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书写传奇

凯景嵩

https://img.ppxs5.com/67/0f/a316f2b28a.jpg

首页 >> 三国演义书写传奇 >> 三国演义书写传奇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且说董卓,字仲颖,本是陇西临洮人士,官拜河东太守,其人自古以来,性情骄傲,目中无人。一日,他竟对刘备,字玄德,态度傲慢,怠慢非常。张飞性如烈火,一见此状,怒发冲冠,即刻拔剑欲斩董卓。玄德与关羽见状,急忙上前拉住张飞,力劝道:“董卓乃朝廷命官,我等岂能擅自加害?”

张飞怒火中烧,大声说道:“若不除此厮,我宁愿远走他乡,也不愿在其麾下听命!”玄德安抚道:“你我三人结义桃园,情同手足,生死与共,岂能就此分离?不如一同投奔他处,另谋出路。”张飞听罢,怒气稍减,点头应允。

于是,三人决定连夜引军投奔朱隽。朱隽见刘备等三人来投,心中大喜,对三人礼遇有加。随后,他们合兵一处,共同进军讨伐张宝。

与此同时,曹操与皇甫嵩在曲阳正与张梁激战正酣。而朱隽亦全力攻打张宝,张宝所率贼众多达八九万,他们屯兵山后,严阵以待,准备迎击朱隽的军队。

朱隽任命刘备为先锋,让他率领先锋部队与贼人对敌。张宝派遣副将高升出马挑战,意图一探刘备军队的虚实。刘备见状,立刻派遣张飞出马应战。张飞策马挺矛,与高升交手,短短几个回合,便将高升刺落马下。刘备见状,立刻挥军直冲,乘胜追击。

然而,张宝却不慌不忙,他在马上披发仗剑,开始施展妖法。只见风雷大作,一股黑气从天而降,仿佛有无尽的兵马在其中杀来。刘备见状,连忙指挥军队撤退,但军中早已大乱,无奈只能败阵而归。

回到营地,刘备与朱隽商议对策。朱隽沉思片刻,提议道:“他使用妖术,我们可以在明日战斗时,准备猪羊狗血和一些秽物。让士兵们埋伏在山头,等敌人追来时,从高坡上泼下去,或许可以破解他的妖法。”

刘备听从了朱隽的建议,立刻命令关羽和张飞各自率领一千士兵,潜伏在山的最高处,准备好猪羊狗血和其他秽物。他们将等待张宝的军队追击,然后用这种特殊的方法,试图破解张宝的妖法,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准备。

次日,张宝在阵前摇旗擂鼓,大声呼喊,引军挑战。刘备亲自出马,带领军队迎敌。两军交锋之际,张宝开始施展妖法,风雷瞬间大作,飞砂走石,黑气弥漫天空,仿佛有无尽的兵马从天而降。

刘备见状,知道不宜硬碰硬,于是拨马便走,假装败退。张宝见状,驱动兵马追赶。就在他们即将过山头时,潜伏在高山之上的关羽和张飞同时放起号炮,与此同时,他们将准备好的猪羊狗血和其他秽物一起泼向张宝的军队。

只见空中那些由妖法召唤出的纸人草马纷纷坠地,风雷瞬间息灭,砂石不再飞舞。张宝见到这一幕,知道自己的妖法被破解,急忙下令退军。然而,此时已经晚了,左边是关羽的伏军,右边是张飞的部队,两路军队同时杀出,背后的刘备和朱隽也紧随其后,贼兵顿时大败。

刘备眼见张宝的“地公将军”旗号,立刻策马追赶。张宝落荒而逃,途中左臂中箭。带着箭伤,张宝逃脱回到了阳城,紧闭城门,不再出战。

朱隽闻听探子的回报,心中大喜,立即引兵加强对阳城的围攻。同时,他一面差人继续打探皇甫嵩的战况,希望能够在合适的时机给予支援或采取相应的战略。

探子回来后,详细汇报了皇甫嵩的战功。据探子所说,皇甫嵩在曲阳与张梁的决战中连胜七阵,最终在激战中斩杀了张梁。张梁的首级被割下,与张角一起被送往京师示众。其余的贼众见状,纷纷恐惧投降。朝廷为了表彰皇甫嵩的功绩,任命他为车骑将军,兼领冀州牧。此外,皇甫嵩还上表为卢植辩解,朝廷恢复了卢植的原官。曹操也因功被封为济南相,即将班师回朝就任。

