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之中,上庸城战火纵横,火光在黑暗中狂舞,照亮战场的冰山一角。
“徐公明,为何不敢与我一战?莫非你怕了?”
姜维自西侧冲锋而来,厉声呵道。
赤甲军三面合围之势已成,魏军已成瓮中之鳖。
上庸城内的局势,前所未有的明朗。
赤甲军三面夹击之下,魏军兵败如山倒。
上庸城的大火磅礴,焚烧鼎盛,城墙传来阵阵爆裂与酥响。
“笑话,老夫怎么可能会怕你?”
徐晃冷笑着,亲自持斧厮杀,征袍被血染红。
随着战事接近尾声,徐晃的中军也冲上阵前,就连亲兵侍卫也不再保留。
魏蜀双方的全部兵力,都倾注在战场之上。
“铿锵!”
剑光闪烁,刀剑碰撞的声音回荡在战场上。
双方各有士卒倒下。
赤甲军呈包夹之势,魏军多面受敌,双方的阵亡比例并不相同。
尽管魏军的披甲率更高,装备也更加精良。
但纵观全局,总体来说,赤甲军的伤亡并不高,魏军在这场战役中的伤亡更大。
“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徐晃缓缓后退两步,静静环顾四周。
只见麾下士卒虽然顽抗,却仍然被赤甲军压得喘不过气来,阵线不断收缩后撤。
饶是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后方的大火愈演愈烈,熊熊的火焰烧起半边天,黑烟滚滚,极为骇人。
随着熊熊烈火的燃烧,徐晃内心的倔强也被烧得无影无踪。
赤甲军的反攻越来越猛,如狂潮一般汹涌而来。
魏军节节败退,无法有效地反抗。
徐晃在局部集结了多个部队,试图取得局部优势,但阵线却不受控制得逐渐瓦解,局面继续崩盘。
即便多个部曲汇聚在一起,也被赤甲军如鲸吞狼食般分割吞噬,阵线逐渐瓦解,魏军在上庸城内的阵地出现了多处漏洞。
如此情形之下,魏军已无再战之力,继续打下去,已然毫无意义。
“为今之计,只有从东门突围了。”徐晃沉吟道。“此战已再无获胜可能。”
“撤军!”
魏军金鼓齐鸣,大部队闻鼓声而动,开始朝着城池东门方向转移。
事实上,早在战事开始之前,徐晃就已经注意到上庸城东门的防守力量空虚,所以早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若事有不谐,就率军从东门方向撤退。
姜维虽然出其不意,但麾下士卒终究有限,三千人不能当成三万人来打。
如果一味分兵,反而无法发挥伏击的作用。
徐晃断定,上庸城东门一定有机可乘,这是姜维在上庸城布置的规划中,唯一的薄弱环节。
“这就想走?”
姜维眼疾手快,迅速领兵追击上去。
乱军从中,姜维抡起长枪,枪缨飘散如花。
夜色之中,乌云蔽月。
一杆青色大枪左右翻飞,刃锋所到之处,魏军哀嚎遍野。
西方庚辛金,主杀伐。
东方甲乙木,主生机。
姜维布兵本就与兵法相合,暗契玄机。
其人率军自西侧杀入,复又从东侧杀出,一杆长枪凿穿魏军,左突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只见姜维一身铁甲,顶着夜色,如同战神降世,所向披靡。赤甲军如狼似虎,紧随其后,奔腾而出,如同潮水般冲向魏军。号角声响彻夜空,士气高昂,仿佛连夜晚的寒风也不能冷凉热血。
“兵法有云,围师必阙。我如今留下破绽,让徐公明看到一线生机,他果然进退失据。否非如此,他若见突围无望,必会孤注一掷,用尽全军最后一丝力量进行死战,流干最后一滴血,那时胜负尚且难料。此时退兵,他果然胆怯了。”
姜维心中自语,他看到徐晃的行动和他的预计完全吻合,心中一阵惊喜,这意味着他的计划奏效了。
“不知丞相是否收到到了我的信件……希望能派人伏击一下才好……如此,方能尽全功……”
魏军精锐朝着东门撤去,迅速放弃了已经占领的上庸城内的各个街巷。
姜维见势也不矫情,他没有多余的犹豫,立即命令赤甲军收复城池,他带领的军队如同凶兽,猛地冲猎物猛扑过去。
饶是徐晃麾下的精锐训练有素,但值此败军之际,依然显得有些慌乱失措。
赤甲军不会放弃任何机会,一路穷追猛打,追着魏军负责殿后的部曲砍杀。
在短短的时间内,赤甲军又追截了不小的斩获,对魏军再度造成重创。
上庸城内,火光冲天,把夜空染得通红。火焰将城池照亮,宛如白昼。
“逃出来了……但是败了……”
徐晃率领残兵败将逃出上庸城外,看到的是空旷的原野,这让他有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
