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考试只有20多天的时候,周小欢在上课的时候突然找到了灵感。
这个灵感是从圆珠笔上发现的。
在上课的时候,周小欢一边走思一边无意识的摁动着自己的圆珠笔。
透过圆珠笔半透明的笔身,能够看到里面的笔芯来回的上下挪动。
就突然那么一下子灵光一闪,这支圆珠笔的结构和做出来的那个沉重的腹弩的结构就重合在了一起。
腹弩是很容易上弦的,主要的问题就是整体结构太复杂,最大的问题是重量太大。
因为除了放弩箭的那部分,还有一个可活动部分用来上弦。
这两部分的木材都是比较密实的木材才可以。
而且为了让两块木材能够结合在一起,就要在两块木头上开槽。
这样能够让两块木头卡在一起前后挪动。这样上弦的时候才能轻松。
而这个卡槽结构制作起来费劲,关键是必须要有足够的厚度和宽度才可以制造出来。
所以这个腹弩的重量明显要比普通弩的重将近一倍。
而我通过这支圆珠笔,想到了南方随处可见的一种材料。
那就是竹子,一大一小两根竹子,把粗的那根竹子内部好好打磨,并且把竹节打通。
再把那只细的竹子表面打磨光滑,塞到粗竹子里面,那就是一个很好的卡槽结构。
而且竹子可要比木头轻的多。
然后,把一张弓固定在粗竹子的上面。在粗竹子上开上一道细槽,把套在里面的那根细竹子暴露出来。
然后就在细竹上加上一个反向的钩子。
需要上弦的时候,把套在竹筒里面的细竹子推到前面,然后钩子挂上弓弦。
把长出来的那部分的细竹顶在地上,人再推那根粗竹子。
这样弩弦就被推到了后面的弩机上,这样一次上弦,就算完成了。
把弩箭放在这个凹槽上,扳动弩机就可以射击了。
没有几天了就考试了,我就画了张简图,就把木匠拉过来,用了几个小时做出一把比较粗糙的。
试验了几次之后,竹子就给裂开了。
但是木匠师傅向我保证,第二把绝对不会这么轻易的裂开,第一次没经验,槽开大了。
短短的三天时间,木匠一共给我做出了六把竹子套竹子的弩。
他用不同粗细,不同种类的竹子,试验了多次之后,成功的给我制作了一张弩,重量很轻,而且上弦很顺溜的弩。
我拿到了一只相对来说比较满意的弩之后就赶紧的往家跑。
因为我的户籍不在本地,必须要赶紧回到我的家乡参加考试。
万幸的是这两地之间的道路虽然不怎么平整,但是却有一条河流联通两地。
虽然坐着船不能直接坐到我们家门口,但是从我们这里上船,三天就可以下船,然后再走上四五十公里就可以进入我们的县城了。
我的岳父早就安排人,在距离考场不到十分钟路程的地方,购置了一个院子。
距离考试还有八天的时间,我们赶回了县城,当然,县城离我的老家至少还有100里地。
现在紧张备考,所以我是娘也不见,爹也不见,谁都别打扰我,老老实实的蹲在那个院子里面准备考试。
周德良在紧张的准备考试,而周小欢也在紧张的准备期末考试。
周小欢现在已经感觉到学习压力了,小学阶段只有三门课,上初中一下子出来六门。
光是每天的各科作业,就要把人整崩溃了。
为了不被老师揪住了死命的批评,我只能祭出我的法宝,那张写着嗜睡症的诊断证明。
跪求各科老师的原谅,不是我不想写,主要是妾身做不到呀!