朱隽听到这些消息后,深知朝廷对皇甫嵩的信任和重用,心中更加坚定了击败张宝的决心。他催促军马加紧攻势,全力攻打阳城。在朱隽的强攻下,贼势日益危急。最终,贼将严政在绝望中刺杀了张宝,并将其首级献出投降。

朱隽接受了严政的投降,顺利平定了数个郡县,随即上表朝廷,汇报自己的战功。朝廷接报,对朱隽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肯定,还给予了相应的奖赏。朱隽的军队在这场战斗中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也为他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赢得了更多的声望和资本。

在朱隽成功平定张宝的势力后,朝廷对于黄巾余党的威胁也不容忽视。此时,赵弘、韩忠、孙仲等黄巾余党聚集数万兵力,他们乘着朱隽胜利的时机,四处烧杀劫掠,声称要为张角报仇。为了维护朝廷的稳定,朝廷下令朱隽利用刚刚得胜的军队,迅速讨伐这些余党。

朱隽接到了朝廷的诏令,不敢怠慢,立即率军前进,直指宛城,因为赵弘等人据守在那里。朱隽指挥军队攻打宛城,赵弘派遣韩忠出城迎战。朱隽于是命令刘备、关羽、张飞攻击城池的西南角,而他自己则率领两千铁骑直取东北角。

韩忠见状,认为西南角至关重要,于是尽遣精锐部队前往西南角防守。然而,朱隽的行动出乎意料,他并没有在西南角恋战,而是迅速回师东北角。韩忠担心东北角失守,急忙从西南角撤回部队支援。

就在韩忠撤退之际,刘备从背后发动突袭,黄巾贼众措手不及,大败而逃,纷纷奔入宛城。朱隽趁机指挥军队紧随其后,将宛城团团围住,准备进一步清剿贼众。

朱隽分兵四面围定阳城,打算一举攻克。然而,城中的韩忠等人因为断粮,被迫派人出城投降。朱隽却拒绝了他们的归降。刘备疑惑道:“高祖刘邦之所以能够夺取天下,关键在于他擅长吸引和接纳那些愿意归顺的人。那么,你为何对韩忠的投降提议置之不理呢?”朱儁回答说:“那时候与现在大不相同。在秦末楚汉争霸的混乱时期,天下动荡,民众无所适从,所以通过招降和奖赏来吸引人们加入。但如今天下已经基本统一,只有黄巾军在作乱。如果接受他们的投降,就无法激励他人行善。如果让敌人觉得可以得利就嚣张抢夺,一旦失败就投降,这只会助长他们的野心,不是明智之策。”

刘备接着说:“拒绝敌人的投降是可以的。但现在我们四面围困,如果敌人无法投降,他们肯定会拼死一战。即使是一万人一条心,也难以抵挡,何况城中有数万人都是决心死战的人呢?我们应该撤掉东南两面,集中力量攻打西北。敌人肯定会弃城逃跑,到时候他们无心恋战,我们就可以轻易地抓住他们。”

朱隽认为刘备的建议很有道理,于是便调整了战术,撤掉了东南两面的军队,转而全力攻击西北。正如刘备所言,韩忠果然带领贼军弃城而逃。朱隽趁机指挥三路军队追击,韩忠在逃跑中被射死,其余的贼众四散而逃。

就在朱隽准备继续追击的时候,赵弘和孙仲率领的黄巾余党赶到,与朱隽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朱隽见到赵弘的势力强大,不得不暂时撤退。赵弘趁机重新夺回了宛城。

朱隽在距离宛城十里外安营扎寨,正准备发动攻击,突然看到正东方向有一支人马快速接近。这支队伍的首领是一位英勇的将领,他有着宽阔的额头和壮实的身材,宛如一只虎熊。这位将领是吴郡富春人,姓孙,名坚,字文台,是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

