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强姜维,速通天下

北世子

https://img.ppxs5.com/c0/ce/2408fe9eeb.jpg

首页 >> 三国:最强姜维,速通天下 >> 三国:最强姜维,速通天下最新章节(目录)

第十三章 局势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姜维自得绿沉枪,心中满是喜悦,每日在雍州大营中,早起练枪,引得一众兵士旁观。

陇西等地原本属于曹魏的校场,现在已经成为了蜀汉的领地。诸葛亮为了稳定这片新得的土地,下令减免了半年的赋税,给予当地百姓充足的时间去修养生息。

诸葛亮坐在大帐中,身边簇拥着吴懿、姜维、马忠、张苞、关兴等人。

为了应对曹魏集团的下一步进攻,诸葛亮召集军中诸将,商讨下一步的军事部署。

“子远,你居然舍得把赤甲军调给伯约?”诸葛亮饶有兴致地问道。

吴懿上前一步,微微拱手道:“丞相,赤甲军在伯约手中,我相信更能发挥出效用。”

赤甲军作为蜀汉精锐,是公认的精兵悍卒。

街亭一战,这支军队扬名立万,名声大噪。

甚至军中流传着“赤甲出,敌胆寒”的谚语。

可以说,在北伐之前,赤甲军还只是威名不显的乡兵游勇,但是在姜维的率领和指挥下,一跃而成为精兵。

一支军队倘若能做到两点,一者进退有度,二者奋不畏死,那么这支军队的战力必然强悍。

姜维的到来,就是给赤甲军增加了进退有度这个优势,可谓是注入了灵魂。

考虑到这一点,吴懿的决策显得极为明智。

“丞相,我想把赤甲军的指挥之权,全权交给姜伯约,不只是街亭之战,我希望以后每一场战斗,都能看到伯约与赤甲军的身影。”吴懿郑重说道。

“我没有异议。”诸葛亮点了点头。

旋即回顾营中诸将,一个个扫过众位将军,张苞、关兴、马忠等人……

“我等倶无异议。”众人齐声道。

赤甲军的指挥权,从此归属于姜维。

当然,赤甲军本身并没有脱离原本的战斗序列,依然属于东路军,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支部队注定会在长安战场上继续发光发热。

面对姜维连续立下大功,军中众人已经彻底信服他,不再介怀于降将的身份。

而吴懿,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这件事。

姜维能以一届新降之将的身份,直接在北伐战争中发挥才能,不至于宝刀蒙尘,多亏了吴懿的举荐和挺身而出。

其人虽有私心,但终究还是一片公心占的比重更大。

姜维对此心知肚明,亦不介怀。

能上战场就已经很好了,能够进入商榷战事的核心圈子,更是求之不得。

至于背后千丝万缕的联系,姜维不在乎。无关利用与否,人活一世,总会产生一些羁绊,或好的,或不好的,终究不可避免。

君子不苛求他人,宽以律人,严于律己。

或许就是这种品质,让姜维显得性格温和、锋芒内敛、平易近人,使他在短时间内融入蜀汉军的圈子,并且获得极高的人气和威望。

至于当初驳斥自己的马谡,早已被诸葛亮遣返回成都了,不复军中。

“姜维多谢诸位同僚包容!”姜维拱手出列,认真说道。

他态度诚恳真挚,不禁让诸将动容。

“伯约过谦了,你立下赫赫战功,尚且能不骄不满,我辈都该以你为榜样,奋发图强。”张苞铿锵有力回应。

“俺们一样。”

一时之间,蜀汉军营中,充满了热情鼓舞的氛围,各营争相比武,积极练兵备战,热闹非凡。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

诸葛亮率军驻扎在陇西,一方面大军坐断雍州,防止曹魏的反扑,另一方面等候魏延在凉州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凉州方面逐渐明朗起来。

