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文字方面有繁体字和简体字,关于繁体字,我们现在用的王力编著的古代汉语教材,大家都看到了,这里面的几乎全都是繁体字,是不是呢?”
紧接着,丁流燕又滔滔不绝地讲解着:“至于这个简体字呢,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啊,大家原来都学过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没有印象呢?”
丁流燕所举的例子让台下的同学纷纷点头表示肯定,毕竟在高中时期学过这么一篇课文。
“那么,接下来我将给大家展示一下《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请大家看向这个屏幕。”
话音刚落,丁流燕就用手指轻轻地按了一下鼠标的滚轮,往下拖曳。
只见屏幕上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书法课件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来,而丁流燕在这里圈了许多简体字。
她用教鞭指着上面的《兰亭集序》说道:“大家请看!我这里所指的,全都是简体字,对不对?那么这个兰亭集序,它究竟有多少个简体字呢?有谁知道吗?”
同学们一个个地都表示不解,但丁流燕只是笑了一笑,说道:“一共有102个简体字,它占了全文的三分之一,所以说我们现在这个简体字,它是古已有之,不是凭空产生的。”
正当丁流燕准备继续讲解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起来。她微笑着说:“下课了啊?看来今天的课程先暂时到这里了,我们下节课继续!”
“好!”同学们齐声回应。
随后,丁流燕就把教材和笔记本电脑暂时放在讲桌上,直接下了台阶,径直向教室前门走去,然后拐弯,往办公室的方向前行。
丁流燕离开后,同学们都开始自由活动。
这时候,杨雨来想起鱼归晚在上课之前对陈枢言说的一番话。
于是,他向鱼归晚问道:“归晚啊,我刚听你对枢言说,问他会不会家乡话?”
鱼归晚点了点头,回应道:“嗯,怎么了?”
“陈枢言会不会,我不知道。但是这个家乡话,不知道你会不会说?”
“额……我老家那个绍兴话啊?”
“对呀,你现在还会说几句嘛?要是还会说的话,让咱们听听看!感受一下这个绍兴话是怎么样的?”
“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就献丑了啊!”
“来!会说就多说几句来!”
“好!”
未等鱼归晚用绍兴口音说出来,却被姬笑吾突然给打断了一下,他说道:“先等等!”
杨雨来惊道:“咋了?”
“没事,我觉得嘛,既然要用方言说话,不妨读一下诗?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鱼归晚愣了一下,说道:“啊?读诗啊?”
姬笑吾的建议让杨雨来觉得可以,他对鱼归晚说道:“读诗?这可以!归晚,你可以试试看!”
“这……先让我想想,我该读哪首比较好?”
姬笑吾说道:“不用想了,我替你选好了!就选高中语文书上的那个定风波,苏轼写的,就是莫听穿林打叶声那首?”
“噢~莫听穿林打叶声?那可以!”
于是,鱼归晚用绍兴话试着诵读了一下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读罢,鱼归晚意犹未尽,他问道:“怎么样?说说看!”
“感觉听不懂……”姬笑吾说道。
“听不懂啊?不可能吧?”鱼归晚难以置信地说道。
“是真的!”
姬笑吾说道:“我来用西安话吟哦一下,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他这个可以听懂的。”杨雨来说道。
“你那不废话吗,好歹是老师所说的官方方言。”鱼归晚白了一眼地说道。
陈枢言则说道:“九大方言除了晋方言之外,剩下的全都在南方,而且十里不同音,彼此之间都互相听不懂的。像我们南昌城里和乡下的口音又有很大的区别。”
陈枢言、鱼归晚、姬笑吾和杨雨来闲聊还没结束,铃声又响起来了,要上课了。
突如其来的上课铃声,让鱼归晚忘了去厕所,他说道:“哎呀,跟你们聊的都忘记上厕所了!”
“憋着吧你!”杨雨来笑道。
“没事,你赶紧先去,老师一时半会儿没那么快来!就是来了,你可以从后门悄悄地过来。”陈枢言说道。
“好!我先去了!”鱼归晚挥手道。
“嗯,快去吧!”
鱼归晚连忙起身站起,迅速地从后门出去,直奔厕所。
丁流燕与同事有说有笑地从办公室走了出来,她们一同向教室走去。
到了教室后,几位同学纷纷从厕所的方向小步快走地进了教室后门,丁流燕虽然留意到了,但她不紧不慢地上了台阶,站在讲台桌前。
丁流燕微笑地问道:“上节课给大家带来了思考吧?”
坐在第一排的张新嫣接话道:“是的,老师,这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
“哈哈哈哈……那我们开始下一堂课了!”丁流燕满意地说,然后将古代汉语教材书翻到左传文选的第一堂课。
而教室的后门,鱼归晚低着头,弯下腰向陈枢言他们三人的座位走去。
一坐到座位上时,鱼归晚将手中的水珠甩干,说道:“赶上了!”
陈枢言回道:“来得及时,老师正要讲郑庄公克段于鄢了,我们来听听看。”
“好!”