孙坚年仅十七岁时,曾在钱塘遇到海盗抢劫商人的财物,他们在岸上分赃。孙坚对他的父亲说:“这些盗贼是可以被抓捕的。”于是,他勇敢地拿起刀上岸,大声呼喊,假装在召唤援兵。海盗们以为真正的官兵到了,立刻丢下财物逃走。孙坚紧追不舍,杀死了一名海盗,因此他在郡县中声名鹊起,后被推荐成为校尉。

随后,会稽地区出现了妖贼许昌的反叛事件,他自称为“阳明皇帝”,并聚集了数万追随者。孙坚与当地的郡司马共同招募了千余名勇士,联合州郡的军队一同镇压了这次叛乱。在战斗中,孙坚表现出色,成功斩杀了许昌及其子许韶。

由于孙坚的功绩,刺史上报朝廷,他被任命为盐渎县的县丞,随后又先后被任命为盱眙县丞和下邳县丞。现在,面对黄巾军的兴起,孙坚再次行动起来。他聚集了乡中的年轻人、商旅以及淮、泗地区的精兵,共计一千五百余人,前来支援朱隽对黄巾军的作战。

朱隽对孙坚的支援感到非常高兴,他立即调整了作战计划。他命令孙坚负责攻打南门,刘备负责攻打北门,自己则攻打西门,而东门则故意留给黄巾军逃走的路径。

孙坚一马当先,勇猛地登上了城墙,一口气斩杀了二十余名贼人,黄巾军顿时溃不成军。赵弘见状,立刻骑马持槊冲向孙坚,意图一举击败他。然而,孙坚不慌不忙,他从城墙上跳下来,空手夺过了赵弘的槊,并趁机刺伤了赵弘,使其落马。孙坚随即骑上赵弘的马,往来冲杀黄巾贼众,如入无人之境。

与此同时,孙仲引领黄巾军从北门突出,正好撞上了刘备。孙仲无心恋战,只想逃走,但刘备岂能让他轻易逃脱。刘备拉开弓弦,一箭射中了孙仲,使其翻身落马。

朱隽的大军随后跟进,对黄巾军进行了彻底的掩杀。战斗中,朱隽军队斩杀了数万黄巾贼众,投降的人数更是无法计算。

南阳一路的黄巾军已经被彻底平定,朱隽率领军队班师回朝,朝廷下诏封朱隽为车骑将军,同时任命他为河南尹,以表彰他在平定叛乱中的卓越贡献。

朱隽上表奏请朝廷封赏孙坚和刘备等人,孙坚因为有人情,被任命为别郡的司马,赴任去了。然而,刘备等待封赏的日子已经很长,却依然没有得到任何官职。刘备、孙坚以及其他一些功臣一起郁郁不乐地在街上散步,正好遇到了郎中张钧。

刘备看到张钧,便主动向他陈述了自己的功绩。张钧听后大惊,立刻随刘备一起进宫,向皇帝奏报了刘备的功绩。张钧对皇帝说:“昔日黄巾军造反,其根源都在于十常侍卖官鬻爵,他们只任用自己的亲信,对非亲非仇则大开杀戒,导致了天下大乱。”

皇帝在张钧的奏报后,虽然起初被十常侍所误导,下令逐出张钧,但他的内心深处对张钧的话有所触动。十常侍意识到皇帝对他们的专权有所怀疑,于是决定采取措施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他们共同商议,认为刘备等人之所以有怨言,是因为他们在平定黄巾军时有功却未能得到适当的封赏。为了平息怨言,十常侍建议皇帝先暂时将刘备等人安排在一些小职位上,等待日后有机会再进行重用。

因此,刘备被任命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并规定了具体的赴任日期。刘备将手中的兵力解散,只带着二十余亲随,与关羽、张飞一同前往安喜县赴任。

在安喜县任职的一个月里,刘备严格约束自己的士兵,秋毫无犯,深受当地百姓的感激和敬仰。刘备到任后,与关羽、张飞的生活十分简朴,吃饭睡觉都在一起,显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

在公共场合,关羽、张飞总是侍立在刘备身边,无论白天黑夜都毫不疲倦。这种忠诚和尊敬的表现,不仅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友情,也使得刘备在百姓中的声望更高。刘备的这些行为和态度,为他日后在乱世中建立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备在安喜县任职不到四个月,朝廷就下达了一道诏书,宣布要对有军功担任长吏的人员进行沙汰,这让刘备深感自己的职位可能不保。恰好此时,督邮前来巡视县境,刘备便出城迎接,并礼貌地向督邮施礼。然而,督邮坐在马上,只是轻微地用鞭子指了指,态度傲慢。

