吞没整个天下,一个只想吃饱喝足苟活下去。两人都没有错,只是想要的目标不一致,最终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李密又建议:“现在天下大乱,无法耕作。咱们军士虽多,粮草不够,只靠野外掳掠的话,一旦朝廷来围剿,就成了困兽之斗。不如占领荥阳城以为根本,不断强大实力,等兵强马壮时再出来争夺天下。”翟让采纳了他的建议。
此时守卫荥阳的也是位老熟人——张须陀,之前奉旨平叛,多次打败翟让。听到他的名讳,翟让十分害怕,准备撤兵。李密说:“张须陀勇而无谋,之前又多次战胜您,必然骄纵,可一战而擒。您只需列好阵势,看我李密破之。”
翟让不得已,领兵备战,李密伏兵一千多人在大海寺北面的树林。张须陀本来就轻视翟让,结果这次交手翟让又打输了,向后急退。张须陀立马振奋士气,快马加鞭追击,进入了包围圈。李密伏兵四起,大败张须陀。张须陀好不容易突围而出,但身边人被李密、徐世勣联军团团围住。于是他又回马救援,往来数次,最终不幸身亡。张须陀一直深受爱戴,他死后全军日夜恸哭,几天都没有停止。河南各郡县也因为他的死全都泄了气。
李密处事严谨,生活俭朴,所得到的珍宝,全都赠予部下,大家都愿意为他效命。指挥的部队经常受到翟让的士兵欺侮,他也都隐忍不说。
翟让不想将来手足相残,便提出分家:“想要的都已实现,我要回瓦岗寨了,你如果不前往,我们就在此分别吧。”说得很潇洒,但之后得知李密向西连续劝降了好几座城池,获得许多钱粮后,后悔的他又回到了李密身边。
见识不大,贪心不小,说的就是翟让。明知和李密并非一路人,明知对方的诡计和手腕,明知分道扬镳是最好的选择,却舍不得那点利益,最终导致了自己惨淡的下场。
炀帝下诏让唐国公李渊担任太原留守,阻击叛军。李渊的兵马只有数千,面对成倍的敌军,数次被围,多亏李世民率兵前去救援,才将敌军打败。
涿郡太守郭绚带领一万精兵讨伐高士达。高士达认为自己的才略比不上窦建德,便将所有兵马交给他指挥。窦建德率领七千人前去郭绚那里诈降,说与高士达有过节愿意担任先锋前去进攻,郭绚信以为真,率军和他一起渡河。窦建德伺机偷袭,斩杀了郭绚。
朝廷又派了太仆卿杨义臣前来平叛——杨义臣可是员猛将。窦建德对高士达说:“我看遍大隋这么多将军,没有一个像杨义臣那么擅长用兵的。咱们现在最好避开他,拖延时间,等对方士卒疲敝了再进攻,不然我担心不是他对手。”高士达不听,留下窦建德守营,自己大军进攻,最后被杨义臣斩杀。窦建德只与百余士兵逃走,杨义臣觉得他是个小人物无关紧要,没有追杀。后来窦建德返回山东,为高士达办理丧事,收拢士卒,军势复振。之前,叛军抓到隋朝官员和名门望族都会杀掉,只有窦建德善待他们。于是附近城池的官员也都来归顺他,声势越来越大,兵力达到十万人。
侍郎虞世基因为炀帝讨厌听到叛乱的情况,将郡县上奏的支援请求全都隐瞒不报。朝中谁敢讨论叛贼多的事情就杖打几十,因此众人都报喜不报忧。杨义臣击败河北几十万叛军后,据实上奏,炀帝叹气道:“我从没听说过居然有这么多叛军,天下已经乱成这样了吗?”
虞世基说:“小小叛军哪值得忧虑,倒是杨义臣手握重兵不可不防。”炀帝觉得很有道理,就把杨义臣解除兵权调回朝中。于是叛军又多了起来。
最惨的还是百姓,在外面被盗匪劫掠,回到县里又被地方官剥削。加上饥荒没有食物,吃得都是树皮树叶,有时甚至把稻草碎成粉末和着泥土煮来吃。百姓的生不如死,一点也不妨碍官府的大吃大喝。各地官员霸着朝廷赈济百姓的粮食布帛,每天吃得饱穿得暖。
这也是历史的常态,国富民强时,国家过得好,官员过得好,百姓过得去,就称作所谓的“盛世”。等灭亡时,国家穷,百姓穷,当官的富就行了。他们根本不关心这天下姓“杨”还是“李”,百姓是死还是活,只要手里仍还握着那点权力,就能永远作威作福下去。就算换了个人间,不过卑躬屈膝地侍奉新主子罢了,高官厚禄仍然不受影响。所以每次改朝换代,上面的朝廷你争我夺,下面的百姓流血牺牲,都很热闹,唯有中间的官员躺在那舒服的一动不动。一帮什么东西!