当然也不能一点都不写,每天我会充分的利用白天的时间。
课间的时候除了上个厕所喝口水,其余时间都在赶作业。
每天我让周德良这边早睡一会儿,早上的时候晚起一会儿。
这样一来就能给晚上多一个小时的做作业时间,晚上周德良早睡一会儿,我就能早起一会儿,趁着清晨上学前多写点作业。
反正周德良确实需要多睡一会儿,每天除了上午有一会儿是坐在那里练习写作文和做模拟题。
其他的时间都在不停的做运动,骑马、射箭、砍铃铛、劈竹子。
每天练的真的是腿软腰酸,疲劳的连每天晚上和老婆亲热的情绪都没有了。
虽然我的作业完成的次数并不太多,但是我那一笔堪比字帖的硬笔书法。
被私塾老师用戒尺修理出来的非常规整的排版,让每位老师都惊叹不已。
别看我的作业写的不多,但是却经常的被老师拿来做范本。
“看看人家写这字,看看人家这一页纸上写的多么整齐,多赏心悦目,再看看你们的作业,我抓两只蜘蛛沾上墨水。在你们的作业本上爬一爬,都比这好看。”
“你别笑,就说你呢?字写的丑,还非要写连笔,我除了前三个字还能认出来是什么?后面看着就像一堆波浪。”
“你说你让老师怎么给你们判作业?我认识吗?这整个全是天书。”
在初中刚上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就发现一个规律。
男性或者说雄性,在求偶的时候并不需要拼命的追着女性跑。
更不用去做舔狗,只要足够优秀,那么异性就会来追你,不用你去追人家。
比如说现在,刚上初一的一个小男孩,长的只能算不太丑。个头也不太高,表面看不出什么太多的优势。
就是学习好,字写的好,抽屉的情书已经收到好几封了。
我们班里的那些高大威猛的身强力壮,长的特英俊的家伙,接到的情书都没有我的多。
甚至连外班的小姑娘都给我送过求认识的信。
估计是我在一次联欢会上用南方话连说带唱吟诵了一首古诗词惹的祸。
古诗古词实际上都是要唱出来的,只不过现在没人会唱了而已。
周德良生活的那个年代,这个玩意儿还是很多歌女求生的手段。
别看现在战乱了很多年,广大的大官贵人们的娱乐手段仍然是听歌女们弹唱。
如果在一次聚会上,你写出一首比较好的诗或者词,现场请歌女给你唱出来。
而且你这首词唱起来确实非常的好听,那你的名声一下子就能增长一大截。
而这位歌女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微博博主,她愿意在出去表演的时候,把你做的诗词唱给别人听,很快,你就会在一定范围内出名了。
当然,你的诗词一定得脍炙人口,确实能够打动人心才行。
在这个没有网络,没有报纸,更没有广播电视的环境里,这些专业的歌女就是人肉网络,人肉广播,只要你的诗词确实好,她们之间会互相传唱。
当然,周德良这个小屁孩儿还没有资格参加这种有歌女的聚会。
但是写文章的合辙押韵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功。
背诵古诗词,那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项学习任务,而那些古诗词的背诵是非常枯燥的。
但是背诵古诗词的时候,合辙押韵的进行吟诵,相对来说就有趣味些了。
所以我的那位秀才级别的老师也教给我很多的古诗词的吟诵方法,其实就是曲调,词牌。
一边拍着桌子或者拍着手,抑扬顿挫的背诵着古诗词,把情绪沉浸在古代诗人的情绪当中,也是一种享受。
那会是元旦联欢会,我们班长非要揪着我,让我出一个节目。
班里头吹、拉、弹、唱基本都齐了,可是节目的数量却差了好几个,班长在拉人头的时候就抓了我。
可问题是,我从小到大都是睡过来的,哪有时间上什么课外班?
所以什么乐器我都不会用,舞蹈更是一窍不通。
最后我的同桌看我很可怜,就给我出了个主意,他说我在背诵古诗的时候,连说带唱听着很好听。
可以挑一首稍微长点的,把诗词唱出来是不是就能算一个节目?
那位美女班长也是被急的,没办法,就让我背上一首,让她听一听。
我就拿了一把尺子,敲着桌子打节奏,用周德良的家乡话吟诵了一首《满江红》。
其实基本是半说半唱,想的起调子来就唱,想不起来就说,还严重跑调,如果让我的私塾老师听见了,会拿戒尺揍我。
但是我那古怪的语调和抑扬顿挫的节奏,却把我的班长和周围的同学全唬住了。
班长很高兴的把我的这首词算成了一个节目。
被赶鸭子上架的,我只能在晚上的时候让周德良又请教了一下老师,背诵《满江红》的诀窍。
还请我的多才多艺的老婆给我唱了几遍女版的满江红。
我媳妇唱的,显然比我的老师唱的好听多了,但是我只能按照我们老师的版本去表演,我媳妇儿唱法,我根本唱不上去。
当然,我也适当的进行了一下改进,把400年前的一些生僻的发音进行了调整,至少得让同学们听得出来,我唱的是《满江红》吧。
想唱这玩意儿,应该配点乐器,可哥们确实不会,于是我就找了一个高脚杯拿绳子栓起来。
又找中午在食堂吃饭的同学借了一把不锈钢的小勺,轻轻的敲打,用绳子挂起来的高脚杯之后,就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而且如果敲的好的话,高脚杯的震动能持续好几秒钟。
在联欢会上,别人拎着小提琴,抱着吉他上台,而我提着一个高脚杯,拿了一把勺子上台。
一上台下面的同学哈哈大笑,以为我是要表演一个滑稽戏。
结果我把高脚杯放在话筒旁边,用勺子轻轻一敲,清脆的声音通过话筒放大之后,一下子就把同学们的耳膜都刺痛了。
最后,我趁着全场已静,张嘴就吼了出来。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当一个陌生的曲调和一个古怪的发音的《满江红》被我唱诵出来之后,全校老师学生都给惊呆了。
这种似乎听得懂我唱的是什么?可是听着每个字的发音,却听不懂。但是又能明白我唱的是啥?