关羽和张飞看到这一幕,都感到非常愤怒。到了馆驿后,督邮高坐在上位,刘备则侍立在阶下,场面十分尴尬。过了一段时间,督邮才问刘备:“刘县尉是什么出身?”刘备回答说:“我是中山靖王的后代。自从我在涿郡剿灭黄巾军,大大小小参加了三十余战,有一定的功绩,因此得到了现在的职位。”

然而,督邮大声责喝道:“你虚假称自己是皇亲,夸大功绩!现在朝廷降下诏书,正是要淘汰这类滥官污吏!”刘备只得连声应是,然后退下。

回到县衙后,刘备与县中的官吏商议。官吏说:“督邮之所以如此威风,无非是想要贿赂罢了。”刘备回答:“我与百姓秋毫无犯,怎么可能有钱财给他?”

次日,督邮开始行动,他先将县中的官吏叫去,逼迫他们指称刘备作为县尉,对百姓造成了伤害。刘备多次尝试亲自前往督邮处理论,但每次都被门役阻止,不让刘备进入。

却说张飞饮酒之后,心情本就郁闷,见到老人们在门前痛哭,他立刻询问发生了什么事。老人们告诉他,督邮逼迫县吏,想要陷害刘备,他们前来请求督邮放行,却被门人赶打。

听到这些,张飞顿时怒火中烧,他的双眼瞪得圆圆的,牙齿咬得咯咯作响,立刻从马上下来,径直冲向馆驿。门人怎么阻挡得住张飞的怒火,他一路畅通无阻地冲进了馆驿,直奔后堂。

在后堂,张飞看到了正坐在厅上的督邮,他毫不犹豫地将县吏绑了起来。张飞大声喝问道:“害民贼!你认识我吗?”督邮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张飞揪住了头发,扯出了馆驿,一直到了县衙前的马桩上绑住。

张飞攀下一根柳条,用它抽打督邮的双腿,一连打断了十几枝柳条。这种粗暴的行为,展示了张飞对朋友的忠诚和对不公的强烈反抗。

刘备正在县衙内纳闷,突然听到外面一片喧闹声,他询问左右发生了什么事,左右回答说:“张将军正在县前痛打一个人。”刘备连忙出去查看,只见被张飞绑在县前痛打的人竟然是督邮。

刘备惊讶地询问原因,张飞直言不讳地说:“这样的害民贼,不打死他还能等到什么时候!”督邮向刘备求救,称自己是被张飞误解的,希望刘备能够救命。

刘备本是个仁慈的人,看到张飞的行为,他急忙制止张飞住手。这时,关羽走了过来,对刘备说:“兄长建立了许多大功,却仅得县尉之职,如今反而被督邮侮辱。我想,这枳棘丛中并非是鸾凤栖息之所,不如我们杀掉督邮,弃官归乡,再图谋远大的计划。”

刘备听了关羽的话,考虑了一下,决定采取这个极端的措施。他取出自己的印绶,挂在督邮的脖子上,严厉地责备他说:“根据你害民的行为,本该将你处死;但现在我暂且饶你一命。我将印绶缴还给你,从此我们就此别过。”

督邮回去后,向定州太守报告了这一切。太守随即向省府申文,派人前来捕捉刘备、关羽和张飞。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离开安喜县,前往代州投奔刘恢。刘恢作为汉室宗亲,见到刘备后,出于对汉室血脉的尊重,决定将他们留在家中藏匿,不向官府透露他们的行踪。

与此同时,十常侍掌握了朝中大权,他们相互勾结,商量对策,对于任何不服从他们的人,都采取严厉的手段,甚至奏请皇帝将其罢免或诛杀。赵忠和张让等人派遣使者向平定黄巾军的将士索要金帛,但皇甫嵩和朱隽等人坚决不从,赵忠等人便上奏皇帝,要求罢免他们的官职。皇帝居然批准了赵忠等人的请求,将皇甫嵩、朱隽等人罢官,并封赵忠等人为车骑将军,张让等十三人也都被封为列侯。