山西马邑的太守王仁恭,收受了很多贿赂,却不肯开粮仓赈济饥饿的百姓。郡人刘武周,骁勇好战,喜欢行侠仗义,时任校尉。由于他是地方豪族,王仁恭特别厚待他,让他担任自己的亲卫队。后来他与王仁恭的小妾私通,担心事情外泄,阴谋叛乱。先公开挑唆百姓说:“现在闹饥荒,路有死骨。王仁恭有粮却不肯救济大家,哪里是做父母官的道理?”后又装病,把豪杰聚拢到家里,杀牛为誓。
某天,王仁恭正在大厅处理事务。刘武周前去谒见,命令党羽尾随进入,突然袭击,杀死了王仁恭。于是大开仓门赈济百姓,并传书各城要求他们前来归顺,共收得军队一万多人。刘武周自称马邑太守,派遣使者归附突厥。后来他与李密、王世充、窦建德共同构成了李世民逐鹿中原最大的威胁。
而此时的瓦岗寨,李密正献计翟让:“如今洛阳空虚,军队孱弱,上下离心,不是将军您的对手。兵法有云‘先动者控制在己,后动者受制于人’。现在天下饥荒,洛阳坐拥全国最大的粮仓之一——洛口仓。距离京城有上百里路,如果轻军偷袭,他们根本来不及救。我们如果占据洛口仓,放粮给百姓,远近各城哪有不归顺的道理?一个早晨就能聚起百万民众。然后聚民为兵,养精蓄锐,灭亡隋朝指日可待。”翟让说:“此乃英雄之战略,不是我所能执行的,还是请您先出兵,我来殿后吧。”
后来,李密与翟让率领精兵七千顺利攻克洛口仓,并开仓放粮任由百姓拿取。体弱的老人,怀抱着小孩的妇女,在道路上络绎不绝。名将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都纷纷慕名而来,李密唯才适举,让他们各自统领军队。又任命孟让担任总管,带领步骑两千到洛阳外城烧杀抢掠,驱赶百姓。这样人口就都迁徙充实到了内城,府寺台省都住满了人。
翟让于是拥立李密为王,尊号为“魏公”。庚子日,李密即帝位,称元年,实行大赦。任命翟让为上柱国,单雄信为左大将军,徐世勣为右大将军。因为洛口仓丰富的储备,缺粮的河北、河南,还有江淮以北那些叛军没有不响应他们的。道路上投降的人,好像流水一般源源不断。李密和翟让这对组合初获成功,一时风光无两。
李密,值得历史给予他更高的评价。自古运筹帷幄的谋臣很多,但能最终转型成长为君王的极少。这是两条完全不想干的路,居然让他走通了。除了本身的才华横溢之外,也得益于他豪情壮志的胸怀。当然最初他确实是想辅佐明主的,只是一直遇不到,只好自己来当。
山西雁门郡太守征讨刘武周,被刘武周与突厥联合击杀。刘武周的军势也越来越大,不久又攻破了定襄,俘获的钱财妇女都用来贿赂突厥。突厥立刘武周为定杨可汗,赠予狼头旗。不久,刘武周也对外宣布,即皇帝位,改元天兴。
617年,丁未日,李密发布天下文书,列举隋炀帝十大罪状,并写下了那句著名的:“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就是所谓的“罄竹难书”。意思是说就算把南山上的竹子砍光做成竹简,也写不完隋炀帝的罪行(当时书写没有纸张,用的都是竹简)。用东海的滔滔江水,也洗不尽隋炀帝的罪恶。
隋将元善达千辛万苦穿过叛军营地来到江都,上奏炀帝:“李密现在洛阳虽拥众百万,但都是倚仗洛口仓,城内并没有食物。如果陛下速去洛阳,则乌合之众必散,不然迟早沦陷。”说完不自觉地哭了起来,炀帝也很受感动。虞世基却说:“陛下可别被蒙骗了,真像他所说,他又是如何安然无恙地来到这里呢?”
