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
邓艾偷渡阴平,姜维防守剑阁,抵御钟会大军。
公元264年
诸葛瞻父子战死绵竹,北地王刘湛自刎于昭烈庙。
后主刘禅投降。
姜维闻言,咬牙怒目,须发倒竖,拔剑砍石大呼:“吾等死战,何故先降耶?”
九伐中原,壮志难酬。
帐下众将纷纷嚎哭,声彻数十里。
叹兮,痛兮,恨兮!
姜维一生戎马,练兵、屯田、伐魏……为了蜀汉江山,肝脑涂地,死前一计换三贤,可终究无力回天。
“吾计不成,乃天命也!”
“丞相,姜维有负你的重托啊!”
姜维含恨自刎,闭上了眼。
成为三国时代陨落的——最后的将星。
鼓角铮鸣远去,刀光剑影黯淡,古道渐渐湮没于烟尘。
……
陇上青苗青,少年归去来。
公元228年,魏太和二年。
一颗黯红的流星划过夜空,在众将呼呼酣眠的深夜,悄然落在了天水郡的曹魏军营之中。
“我又活了?”
少年姜维猛然睁开双眼,立即从营帐床榻蹦起来。
神采飞扬,意气风发。
“不对!怎么又变成了魏将?”
姜维在营帐里走了两步,刚刚活动完筋骨,眉头一皱,发现事情不对劲。
自己身上的将军甲,居然是曹魏军的制式,官拜中郎将。
换而言之,姜维现在的阵营是曹魏。
“这怎么能行?”姜维心乱了。
自建兴六年归汉,直至身死国灭,姜维足足做了29年蜀汉将军,早已把蜀汉当做真正的归属。
吾心安处即吾乡。
姜维文武双全,自幼研读经典,喜好郑玄的学说。早年身处雍凉边郡,内心却十分仰慕这位远在北海的大儒,渴望匡扶汉室、建功立业的志向也在这时埋下种子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刘备乃是中山靖王之后,天下公认的炎汉遗脉。
尤其是曹操死后,曹丕代汉称帝,汉末忠臣名将凋零,百姓心中的四百年大汉江山,唯有蜀汉硕果仅存。
“不帮先帝匡扶天下,难道帮助曹魏助纣为虐吗?”姜维攥紧了拳头,横眉怒目地拔起长剑,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自十常侍祸乱朝纲,黄巾纷起,董卓焚烧洛阳,大汉江河日下,已成割据态势。
魏、蜀、吴三方对峙,形成犄角之态。
战火连绵,百姓疲弊,苍生苦楚。
“吾姜伯约,欲荡涤此世之纷乱,此生定将匡扶河山,再造炎汉。”姜维手握长剑,连续在营帐内,刻下九个“汉”字。
九伐中原,是姜维矢志不渝执行丞相的嘱托,是他用生命贯彻的人生箴言,心中用不磨灭的执念。
或许就是这股执念,让姜维重活一次。
他回到了建兴六年,也就是公元228年。
这时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
因为这一年,诸葛亮第一次率军北伐。
历史上“六出祁山”的典故也在这一年开始。
这一年,师徒二人天水相识,一见如故。
“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尝矣……”
想到这里,姜维不禁热泪盈眶。
“丞相……”记忆里那位一身布衣,羽扇纶巾的身影,正是自己阔别数十年的恩师啊。
知遇之恩,无以为报。
姜维一刻也不想等下去,他迫切想见到诸葛亮。
月明星稀,少年的心中热血依旧未凉。
重活一世,最先想到的就是见您。
为臣为友为弟子,姜维作为幼麟,继承的是卧龙衣钵,怀揣的是平定天下的宏大志向。
多年未见,姜维有太多话想要对丞相说。
“来人,备马。”
姜维一边喊道,一边将甲胄穿戴齐全,大步走出帐外。
他等不及了!想要速速离开曹魏军营,返回蜀汉军中。
凉州盛产名骏,素来有“西凉大马,横行天下”的美称。
姜维的坐骑,正是一匹上好的西凉骏马。
红鬃如火,双眼放出两道金光,健壮的马腿勾勒出完美的弧线,张扬而矫健。
“真是良驹!”
姜维的手掌掠过马背,轻抚过鬃毛,忽然面色一沉。
“可惜蜀汉没能攻克凉州,否则也能够训练培育出如此优质的骏马,若如此,日后九伐中原时,又能增加不少胜算。”
在三国这个时代,骑兵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强大的机动能力能胜任侦查、追击、包抄、偷袭等任务。
倘若有了西凉名骏,一定要组建一支堪比虎豹骑的骑兵。
姜维脑海中一个宏大的计划正在酝酿。
前世没能完成的夙愿,
北定中原的志向,
我全都要实现。
无数记忆的碎片交织,前世的作战经验如洪流般席卷,所有的信息在脑海中编织缠绕,聚沙成塔,形成了一个庞大且立体的作战沙盘。
魏、蜀、吴三国的兵力部署、人员配置、冷兵器信息、核心关隘等关键信息,全都在沙盘中清晰地勾画出来。这是前世的记忆,无数日夜的思考复盘,此时完整地浮现在姜维的脑海。
“距离蜀汉先锋军抵达,还有一天。”
少年性如烈火,激昂热血。
姜维已经很久没有体会到这种年轻的感觉。
只见,
他跃马提枪,从天水西侧的魏国防御军营出发,
自北向南驰骋,一路奔向蜀汉方向。
孤月高悬,黑夜静谧。
雍州平原之上,渭水静静流淌,天地之间只能听到清晰的马蹄之声。
“等一下。”
姜维忽然握紧缰绳,临近渭水河畔,停下南去的脚步。
他的心跳速度在加快,
澎湃的心跳声,如鼓点般密集。
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也许是近乡情怯,又或许是未曾准备好面对的内心挣扎,他突然有些茫然。
面对阔别三十载的恩师,如何向他表述自己的遭遇?如何向他解释自己国破身亡的无奈?