朝政的腐败日益严重,人民对朝廷的不满和怨恨也日益加深。在这种背景下,长沙的贼人区星起兵作乱,渔阳的张举和张纯也反叛朝廷,张举自封为天子,张纯自封为大将军。他们的叛乱消息如雪片般告急,但十常侍却故意藏匿这些消息,不向皇帝奏报。

这种严重的政治失策和腐败,导致了朝廷的威信进一步受损,人民的痛苦和不满达到了顶点。十常侍的专权和对百姓的压迫,最终激起了更多的反抗和动乱,为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和战乱频发埋下了伏笔。

在朝廷的混乱和腐败中,有一位谏议大夫名叫刘陶,他对国家的危机有着清醒的认识。一日,皇帝在后园与十常侍饮酒作乐时,刘陶毫不犹豫地走到皇帝面前,放声大哭。皇帝被他的举动吓到,询问他为何如此悲痛。

刘陶直言不讳地说:“天下正处于危难之中,陛下却还在这里与宦官们饮酒作乐。”皇帝不解,问国家不是一直承平吗,有什么危急之事。刘陶回答说:“四方各地的盗贼纷纷而起,侵扰州郡,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十常侍卖官鬻爵,害民肥己,欺骗陛下,误导朝政。众多贤臣被迫离职,国家的灾祸即将降临。”

刘陶的话触怒了皇帝,也震惊了在场的十常侍。他们纷纷摘下帽子,跪在皇帝面前,哭泣着说:“大臣之间不相容,我们这些人无法生存了!我们愿意请求皇帝开恩,让我们返回乡里,并将我们的家产全部贡献出来,用于军费。”说完,他们更是悲痛欲绝。

皇帝对刘陶的指责感到愤怒,他质问刘陶说:“你的家中也有近侍之人,为何唯独不容忍我?”随后,皇帝命令武士将刘陶推出去斩首。刘陶在临死前大声呼喊:“我死而无悔!可怜汉室天下四百余年,就此毁于一旦!”

就在武士即将对刘陶行刑之际,一位大臣急忙制止了他们,说道:“不得下手!让我去向皇帝进谏。”众人一看,这位大臣原来是司徒陈耽。

陈耽毫不犹豫地径直进入宫中,向皇帝进谏,问道:“刘谏议究竟犯了什么罪,竟要受到死刑?”皇帝回答说:“他毁谤我的近臣,冒犯了我。”陈耽继续劝谏:“全国人民都想要吃掉十常侍的肉,陛下却将他们视为父母一样尊敬,他们身无寸功,却被封为列侯。而且封谞等人与黄巾军勾结,企图制造内乱。陛下如果不自行反省,国家的灭亡就在眼前!”

皇帝反驳说:“封谞谋反的事还没有证实,十常侍中难道就没有一两个忠臣吗?”陈耽深感焦虑,以头撞阶,希望能够唤起皇帝的警觉。皇帝更加愤怒,命令将陈耽和刘陶一起逮捕下狱。

就在那一夜,十常侍在狱中密谋杀害了刘陶和陈耽。他们伪造了皇帝的诏书,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让他去讨伐区星。这一系列的事件,进一步揭示了东汉末年朝廷的黑暗和腐败,以及权力斗争的残酷。十常侍的专权和腐败,不仅导致了忠臣的牺牲,也加速了汉朝的衰亡。

不足五十天,就有捷报传来,江夏已经被平定。皇帝下诏封孙坚为乌程侯,以表彰他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同时,刘虞被任命为幽州牧,领兵前往渔阳征讨张举和张纯。

代州的刘恢上书推荐刘备见刘虞。刘虞对此非常高兴,立即任命刘备为都尉,让他带领部队直奔贼人的巢穴。在与贼人的数日激战中,刘备成功挫伤了他们的锐气。张纯因其凶暴的性格,导致士兵们心生叛变。在他的帐下头目刺杀张纯后,将他的头颅献上,带领剩余的士兵前来投降。看到这种情况,张举意识到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也选择了上吊自尽。