炀帝听完瞬间松了口气:“元善达这小子果然是骗我的,哪有那么多造反的人?”于是罚他回去时,必须从他所说的叛军营地那里通过,结果元善达被叛军所害。此后朝中大臣便不敢再提叛军的事了。
虞世基外表审慎沉稳,内心奸诈异常,颇得宠爱。亲戚朋党依靠他的关系买官卖官、干涉刑狱、公开从事贿赂,朝野之人都嫉恨他。他谄媚地顺从炀帝的心意,群臣的奏折违逆心意的全都摒弃不奏,治理刑案采用严刑峻法,论功行赏又过于刻薄。所以他的恩宠一日比一日隆盛,隋朝的政治一日比一日败坏。
此时的山西少年李世民已有了夺取天下的志向,但他的父亲李渊压根不想造反。有次突厥进犯山西,李渊守备不利被打得大败,正担心被朝廷降罪十分忧虑。李世民趁机屏退左右,试图说服李渊:“今主上无道,百姓穷困,晋阳城外皆为战场。您若只守小节,迟早会被治罪灭掉。不如顺应民心,发动义军,转祸为福,这是上天赐予的良机啊!”
李渊大惊:“你怎能说出这种话,我要把你抓到朝廷那里去请罪。”于是拿出纸笔准备写奏折。
李世民平静地下跪说道:“我所观察到的天时与人事就是这个样子,如果您一定要抓我,我不推辞。”
“我哪会忍心告发你,以后别再乱讲话了。”李渊将他扶起。
第二天,李世民又劝说李渊:“叛军一日多过一日,遍及天下。您承受诏命平定叛乱,但贼兵却越打越多。前车之鉴,如果灭贼不利,朝廷会怪罪我们,如果灭贼成功,朝廷更会忌讳我们。哪条路都是危险,只有昨日所讲的话才是万全之策。”
李渊叹了口气:“我整晚都在考虑你的话,确实有理。将来如果咱们家破人亡就是你的缘故,如果能转危为安,也是你的功劳!”
彭城(江苏)刘文静因为与李密是姻亲被关在太原的监狱,李世民前去探望,刘文静说:“天下大乱,没有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的才能,是无法平定的。”
“你又怎么知道没有这样的人呢?我来找你,就是来商议大事的。”李世民掸了掸身上的土。
“现在陛下巡游江南,李密围攻洛阳,天下叛军不计其数,应妥善利用这个机会。取天下最重要的就是“兵”,现在太原百姓为了躲避叛军全都在城中。我曾做过几年太原县令,熟知他们中的豪杰猛将,若征集起来,可得十万兵。加上令尊所率的几万兵,趁虚向西进入关中,号令天下,不到半年,帝业可成。”刘文静说道。
“正合我意!”李世民抚掌而笑。于是暗中放出刘文静,让他成为了自己的宾客。
李渊和副监裴寂十分要好,每次闲聊都通宵达旦。刘文静想通过裴寂来说服李渊,于是引着他与李世民交游。李世民特意拿出了几百万钱与他赌博,故意一次又一次地输给他。裴寂非常高兴,天天与李世民游玩。之后李世民就将起兵的打算告诉了他,他也同意了帮忙。
炀帝因为李渊抵抗突厥不利,派遣使者前来问罪,李渊大惧。李世民和裴寂趁机劝说他起兵,李渊终于同意了,开始了暗中部署。但后来使者又来赦免了他,官复原职,于是李渊又暂缓了起兵的计划。从这件事也能看出李渊犹犹豫豫、优柔寡断的性格,也正是因为这个性格最终害了他自己和李世民的兄弟们。
晋阳的司马、行军、左勋等官员也都劝李渊起兵:“此乃商汤、周武王之举也。”
李渊回复说:“商汤和周武王我是不敢比了,但求生存,你们说的话我会考虑的。”
裴寂也多次催他。终于,李渊命刘文静假造文书,调集太原、雁门、马邑的百姓,年纪二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全部募集为兵,号称要攻打高丽。
郡守王威和牙将高君雅看到大量军队聚集,怀疑李渊有异心打算告发,被身边人密告给了李渊。
甲子日,李渊命李世民伏兵在外,召王威、高君雅前来问事,顺势收押了他俩,治以暗通突厥的罪名斩首示众。后来突厥居然真的来了,百姓都认为是王威、高君雅招来的。李渊下令将所有城门打开,晚上派兵暗中出城,白天就张扬旗帜,鸣击战鼓。突厥无法探测虚实,非常疑惑,滞留城外两天不敢进军,最终离开。
此时也有人建议李密西取关中,李密无奈地说:“确是上策,我也考虑了很久。但现在昏君还在,围攻我们的军队也还很多。我所统领的兵马都是盗匪出身,难于管理,家属又都在山东。眼看着洛阳还没有攻下来,谁肯随我西入呢?”
