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强姜维,速通天下

北世子

https://img.ppxs5.com/c0/ce/2408fe9eeb.jpg

首页 >> 三国:最强姜维,速通天下 >> 三国:最强姜维,速通天下最新章节(目录)

第十一章 以工代赈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相父!”刘禅双眼闪着光芒,立刻有了主心骨。

“这么说来,我们有何良策?”

季汉的府库,经过几年的积蓄已有了一些积累,但随着北伐的持续,资金已日渐减少。资金问题已变得迫在眉睫,但在刚刚收复的雍凉地区,仍需要投入大量银两重建与发展。如何在有限的资金下办大事,是摆在眼前的大难题。

季汉经过几年的韬光养晦,府库之中其实积攒了不少银两,但随着北伐规模的扩大,府库消耗也随之增加。

至今为止,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

于是乎,充实府库成了当务之急。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雍凉刚刚收复,百废待兴,既要派遣得力官员前往雍凉任职,又要兴办产业,提高凝聚力。

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想要解决这种困境,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拿当地豪强大族下手,这些豪强世族在当地深耕多年,盘根错节,府邸中积累了大量财富。

随便扳倒一个,都能够吃一段时间。

然而,这种举措虽然迅捷快速,但却有一个致命缺点。

那就是容易引发骚乱,造成政局板荡。

一旦逼得太紧,很有可能把豪强世族逼红眼,直接反戈到敌对阵营。

而这种情况,绝非诸葛亮想要看到。

欲速则不达,这一点,姜维也很清楚。

陈到在永安驻扎多年,身为季汉四大都督之一,在蹇氏一族的处理上,却仍然十分谨慎,借助姜维之手的锋芒才能一举剪除。

原因就在于,一旦逼急了,这些豪强世族就会造反。

而现在,很显然还没到撕破脸的时候。

“组建新军,未必就要从府库调拨钱款。”诸葛亮轻摇羽扇说道。

“伯约所提新军,皆因地制宜,所取物资也皆由各地特产组成。”

“如凉州骁骑,自然采用凉州骏马,骑兵又能分出骑射、骑枪勇、重骑,军士训练也宜采用凉州本地军士,这些人久居塞外,熟悉马背上的生活,自然比益州人更容易练成。”

按照地域的特点和资源,合理调配军队,可以大大节省成本,同时也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丞相所言不错。”姜维点了点头。

“骑兵如此,神刀军、无当飞军、摧山营、蛮象军也应一应如此。”他继续道。

“雍凉交界之地,铁矿山奇多,矿产丰饶,适宜开炉冶炼,兵器铸造也应开在彼处,这样既方便开采矿物,也方便匠师铸造。铁矿经营之权,应收为官府直营,战时冶炼兵器,一旦战事平息,也可以铸造农具,用于春耕农作。也可从当地军屯征召,择优传授武艺,配备精良武器。这样既能组建神刀军,也不至于铁矿废弃。”

“无当飞军,我们计划取之于巴郡,这是为了日后对抗吴国。长江沿岸的战争需要兼具陆地和水上的兵种,这与我们在中原的传统作战策略大为不同。当前,北面的曹魏是主要对手,而与孙吴我们暂有盟约,因此,短期内,他们不构成主要威胁。所以无当飞军的组建虽然重要,但不必过于急迫。”

姜维稍微停顿了下,然后继续:“但我们必须有前瞻性。若未来局势转变,对孙吴展开行动,那么强大的飞军以及水上舰船都将是关键。吴国地势得天独厚,江河密布,我们如果没有强大的舰队作为支撑,几乎无法对其造成威胁。而建设舰队是一项长期任务,虽然目前水军的组建可以暂缓,但舰船打造不宜过迟,可以立即着手准备。

“伯约所言,甚合我意。”诸葛亮投来赞许目光。

他转过身来,环顾满朝文武,却是摇了摇头。

“昔日关将军威震华夏,便是借助了水船之威,前不久永安之战,伯约同样借助了滔滔水势,若有强大水军襄助,我季汉在东南更有争夺的把握。”

“因此,巴中造船厂的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刘禅聆听二人的讨论,双眸渐渐亮起,但随即又露出疑虑,“但我们对水军并不擅长,以往的经验也不佳,相父,我们如何才能弥补这一缺陷呢?”

“……”诸葛亮沉默片刻,眉宇间透露出一丝忧虑。

季汉多年不涉水战,夷陵之战后,水军几乎全部裁撤,现在军中所能使用的战船寥寥无几,而擅长督战训练的水军统帅更是没有。

这么多年过去了,季汉擅长水战的将军,依然只有已故的关羽关云长一人而已。

唉!

