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六年春,蜀汉大举挥师北伐,先夺得三郡,然后在街亭大破张郃,随后取得五郡,捷报频传。
既定的历史命运悄然发生更迭,本不应死在这一年郭淮、王双,都被姜维斩杀。
三国形势走向了全新的局面。
“禀丞相,魏延将军昨夜假扮魏军,已攻克陇西,如今正决意挺进凉州。”斥候飞马奔赴,消息直达中军大帐。
诸葛亮对这个消息很高兴。
“魏延一晚上就攻克陇西,你认为他这个假扮魏军的计策如何?”诸葛亮清笑一声,他挥舞羽扇,眼神悠然地落在姜维身上。
“咳咳。”姜维只是负手憋笑。
诸葛亮脸上笑意更浓,继续道:“我就知道,是你给魏文长出的主意。”
姜维听罢,嘴角上扬,随即谦虚地说道:“无非是竭尽绵薄之力,为我大汉出谋划策罢了。”
“伯约不仅腹有韬略,而且挺会自谦。”诸葛亮轻声笑道,眉头舒展开来。
“说真的,我心中有数。魏延虽然勇猛,但其见识稍欠一筹。总以为我蜀军力弱,应以奇策取胜。可其所言奇策,常常与整体战略背道而驰。就拿出征前在汉中的提议举例,他给我说想要带一万精兵,偷袭长安,且不说能否得手,人家曹魏大本营压根就不在长安,就算偷袭得手,又有什么用呢?还不是被关中兵马包围,最后全都葬送掉,无异于自寻死路。”
“丞相,我倒觉得魏延将军此计,若配合正确的条件,或许真能一举得手。只要我大军在关西牵制住敌大军,以骑兵快速穿过子午谷,一举突袭,或许真有奇效,能破长安之局。”姜维沉思片刻,认真地反驳道。
“嗯?”
诸葛亮微微一愣,他不禁望向姜维,在看到对方认真的表情后,微微点头。
诸葛亮知道姜维这个提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姜维的提议谨慎而务实,它有两个必需的先决条件,缺一不可。
其一,必须有大军在正面牵制敌军,否则孤军深入,危险系数太高。
其二,必须以骑兵为主力,利用其机动快速,通过险峻的子午谷。鉴于步兵的脚力,单凭步卒的两条腿翻越险恶山岭,属实强人所难。
综合这两点来看,目前蜀汉确实没有办法做到。
首先,现在并不是展开战略决战的时候,且不说兵力悬殊,而且一旦决战失败,就连汉中或许都保不住,魏军直接取阴平度剑门,如入无人之境,搞不好直接亡国。
然后,蜀汉目前只有不足千人的少量骑兵,而且马匹多矮小,不如曹魏的高头大马,骑兵战斗力有限,难以成为战略胜负手,若要尽快形成战斗力,需要等到魏延平定凉州。
等到收复凉州后,依靠凉州马场,培养出大规模骑兵部队,蜀汉诞生一个灌婴都不是没有可能。
诸葛亮深思片刻后,微微颔首,说道:“伯约此计甚善,值得我再三斟酌。”他的语气中既有欣赏也有一丝的认真。
诸葛亮生性沉稳,行事从不轻率冒进。
除非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诸葛亮绝不轻易涉险。
而子午谷袭取长安的计划,太过骇人听闻,在诸葛亮心中,早就已经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因为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赌的成分太大了。
然而现在,经过姜维的分析,奇袭子午谷计划的可能性似乎有所提高,诸葛亮开始认真地考虑这个选项。一旦成功,将会彻底撼动大局,这是诸葛亮乃至蜀汉集团乐于见到的局面。
当然,现在出兵子午谷还不切实际,蜀汉没有这方面的军士准备,至少要等到魏延收复凉州。
“只待西定凉州,天下在望。”姜维说道。
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终于下出关键的一步棋。
这一步棋走出,蜀汉全局都被盘活了。
进可攻,退可守,进退裕如。
不用龟缩在益州一州之地,彻底掌握主动权,再加上雍凉的战略纵深,曹魏再想要进攻也难如登天。
局面前所未有的开朗。
“禀丞相,定雍鼎已经浇铸成型。”帐外的布幕猛然掀开,走进来一名气息如犀的壮汉,正是吴懿口中所提的那位铸铁名匠,蒲元。
他的身形高大魁梧,背肌如刻,赤裸上身,左手持锥,右手执一铁锤。
蜀汉大军出征,常常有工匠随行,一来可以维系军资,二来可以打造器械。
“做得好!”诸葛亮淡淡说道。
在汉代,军国大事往往会铸鼎以纪念,青铜鼎是礼器,鼎身铭文,载誉于世,亦可作为后世子孙瞻仰膜拜的物证。
先帝攻克汉中,曾铸造克汉鼎,又在登上成都的武担山和剑口山之后,铸造了受禅鼎和剑山鼎。
鼎身形态各异,铭文皆为篆书,大篆小篆不一而足,却无一不是彰显荣耀与功绩。
见到蒲元,姜维的眼神中闪烁着敬意,他身形挺直,拱手行了一礼,语气恭敬:
“蒲元先生,久仰大名。”
“嗐,跟我这粗人做什么礼,将军您是大功臣,草民只是个铁匠,我给您作揖还差不多。”蒲元嘴上客气说道,但是脸上的神情依然显得很受用。
“俱是为大汉效力,没有高下之分。”姜维继续说道。
“哈哈哈,您这样傲上悯下的将军,可真是少见。”蒲元正眼打量姜维,只道眼前这位年轻人身上气质不凡。
“等将军有空的时候,不妨来我铁匠营坐坐,我那儿的兵器应有尽有,全任你挑。”蒲元胸膛高昂,拍了拍自己的胸脯,信誓旦旦地说道。
“那我便却之不恭了。”姜维微微一笑,答应道。
一番寒暄后,又回归到正事话题上来。
鼎,意味着安定一方。
秦汉三国时期,流行铸鼎,青铜鼎作为礼器,寓意着人们对于鼎所代表事物的崇高敬意。
蜀汉军北伐,这次大获全胜,成功收复雍州,功绩自然不必多说。
夜幕下,熊熊火把烈焰舞动,蜀汉的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众将士纷纷列阵观礼,在蜀汉所有士兵的注视下。
在精美绝伦的蜀锦覆盖下,缓缓升起的青铜鼎宛如一座山峰,威严而又庄重。
诸葛亮站在众人之前,声音洪亮而有力地宣布:“此役,克复雍州,大汉永昌。”
半生飘零,几多艰辛。
先帝驾崩后,丞相孤身扛起兴复汉室的重任。
“陛下,您看到了吗?雍州大地的风云,已经翻涌起来了。“诸葛亮低声自语,他的声音宛如微风拂过石林,羽扇轻摇,仿佛在用无形的竹笔,擘画出一个崭新的天下局势。
时迁物换,革故鼎新。
多情自古空余恨,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自出茅庐以来,凡历经二十余载,
如今一朝收复雍州,天下之势渐可图。
“可以无悔矣!”
诸葛亮身后,年轻的姜维披甲执剑,犹如一尊巍峨铁塔,屹立于天地之间。
--我是可以无悔的分割线--
“建兴六年春,诸葛亮克复雍州,于陇西铸鼎,埋于武成山,四尺见方,并小篆书,皆武侯迹。”——《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