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竹杆儿”是陶勇那五十名骑兵斥候兼亲兵队的队长(队率),也姓陶,大名叫做什么已经没有人记得啦,“铁竹杆儿”这个外号早就取代了他的名字。“铁竹杆儿”和陶勇是老乡,别看骨瘦如柴,却骨骼粗大、筋骨强健、反应机敏,马上马下的功夫一点儿都不比几个君侯和屯长差。特别是他那一双眼睛比陶勇还锐利,搁在后世妥妥的就是一个“天生的特种兵”。正是因为他那一身比铁还硬的骨头和细长的身材,才有了“铁竹杆儿”这样的“别名”。如果搁在地球上,他想要进入演艺圈去演电影的话,有一个经典角色让他来演都不需要化妆,完全可以本色出演,这个角色就是金老先生的“胖头陀”。
和“铁竹杆儿”有同样想法的可不止一个,几乎每一位玉门关守军士兵也都渴望能有人来援救玉门关,如果真的来个“山神”他们心里还更踏实。毕竟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双亲甚至老婆孩子,尽管他们不怕死,可是并不代表他们就想死呀!
陶勇没功夫理会“铁竹杆儿”的碎碎念,他的目光已经被人喊马嘶乱作一团的铁木尔的亲兵阵吸引过去了:不会真的是自己的援军到了吧?!这是陶勇的第一反应,不过这个下意识的想法马上就被他自己给推翻了——玉门关外早就已经没有大汉的军队了,即使是有人支援,也只会从关东方向过来,怎么可能从关外过来?!
陶勇顺着“铁竹杆儿”手指的方向向匈奴人列阵之处一看:只见明媚的阳光之下,一个全身都笼罩在铁盔铁甲和黑色战袍之中、比传说中的“祁连山野人”的身形还要巨大的白面大汉,骑着一匹同样身形巨大犹如巨型野牛一般雄壮的黑色战马冲进了铁木尔的亲兵阵中。手中两个晃眼的巨大铁锤显得十分醒目,对着铁木尔的亲兵“KUKU”就是一阵狂锤。这位“杀神”的大铁锤挥舞如飞,速度更是快的惊人,以陶勇那堪比鹰眼的视力竟然看不清铁锤挥动的轨迹,只能看到匈奴人崩裂如烂西瓜般的脑袋和口中喷薄而出的鲜血,听到他们临死之前恐怖的惨叫!
匈奴人列阵之处距离玉门关城墙不过五六百步之遥,陶勇等人站在三四丈高的关墙上,居高临下看的十分清楚——只是陶勇瞪着一双6.0的牛眼看了半天,却越看越是迷惑、越看越是不安,心中的喜悦也在慢慢消失:因为杀入匈奴骑兵阵中的竟然始终只有这一人一骑,而这位猛的有些不像人的大哥除了一双比之人们常用的铁锤大了无数倍、连陶勇都在怀疑是不是空心的镔铁“兽面锤”之外,别说特么的大军了,身边竟然连个帮手都没有!
在经过一阵混乱和惊慌之后,匈奴人也已经发现杀入自己阵中的只有一人一马,虽然这位猛将兄的一双大的有些吓人的“兽面锤”耍起来的确令人望而生畏,只要被它抡上就是骨断筋裂小命玩完,称得上是勾魂夺命的大杀器。但是拥有人数上绝对优势的匈奴人还是从刚才突然被袭的惊慌之中冷静了下来,毕竟士兵都是群胆,两千三比一的兵力比怎么着都会让匈奴人的胆子壮起来。看到这位外形庞大面庞却显得十分稚嫩的双锤猛将被自己这几千人团团包围仍然是一副毫不在意、自信满满的样子,似乎眼睛里夹都没有夹他们一下,匈奴人从上到下无不感受到了深深的屈辱——你特么的这是看不起谁呢?!
于是乎在被伤害了自尊的铁木尔和几个匈奴将领的满是愤怒的叫喊声中,正准备攻击玉门关的步兵扔掉了盾牌和木梯,飞奔回来寻找自己的战马和兵刃,准备加入战团;而已经放出去第一轮箭矢,却因为汉军士卒躲得很严实并没有取得一点儿战果的匈奴骑兵留下几百骑监视玉门关守军,防止他们在背后偷袭,其他的也纷纷扔掉手中的弓箭,拔出弯刀掉转马头,在各自头领的带领下向冲阵的猛将兄围了过去,准备好好教训教训这个看不起人的“二杆子”。
陶勇凝视着关外的战场,在为这位双锤将担心之余,心中却又忍不住暗暗吐槽:“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猛的吗,单人独骑就敢主动攻击几千人的骑兵?!这到底是来增援的还是来送命的?!”浑然忘了自己也不过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吐槽归吐槽,陶勇还是迅速开动自己相当有限的智慧之恼盘算起来——要不要拼了自己的老命出关救人?!这可是一个十分严峻也十分现实的问题,毕竟这位双锤将是为了帮助汉军而攻击匈奴人的,自己不带人马出关救援的话会有一些良心不安——他实在是不敢相信天下间还有人能够一人一骑在两千多匈奴骑兵阵中全身而退,真以为这些马背民族是纸糊的?!
