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海洋时代

认可自己

https://img.ppxs5.com/1d/ed/f1f39f1a83.jpg

首页 >> 重生在海洋时代 >> 重生在海洋时代最新章节(目录)

22说刀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林海平在一个早上悄悄的走了,没有让任何人送。林夕只是送到了门。家门口。丁海平对他摇了摇手。然后带着几名家丁向码头方向走去。

林夕看着其中一名家丁肩上扛着那个白色的小包袱。那是王铁锤给家里的长辈准备的礼物。其中有她晒的皂角米和林夕做出来的肥皂。

林夕转身回到家里,和王铁锤一起吃个早餐。然后再王铁锤的幽怨的眼神中出了家门。到真武庙去上学。

陈先生不知道怎么和那个绝林老和尚很有共同语言,来了几天,便住到真武庙里。

今天。陈先生检查了林夕的功课后,给林夕讲了一首诗,李白的“静夜思”。

但是和林夕在现代读的不太一样。林夕在现代读的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是陈先生给他讲诗。静夜思,李白,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陈先生仿佛看明白林夕眼中的疑惑对他说道:“你也许听说过另外一个版本那是有人对这首诗进行了改动。

这诗普遍存在于宋代的各种集子里,在解读这首诗的时候,很多人说他得之自然,仿佛是李白随手凭空创造出来的,但其实其中前任的作品有联系的这首诗里有陶渊明的诗作。”

陈先生很满足林夕望向自己崇拜的目光继续讲道。

“诗的题目就出自陶渊明的悲风爱敬夜,床前看月光,‘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尾。’演化而来。

还有两晋文帝萧刚的诗作,‘夜月似秋爽,’就是疑是地上霜的前身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则包含了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的诗意。

因为而很多人没有把静夜思跟乐府诗联系起来,有可能是因为它篇幅太短。

可当静夜思是乐府诗的时候,篇幅长短就不是个事儿了。

宋代静夜思就是被归类为乐府诗的,而与前人作品的互文性正是乐府诗的特点之一,它包含了对文学传统的继承。

那么静夜思是乐府诗还是五言绝句有什么区别呢?

乐府诗约等于现在的唱词儿,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就是面向大众的,而五言绝句有可能更私人抒发感情,具体到静夜思里的情感,就是李白想传达的是普遍的激情,还是个人抒怀?

是想安慰他人还是宽慰自己?那么李白就是把自己置身于更广阔的视野当中,为大家提供了在如今看来无比珍贵的人文关怀。”

陈先生看着林夕,面带严肃的说:“欣赏这些古诗。其实人文关怀这四个字儿也是我们为什么需要阅读古诗的原因。

因为我们需要抒发自己心里情怀的时候。翻开很多古人的作品,却能够感觉到他仿佛在说,你的心情我在乎。

不管什么人在命运的关键时刻,决定自己最终选择的往往是一些平时看起来有些虚无缥缈的因素。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大明还存在着一个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特点,那就是中华文明拥有绵延数千年的系统而且连贯的文字记载。

自周朝以来,我们的文化典籍和史学著作就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这在世界上是唯一的。

这就造成了国人身上往往会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无论碰到什么事,都能在历史中找到榜样。

在探寻救国之路时,就会想起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看到统治者无道,就会想到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在国家危机深重的时候,会想到顾阳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看到为国牺牲的英雄,会联想到背负精忠报国的岳飞。

在做生死决策时,会联想到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即使身陷囹圄,耳边也会响起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想贪污的时候,想想高祖在人皮庙中供奉的那些填草的人皮。

当然了,如果谁在心底里动了叛国的心思,也难免会联想到那个岳王庙前还跪着的秦桧夫妇。

但凡学习过诗歌的国人,很难不成为一个拥有家国情怀的君子,在平常时期看不出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似乎只会高谈阔论,国家民族出了大问题呢?我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就会汇入到拯救国家的洪流。

我们这些普通的国人在拯救国家的问题只要是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去实践。只要这样的人数量足够多,里面总会出现真正能够救国救民的道路。

而一个国家真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靠的就是我们的人足够多,总有人能够找到正确的道路。我们并不全是因为中国的人口多,而是因为我们的总人口当中,受到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熏陶的人太多了,包括千千万万的普通人。

老百姓虽然没什么文化,但至少也会通过戏曲,故事和人们的口口相传。知道杨家将、岳飞这样著名的历史人物,也都知道中国曾经有过强大的过去。

普通人虽然未必人人都有牺牲的勇气甚至为了一些东西,还会出卖一些人,但因为有共同的历史记忆,他们会认同和尊重那些为国抗争的英雄,他们会给这些英雄们以巨大的支持和精神力量。这就是中华的底蕴,是汉民族天然存在的共识。

这是一个能够延续几千年文明的国家独有的一份财富。就像公羊学派说的那样,十世之仇有可报。”

“好,”这时,旁边传来了一声叫好的声音,绝林老和尚拍着巴掌从屋外走来。

“你们这帮大头巾一首诗都能讲出大道理来。俺就是嘴笨。有一身的理说不出来。”

陈先生笑着说:“绝林大师的武艺高超。恐怕伸出一根手指头就能将我摁死。”