刘虞上表朝廷,汇报刘备的大功,朝廷于是赦免了刘备之前鞭打督邮的罪行,将他我从下密丞的职位上除名,升迁为高堂尉。公孙瓒也上表朝廷,再次推荐刘备的前功,建议任命他为别部司马,同时让他担任平原县令。

在平原,刘备有了较为充足的资金、粮食和军队,他重新整顿了过去的势力,恢复了往日的气象。刘虞平定了贼寇的叛乱,维护了边疆的安宁。这些事迹不仅彰显了刘备的英勇和才干,也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平六年夏季四月,汉灵帝病情沉重,他召唤大将军何进入宫,商讨身后之事。何进出身于屠户家庭,因为他的妹妹进入宫中成为贵人,并且生下了皇子刘辩,因此被立为皇后,由此获得了权力和重任。灵帝又宠爱王美人,她生下了皇子刘协。何后因嫉妒而毒杀了王美人。皇子刘协因此被养在董太后的宫中。董太后是灵帝的母亲,她是解渎亭侯刘苌的妻子。

起初,因为汉桓帝没有子嗣,所以迎立解渎亭侯的儿子继位,这就是后来的灵帝。灵帝继位后,将他的母亲迎入宫中,尊称为太后。董太后在宫中的地位崇高,她对皇子刘协的养育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宫廷中的权力斗争和后宫的争斗,不仅导致了王美人的悲剧,也为后来的宫廷政变和汉朝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董太后曾建议皇帝立皇子刘协为太子,而皇帝也偏爱刘协,有意立他为太子。然而,就在皇帝病情加重之际,中常侍蹇硕上奏说:“如果想要立刘协为太子,必须先除掉何进,以消除未来的隐患。”皇帝同意了他的建议,因此召唤何进入宫。

何进来到宫门前,司马潘隐告诉他:“你不能进入宫中,蹇硕打算谋杀你。”何进听后大惊,急忙返回私宅,召集了许多大臣,打算一举消灭所有宦官。

在座上,一个人挺身而出,说道:“宦官的势力是从冲帝和质帝时期开始崛起的,他们在朝廷中的根基深厚,怎么可能全部消灭?如果计划不慎,我们将会遭遇灭族的灾难。我们应该仔细考虑。”何进一看,这个人原来是典军校尉曹操。何进斥责他:“你一个小辈怎么会懂得朝廷的大事!”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潘隐到了,告诉他:“皇帝已经驾崩。现在蹇硕和十常侍正在商议,打算秘不发丧,假借皇帝的诏书宣召你入宫,意图消灭你这个后患,然后册立皇子刘协为帝。”话还没说完,使者就到了,催促何进速速入宫,以稳定后事。

曹操建议:“今天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先稳定皇帝的位置,然后再图谋消灭贼人。”何进问:“谁敢和我一起正君位,讨伐贼人?”这时,一个人挺身而出,说:“我愿意率领精兵五千,打破宫门,进入内部,册立新的皇帝,消灭宦官,清扫朝廷,以安定天下!”何进一看,这个人原来是司徒袁逢的儿子,袁隗的侄子,名叫袁绍,字本初,目前担任司隶校尉。何进非常高兴,于是点了五千御林军。袁绍全副武装,何进带领何颙、荀攸、郑泰等三十余员大臣,相继进入宫中,在灵帝的灵柩前扶立太子刘辩即位为皇帝。

百官呼拜完毕之后,袁绍便将目光投向了蹇硕。蹇硕是当时掌管禁军的大宦官,他的势力庞大,对皇权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袁绍深知,要想改变朝廷的现状,就必须先除去蹇硕。

蹇硕察觉到了危险的逼近,他惊慌失措地逃入了皇宫内的御园,试图在那里找到庇护。然而,他的命运却并未因此得到改变。在御园的花阴下,蹇硕遇到了常侍郭胜。郭胜在权衡利弊之后,决定背叛蹇硕,将他杀死。

蹇硕的死,使得他手中的禁军陷入了无主的状态。这些原本效忠于蹇硕的士兵,在袁绍的劝说下,纷纷倒戈,投靠了袁绍。这样一来,袁绍的势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在蹇硕势力瓦解之后,袁绍立刻对何进说道:“现在正是机会,我们可以趁机将这些宦官全部清除。”袁绍的建议,是基于他对当前局势的深刻洞察。他知道,如果不能一举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些宦官很可能会再次卷土重来,对朝廷造成更大的威胁。

