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每逢春节,丈夫必定会带着一家人回巴中羊凤乡老家,专程看望父母,祭拜祖先。乡下的老屋是典型的巴中泥墙民居,有四十余年历史,有的屋架开始歪斜,有些墙体有了裂痕,尤其是门边留下的上一年的春联,经过一整年的日晒雨露,褪色、卷曲、残缺,满满的历史沧桑感。
于是,在为父母送去大包小包的年货之外,丈夫还会为老屋亲手题写、张贴春联。他会在除夕那天上午,带着儿子到乡里的集市里选来中楷毛笔、大瓶墨汁、大红纸。这些笔墨纸砚算不上精致高贵,有的是乡村的质朴粗犷,正合适那古朴的泥墙老屋。回家后,他根据院子里十个门所在的不同房间用途,用心编好内容贴切的春联内容。随后,他按内容裁好大红纸,并折叠出每个字的位置,把院子当书房、把餐桌当成书桌、把小盘当砚台,铺开笔墨就书写起来。在他看来,集市里那些印刷精美、金光闪闪、五颜六色的现成春联,再美观、再时髦、再耐用,却千篇一律毫无情感,没有他想要的节庆温度,更不能体现出家中每间屋子的深刻内涵。唯有自己编、自己写的春联,才属于自家,才是世上唯一。
回来过年的各家孩子们,最爱围在丈夫身边欣赏春联。等写好的十幅春联在屋檐下风干,勤快的老人婆已熬制好浆糊,丈夫就率领孩子们逐一将春联贴到对应的门上。当新写的红纸黑字春联一幅幅替换掉去年已褪色成白成一片的春联,当整个院子的门上都被大红的春联和祈福的话语装点,春节的吉祥与喜庆顿时浓烈起来。
就这样,孩子们每年回老家都知道要跟着我的丈夫隆重地做一件事,一件具有中国传统年节文化的事,那就是用用心心写春联。
回头翻看十年来丈夫写春联的照片,看着儿子和他的堂哥表弟们一年一年在春联边成长,我感慨万千。时光年复一年地在春节中流去,记忆在一年年中淡去,唯有照片,真实地留住了那逝去的瞬间。遗憾的是,言传身教未必起作用,孩子们没有谁愿意写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