尽管这位双锤将是陶勇这辈子活到目前为止所见过的武力最为强横的猛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是如狼似虎的两千多匈奴骑兵!短时间内他的体力还能支撑他在匈奴骑兵阵中纵横驰骋、大杀四方,可是时间长了呢?别忘了他使用的不是轻盈的刀枪而是十分沉重的镔铁锤,身上披的也是看上去将近百斤重的全身鱼鳞铠,战斗之时会最大限度地消耗他和他的战马的体力。正所谓“长道无轻担”,一旦猛将兄和他的战马体力不支,会是什么后果就是用屁股去想也知道的清清楚楚。这且不说,万一匈奴人被打急眼了,宁肯冒着误伤自家人的风险命人在背后施放冷箭,那可就防不胜防了,猛将兄身披鱼鳞铠还有一些抵抗力,可是他的战马呢?陶勇都不敢想象那样的场面会是多么地惨烈。但是陶勇也有自己的顾忌——自己拢共就这点儿人马,如果拼尽自己和所有弟兄们的老命还救不了这位猛将兄怎么办?自己丢了老命事小,到时候人没救下来不说还丢了玉门关可就事大了。所以在陶勇的意识之中,还是想让这位双锤猛将突破匈奴人的包围进入关内最为稳妥。
玉门关守军士卒可不知道自家都尉大人现在的纠结,包括霍纲在内的所有汉军士卒这个时候早就已经看直眼啦:因为那个杀入匈奴人骑兵阵的双锤将实在是太猛了!在他们眼中,自己的都尉大人已经是猛得一批、无人可敌啦,关外这位和他们的都尉大人相比更是“小母牛漏尿——牛逼坏了”——你见过单人独骑一双铁锤追着数千匈奴骑兵暴捶的猛人吗?
虽然相距不是很远,但是战场的混乱使得汉军众人只能模模糊糊看到这位猛将兄的模样:只见他身形庞大、体态雄壮、面白无须,看上去也就二十岁左右的样子。一双蒲扇一般的大手各持一支锤柄粗如儿臂长逾五尺、锤头足有人头一般大小的镔铁“兽面锤”,巨大的锤头狰狞可怖、明光发亮,单锤重量绝不下于八十斤(汉斤,相当于三十五市斤左右)!一般人别说舞动如飞了,即使是想拿起来恐怕都很吃力。而这么沉重的铁锤在这位猛将兄手中却如若无物、如臂使指,就像人们使用筷子一样轻松自如。要知道像这样的特大号铁锤,其重心可是在锤头上,使用起来可不仅仅只是克服锤的重量那么简单,就像人们拿拖把那样,拿在头部和尾部手上的感觉完全是两个概念。能如此轻松地驾驭这两把大铁锤,这样的巨力即使是霸王重生、孟说再世恐怕也难以匹敌;其胯下那匹异常雄壮的乌黑战马也绝非凡品,形如巨犀、动如猛虎,即使是背上驮着至少七八百斤的重量仍然奔行如飞,绝对是一匹马中之王。猛将兄双锤所过之处根本没有一合之敌,往日里凶悍残暴、能止小儿夜哭的匈奴人在他的双锤之下竟然是碰着就死、沾着就亡,一人一马在敌阵之中穿梭如飞,如入无人之境
陶勇不仅武艺高强,眼光也很是毒辣,战场经验更是极为丰富。麾下的兵士们只是敬佩这位猛人力大无穷、锤法精妙、横勇无敌,陶勇却在佩服他的武艺的同时,也很佩服他头脑清楚、富有心计。因为这位猛将兄杀入敌阵的时机就选择的很好,正是匈奴人发动攻城之时,一来是千余名匈奴人下马准备充当步兵攻城,场面相当混乱;二来是负责掩护步兵的骑兵正在启动战马想要给城头上的汉军来几轮飞射,“轰隆隆”的马蹄声和士兵们的嚎叫声给了猛将兄最佳的掩护,使得这位猛将兄轻而易举就杀入了敌阵,甚至锤杀了十几个匈奴人之后才被发现。而这位猛将兄杀入敌阵之后根本不与普通士卒纠缠,双锤一抡不管被砸下马的敌人是死是活都飞马而过,矛头直指匈奴人领兵大将铁木尔所在的方位。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将是兵之胆,乱军之中击杀对方的主将,肯定会给敌人造成巨大的恐慌。不仅如此,铁木尔在双锤猛将身前奔逃,也让匈奴人投鼠忌器不敢施放冷箭,因为他们害怕误伤自家将军。这位猛将兄显然明白这个道理,而且坚定不移地付诸了行动。
不过有一点陶勇还是没想明白,虽然这位猛将兄冲阵的时机选择的很好,但是却并非最佳。以陶勇的经验,如果他是这位猛将兄的话完全可以先躲在一旁观望一会儿,等到匈奴人真正开始攻击玉门关、和汉军士卒打的难分难解的关键时刻再突然杀出,这样以来对匈奴人的打击才会更有力度更加致命,斩杀铁木尔和几名匈奴人大将的机会也会更大。不过陶勇心中也隐隐有了一种想法:这位猛将兄头脑清楚、富有心计,即使战场经验比较欠缺,以他聪明的脑袋瓜也不难想到什么时候才是偷袭的最佳时机。但是他却抢在匈奴人大举进攻之前杀入敌阵,将准备攻击关城的匈奴人吸引过去,除了不愿意看到汉军士卒在匈奴人狂攻之下遭受重大伤亡之外,陶勇实在是想不到其他理由啦。越想越觉得自己的判断很有道理的陶勇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感动,忍不住感叹道:“没想到这世上竟有如此义薄云天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