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东方城对淳于越的回答,直播间的观众们也有不满,毕竟他们真的对淳于越的倒退没什么好感。
“黑子们看看,这才能看出秦始皇的伟大!用秦朝的生命来推行郡县制!伟大!”
“始皇大大,他真的,我哭死!”
“我们到现在还在沿用秦朝的郡县制啊!”
“楼上的,如果我没听错的话,主播老早就说过秦始皇对郡县制在战国时期就有了。”
“戳啦,上偷两周,下偷两汉,史圈孝战,这就是吕政!”
“…………”
朱元璋看着这些弹幕,挑了挑眉,说道:“朕的帝王庙里面不会出现暴君!嬴政一世而亡,难道还值得供起来吗?”
一旁的工部官员则是战战兢兢地聆听着朱元璋的话。
紧接着,朱元璋又对着这个工部官员说道:“孙权的墓嘛………给朕的皇陵看大门好了!”
“额……王安石这些小人的墓嘛……移出梅花山!朕不需要这种小人看大门,下去办吧!”
那个工部官员感觉如释重负,大喜道:“遵命!”
说罢,他便离开了朱元璋,留下朱元璋看着东方城的直播。
……………………
……………………
东方城在直播间说道:“当然,淳于越的想法很简单,他想要让秦始皇恢复是想让秦始皇恢复西周分封制度的主张,并且采取的一种辅助型制度的手段,也就是西周所采取的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来进行一个辅助。”
“毕竟,在淳于越看来,周朝为什么能够支撑八百年之久,还不是因为分封制吗?在他看来,郡县制并不是一个良好的制度,没有宗室子弟来管理,那些官僚反叛了就没有人来拯救秦朝。”
“当然,淳于越虽然坚持分封制,但他的话也有现实因素,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他顶多是跟不上时代而已,更严重点的话,那就是他想要开历史的倒车。”
“不过,秦始皇并不喜欢分封子弟,因此,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废周礼,行郡县制,他认为郡县制能够更方便自己掌控整个秦朝。”
“后来李斯就跟秦始皇说儒生自己仗着读了几本书自以为能够标新立异,所以他们就在到处游说、鼓动一些反动力量,这才是威胁当时秦朝统治的一个根本,所以当时的李斯直接在宴会上建议秦始皇,对于原来的思想派别进行一个全面清除,甚至要焚书,然后来达到一个巩固思想统治的目的。”
“不过,这个跟我现在讲的关系不大,这个我后期鸽儿。”
紧接着,继续说道:“关于郡县制的讨论,最有名的一个是淳于越,还有一个就是王绾,接下来我讲的便是王绾。”
“在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就引发了激烈地讨论,大致分为两派,一个是李斯的激进派,还有一个就是王绾的温和派。”
“关于郡县制和秦法的施行,这两派就一直在争论不停。”
“关于王绾的有一段话,我大致翻译一下,丞相王绾说:’诸侯刚刚被打败,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不给它们设王,就无法镇抚那里。请封立各位皇子为王,希望皇上恩准。’这段话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兴趣的自己可以看一下。”
“王绾的方案类似一朝二制,相当于郡国并行制,离秦地近的用秦的管理方式,远的由王子负责管理,实际上就是郡县制与分封制混合,这也是他基于现实的考虑了,后来的西汉就是这么做的。”
“而李斯说:’周朝的文王、武王时期所封的儿子、弟弟们本都是同姓,人数很多,然而,他们几代以后的亲属关系逐渐疏远,互相进攻如同仇敌一样,诸侯轮番地讨伐,是周天子没有能力制止的。’他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坚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不要走周朝灭亡的老路。”
“秦始皇将自己命名为始皇,他想要看到的是万世之大秦,如果分封之后的话,的确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他觉得李斯说的有道理,不能将这个后患留给大秦。”
“其实,李斯说得是对的,我本人也不否认这一点,郡县制的确比分封制好,但是—”
东方城话锋一转,幽幽地说道:“—李斯的想法不符合实际情况,王绾的想法反而还务实一点。”
“秦朝的管理系统是很落后的,信息反馈很落后。一旦有什么事情发生,郡守肯定无法自己决定,需要上报朝廷,等朝廷反馈才可以动手。很多急事早就错过最佳的黄金处理时间。”
“虽然秦始皇修了很多从咸阳出发的驰道,提升反馈速度,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哪怕到了唐、明时期还是采用混合制度,比如唐朝的大都护府和上都护府制度,明朝的土司制度,最近的也就是阿修罗的族域制度。”
“还有,我之前就说过,六国对秦没有认同感,需要机动权。”
“六国的百姓对秦朝没有认同感和好感,他们只是屈服于秦之武力。当陈胜吴广起义,六国举兵,百姓纷纷应之,这就是明证。没有认同感就代表着会生事,那就需要让郡守拥有极大的权力,便宜行事。”
“事实上郡守没有这么大的权力,但是藩王有这样大的权力,藩王的权力能够弥补这个空缺,尽管这样也有不少缺点,让无数人诟病。”
“最后一个就是没了护卫力量,当秦之外的六国起兵,甚至到子婴投降刘邦之时,只见六国起兵反抗,却几乎没有见到秦国被灭秦人起兵反抗。”
“尽管宗室总是良莠不齐,但宗室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比外人可信的,大多数帝王要的是忠诚度,很多不重视宗室的朝代早亡便是没有强大的宗室支援,秦朝也是如此。”
“根据《史记高祖本纪》的记载,这段我先翻译一下:沛公不推让也不接受,说:粮仓里的粮食并不缺,不想麻烦秦地的百姓,就是不想接受别人提供粮食的行为,这让秦人感到很高兴,他们没有一个人不想要让刘邦当秦王。”
“秦人这种反应让人瞠目结舌,都亡国了不想着报仇还担心刘邦不能在秦地称王。这是什么逻辑?就是清末再烂,也有义和团在’扶清灭洋’。”
“可见秦在认同感和凝聚力方面的教化做的何等之差,甚至还不如许多人还看不起的清朝。”
紧接着,东方城讥笑道:“如果有公子分封在各地,就算是秦二世胡作非为,当六国起兵,他们肯定会起勤王之兵,或割地自守,未必就会赢,但起码不会败的这么快。”
“比如吕后已经夺得刘氏江山,最后为什么无法根本替换呢?因为刘氏在外封王很多,他们就是刘氏的稳定力量。”
“如果秦朝有乱,自然有秦始皇的子孙起兵护卫,哪怕只有一个都比秦朝时期推行的完全郡县制都要好得多,因为这样的话好歹有一个人来复国,哪怕失败的可能性极高。”
“刘邦在建立汉朝的时候推行郡国并行制也是这个道理,他知道自己对基层都把握并不是很牢,哪怕六国内部经历了大洗牌,可见当地的地头蛇的能量之大。”
“而分封子弟为王,那好歹能够在东方六国地区上眼药,不至于跟秦朝一样基层崩溃,无力掌控东方六国地区。”
“汉初如此,更别说秦朝了,只能说秦始皇真的太急了。”
最后,东方城叹了口气,感慨道:“王绾的建议在后世得到了验证,他并不是无脑反对郡县制,他只是反对在东方六国地区快速推行郡县制,可这样却被不少人称作无脑反对郡县制。”
“郡县制是好,但在秦朝的环境不合适,不好用,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和秦朝的早亡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全面推行郡县制,在当时就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