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穿赵桓——睁眼汴梁被围

老墨成仙

https://img.ppxs5.com/84/a7/6ad962f5e2.jpg

首页 >> 魂穿赵桓——睁眼汴梁被围 >> 魂穿赵桓——睁眼汴梁被围最新章节(目录)

五十九章:意在西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从开封到洛阳的水运,要经过三段河道,分别是汴河上游,汴口到洛河入黄河口的黄河一段,洛河下游一段。

众所周知,汴河是引黄河水形成的人工运河,其引水口,就叫汴口,位于荣阳县境内,这个位置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也是黄河地上悬河的起点。

要引黄河水,肯定不能选悬河段,否则口子一开,等到黄河发大水的时候,黄河顺着口子说不定就改道了!

作为专门的运河,汴河的通航能力不用说,流量大,水量稳定,一路向东南,过开封,经商丘,于泗州注入淮河,淮河下游又通过南运河联通长江。

东南丰富物资顺着汴河源源不断的被运到开封,供养出了这座百万人口级别的繁华都市。

汴河出了汴口,进入黄河,黄河从汴口往上,也有不错的通航能力,隋炀帝修从江南到长安的运河,从洛阳到潼关段,就是利用黄河水运。

这一段黄河水流充沛(古代没有水库截留,很多河流的流量其实要更大一些),流速也比较快,不会沉积泥沙,河道稳定,远比下游的地上悬河更适合行船。

因为隋唐古运河的淤塞,从兴洛仓(汴口上游不远)到洛阳的运河已经消失了。

所以,现在从黄河到洛阳的水运就只能靠洛河。

但洛河的通航能力就太差了。

作为北方的自然河流,洛河的河道很宽,在枯水期,其河道十倍于水道,这就导致水道两边全是乱石滩,需要修专门的纤道,可修好了道路,到了夏天,洪水一冲,就全没了,第二年又要重新开路。

如果仅仅如此,那倒也无妨,拉厢军或者佥点民壮去修路就行了。

更麻烦的是,洛河流量太小,冬天枯水期的时候,根本就不能通航。

这样一来,洛河一年倒有大半年多不能通航,即使通航,也只能走小船,水运能力十分可怜,根本无法支撑汴梁这样的大都市。

洛阳本地平地狭小,供养不了太多人口,水运通航能力又远逊于开封,这就是为什么宋朝一开始就知道开封从军事上不适合做首都,却总也不能下决心迁都的原因。

洛阳作为都城的地理优势还不如长安,长安至少有八百里秦川,能就地供应一部分人口。

正常情况下,宋朝要迁都洛阳,首先就要恢复从兴洛仓到洛阳的古运河。

要修一条近百公里长的大运河,至少要动用十万民夫,花费数年时间。

但如果修一条从洛阳通往黄河孟津港的双向水泥车道(从洛阳到北边黄河的直线距离只有三十里),再配上载货量十倍于现有马车的四轮马车,那洛阳的物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花费的代价却不到修运河的十分之一。

……

“等水泥造出来,你先在汴梁城里铺上一段水泥路,一来让朕看看效果,二来计算一下,铺设一里路,需要多少水泥,计算出成本,然后丈量出从孟津到洛阳的里程,计算成本,一来,朕可以制定预算,二来,也能计算出修建这样一条路需要多少水泥,进而推算出,需要建多少水泥作坊,又要多少煤渣,矿渣……”

“朕说的这些,你可听的明白?”

高俅道:“有的明白,有的不明白,臣回去后就把陛下说的话记下来,往后一边干,一边琢么,遇到不明白的,再来请教陛下。”

赵桓微笑着看了他一眼,随后点头道:“好,你好好琢么……从今天起,高太尉也可以随时来见朕,高太尉求见,无论何时都要禀报,若有人敢阻拦不报,事后让朕知道,定会重重责罚。”

他后面几句话是给旁边的太监说的。

高俅大喜,急忙磕头谢恩。

磕过头后,高俅又问了几个问题,“陛下,这水泥要用磨坊来磨,想来产出不会太大,用来铺路……如何够用?”

赵桓点头道,“你问的很好,若是不够,就要查清楚是哪里不足,若是磨坊不足,就多建磨坊,汴河那么长,沿河修上几百座磨坊,总有够的时候,如果是煤渣,矿渣这些材料不足,你告诉朕,朕有替代的办法……事情你先做起来,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咱们商量着解决。”

“朕这水泥,用处很大,不但可以用来修路,还能用来修桥,修城池堡垒,河堤水坝,无论如何也要做起来!”

“臣明白了,这就回去做起来。”

“去吧。”

……

赵桓和高俅的谈话没多久就泄露出去,他迁都洛阳的心思自然也就让群臣知道了。

对于这事,大臣中有些反对的声音,但出人意料的是,并不激烈。

原因也很简单,虽然大家舍不得汴梁的繁华,但两次金军围城也把大家也搞怕了,既然都说洛阳更安全,那去洛阳也未尝不可……

不过,群臣不知道的是,赵桓迁都洛阳,并不是为了躲避金军。

经过之前的城下之战,赵桓已经有信心,如果金军再敢这么孤军深入,就别回去了!

赵桓迁都洛阳,醉翁之意在西边!

……

相对于水泥,炼焦,炼铁炉,四轮马车,徐家铜器铺的东家徐向文拿到的任务就简单许多,生产环锁铠。

环锁铠其实就是锁子甲,一种用铁丝圆环穿编而成的盔甲。

这种盔甲并不是什么新发明,晋代是就从西域传入我国,为唐代13种甲制之一。

不过这种甲胄制作繁琐,造价高昂,上等锁子甲需要一个甲胄师带着几个徒弟,成年累月才能制造一副,非王公贵族,高等将领用不起,次一些的锁子甲,环圈粗大,手指都能戳进去,根本防不了箭矢,穿之无用。

其性价比,别说和赵桓发明的布面甲比,就算和轧甲比也远远不如。

但这种盔甲也有好处,那就是对身体限制是所有铠甲中最小的,可以遮挡住其他铠甲遮挡不了的部位。

所以,这种盔甲,即使在板甲发明后,也没有被淘汰,而是作为板甲的补充存在着。

要制作锁子甲,拉丝(拉制铁丝)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宋朝的拉丝技术其实已经很成熟了。

军器监就有专门制作锁子甲的作坊,赵桓亲自去看过。

宋朝的拉丝机已经使用多孔的拉丝板。

但宋朝的这边的拉丝工艺还却一种关键技术!导致拉不出太细的铁丝。

没有太细的铁丝,就没办法制作精细的锁子甲。

中国这边制作高级锁子甲,竟一直需要从西域,或者海上进口铁丝!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