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将军果然好眼力!”关索抱拳微笑,表示敬意。
“这些,真的都是战象?”姜维心中一惊。
关索点头,坦率说道:“不错,这些战象都是南蛮的特产,可惜南蛮虫瘴之地,贡品确实让人绞尽脑汁。恰巧,我听闻丞相北伐大捷,大汉一举收复雍凉多地,若是供奉花鸟珍禽,不免有些落俗,而且要被人戳脊梁骨,说玩物丧志,索性从南疆征来蛮族战象,既气派,又实用。”
“确实很气派!”
姜维微微颔首,目光再次落在了那些被囚禁的战象上,低声赞叹。
眼前这些巨型囚笼,少说也有三十多头战象,数量着实惊人。
这些战象放在战场上,立即就是一支摧枯拉朽的重型兵团,能对敌方造成极大的杀伤。
对于姜维来说,“战象”这个名称并不陌生。
早在《吕氏春秋》中,就有“殷人服象,为虐东夷。”的记载。
姜维深知战象在战场上的威慑力,也知道它们的短板。
商朝时期就曾驾驭战象作战,绝对算是古老兵种,之所以后世没能够大量普及,主要有三个原因。
其一,战象天性野蛮,难以驯服,战场之上容易被火光惊吓,大肆践踏阵营,敌我不分。
其二,战象食量惊人,体型庞大,一头战象每天要吃掉近百人的粮草,造成后勤压力巨大。
其三,战象产于南疆,中原地区极为罕见,必须搭配驯兽师,培养价格昂贵。
这三点原因加起来,使得战象逐渐在战场上销声匿迹,只有南蛮等原始部落中才能看到身影。
毫无疑问,战象在战场的威慑力无与伦比,任何一个士卒看到小山般高耸的大象,心中多少都会产生恐慌。
身披重铠的战象破坏力极强,如果再安排弓箭手骑乘,能发挥远超弓箭手本身的实力。
这个时候,一只只战象就如同一个个移动堡垒,在战场上的画面冲击力是极强的。
无论是平原野战、攻城拔寨、大规模会战,都有着堪称恐怖的作用,绝对是优良兵种。
这对于亟需扩充兵力的季汉来说,未尝不可一试。
关索这次运送南蛮战象入京,可以说是雪中送炭的助力。
姜维与关索相谈甚欢,一见如故。
关索为人放荡不羁,谈吐却颇有眼界,有江湖豪侠之气。
二人很是投缘。
时间很快就到了卯时,殿外的日晷不偏不倚。
大朝会,开始了。
……
“宣群臣进殿!”
太监在宫外高声喊道。
朝会每隔两日才会举行一次,平日称为“朝会”,适逢岁末称之为“大朝会”。
既是为丞相接风洗尘,又是对过去一年进行总结。
文武百官齐至,诸葛亮率先进殿,彰显地位殊荣。
随后的百官,按照他们的职位和地位,依次登上台阶,走入那庄严的大殿。他们的步履虽然沉稳,但心中的敬畏与期待。
所有人都知道,这次的大朝会很重要,因为这是诸葛亮北伐归来的第一次朝会,很有可能将会改变既有的官僚格局。
无论是封侯拜将,还是问罪责罚,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雍凉诸郡收复,必然伴随着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可以预见,未来一定会有大批官吏从成都调派到雍州凉州,甚至会有新派系的诞生。
可以说,发生任何情况,都不会让人意外。
大殿之中,文武百官分列两侧。
文臣在左,武官在右。
随着百官陆续入场,姜维进入大殿。
正前方,大殿的中央,浓重的香烟缭绕,每当香烟被飘过的丝帛所驱散,露出那金碧辉煌的宝座。九龙盘绕的龙椅在光影之中显得尊贵无比。
龙椅上的软垫以红为底,缀以金丝,彰显汉室尊荣。
两侧的宫灯闪烁着柔和的光,将整个殿堂照亮得如同白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齐声山呼。
“众爱卿平身。”刘禅缓缓开口。
刘禅只有二十多岁的年纪,比姜维印象里更具英气,眉眼之间尽显王者雍容,但又不失温和。
他的目光时而注视着下方的臣子,时而又掠过那些精美的宫廷装饰,但最多的时间,他的目光都与站在自己左侧的诸葛亮相交。
大殿两旁,金甲武士列队而立,他们手持仪刀,头盔之上的红羽随风摇摆,散发着威风凛凛的正气。
“相父,自朕闻知您征北雍凉,朕心旌摇曳,夙夜难安。如今相父凯旋而归,这真是天下之大喜,朕之至幸!”