台上的丁流燕在翻到郑庄公克段于鄢的时候,她说道:“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准备开始上第一堂课了!”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七页中的第一单元,也就是文选中左传。”丁流燕说,“首先呢,我们要先把这个左传做个介绍!左传的全名称为《春秋左氏传》,而这个‘春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古代东周时期各个诸侯国的史书的一个泛称。”
“在当初呢,每个诸侯国都有属于自己的一部春秋史,而这个春秋史在当初是由专职的史官来记录本国发生的重要史实。”丁流燕接着说,“我们现在啊,流传下来的只有鲁《春秋》,这个鲁《春秋》呢,是后世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修订而成。”
“那么这个春秋呢,它是从哪一年开始记起的?”丁流燕说,“它是始于始于鲁隐公元年,也就是公元前722年,然后一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468年。在时间跨度上,从鲁隐公和鲁哀公到现在分别是距今有2700多年和2400多年了。所以后世的史官就把这个时间段称之为‘春秋’。”
“不过呢,我们这本流传下来的《春秋》,在记录当时发生的事,是非常地简练,并没有详细地将其描画出来。”
“同学们!刚才我说了鲁春秋,也就是《春秋左氏传》,在除了这个《春秋左氏传》之外,后世还写了《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这《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的作者都是战国时期的人物,一个叫公羊高,另一个叫谷梁赤,这三本合称为春秋三传。”
紧接着,丁流燕将今人对春秋左传的注解通过PPT展示出来,并对大家说道:“请大家注意一下啊!我这里展示的是今人著的,这个今人的名字叫杨伯峻,他写了一本书叫《春秋左传注》,他写的这书啊,是有利于我们这个初学者的,可以让我们这个初学者从中了解和学习。除此之外,我还给大家介绍几本配套的书籍,如《春秋左传词典》和《左传译文》,这两本跟刚才讲的《春秋左氏传》,都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大家在图书馆可以借阅一下。”
“而所谓的《春秋左传》,是从鲁国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和哀公这十二位国君在位时期发生的事件,我知道大家对此要记住有难度,但我要说的是,如果我们要想记住这十二位国君的话,其实并不难的,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只要把这十二个字熟练于心,这就很容易记住了,不是吗?同学们!”
“嗯!”
“那好!”说罢,丁流燕把讲桌上的古代汉语拿起来,并说道:“首先我们要学习的是郑庄公克段于鄢,那么我想请个同学,来把这郑庄公克段于鄢的第一段念一下,可以吗?”
台下的同学们都互相议论,但没有一个主动站出来去念。
“如果没有的话,那么我就点名了!”丁流燕说,“这个第二节课中,请问是哪一位同学是最后一个进教室的?”
鱼归晚心中一惊,对陈枢言等人说道:“糟了!这是冲着我来的!”
杨雨来嘴角上扬,笑着说:“你不还欣赏人家老师吗?现在机会来了,你不要啊?”
陈枢言和姬笑吾听后把头低下来,憋着笑意,尽管他们两个把目光看向鱼归晚。
“你们啊……”鱼归晚一副无奈的样子。
而台上的丁流燕还在问道:“大家都不知道吗?哪一位同学是最后进的教室呢?”
坐在鱼归晚他们四人旁边的中间同学,名叫楼从善,他把手举了起来。
丁流燕则注意后排的楼从善的举手,示意他站起来。
楼从善站了起来,说道:“老师,我知道是哪个同学是最后进的教室。”
丁流燕听闻,问道:“哦?是哪一位呢?”
楼从善用手指向了鱼归晚,说道:“是他!”
全班同学都把目光投至楼从善指向的鱼归晚。
鱼归晚一看楼从善指向了他,他说道:“不是,兄弟,你指我干嘛呀?”
楼从善没有理睬,也没有回应。
丁流燕说道:“这位同学,请你站起来!”
被点名的鱼归晚很不情愿地站了起来。
“好,这位同学,你能不能替大家念一下这个郑庄公克段于鄢中的第一段呢?”
鱼归晚点了点头,回道:“好的。”
“那好,那就请你开始念吧,声音大一点,可以吧?”
于是,鱼归晚把桌上的古代汉语教材拿了起来,照着书上的郑庄公克段于鄢中的第一段念了起来。
鱼归晚忘记切换普通话,而是用绍兴话将郑庄公克段于鄢中的第一段念了出来。
但大家都没听清楚,丁流燕和陈枢言倒是留意了。
陈枢言在旁拉了鱼归晚的T恤衣角说道:“说普通话啊!你讲什么绍兴话呢!”
鱼归晚被陈枢言这一动作惊醒,说道:“哦,忘了!”
但丁流燕并不介意,而是说道:“这位同学,你是哪个地方的人,听起来像是吴方言。”
鱼归晚答道:“我是浙江绍兴的。”
“绍兴人啊?”
“嗯。”鱼归晚点了点头,“要不我用普通话念一下。”
“没事!你可以先用绍兴话试读一下郑庄公克段于鄢,全篇读下来,读完了以后,你再用普通话念第一段,好不好?”
“好的。”说罢,鱼归晚用绍兴话把郑庄公克段于鄢全文念了下来。
随后,又切换为普通话,声情并茂地念着:“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丁流燕拍手鼓掌道:“好!念得不错!不管是普通话还是绍兴话,都念得不错!尤其是你们这一代人还能会一口浓厚的家乡话,这很不容易!”
“坐下来吧!”
鱼归晚坐了下来。
丁流燕则继续讲解着:“郑伯克段于鄢的‘初’,它具体发生的年代是指鲁隐公元年,也就是公元前771年,而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这个‘申’就是申国,而武姜二字是什么意思呢?武是因为她的丈夫是郑武公,对吧?所以谥号是‘武’,而姜是她的姓,因此叫做武姜。”
“她生下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的时候,不是从头先出来,而是脚先出来。差一点要了他的母亲的性命,所以武姜不喜欢他,给他取名叫寤生。后面生了共叔段,就宠爱他,曾多次请求她的丈夫郑武公将共叔段封为世子,但郑武公不同意。后面郑武公逝世,郑庄公即位,武姜就请求郑庄公分封到制邑,但郑庄公不同意,后面就封到京邑去了。”
有一位同学问道:“为什么叫寤生?生孩子的时候,不应该是头先出来吗?”
“脚先出来的话,一般来说,主要是胎位不正。”丁流燕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