先帝基业毁于一旦,这一切,他应该如何向恩师交待?
不仅如此。
更棘手的难题在于,姜维此时归顺汉朝,他是以投降魏国的将领身份归降。
这个身份太致命了,作为新降之将,他必然会面对军中的猜忌。纵使诸葛武侯对他赏识有加,也不可能在首次北伐期间就给予他大任。诸葛亮是非常谨慎地人,用人都会从微小职位做起,姜维归顺之后,最多是跟随在诸葛亮身边,以备顾问,绝不可能单独领兵出战。
等到姜维能够单独领兵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对于分秒必争的北伐局势来说,姜维决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
这是汉朝大将军的自傲。
五百年前兵仙韩信,五百年后姜伯约。
月光下的少年,手里握紧清冷的长枪,身影单薄,却又充满坚毅。
归汉,一定要归。
可是,我不会空手而归,而是要送上一份轰轰烈烈的大礼。
姜维轻闭双眼,脑海中的信息如鱼群般汇聚,战场信息清晰浮现在眼前。
诸葛亮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率军作为疑兵,由箕谷摆出要由斜谷道北攻的形式,以吸引曹真注意,而诸葛亮率领蜀汉主力从祁山出兵,意图收复雍州五郡陇西、天水、安定、南安、广魏。
出兵前,魏延曾经提出过子午谷出兵奇袭长安的计谋,但是被诸葛亮否决,原因很简单,即便偷袭得手,也没有后续兵马守住长安,很快就会被剿灭。
第一次北伐的目标在于,收复陇西诸郡,创造出能够供应大军的当地后勤补给,避免汉中运粮的路途遥远和损耗。以陇西诸郡为依托,进可攻,退可守,阻断关西兵马,凉州唾手可得。这是真正的谋略,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绝不是简单的兵行险招就能制胜的,这是一场必须打的硬仗,只有胜者才有争夺天下的资格。
此时的魏军也在积极应对,张郃强行军从长安赶来,凉州刺史徐邈正在纠集兵马,曹真正面窥破赵云的疑兵,甚至连魏王曹睿都准备亲自到长安坐镇。
“这个人是谁?”
姜维闭着眼,脑海中的人物正在自行推演,天下局势如兵棋谱般尽在胸中。
在无数战场信息之中,姜维敏锐地捕捉到一个狼狈逃窜的身影,目光牢牢将其锁定。
“魏·郭淮。”姜维笑了。
郭淮何许人也?镇西长史、射阳亭侯、雍州刺史,是姜维九伐中原中的重要对手之一。
以刺史的身份,替天子监察地方,在雍州地位极高,属于是关键人物,擒贼先擒王,打团优先击杀的核心。
作为镇西长史,郭淮的临阵决断之权,甚至高于名将张郃。
当年定军山一役,夏侯渊被黄忠斩杀,曹魏军心大溃,就是郭淮临危受命,收拾残兵,才保住了魏军残余兵力,因此军中部曲对郭淮多有感激之情。
郭淮善于人心谋划,再加上本人务实的才能,在曹魏军中素有名望。
客观来说,郭淮的能力很强,算得上是三国最被低估将领之一。
面对蜀汉突如其来的进攻,郭淮虽然被打得落花流水,但他依然处变不惊,能从前线从容撤退。
只要杀不死郭淮,他早晚能卷土重来,收拢残兵败将,转眼整编出一队满编部曲。
爆兵能力点满。
如此人物,就连诸葛亮都感到棘手。
如果杀死郭淮,那么整个雍州地区的军事指挥体系都将崩溃,蜀汉夺取五郡也会轻易许多。北伐的大局,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从鏖兵模式,变成竞速模式,攻入长安都指日可待。
现在,郭淮就在距离姜维不足十里的天水郡郊外。
月黑风高,夜色如墨,寒风如刀割般呼啸。
“出发!”姜维猛然睁开眼。
少年眸中那凌厉的光芒,一闪而过,那是一种狠辣与决断的交融。他的眼中,仿佛有一团火焰在燃烧,那是对敌人的深深仇恨与战斗的渴望。
姜维在马上握紧缰绳,烈焰般的马鬃迎着风飘扬,手中寒枪在月光下凛冽。
“准备猎杀郭淮!”他心中嘶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