徐晃回头望着这一切,上庸城门的牌匾上,那古朴而又庄重的红色大字,如同利剑一样刺痛徐晃的内心。
此城乃是伤心地,无数魏军士卒命丧上庸城。
归根结底,始作俑者竟是自己,徐晃不禁心中怅然。
夜色之下,徐晃神态恍惚,心中一股阴郁之气难以舒展,却是无可奈何。
作为征东大将军,徐晃统领荆北军事,他却没能识破姜维的战略布局,导致了城池的失守,士兵众多的死伤。
魏军起初七千余兵马出襄阳,而最后能够逃出上庸的,仅仅只有不足一半。大量的兵甲、武器、旗帜被丢弃在了上庸城中。
徐晃轻声道:“战局衰落至此,我这个主将可以说难辞其咎,此战过后,我会奏表陛下,自请辞去征东大将军之职。”
他望着远方的夜空,心中满是悲凉。
上庸之战,姜维大获全胜。
正如一场巧妙的棋局,姜维巧设布局,以此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赤甲军付出不足千人伤亡的代价,歼敌、俘虏三千余,缴获兵甲上千。
在敌众我寡,孤军深入,且客场作战的情况下,打了一场极为提振士气的歼灭战。
一举挫败魏军锐气,荆北防线撕开了巨大的口子。
值得一提的是,魏军在襄阳的阵地部署一直是以防守为主,自从襄樊之战后的近十年间,荆北的战事相对较少,它的兵力部署远远低于合肥,有效的战斗人员总计不过两万。
然而,姜维仅以三千兵马,据城而战,以少胜多,属实骇人听闻。
是役,大捷。
…………
三天后,姜维在上庸城击败徐晃的消息传到了永安。陈到和白毦军的将士们在听到胜利的消息后,自然是欣喜若狂。
“伯约的胆略真是让人佩服,这次战斗真是让我们出了一口气。”陈到站在城楼上赞叹道。
“那个徐晃曾经大举进攻我们的永安,他却没想到自己也有今天,
“当日徐晃大举进犯我永安,却没有料想到自己也有挨打的一天,打得好啊!”陈到欣喜地说,然后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咳咳咳!”
然而,他的笑声还没落下,便因为兴奋过度牵动了旧伤,胸口剧痛,开始咳嗽。
相比陈到陈叔至的欣喜,丞相诸葛亮则显得更为镇定,一切似乎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事实上,自从傅佥从房陵撤回之日起,姜维就开始向诸葛亮发送关于战况的报告。在报告中,姜维详细地描述了他的空城计策以及在上庸城的歼敌计划,并请求诸葛亮在上庸城东部、汉江北部设伏兵,希望徐晃残部一网打尽。
诸葛亮的反应十分迅速,在收到姜维信件后,没有一分一秒耽搁。
立即命令傅佥马不停蹄,率领白毦军折道向西,在徐晃撤军的必经之地伏击。
荆北山地多崎岖,行军多有不便。
徐晃麾下士卒虽是精锐,却适逢新败,斗志锐减,战力大削。
尤其是在新城郡附近,毗邻汉江支流粉水和大巴山脉,正是设伏的理想地点。
大巴山脉是秦岭的余脉,蜿蜒起伏的山势和浓密的原始森林使得这个地方仿佛一个天然的屏障,将城池平原切割开来。著名的“神农架林区”就在这片区域。
这里的交通条件艰难,适合行军的道路并不多。
上庸以东,房陵以西,有一座“九口山”。
九口山巍峨宏伟,群峰排列,犹如九口宝剑,山势奇崛。
此地乃西进入房陵的必经之所,也是绝妙的伏击之地。
诸葛亮命令傅佥伏击徐晃,设伏之地就在九口山下。
“伯约此计甚妙,徐晃已然败北,想必已经败退到房陵一带了。”诸葛亮自言自语。
“但是……为什么傅佥的消息还没传来?”
“难道伏击失败,没能拦截徐晃?”
诸葛亮看着天色渐晚,心中不禁有些不安。
“丞相,不好了。”
突然,一个白毦军的传令斥候急忙进来。
“九口山的战况怎么样?可曾拦截到徐晃?”
诸葛亮一边轻轻摇着羽扇,一边询问道。
“禀丞相,我们急忙赶到九口山下,却发现早有人先我们一步占领了山头,傅将军见敌方人数多达万人,不敢轻举妄动。”斥候赶紧回答。
“有人在九口山设伏?”诸葛亮立刻疑惑起来。
在荆北一带,汉军的兵力实在有限,除了姜维的赤甲军和陈到的白毦军,别无其他强大的军力。
“如果不是我们的人,那只能是东吴的兵马了……”
诸葛亮沉吟道,他的眉头紧锁,手中的羽扇无意识地加快了摇摆。
近日以来,东吴的行动愈发古怪异常,而且难以捉摸,连诸葛亮近来都感到十分棘手。
“你看清楚他们的旗帜了吗?将旗打着谁的旗号?”诸葛亮再次摇扇追问。
斥候拱手向前,认真回忆道:
“似乎是……陆逊。”
————我是乌云蔽月的分割线————
“粉水出房陵县,东流过郢邑南。”——《水经注》郦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