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逍遥录

我欲归去

https://img.ppxs5.com/ff/e1/7645d55908.jpg

首页 >> 烽火逍遥录 >> 烽火逍遥录最新章节(目录)

第十五章准备和出发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风寒其实就是细菌性感冒,和流感有一些区别。

流感更多的是病毒性感冒,不吃药也能扛过去。

但是细菌性感冒就必须得吃药,让身体发热,祛除病菌。否则很容易病情加重,甚至危害生命。

其实李同被卫老二踢下水,回来之后发烧,就是得了风寒。

不过他体质好,有强身术打底,又马上喝了一大锅姜汤,发过汗也就好了。

山里人不知道,一般受冷之后以为扛一扛就能扛过去。这就耽误了治疗时间,病情加重后靠中药很难治愈。

李同不敢耽误时间,恨不得立时就赶往贺家坳。

可是贺家坳离未庄有五十多里远,今天是绝对赶不过去了。

到那边要坐三十多里的船,还要翻过二十里山道。

眼下可不是后世,山里安全的很,什么野生动物都没有。

未庄人经常有句话:“山里山湾里湾,老虎拖去作唵饭。”(唵饭就是午饭的意思)

也就是说这时代的山里,连老虎都有,狼群,豹子更是常见野生动物。

贸贸然进山,那是对自己小命不负责。

再说了,没有药物,贺老六没得风寒还好,要是他已经得病了,李同用什么治疗他?

所以他必须用一下午时间做好准备工作。

还有,留在遇袭地方的鱼竿水桶,他也必须尽快拿回来。打斗的痕迹也要处理好。

否则被有心人发现,怀疑到自己头上,那麻烦就大了。

想到这里,李同把藏好的钱取出来,再度离开土谷祠,直奔五里外的鲁镇镇上。

他先来到杂货铺买了一个大号背篓,花了五个银角子买了一些针头线脑,洋火洋皂,拨浪鼓玩具等杂货。

又在布店扯了两匹土布,红头绳等等,花了二十个银角子。

拐进铁匠铺,十个铜元一把的菜刀买了三把。花三百文买了一把两尺长的大头柴刀用来防身。

走进镇上药铺。

“掌柜的,风寒药给我来几贴。”

掌柜的上下打量了李同几眼,一伸手:“药方给我。”

李同挠挠脑袋:“没有药方,掌柜的你给我抓几贴就行。”

“药可不能随便吃,吃坏了可是砸我们家招牌的。是你家大人生病了?”

“呃……,掌柜的,我家离这二十多里外呢,家里也不宽裕,您行行好,就给抓几贴药呗。”

掌柜的一听这么远,也就没了想法。

得了风寒肯定没力气走这么多路,虽说他出诊能赚五毛银角子,不过太远了,回来就得后半夜了,不值当。

看李同穿的破破烂烂,估计家里也没几个钱,说不定连出诊费都出不起。

“行吧,不过风寒药一贴两百文,必须抓三贴才有疗效,小倌,我们这里现钱支付,不许佘药的。”

“多谢掌柜的,就抓三贴。”

付了六个银角子,把三贴药放进背篓里,李同离开药铺,回到未庄。

“小同,你去镇上买东西了吗?明天能不能送鱼来?”路过酒馆,老板探头问道。

“嗯,明天一早我会送鱼过来。不过明天我要坐航船去城里一趟,可能要住几天才回来。”李同点着头回道。

“去城里?怎么,你还有城里亲戚?没听说过啊。”老板有些诧异的看着李同。

“呵呵,上回不是在都督府军营伙房跟人学了点做鱼的法子麽,我想给人送些鱼去,顺便看看能不能多学点。”

“那感情好,回来别忘了也教我几手。”老板一听便高兴起来,随手抓了把茴香豆塞到李同手里。

“老板你客气啥,”李同笑着把茴香豆装进口袋里,“咱这不是互惠互利嘛,你生意好了也能多买我几条鱼不是。”

“就是就是,互惠互利,小同你是越来越会说话了,一套一套的。”

李同笑着摆摆手,和酒馆里几个闲人招呼几句,便回到了土谷祠。

回到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李同煮了一大锅米饭,饱餐一顿。然后把剩下的米饭摊开,夹上一片片咸肉和梅干菜,捏成一个个饭团子放好,等凉了用纱布包起来。

这就是他未来几天的口粮了。

一切准备就绪,打了几遍强身术广播体操,感觉身体热乎乎的,便洗脚上床睡觉。

凌晨五点不到,李同起床,摸黑来到前天遇袭地点。

这地方偏僻的紧,两天过去还是保持原样,估计没有人来过。

李同搜索片刻,便把失落的钓竿,鱼饵篮子,木水桶一一找到。

不远处还找到了被卫老二弄走的网箱,里面的鱼被取出来放在一个鱼篓里,已经冻的硬邦邦了。

李同把网箱收起来放在一边,鱼篓连同里面的鱼都扔进河里顺水飘走。

下网箱是来不及了,能钓几条是几条吧。

两个小时之后,李同拎着十来条鱼回去,把鱼竿篮子放好,拎着水桶来到小酒馆门口。

未庄人听说他要离开几天,早早的就在酒馆门口等着他了。

李同留了几条要送到赵钱两家的鱼,剩下的不到一会,便让酒馆老板和其他几个女人都买走了。

走了一趟赵钱两家,李同便赶回土谷祠。

背着背篓,赶到未庄桥头,等了一会,航船咯吱咯吱摇了过来。

江南地区水道密布,出行全靠航船。

这种航船都控制在水运行会手里,由行会分派各条航线和船只,明清时有个妇孺皆知的名字——槽帮。

如今为了免受军政府打击,改名为行会,其实性质几乎不变,只不过槽帮帮主洗白成了会首大商人,还有了一层帮办运输的官衣。

对于李同来说,这航船说白了就如同公共汽车。

只不过后世公共汽车跑的是公路,而航船走的是水道罢了。

“上船了上船了,要走的快上船,再晚中午就到不了城里了!”船夫用竹篙撑住船头,大声吆喝着。

“去城里多少钱?”

“两个铜板,十文钱。”

“好嘞!”

交了两个铜元,李同下船找个角落坐下,船便咯吱咯吱离开码头,向着村外驶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