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国使者访问廉州。
广南国,为阮氏在安南南部所建立的政权。安南自古为华夏故土,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以汉字为官方文字。五代十国时,华夏内乱,安南始独立。
明成祖武功赫赫,趁安南内乱,收复安南,设置交趾布政使司。但明朝官吏在安南措施失当,征敛太暴,引起交趾军民反感。
安南大将黎利趁机驱逐明军,篡夺皇位,建立了黎朝。黎朝得位不正,没传几代就发生内乱。
此后,安南陷入长期内乱,逐渐形成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北方是安南勃兴之地,经济文化发达,代表安南正统。但黎皇已经沦为傀儡,由权臣郑氏执政,称“郑王”,史称“黎氏为皇,郑氏执政”。
南方开发较晚,经济文化较落后,由阮氏家族执政,称“阮主”。阮氏政权朝气蓬勃,积极发展贸易,与葡萄牙殖民者合作,被各国称为“广南国”。
广南者使者访问廉州,沈赤心很高兴,派左参政董士祯先行接待使者。
不久,董士祯回来覆命,沈赤心问他:“赤军的名声已经传到广南国了吗?”
董士祯摇摇头,说道:“非也非也。阮主听说广东易主,派使者来广东探察形势。他们费尽心机,到广州谒访满清官员。
“尚可喜没空儿理他,让他走海路去北京。使者畏惧路远,准备回航广南国,途中在廉州靠泊,到处打听南明的情况。”
“哼,热脸贴上了冷屁股。”沈赤心冷笑道:“这广南国阮主,已经打算押注满清了吗?”
董士祯却喝了口茶,说道:“不一定,阮主很可能只是想了解下我国的情况,然后寻找奥援。我想,我们倒可以在这儿方面做些文章。”
沈赤心来了兴趣。左参政是他的左膀右臂,多奇谋妙计,开始剖析一下安南国的形势。
原来,安南郑氏和阮氏的祖先,都是黎朝太祖的部将。大致在明朝天启年间,一度篡夺黎朝的莫朝走向败亡,安南正式进入阮郑纷争时期。
天启七年(1627年),阮氏和郑氏开始了大规模的战争。双方都以灭国株族为目的,动员了一切可能动员的力量。
阮氏结交葡萄牙人,郑氏则向荷兰人求助。战争极为惨烈,却始终未能分出胜负。
永历二年,郑氏再度发动战争,被阮氏击退,郑主的御林军受到重创。自此之后,两国短暂休战,各自寻找盟友,准备下一场大战。
董士祯说:“阮氏派人来广东,主要是为了寻找支持者。至于说是满清还是大明,对他们来说倒不重要,只要能支持他对抗郑氏就行。”
沈赤心明白过来,随即想起来,安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不正是广南国阮氏所建立的吗?
他想考一考董士祯,便问道:“依你看,郑氏与阮氏争霸,谁最有可能胜出?”
董士祯笑笑,说道:“老朽不像元帅那样料事如神,不敢妄下结论。安南北方发达,郑氏实力较强,南方落后,阮氏实力较弱。
“但北方还有莫朝的残余势力,一直割据高平,蠢蠢欲动,伺机反扑。南方靠近南洋,得地利之便,便于海上贸易,亦有统一安南的潜力。
“老朽更倾向与阮氏合作。第一,古来各国争战,必要远交近攻。安南与廉州接壤,万宁、先安等地受到赤军影响,农民发生暴动,郑氏对赤军持敌视态度。相反,阮氏离我远,利益上的纠葛更少。
“第二,广南国靠近南洋,是广东海商到南洋贸易的必经之道。明朝实行禁海政策,禁绝与倭国贸易。由此产生倭寇之乱。
“广南国则鼓励贸易,倭国亦绕道广南国,从广南国获取所需的丝绸、瓷器。我们赤军的财力还很紧缺,各项事业却是迫在眉睫,不容丝毫延缓。
“要筹措钱财,开展海上贸易来钱最快,利润最大。现在,我们对广东的海上贸易控制得还不严密。要进一步发展海上贸易,非打击南海海盗不可,非得到广南国的支持不可。”
南海海盗自元明时期就很猖獗。赤军整顿水师,广东海面有些海盗不愿归降赤军,逃入安南,与郑主政权一拍即合。郑氏要借助海盗壮大水师,海盗也需要郑氏提供庇护所。
另一方面,赤军水师的兴起侵夺了郑成功集团的利益。郑成功集团缺少地盘,却维持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养活了数万人的水师,靠的就是海上贸易。
沈赤心说道:“既如此,咱们就与广南国结好,先派水师剿灭依附郑氏的海盗,以示诚意。明天,我再当面与使者谈谈,以示笼络。
“郑氏的老巢在河内,地处红河三角洲,听说那里富含煤铁矿藏。煤层浅露地面,点燃之后不产生烟雾,极为炽热。铁亦为富铁,炼出的铁水品质较高。
“其他资源也是不胜枚举。譬如柚木,是制造战船的绝佳材料。再譬如藤条,最适合用作弓胎,经久耐用,坚韧易朽坏……”
眼见沈赤心动心,董士祯劝道:“元帅,我们远交近攻,重在远交,而非近攻。毕竟,我们的敌人是满清。安南叛我已久,即便派兵征服,也难以将其收为国土。”
沈赤心不以为然,目光更为深远。南洋位置紧要,是东西方文明碰撞的关键点。近代西方侵入东方,也是先取南洋,后入东亚。
安南是华夏进入南洋的必经之道,又处于儒家文化圈,文化制度处处模仿华夏。历朝历代之所以不能在安南实行长久的统治,一是水师不足,二是受到山脉地形的阻隔。
在大航海朝代,人类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赤军完全可以大力发展水师,借助水师优势,突破安南北部的山地障碍。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在赤军夺取岭南之前,绝不能与安南交恶。
沈赤心说道:“不错,对郑氏仍要敷衍,不能与之交恶。郑氏既要对阵南方的阮氏,还要防备高平的莫氏,也不敢挑衅赤军。
“郑成功那边,也得遣使与之交好。我们向他晓以大义,在贸易上划分边界,南澳岛以西归我,南澳岛以东归他。彼此井水不犯河水,坚持抗清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