张让等宦官意识到形势对他们极为不利。蹇硕的死亡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被袁绍等人利用,何进似乎决心要清除宫廷中的宦官势力。张让等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决定向皇后的母亲何太后求救。

张让等人跪拜在何太后面前,焦急地说:“最初策划陷害大将军的人只有蹇硕一人,我们并没有参与其中。现在大将军听信袁绍的话,意图全部消灭我们,求娘娘您发慈悲。”何太后闻言,深知宦官们在宫中的势力庞大,对她的权力和地位也有所帮助,因此她安慰张让等人说:“你们不必担忧,我会保护你们的。”

随后,何太后传旨召见何进,秘密地对他说道:“我们出身都不高贵,如果没有张让等人,我们如何能享受到现在的富贵?蹇硕确实不仁,已经被处决,但你为什么要听信袁绍的话,想要消灭所有宦官呢?”何进在听了太后的话后,出门对众官说道:“蹇硕图谋害我,可以株连他的家族。但其他的宦官没有参与蹇硕的阴谋,不必无辜遭受杀害。”

袁绍对此表示异议,他说:“如果不彻底消灭他们,他们将来会变成你的灾难。”但何进坚定地说:“我已经决定了,你不要再多言。”众官见状,只得退出。

在何进的权势日益增强之后,何太后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决定对何进进行一定的制衡。次日,太后下旨,任命何进为参录尚书事,这是一个重要的职位,可以让何进参与政务决策,但并不掌握最终的决策权。同时,太后也对其他官员进行了封赏,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

另一方面,董太后,作为皇帝的母亲,也意识到了何进的威胁。她召唤张让等宦官入宫商议,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何进的妹妹,也就是我的儿媳,当初我提拔她,现在她的儿子已经成为皇帝,而何进掌握了朝政大权,他的心腹遍布内外。他的威权太重,我该如何是好?”

张让等宦官闻言,立刻上奏:“娘娘您可以临朝听政,通过垂帘的方式来掌握朝政大权。同时,您可以封皇子刘协为王,提升国舅董重的官职,并赋予他掌握军权的职责。我们这些宦官也可以被重用,这样就可以在朝政中发挥重要作用。”董太后听后,非常高兴,觉得这是一个巩固自己权力地位的好办法。

于是,在次日的大朝会上,董太后颁布旨意,封皇子刘协为陈留王,董重为骠骑将军,同时提升张让等宦官的地位,让他们共同参与朝政决策。通过这些举措,董太后试图构建一个由自己和宦官们共同掌控的权力结构,以此来对抗何进的威胁。

何太后看到董太后通过封赏和任命亲信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心中不安,决定采取行动。她在宫中设宴,邀请董太后前来赴宴,希望通过这次宴会来缓和双方的矛盾,同时也想趁机提出自己的意见。

在宴会进行到一半时,何太后起身,双手捧杯,再次向董太后敬酒,然后诚恳地说:“我们都是妇人,不适合参与朝政。历史上,像吕后这样的女性掌权者,虽然有过辉煌的一时,但最终却导致了家族的毁灭。现在,我们最好是将朝政交给大臣和元老们去处理,这样对国家来说是最幸运的。希望您能听取我的建议。”

董太后听了何太后的劝告,却非常愤怒,她指责何太后毒死了王美人,并且心机深沉,嫉妒心强。董太后认为何太后倚仗着自己的儿子刘辩成为皇帝,以及何进的势力,竟然敢对自己无礼,她愤怒地说:“我完全可以命令骠骑将军董重,将你哥哥何进的首级斩下,易如反掌!”

何太后也被董太后的怒火激怒,她反问道:“我好意相劝,你为何反而发怒?”董太后不屑地说:“你们何家不过是一群市井小民,有什么远见!”