刘禅手心紧握,双眼盈满热泪。
自诸葛亮出祁山北伐,转战雍州、凉州、荆州,从北到南,从大散关到白帝城,凡历经半载有余。
春去秋来,一岁枯荣。
彼时出征,尚是春分时节。
再归来,已然大雪飘零。
诸葛亮微微抬起头,他深邃的眼眸在短暂的一瞬与刘禅对视。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默契。
他微微一笑,回应道:“陛下过誉,臣继先帝遗志,只是尽忠职守,为大汉稳固江山,保一方平安。”
“何止是一方平安,朕有相父,简直是天下可安!”刘禅激动的快要从椅子上跳起来。
一直以来,他都关注着前线战报,时刻了解着战场情况。虽然不通晓军事,却也对前线战事忧心忧虑,时刻担心着诸葛亮的安危,也关注着北伐军的战果。
如今雍州全境收复,凉州大半归顺,北伐史诗级大捷。
昔年高祖自汉中起兵,也不见得会有如此迅速的进展,实在是惊为天人。
仅仅半年光景,蜀汉版图就扩充数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季汉。
再也没有人能够指责,这是个偏安一隅的割据政权。
值此情形,百官们齐声称赞:“丞相威武,为大汉立下赫赫战功!”
“既然战功赫赫,朕就要论功行赏。”
“不过,在论功行赏之前,朕还要办一件大事。”
刘禅坐在龙椅上,卖了个关子。
诸葛亮微微蹙眉,预感有些不妙。
姜维的心也“咯嘣”一紧,难道刘禅也要开始作妖?
既然是大事,本应提前与诸葛亮商议,若是胡乱行事,只会是徒增是非。
还未等众人反应,刘禅就率先说道:“相父,既已北定雍凉,功成凯旋,朕思忖益州赋税较高,明年削免赋税、免除益州百姓半年徭役如何?”
“……”百官鸦雀无声,目光不约而同望向了诸葛亮。
赋税是国之大事,既是皇室开销的来源,也是军事筹备的重要支撑。
毫无疑问,这是件大事。
不过,刘禅居然不是提出增加赋税,而是消减赋税?
这让姜维感到十分诧异,眼前的这个刘禅不是自己熟悉的刘禅,实在是太陌生了。
他居然懂得体察民生?
就在百官震惊之中,诸葛亮微微一笑,露出欣慰的笑容。
“当然可以!”诸葛亮的回答,犹如清风拂山林,文武群臣紧绷的心弦都随之舒展。
刘禅的提议,显然是为了蜀国的未来和百姓的福祉,诸葛亮为此而感到衷心高兴。
削减赋税,有可能影响到明年的军资筹备,但已经无关紧要了。
刘禅能有这片善心,就已然具有一丝先帝的仁义赤诚之风。
诸葛亮不会反对,也不可能反对。
倘若当面驳斥这项提议,于情于理都不合适。
更何况,诸葛亮也不希望泯灭刘禅的这份赤子之心,如果有机会,他希望刘禅一直保持下去。
“陛下的仁心,真正体现了为民之意。诸葛某为大汉而战,每次出征,都希望能够减轻国民的负担。关于赋税,确实,益州由于地处腹地,赋税较高,如果能够削免部分赋税,对于鼓励百姓和促进地方发展都大有裨益。”
刘禅点了点头,说:“相父之言,朕深以为然。益州是蜀汉的核心地带,百姓繁荣则国家繁荣。减轻赋税,既能使百姓感受到朝廷的恩泽,又能鼓励生产。此事,朕决定明日便下旨。”
费祎和蒋琬都站在旁边,听到这话,也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原来。
北伐期间,刘禅坐镇成都,一直没有闲下来,反而很有上进心。
诸葛亮不在身边,刘禅就按照《出师表》罗列的名单,依次造访这些能臣贤士,听取建议和教诲。
刘禅在蒋琬、费祎、董允等人的辅佐下,逐渐接触政务,从最开始的不熟悉,变得愈发熟络上手。
而且,处理政务的过程中,刘禅能够真真切切接触到民情,更深刻体察到民间疾苦。
按照蒋琬私下的说法,那就是刘禅颇具“文帝之悲悯”。
对于这个说法,诸葛亮感到很惊讶,但是并不意外。
刘禅生性纯良,宛如一张白纸,近朱则赤,近墨则黑。
诸葛亮在外北伐期间,刘禅一直与贤臣亲近,那必然也会学到贤臣身上的风骨与德行。
在原本的历史线中,诸葛亮出祁山失败,两个月后就回到了成都,刘禅根本没有处理政务的机会,也不可能得到锻炼。
如今,随着北伐连连大捷,京城内那曾经的颓废与沉闷烟消云散,污秽浊气消弥于无形。每一位群臣仿佛注入了新的活力,胸怀豪情,满腔热血。从宫廷深处到市井之间,都充满了一股团结向前的劲头。
每个人,不论品阶高低,都希望成为那“中兴之臣”,渴望在未来回归旧都的日子里,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金色的一笔。
在这样的朝气蓬勃之下,整个季汉朝廷呈现出一片明朗的气象。
“既如此……”
姜维缓缓环视大殿,深吸一口气,向前一步。
他对于刘禅昔日的疑虑、不满与愤怒,此刹那都似如烟消云散,一切都化作释然。
“陛下,臣有本上奏。”
————我是有本上奏的分割线————
“朝廷之内,君矜其宽明,臣述其忠诚……文臣涉猎,武将锐志。朝野悠悠,莫不同轨,各怀骐骥之志。古往今来,治世之道,复瞻今日之盛世,四夷宾服,万国来朝,此皆君臣齐心,天下归一之效也。”——《汉颂》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