而且听着却觉得很优美,很顺畅,似乎好像觉得《满江红》就应该这么唱。
那个只有不到三分钟的表演确实让我在初中的三个年级当中名声大振。
连好几个语文老师都跑过来和我探讨这首《满江红》。
可是我哪儿懂啊?胡说八道一通,把老师给忽悠走了。
当然,等到我的知识层次更加深入之后,我就知道为什么满江红用南方话背诵的时候,似乎更加合辙押韵。
研究这个问题,在400年前的周德良就更加有发言权了。
唐诗宋词我们现在用普通话背诵的时候,就会觉得有些并不太押韵。
古人当初写诗写词的时候,肯定是合辙押韵的,但是我们现在说的是普通话,基本算是北方语系的。
和当初唐朝的西安,宋朝的洛阳,南宋的杭州地区的语言发音已经有很大的区别了。
不过你不要把现在的陕西话当成当年的唐朝官方语言。
你要想找当初上千年前古人的发音,你得到南方找客家人。
那些客家人基本上都是历次战乱,从中原地带迁徙到南方去的,从南方人的角度讲,他们确实是客人,所以叫客家人。
根据专家们的研究,现在的粤语,也就是广东话和当年殷商时候的语言有一定的相似度。
当年周文王周武王把商纣王干掉的时候,有一部分商纣王的手下就逃到南方去了。
那个时候的南方人烟稀少,和外界的交流也很少,所以他们的语言特色基本就保留了下来。
所以现在如果用广东话去背诵诗经,你就会发现背起来就像唱起来一样,比用普通话说好像更顺畅一些。
因为春秋时期的语言和殷商时期的语言还变化不大,但是现在的普通话可就和那个时候的语言发音相差比较大了。
周小欢这边的生活简单枯燥,非常的按部就班,但是没有生命危险。
只要学习成绩不下降,父母亲就不会让我的生活水平下降,也不会找把尺子打我。
而周德良这边不但有生命威胁,还有肉体伤害,就算平时学习训练的时候,稍不小心就会被老师和师傅用尺子打,用棍子打。
两个世界相比就相当于我在白天过的是天堂的生活,在晚上过的是地狱生活。
为了保证生活在地狱当中的我,能够努力的生存下来,周小欢同学,除了努力的完成自己的作业之外还上网查了很多的资料。
当然就是古代科举考试相关的一些资料,因为周德良所要经历的考试和历史上的科举考试区别也挺大了。
这边能够帮上忙的,主要就是作文,语文考试当中最后的那篇策论,这篇策论基本上就是古代的八股文。
这里的语文考试,基本上你的策论要是能够得个及格,前面填空选择这些,只要差不多,你就能混到及格。
如果这篇策论阅卷的给你画了个大叉,你的前面答的再好,哪怕是填空完形填空全部满分,整个语文也是不及格。
可以说,语文成绩这篇策论占了一半。
给我进行语文辅导的那位老秀才给我找了很多的时文,也就是现在流行的文章。
主要就是让我看一下,现在官场上各位大官的思想动态,我们的郑王爷现在的想法。
写文章的时候不要呛着领导的意图来,领导说前进,你非说前进不行,前面有坑。
那你这篇文章肯定是要被画大叉子的。
你想告诉领导,前面有坑,你也不能说不能前进,而应该站在领导面前宣誓,“领导放心,前面的坑我用身体填上,您放心前进!”
只有写出这样的文章,才能够得高分,而那些只得及格分的是根本没有发现前面有坑,站在领导后面鼓掌,加油。
最后让领导进到坑里的,但是如果加油词写的好,就能给你个及格,因为至少你不会撤领导的后腿。
我的那位秀才老师的水平也就是这样了,被他训练了半年之后,我就发现这位老秀才的文章功底也只能算是及格偏上。
远远达不到好的水平,我从网上查询了一些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的文章,那是相当的老辣。
当然,能够让我在网上搜索到的,那都是考中进士的,而且还得是历史上有名人的。
他们写的文章显然要比我的这位老师高好几个等级,我不需要把这个策论,也就是这个八股文写到那些名人的水平。
只要是能够吸取一下人家的经验,把人家的文章结构抄袭一下,模仿一下人家的风格,还可以把人家里面的漂亮的词用上几个。
如果运气好,这次考试的题目有和我查到的那些文章类似的,那我就算捞着了。
抄上一篇进士级别的文章,混过一个秀才的考试,那绝对都是手拿把攥的。
我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每天让周德良晚起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
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面,除了赶作业,还要抓紧时间在网上下载了一些那些经典的科举文章。
郑成功和钱谦益进行了科举改革,真的是太好了。
他们把语文考试的难度下降了很多,原来要折腾的四书五经现在就剩下的论语。
所以考试的范围就小了很多,我查询文章的难度也小了很多。
为了能够方便寻找,我把下载出来的那些文章,每一篇都要认真的阅读,做了不同的文件夹,这样能够方便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