两位太后在宴会上相互指责,争吵激烈,宦官张让等人见状,纷纷劝说双方各自回宫,以免矛盾进一步升级。这场宴会并没有达到何太后的预期,反而加剧了两位太后之间的对立,也为后来的宫廷斗争埋下了更深的隐患。

何太后在宴会后的当夜,紧急召回何进到宫中,将宴会上的事情告诉了他。何进听后,深知事情的严重性,立刻召集了三位心腹大臣共同商议对策。

次日早晨,何进上朝,安排廷臣上奏皇帝,指出董太后原本是藩王的妃子,不适合长久居住在宫中。因此,建议将董太后迁回河间王国,并规定她在规定的时间内离开京城。这一决定实际上是将董太后放逐出京,剥夺了她的一切权力和地位。

同时,何进派人前去董重的府邸,起送董太后,并调动禁军包围了董重的府宅,追缴了他的官印和綬带。董重得知自己的处境极其危险,在没有其他出路的情况下,选择在府邸后堂自刎。家人为他举行了丧事,禁军见状,也就纷纷散去。

张让和段珪看到董太后一派已经被废除,立刻采取行动,用金银珠宝和珍稀玩物来贿赂何进的弟弟何苗以及他的母亲舞阳君,让他们在何太后面前说好话,遮掩真相。因此,张让等十常侍又得以接近何太后,重新获得了她的宠信。

这一系列动作展示了宫廷斗争的残酷和迅速,权力的更迭如同翻云覆雨,而宦官势力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即使在董太后失势之后,他们也能迅速找到新的靠山,确保自己的地位不受影响。

在六月份,何进暗中指使人用毒酒鸩杀了董后在河间的驿庭,然后将她的尸体运回京城,并安葬在文陵。何进自己则借口生病,不出宫门,避免引起怀疑。

司隶校尉袁绍得知了董后被杀的消息,趁机入见何进,提醒他说:“张让、段珪等宦官在外散布谣言,说您鸩杀了董后,他们似乎有更大的阴谋。如果您不趁这个机会诛杀这些宦官,将来他们一定会成为大患。以前窦武曾试图诛杀宦官,但因为计划不周,最终遭受了灾祸。现在您的兄弟和部下都是英勇的人才,如果全力发动,掌握局势是很容易的。这是天赐的机会,不可错过。”

然而,何进对袁绍的建议表示犹豫,他回答说:“我们再商量一下。”这句话给了旁边的人暗示,他们偷偷地向张让等人报了信。张让得知消息后,立刻转告了何苗,并且为了巩固何苗的支持,送给何苗大量的贿赂。

何苗听取张让等人的言辞后,入宫向何太后奏报:“大将军辅佐新君,却不行仁慈,专事杀伐。现在他又无端想要诛杀十常侍,这是取乱之道。”何太后听了何苗的话后,接受了他的观点。

不久后,何进入宫向何太后禀告,想要诛杀中涓。何太后却说:“中官统领禁省,这是汉家的故事和传统。先帝刚刚去世,你就想要诛杀旧臣,这不利于尊重和维护宗庙。”何进本就是一个缺乏决断力的人,听到太后的话后,只能唯唯诺诺地退出。

袁绍迎接何进出来,询问他:“大事如何?”何进回答:“太后不允,我该怎么办?”袁绍建议:“可以召唤四方英雄之士,让他们带领军队来京城,尽数诛杀阉竖。此时事急,不容太后不从。”

何进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光芒,连声称赞:“此计甚妙!”随即,他迅速下达命令,发出檄文到各镇,召唤他们赶赴京师。

然而,主薄陈琳一脸严肃地反对道:“不可!俗语有云:掩目而捕燕雀,这是自欺欺人。微小的燕雀尚且无法用欺骗的手段捕获,更何况是国家大事?如今将军您依赖皇威,掌握兵权,如龙骧虎步,高低自在掌控之中。若想诛灭宦官,易如反掌,就像是燃烧的炉火燃烧毛发一样容易。但您应当雷厉风行,果断行事,这样天意和人心都会顺应您。可是您却反其道而行之,召集群臣,让他们齐聚京城,各自心怀鬼胎。这就是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如此行事,必定功败垂成,反而会引发内乱。”

何进却不以为然,嘲笑地说:“这只是懦夫之见!”就在此时,人群中突然有人鼓掌大笑,声音宏亮:“此事易如反掌,何必多议!”众人望去,竟是曹操。

正是:欲除君侧宵人乱,须听朝中智士谋。不知曹操说出甚话来,且听下文分解。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