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我穿越到秉昆爷爷身边

狐影孤航

https://img.ppxs5.com/a1/9d/cc2b19a9b8.jpg

首页 >> 人世间:我穿越到秉昆爷爷身边 >> 人世间:我穿越到秉昆爷爷身边最新章节(目录)

011章 有远见的周队长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周村的大队院内。

此时,主要话事人正在开会。

他们有男有女,散乱地坐在那里,妇女纳鞋底,男人吸旱烟,毫无顾忌地大声说笑着,似乎不大关心开会内容。

周队长身边围坐着七八个人,正交头接耳的商量着什么,大约是达成了一致,他清了清嗓子,打算说点什么。

这年代人都显老。

他才小四十的年纪,脸上皱纹已经开始纵横,最有特点的是那双眼睛。

虽然不大,但里面总是时不时闪着狡黠的光芒,透露出一股子独属于农民的特有精明,他这样的人,在农村理应混上个村干部。

周队长用烟袋敲敲面前的破桌子,清了清嗓子,噗地将一口痰吐出两米开外,这才开始讲话:“都静一静,现在开会了,大家静一静,莫说话,周文那小子的事,大家都听说了吧,我代表周村党支部……咦?狗娃,我日你娘,你个驴日的咋还说话?拿领导说话当放屁是不是?小心我开你个驴日的批判会。”

在鲁省山区,人们对驴比较喜爱。不但好养,而且耐劳,民间张口闭口说句”驴日的”,有时也未必是骂人,大概率、很可能是一种表示亲热的语气词。

所以,村民们见怪不怪,哄笑声一片,会场上仍是闹闹嚷嚷。

“狗娃你这愣种是属驴的,轰着不走赶着走,得拿酸枣棵子老抽着才行……我接着说啊,嗯,说啥来着?”

村民们又哄笑起来。

周志乾,也就是周文新认的那个师傅捧哏道:“老四,你刚说到狗娃的是驴日的。”笑声更响了。

周队长点上一锅烟:“不是这,噢,这地笼啊是个好东西,解了咱们大急,等工具备好,春耕后咱就先来一波,等粮食下锅哩,正所谓,那个啊,吃水不忘挖井人,所以呀,对出主意的周家小子,咱得对得起人家,咱们村啊,人多地少,粮食不够吃,今年又生了十一个小娃子,如今还添了周叔家三张嘴,咋办?我也没办法,咱村男女老少一共是四百三十七口,再添上十四张嘴是多少?钱会计,是多少?”

一个剃着锅盖头的胖胖男人站起来回答道:“四百五十一口。”

周队长接着说道:“对,四百五十一口……这是谁呀……”

一头觅食的老母猪正用嘴拱周队长的裤裆,村民们又爆发出一阵大笑。

周队长狠狠踢了老母猪一脚,等它嚎叫着逃走了,才继续讲话:“咱村的人口实在是太多啦,倒退十年,咱村的粮食还没这么紧,那时没这么多人口嘛,现在可倒好,地没见多,人倒多了二百多口。咋回事?这得怨婆姨们,生娃生上了瘾,像老母猪抱窝,一生还就收不住啦。就说周二的婆姨吧,手里抱的还吃奶呢,肚里这又怀上啦,是第六个了吧,我说,你还有完没完?”

一个四十多岁的婆姨站起身回骂道:“周老四,放你娘的屁,生娃是一个人的事吗?你们男人哪个不是偷嘴的馋猫,闻着腥味儿就往上凑?这会儿又往婆姨身上推啦?”村民一片哄笑。

周志国大人不记小人过,揪住周二不放道:“好男不和女斗,我不和你说,周二,你个驴日的咋不说话?你婆姨顶撞领导,你是咋管教的婆姨嘛?还有没有王法啦?”

周二起身道:”周支书,我家婆姨当家,我说话不作数,咱俩一样嘛。”

村民又是一阵哄笑……

周队长恨铁不成钢。“屁!我能跟你一样?红红她妈得听我的,你个驴日的咋就让婆姨给夺了权呢?你就捶她一顿还能咋的?晚上还能不让你上炕?

不说啦,咱说正事,乡亲们啊,我周志国求你们了,别生啦……”

哄笑……

“咱周村就这点地,养不活这么多人口呀,要不是多少还能打点鱼,早坏菜了,这不,又添了十几张嘴,马上开春就要青黄不接,我还得带乡亲们外出打一回鱼,嗯,现在好了,有了地笼,这收成眼见的要多起来了,这都是周家小子的主意,城里孩子脑子是活络……”

“你就别唠叨了,不就是学点手艺嘛,编个竹篓垒个炕打块铁磨个豆腐的事,哪个村里没有?多大点事儿啊,有啥不能教的,咱教给城里人人家都不稀得学,周家娃子喜欢就教给他呗……老三、老六,你们说是不是?”

“周老八,看不起我们编竹篓的咋的……不对,我只能编竹篓吗?竹席、竹枕、扇、箩、筐、篮、箕畚、摇篮……哪种不能编,明告诉你,我最近在研究一新鲜玩意儿,搞出来吓你一跳,周文说了,卖给城里有钱人,一个小茶碗都能卖个五块八块的,我馋死你!”

“当我不知道?不就是竹扣瓷嘛,红红已经显摆过了,是周文的主意吧,还别说,那罐头瓶上箍一圈细竹丝是好看,一下子上档次不少,还不烫手,是好东西,可能卖五块?我咋不信呢。”

“少见多怪了不是,百斤竹抽八两丝,编好以后通体不见一个毛刺儿,咱们这的竹子长竹节的又少,稀罕着哩,再说了,竹是四君子,城里都是文化人,讲究这个,到时候咱用细瓷做,五块还是往少处说哩,咱八块起!”

他们说的是瓷胎竹编。

后世川蜀非遗之一,周文搞木雕篆刻,多有涉猎,收集了不少资料,学会编竹后,作为毕业作品,他尝试着捣鼓出来一个送给了忙前忙后的小丫头做谢礼,三伯问起,他就顺嘴多说了两句……

周志国见他们说得热闹,用烟袋锅敲了敲桌子,“喧宾夺主了不是?开会呢!那竹扣瓷我去县供销社问过了,说川蜀那边有人做,是工艺品,做出来专门卖给外国人的东西,能创汇哩,老三你好好搞,弄出名堂就是咱村的又一个生财门路,别说八块,五块就血赚,你一年总工分才多少?编三五个就够啦!所以呀,这周家小子是个摇钱树哩。”

“队长,你就直说啥意思吧。”

“咱们穷啊,但穷不是目的,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先人们的智慧,家里兄弟多时,拣最有出息的那个先供出来,只要出头一个,家里兄弟姐妹们就都有了盼头。周叔回来的好啊,给咱们带回来一个好娃子,空手弄死一只狼,一个图样咱们就有了更多的鱼,不值钱的竹子都搞出了大名堂,这娃是个摇钱树哩,所以呀,咱不能饿着他……”

周文还不知道这些。

五个竹编地笼,每日两次起笼,不仅满足了周家日常饮食所需,奶奶还可以晒一些鱼干存起来了,另外,隔三差五的,奶奶还会熬出一锅鱼汤来,供学校里的孩子们加餐,上午课间,热热的喝一碗加了姜丝的鱼汤,相当的不错。

如此,周文的山村生活也渐渐步入正轨,上午跟着爷爷读书,下午跟着三伯研习竹编,星期天和六叔一起进山。

自他穿越来到这个小山村,这是最稳定的一段日子,向往已久的时光。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