曹魏几乎没有太多兵力驻守凉州,魏延率领的三万兵马,犹如风卷残云之势,迅速扫荡西凉。

马岱跟随魏延,借助神威将军——马超昔日的影响力,短短一月之内,凉州七郡之中,就有三郡望风而降。

伪刺史徐邈狼狈而逃,率领三千兵马,被魏延撵着走,一路向北。

一直追到休屠泽,魏延才肯罢休。

休屠泽是鲜卑领地,驻扎着秃发鲜卑一族。

秃发鲜卑,亦称河西鲜卑,是拓跋鲜卑的一个分支,自曹丕时期开始,设立护羌校尉,专门监领鲜卑人,河西鲜卑人或被征发为兵,或被掳掠沦为奴婢或佃客,还要缴纳赋税。

因此,河西鲜卑与曹魏集团矛盾极为尖锐。

说是刀剑相向,一点都不为过。

面对贸然闯入的曹魏刺史徐邈,鲜卑人非常敌视,瞬间炸开了锅。

沿途各部族,纷纷派兵袭击徐邈,徐邈士兵伤亡惨重。

如此一来,借助鲜卑人之手,驱虎吞狼。

魏延在凉州再也没有阻力,全心全意准备收复其余四郡。

蜀汉收复凉州只是时间的问题。

……

除了凉州方面之外,诸葛亮的战略目光,逐渐汇聚在长安附近的三辅地区。

想要拿下长安,必须先拿下三辅地区。

三辅是长安附近诸郡的统称,包含京兆、左冯翊、右扶风。

早在三辅设立之初,目的就是为了拱卫京师。

犹如一道屏障,将长安牢牢隔断开来,任何妄图接近长安的人,都需要付出惨痛代价,当年董卓据守长安,十八路诸侯围攻大半年,方才攻克虎牢关。

“右扶风,右扶风……”诸葛亮望着沙盘,不停挥舞羽扇。

两侧侍立的将士都不敢说话,唯恐惊扰丞相的思考。

右扶风位于长安以西,是三辅地区中唯一能对蜀汉进军造成阻碍的地区,也是蜀汉主要进攻的战略要地。

陈仓、郿城、武功、茂陵这四个重镇自西向东,排成一字长蛇阵,仿佛一道道关隘,等待蜀汉攻克。

陈仓首当其冲。

可以说,从一开始,战场就已经定了下来。

陈仓注定会爆发一场大战。

“陈仓应该怎么打?”

“昔日高祖出陈仓奠定基业,可惜后世已经无法效仿了……”诸葛亮望着沙盘标注的汉江位置,止不住摇头。

四百年来,汉水多次改道,早已不是当初模样。

刘邦暗度陈仓的典故早已家喻户晓,很显然不再具备可行性。

当前阶段,陈仓本身的价值非常低,但是战略价值却很大,由于地理位置的关西,陈仓仿佛一块巨石,阻拦在蜀汉进兵的道路上,也横亘在诸葛亮的心上。

“丞相,我有一计,可取陈仓!”

诸葛亮抬头,只见姜维率先出列。

“伯约,快快讲来。”诸葛亮期待道。

“陈仓的防御力量,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守城的郝昭是最近才赶到,并没有太多时间布置防御,所以攻下这座城的难度其实并不大。”姜维分析道。

“唯一需要我们小心的是,陈仓背后的曹真率领的援军。”

“曹真手中数万之众,一旦放任曹真抵达陈仓,那么陈仓立刻就会变成天下坚城,再想要拿下,必须付出血的代价。”

“但我们可以从汉中经过斜谷出兵,然后北上。向左侧可以袭击陈仓,向右则可以进攻郿城。”

姜维指着大帐中的沙盘,解释着战略布局。

“这样两线并进,让曹真陷入自顾不暇的困境,既能能够拿下陈仓,更能集中优势兵力,伺机全歼曹真所部。”