李渊另外两个儿子李建成、李元吉听说他造反后,连夜逃亡而来,丢下了他们的弟弟李智云,最终被朝廷杀害。
617年,刘文静献策李渊让他联合突厥,引入强健的战马以壮声威。李渊亲自写信,并奉上厚礼,赠与始毕可汗。
西河郡不服李渊的命令。甲申日,李渊派遣李建成、李世民进攻。李建成、李世民与士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百姓种的蔬果,一定付钱后才食用,若有士兵偷抢,一定找到主人给予赔偿。破城后只问责首领,对其他人秋毫无犯。当地军民都很高兴。
李渊又大开粮仓募集士兵,应征人的日益增多。突厥派人带来一千匹战马和他做生意,并同意调动军队帮助李渊攻入关中。李渊接受了始毕可汗的信,仪式十分恭敬,但战马只选了一半。有义士愿意出资帮他把另一半也买了,李渊拒绝说:“胡人马多的是,但他们贪求利益,会一再前来强买强卖的。之所以买得不多,一方面显示咱们不着急,另一方面也显示缺钱,这样才好压低他们的价格,这是行商技巧。”
7月,炀帝派遣江都通守王世充率领江淮强劲勇悍的军队,前往洛阳讨伐李密。李渊写信想和李密结盟一同反隋。李密自恃兵强,想当盟主,回信说:“李密不才,却受到四海英雄的推举成为盟主。希望您带领左右,勠力同心,为我扫平宇内,后必有赏。”还要求李渊率领兵到洛阳与他当面盟约。
李渊看完信笑道:“李密狂妄,不是能被招降的人。我正打算西进陕西,如果和他断交无异于多一敌人。不如暂且低声下气,任他骄傲自大,为我挡住隋军,堵住河南通往山西、关中的道路。这样就能专心西征,等我讨平关中,再坐观他与隋朝两败俱伤,获取渔翁之利。”
于是回信说:“我李渊素来庸劣,侥幸获得先人基业而掌管六军,国家有难却不能匡扶,十分惭愧。所谓天生黎民,必定要有人管理,当今能够成为牧守之人,不是魏王老弟你还能是谁!老夫已年过五十,志不在此,希望你能因为都是李氏同宗的关系容纳我,共创大业。将来能继续将我封赏在“唐”这个封地,我就心满意足了。只是这当面会盟的事情,现在确实没有闲暇来定具体日期。”李密得书大喜,拿给身边人看:“看看人家唐公的思想觉悟就是高,得到他的拥戴,天下就很容易平定了。”从此双方书信往来不断。
李密又何尝不知李渊那点小算盘,贪图名声而已,只需要你承认拥戴我,我就可以借你的声威更上一层楼。
李渊任命儿子李元吉担任太原太守,将后方的事情全权委托他之后,便带领着三万将士西出晋阳,进兵关中。不幸赶上了大雨,很久没有停,军中开始缺粮。李渊召集将佐商议,打算撤军。
裴寂等人都说:“前方守将宋老生和屈突通都久经沙场,又屯驻险要,不易进攻。反观我军却缺粮又疲乏。李密虽与我们联合,但他诡计多端难以预料。加上还有突厥和刘武周威胁着我们后方,大家的家属全都在那里。不如回救根本,从长计议。”
“不能退军!等于自掘坟墓。”众人寻声望去,只见李世民胀红了脸。
“如今禾苗遍野,何愁缺粮?宋老生急躁冒进,可一战而擒。李密只眷恋着他那洛口仓,没有长远的打算。至于刘武周和突厥,外表相互依附,实际上彼此猜疑,根本不足为患。咱们现在就该高举义旗,奋不顾身地加速进军。遇到小敌就退却了,那些因为大义而跟随我军的徒众恐怕会一时溃散,大事去矣。”李建成也同意他的观点。
但李渊不听,下令撤军。于是李世民日夜嚎哭于外,声音传遍整个军营。
李渊也心疼了:“你到底想怎么样?”
“咱们的军队现在是靠着士气凝聚的,进则胜,退则散。将来,徒众散于前,隋军追于后,大限将至,怎能不哭?”李世民含泪叩首道。
李渊笑着摇了摇头:“儿子,你的想法怎么从来就和别人不一样呢。算了,成败交给你,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于是下令连夜追回了已出发的军队。
就像李渊所说,之后还会多次遇到李世民与众人看法不一的情况,但最后无不验证了他的正确——英雄出类拔萃于当世,所思所想自然与众不同,不然何以改变天下?就像前文所讲的杨谅和杨玄感的两次起义失败,李世民都遭遇了和他们相似的情境,从最终的选择来说他的判断十分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