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襄走在最前头,身后除了申贵祥和于少辉,还多了两个警察局的人。
这两人是陈世襄特意要来的,两人平日主要在新北门那一带巡逻。他们三人都是陌生面孔,带上两个人熟面孔更加可靠,不易让人生疑。
五辆脚踏车从警察局大门外飘然离去,不一会儿,便出现在了新北门张家弄堂外。
几人没有直奔俞季良家,而是从弄堂的第一户人家开始做起了调查,做事就得做全套,这是陈世襄从表哥那里学来的。
情报工作不是小事,任何一点可能引起目标警惕的行为,都需要格外小心。
他们这次行动是以调查住户家庭以及户籍情况,预防间谍为借口,主要针对从外地来上海定居的人家。
这样的调查并不是什么少见之事,上海本就龙蛇混杂,各方情报人员充斥其中,此类调查虽然算不上常态化,但只要长居在此的住户,一年到头多多少少都会经历那么几次。
从弄堂口到俞季良家中,三人花了大半天时间,几人站在弄堂的76号房屋面前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弄堂里不少家户都飘出了饭菜的香味,他们面前这户人家同样也不例外,几人站在门外都能听见里面传来的锅铲碰撞锅底的声响。
“76号。”陈世襄看了看门牌,嘴里轻念出声。
“怎么?哪里不对劲吗?”申贵祥见陈世襄盯着门牌号,以为他发现了什么东西。
俞季良表面上虽然只是冯家家教,但背地里说不定就是替冯绍昌做事的人。
陈世襄摇头,他只是因为在这么一个年代,看到这么一个门牌号,思绪有些发散而已。
“没什么,就是觉得这门牌号不吉利。”陈世襄说完,便上前敲响了房门。
不吉利?申贵祥盯着门牌号看了几眼……
76号,气死牛好,这俞季良家里又没有养牛,有什么不吉利的……
一个大学生,居然还搞封建迷信……申贵祥在内心吐槽。
大门被人打开,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她站在门后,瞪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看着几人。
见门外站着几个身穿黑色制符的警察,小姑娘明显有些不知所措,只在门口站了一两秒,就立马掉头跑了回去。
“爹,娘,大哥,嫂子,警察来了!!!”小姑娘叽叽喳喳地跑回去,嘴里不停地高声大喊,声音清脆而尖锐。
很快,里面的锅铲翻炒声停了,脚步声从里面传来,几个人朝这边快步走了过来。
陈世襄见着来人,转身对身后的另外两个警察吩咐道:
“你们再把旁边这家给登记了,然后今天就到这儿。”
陈世襄的声音很大,便是里面的人,都能清晰听到。他刚吩咐完两人,一转身,就见着一个约莫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和一个看着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站在门口,两人带着一点点紧张地看着自己。
这年头的“警察”不是什么好词语,更不是人民公仆。
但凡被警察找上门,多半都不会有什么好事,因此俞季良和自己的大儿子都有些紧张。
陈世襄看着两人,没给两人什么笑脸,刚才在登记住户的过程中,他已经见到了这年头的警察是怎么做事的。
他大摇大摆地直接从两人身边走进了屋子。
“家里的人都在吗?”陈世襄颇有几分不耐烦地问道。
“在,都在,敢问长官,上门是有什么事吗?”五十多岁的俞季良多少是见过世面的,又在冯家那样的富商之家做事。
面对穿着制服的警察虽然内心不喜,但倒也不像一般小民那样惶恐不安,经历最初的紧张,他现在也缓了过来。
刚才他在门口有听到对方说的话,而且之前就有听巷子里的邻居说有警察在家家户户地登记调查什么东西,想来应该只是例行公事。
陈世襄走到房子的堂屋,大模大样地拉过一张椅子坐下,申贵祥和于少辉也是一般的做法,申贵祥更是在坐下后,直接从桌子上抓了一把瓜子磕了起来。
他对这种事熟门熟路,都不带装的。
俞季良见状没什么不满,心头反倒是安心了几分,赶紧叫来儿媳妇去倒茶水,又打发大儿子去外面切猪头肉,高呼要招待长官们吃食。
见到俞季良的热情好客,陈世襄露出满意的表情,叫住要出去切肉的那个年轻人。
“行了行了,别搞这些没用的,我忙了一天了,搞完你们这就收工,别耽误我时间。”陈世襄虽然没给什么笑脸,但语气却要好上许多。
“你是当家的吧?坐吧,有事问你。”陈世襄从自己身上斜挂着的布包里取出纸笔。
“76号,姓俞,”陈世襄看着从警察局带来的户籍存档,抬头打量几眼俞季良,和户籍上的照片做着比对,然后点了点头。
“你叫俞季良?”
“对对,长官,我就是俞季良,不知道长官今日是有什么公干?”俞季良笑着在旁坐下,很是配合。
“你哪来那么多问题,是你问我,还是我问你?”陈世襄瞪了俞季良一眼,呛了他一句。
俞季良感觉面前这个年轻警察火气有点大,不太好说话。
看他们这模样,旁边另外两个警察还是以他为首的,这么年轻……肯定是托关系进的警察局。
俞季良老实起来,不再乱搭腔,陈世襄问他就说,免得蹙了这年轻警察的眉头。
马上就要下班的人,都是这样,脾气大,做事也不耐烦。
陈世襄摊开一张空白的纸,执笔看向俞季良。
“家里几口人,都是干什么的?”
“家里有五人,我和我老婆,我儿子和我儿媳妇,另外还有一个小女儿。”
“你老婆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的?”
俞季良老实交代,警察统计登记辖区住户的家庭情况,这是常有的事情,只是这次这个年轻警察问得似乎要更加详细些。
俞季良在旁边老实交代着自家情况,陈世襄则挑着重要的部分记录在纸上。
很快,俞季良一家人的家庭成员信息全部记录。
“你是重庆人,为什么要到上海来?”
“当年年轻,又觉得上海机会多,而且家里有亲戚也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