姜维的讲解详尽准确,而且深入浅出,营中所有的将士都能听得明明白白。

“好计划!”将士纷纷颔首,一致表示认可。

这是真正的阳谋,因为蜀汉占据了雍州,完全占据选择进攻路线的主动权。

这是一种以前不具备的选择权。不仅营中的诸将陷入了过去的思维定势,甚至连诸葛亮也差点被这种定势束缚。

姜维的提议,仿佛一阵清风,拨云见日,让人看到了新的可能。

“这便是陈仓的战略布局,赵云目前正在箕谷布设疑兵,我们可命他带队下来休息,待雍州的军队回到汉中后,再发起新的进攻。”诸葛亮吩咐道。

蜀汉北伐虽然全力以赴,但人力终有穷尽,毕竟不是高达。

适时的休息可以极大地激发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这就好比“磨刀不误砍柴工”,任何部队都无法承受连续的战斗压力而不崩溃,至少在三国时代无法实现。

陈仓的战略已经确定,只待部队整备齐全后,便可发起攻击。

这期间,诸葛亮心情异常舒畅,他的容颜看上去一改往日的沉郁。

他加倍努力地投入工作,一边安抚雍州的百姓,制定新的律法,减轻赋税,一边预防曹魏的突然进攻,一边等待魏延在凉州的战况,一边向成都朝廷报告前线战况。

诸葛亮凡事必躬亲,总是亲力亲为,就算姜维多次劝告,他依然秉持着自己的处事方式。

“丞相,您真的应该好好休息一下。”姜维再次劝解道。

“有些事,只有我亲自处理,我才会放心。”诸葛亮笑了笑,然而眼底的黑眼圈却更加明显了。

数十年如一日,这位大汉丞相早就习惯了一切。

“只有保重身体,我们才能有机会看到重建炎汉的那一天啊!”姜维当即跪下,情真意切。

“伯约,何至于此……好吧好吧,我就去休息一下。你来得正好,这份军务公文我正要处理,你来帮我完成吧。”诸葛亮微微颔首,轻放下笔。

“遵命!”姜维稳健地走上前,接过案前的工作。

而诸葛亮则推着他的四轮车,退到一侧,轻轻假寐,闭目养神。

姜维细细翻开报告,只见其中是赵云所上报的情况:曹真已经领军退回,为了进一步牵制敌军,我与扬武将军邓芝决定更进一步,出斜谷继续布设疑兵,以期牵引敌军主力。

尽管赵云已年过半百,然而他那颗赤胆忠心仍旧炙热,让姜维深感敬佩。

但是,当姜维越看报告中的内容,越感觉不对劲,心里也愈发感觉不安。

“不对,这大大的不对!”姜维的眉头深深地皱了起来。

他思考片刻,脑海中的信息如沙盘般排列开来,汇聚成涓涓细流。

“时间对不上!”

姜维低吼一声,直指问题关键。

“从箕谷传递消息到陇西,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足够让曹真的大军抵达雍州的外围。”

“然而这么久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在雍州派出的斥候,并没有发现曹真大军的任何踪迹。”

“曹真在虚晃一枪,他成功地欺骗了我们所有人。”

姜维突然站起,声音咬得极重。

“曹真的目标,从来就不是夺回雍州,而是想要吞掉赵云和邓芝的部队。”

这个念头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姜维的思绪。

赵云危险了,汉中也危险了。

没有丝毫犹豫,姜维立刻放下手中的笔,走向了闭目养神中的诸葛亮。

“丞相,有大事发生!”

诸葛亮被他的声音唤醒,缓缓抬眼。

听完姜维的汇报,诸葛亮脸上露出了震惊的神色。

“幸得伯约提醒,否则大事不妙。”

诸葛亮旋即调兵遣将,布局战事安排。

“我先去准备了!”

姜维拱手告退,回到军营驻地。

他骑上红鬃烈马,手中高举八面汉剑,大声呼唤:

“赤甲军,准备出动!”

---我是准备出动的分割线---

“时,丞相遣扶汉将军姜维,督骁锐赤甲军,出陇西,解将军赵云、邓芝围。”——《汉志·诸葛亮列传第五》陈寿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