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逝的村庄
小山村遗留的老房挺多,在这里建筑风格都是一样的,都是土坯房,正房前各种圈是来关牲畜的,过去种地和交通靠牛骡马驴,现在大多都不需要了,但是这种牲口棚的遗迹还在。农村人大多是要养些鸡鸭和猪狗,除了庭院经济的价值作用之外,更多的是鸡鸣狗吠带来院子的生气,正如有人这样形容农村:虽然脏乱差,但是活泼泼;虽然贫穷落后,但是自给自足;但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却有着满院的生气……
挨着正房的就是小仓房,储存粮食和农具,眼里看到的都是满满的丰收感,实有感,自助感。
院子西边的小厢房,大多是厨房,山村的厨房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在墙外砌着一个很大的土灶台,上面置着一口很大的铁锅。屋檐下堆码着己经劈好的整整齐齐的柴火。
这一口铁锅承载着烹、炒、煮、炒、煎、蒸多功能。不像城里人的厨房里摆的乱七八糟的,有蒸米饭的,有炒菜的,有蒸锅的,有铁板烧的,有烙饼的……功能全部是单一的,实际上就是商家的一种炒作和营销策略,要掏空人们的口袋。
一到早上,村庄上空只有几处冒起袅袅炊烟,但是炊烟稀稀落落的,火不旺,烟不稠,这是人烟稀少的表现。
一屋、一院,一人,或一对老头老太,一狗,几只鸡,一席碧绿菜地,格外宁静、安逸。
我喜欢在村里转悠,寻找我老家的感觉,村子老而土却弥厚,老墙自有一股底蕴,就像山脚下夯土墙老屋,那老灶头的味道总在,都是老家的味道。
我是从农村考大学跳出农门来到城里的,几十年里,每当看到旷野田地,那些土房低屋,还有粗笨的农具,柴草和散落的牛粪狗屎,三三俩俩行走的牲口,以及那些呛人的炕灶烟味,就想起农村,想起我的老家,想起我小时候的生活。
我对农村的印象还定格在我小时候的故乡,也以此来认同我内心深处的乡村,希望着农村永远就是这样子。但是现在的村子败落了,凋零了。整个村子,随处可见紧锁的木门和散落在村中破败的房屋。锁上面的锈迹足见此门已有很长时间未开,主人也许已经定居他乡。
就像老单租的房子,好房主早已不在人世,房子的后人早已进城。他们把老房子被抛弃了。
再往前走几步,就是坍塌的土砌围墙,所以门前的那把锁显然是多余了,有的院子里面长着稀稀落落的杂草,有的院子则已经被厚厚的蒿草所覆盖,那些残破的木质窗户和破旧的玻璃,让我感慨万分,唏嘘不已。
我想起我父母去世后几年,回到老家,家里的老房子几年不住人,围墙缺了几个豁口,灶台早已冷却,上面布满了灰尘和蛛丝......
这里许多没人住的房子也是这个样子。
出了村子,我的情绪有点怅然若失,对老单说:难道说中国的农村真的在消亡?
老单看看我,又抬眼看看山村,默默无语。
是啊,现在的农村,已经没有一点过去农村的影子了。
老单回忆而又憧憬的说:山村的灵魂画面,就像这里蓝蓝的天空,巍峨的大山,清清的溪水。但是却少了我小时候,溪水边洗衣的女人,玩耍打闹铁桶担水的童子,赶车的汉子,村里人吆号牲口驮着农具,走向田间地头,牧牛的童子,放羊的女孩,撒欢的狗,在院里追逐人的鹅,还有在水里游动的鸭子……这些滋润山村的生灵,天天都活泼泼的。
这也许是梦吧!
我这个小山村虽然人越来越少,在留在这里的老人们生活简单而幸福,他们过着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清晨,太阳的第一缕阳光照在村庄,温暖的光芒透过窗户洒进屋内,将一室的宁静和温馨唤醒。居民们在朝霞的映衬下,走出家门,开始新的一天。他们或在田间劳作,或在山林中徜徉,与花草树木为伴。与自然的亲近,让他们的心灵变得纯净而安宁。
在山村呆了几天,我经常琢磨一个问题,这个山村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和其他山区一样,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还能存在多久?为什么有的山村行将就木,为什么有的山村已经消逝而去,山村的败落到底是岁月流逝的偶然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这是好还是不好?这样是不是有利于山里的生态保护?这里的人们离开山村到更广阔的地方或者城里生活未来是不是更好?
等这些最后守护的老人慢慢逝去时,他们居住的房屋或锁着,或荒凉破败,或者倒塌,将来会成为一批废墟。某天,一名探险者路过,不知他的心中又是何种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