可叹,人才凋零。

“如今合适的人选,恐怕只有永安都督陈到了。”诸葛亮摇扇思索道。

陈到既是四大都督之一,也是白毦军的实际统帅,在巴郡有着极高的声势和民望。

自李严贬黜之后,李丰继任江州太守,陈到更是独揽巴郡诸事的权责。

陈到是先帝旧人,这么多枯守永安白帝城,忠诚度是可以保证的,绝不可能篡逆。

他办事也面面俱到,是个靠得住的人物。

唯一担心的问题,就是陈到身上旧伤未愈,此时再委派他重要任务,这份担子实在太重,诸葛亮唯恐陈到一病不起。

而眼下,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陈到是唯一合适的人选。

“朕这就提笔拟旨,吩咐永安都督陈到,全权负责巴郡造船事务。”刘禅点了点头,同意了这件事。

“那钱款怎么解决?总不能从江州府库中调拨吧!”一名老臣提出了质疑。

江州是北伐的粮库,几乎所有粮草物资后勤都从江州送抵汉中,再由汉中送抵前线。

如果说汉中是北伐大本营,那么江州就是北伐的心脏,源源不断将营养物质供给到周身。

蒋琬手握公文说道:“前不久巴郡大水,许多民田民房都被冲垮,江州府库为了赈灾,也没有这么多钱粮可以支配,再刨除为北伐准备的粮草物资,所剩钱款绝不多,很难支持船坞建设。”

一名老臣点点头,顿时提议:“既然如此,不妨暂缓此事,等待时机。”

“臣附议!”

殿内许多臣子心中都打起退堂鼓。

组建骑兵是为了打曹魏,而组建水军则是为了打东吴。

现在肉眼可见和东吴没有战争,暂时搁置,倒也在情理之中。

造船这件事,时机不成熟,人选不合适,府库不充盈。

简单来说,没钱、没人、没意义。

费力不讨好,是个苦差事。

“相父怎么看?”刘禅揉了揉眉心,面露困顿之色,显得很是矛盾。

“陛下还记得先帝曾留下的叮咛吗?”诸葛亮微微眯起眼,缓缓开口,带着一丝不容忽视的沉重。

刘禅沉默片刻,想起父皇的遗训,顿时如梦初醒,“是那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吗?”

“正是。”

诸葛亮淡淡地点了点头,他的目光大殿的众臣,再次回到刘禅的身上。

“朕明白了。”

刘禅挺起胸膛,声音里充满了坚定。

“自即日起,朕下令削减宫中开支,宫内妃嫔奴婢也一应减少开支,全力支持陈到造船。”

一瞬间,刘禅想起来丞相给自己讲的秦朝奋六世余烈的故事。

大殿之内,

有了皇帝领头,群臣也不敢不从。

吴懿身为国舅爷,最先反应过来,带头说道:

“臣愿削减一半俸禄,以供应巴郡造船事务。”

“臣也愿意削减一半俸禄。”

“臣也愿意。”

“臣附议。”

文武百官纷纷响应。

“非也,非也!”

诸葛亮轻轻摇了摇扇子,嘴角浮现出一丝苦笑。

明明我们北伐胜利,怎么搞的跟快要亡国了一样。

“我的建议并不是让你们自请削减俸禄,蒋琬费祎你们都是纯臣,家中清廉,还有老母小儿要养,削减俸禄,恐怕连日常生计都难以维持。”

“莫非丞相已有计策?”

蒋琬闻言眼前一亮,听出来诸葛亮的言外之意。

“巴郡水患严重,部分地区流离失所,百姓饥肠辘辘。尤其是农田冲垮之后,来年春耕无地可种,难免丧失生计。”

“此时在巴郡开设造船厂,一来可以造船,筹备水军舰船,二来则是可以招募当地流民、灾民、失去城镇的匠人担任造船工,供应房舍、餐食。

既有造船之实,又有赈灾之举,更重要的事,通过这些人造船,还可以掩人耳目,避免东吴方面过分警惕,引发异动,此为一石三鸟之计。”

诸葛亮语气平缓说道,这件事他已经思虑良久,计划已经十分成熟。

此举不仅实现了造船的目的,同时也起到了赈灾的效果。更为关键的是,利用这些民众从事造船,能有效混淆东吴的视线,避免不必要的外交麻烦。

诸葛亮的话音刚落,整个大殿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文武百官一时被丞相的计策所震撼,难掩脸上的惊讶。他的策略一语点破,又如此合情合理,好似一锤定音,将复杂的问题简单明了地解决了。

“以工代赈!果然是妙计!”姜维瞬间理解其用意,惊叹于诸葛亮的巧思。

“好!”

众官纷纷附和,感叹丞相的智慧和远见。

“不愧是相父!”

“朕这就写圣旨,由永安都督陈到全权负责造船事宜,兼以委任以工代赈之责。”

刘禅听后,更是眉飞色舞,决定亲自拟旨。

“如今造船事宜已逐渐明朗,现在凉州骁骑、神刀军、无当飞军都能够解决,只剩下摧山营和蛮象军两个问题了。”

“摧山营的问题,其实较为简单。无非是强弓劲弩嘛,多培养些工匠应该就能解决。”

“但是蛮象军又该如何筹备?”

此时的殿外,忽然响起一阵象鸣之声。

————我是眉飞色舞的分割线————

“於昔巴郡之地,水患之后,百姓流离,失其居所。武侯猷策崭新,提议设造船之厂,招纳流民为匠,既赈其困,又兴其业。此‘以工代赈’之计,非惠而给之,乃授以技,俾自足。”——《汉志注》裴松之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