绝林大师说:“好吧,你今天给他授课的时间到了,我要带他去练武。”

林夕不知道两个人怎么商量的,两个人以辰时为界上午学文,下午习武。

林夕只好乖乖的站起来,冲陈先生施礼,然后跟着绝林老和尚来到那个装满武器的厢房里。

只见那个叫小磊的随从已经站在那里了。这个叫小磊的人真名叫做石元磊。

是绝林老和尚的关门弟子。他的主要任务是带领驻扎在这里的20名家丁。对大约170多个超过十岁的孩子进行训练。

石元磊的父亲在海上“经商”活动中阵亡了,现在他的牌位就供在褒忠词当中。

林夕就站在屋子当中扎起马步了,这是老和尚这些天一直在教他的。

不过,林夕这时候已经能扎马步半个时辰左右了。

不过,老和尚对他讲的话快把林夕气死。老和尚对他说:“你这个马步扎起来跟没扎的作用差不多,因为你的道家功法中已经涵盖了这部分。不过你练习的方法和扎马步不一样。我让你扎马步,只是锻炼你下盘的稳定性。至于马步桩扎出来的那种骑马的效果,你这辈子也感受不到。”

不过林夕虽然生气,但也承认。他看过石元磊扎马步,他并不是直直的站在那里,而是身子保持着一种轻微的颤动的频率,好像骑在一匹奔驰的骏马之上。

扎马步的开始就是让士兵在平地上练出骑马的感觉。然后有感觉后再骑在战马上撒开双手,用双脚来控制身体,踩在马镫上而空出双手挥舞武器,这是一个精锐骑兵的基本操作。

而林夕做不到这一点,他只能保证双腿不颤抖。并且利用双重心的转移使双腿能够偶尔的休息一会儿。而保证能站的时间更长。

绝林老和尚从兵器架子里抽出了两把带鞘的长刀,林夕很熟悉野太刀嘛,不仅在现代见过,前些日子还在绝林老和尚的方丈室的墙上见过。

另一把就不认识了,比野太刀短,刀身是直的,却比野太刀宽了一倍,大约是七八十厘米长。

绝林大师分别把两把刀抽了出来说:“这是倭人的长刀,锋利无比,斗殴或者近身对上无甲兵丁十分厉害,但战阵之上遇到重甲兵就没什么用了。”

绝林拿着倭刀给林夕介绍,接着又拿起了另一把刀。

“这刀便是直刀了,又叫做环首刀,荆楚大剑。现今用的人比较少。这种刀使用需要专门的技巧。不过这种刀有个优点,就是能破重甲。我家世代习武流传下来的。”

林夕知道,这直刀的样子非常像唐刀啊,林夕在现代的博物馆和一些介绍冷兵器的节目当中可是见过很多刀的,有印象的不多,但对赫赫有名的唐刀还是印象深刻。

这直刀刀身刀刃儿都是直的。只在刀身顶部做了个锋利的斜角,底部有个圆环,刀柄上细密的缠着防滑的皮条,握持着十分舒适。

绝顶老和尚把手中的那把太野刀抽了出来。然后在林夕的面前演示如何使用这把刀。老和尚边他边挥动着刀,边一边和林夕说:“据说野太刀是由唐刀发展而来的,但野太刀过于狭长,容易断,所以那些使用野太刀的人,上战场之前最少要带两把刀。有的甚至带三四把。在战场中折断了,立马换把新的。对了,野太刀是倭人的说法,翻译成中国话就是野战的大刀。”

说完这句话,老和尚还让一起注意太野刀的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对他说:“这把野太刀主要就是砍和挑。由于刀刃比较锋利,刀背较薄,所以使用起来比较轻快。对付起无甲兵来只要划开他们的身体,就会血流不止。真正砍死的人不多,流血而亡的人却很多。

所以倭国那边使用的。盔甲多为竹甲或者木甲。因为他们不需要防御重武器。对付这种太野刀来说,竹甲就已经完全够用。根本就不需要像我们大明这样的铁甲另外的原因就是他们的个头太小了,如果是太重的铁甲,他们根本负担不了。”

绝林大师放下了那把野太刀,把它还入鞘内。放到了兵器架子上。

“这把刀是真正的倭刀,不过有个缺点,就是每天都要拿油进行擦拭,不擦拭它就会起锈。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使用不了了。但是这又造成了他另外一个优点。如果在海上使用的时候,由于海船上的人很少披甲。一旦被刀,被这种刀划破,身体很容易流血而亡。即使不死,由于海上盐分比较大,这种刀经常生锈,而铁锈混入刀口之中,就会使刀口不容易愈合。而从而使人刀口溃烂而亡。”

绝林老和尚又拿起了那把直刀。

“可直刀就不一样了,虽然比野太刀。还是略窄了一点儿,但是刀背大约有一厘米厚了这刀可刺可割,但直刃刀的劈斩技巧就比曲刃刀要难多了。”

“这也是直刃刀逐渐没人使用的的重要原因,直刀的使用技巧,主要就是劈斩,注意不是砍,是斜向的劈斩。

在接触到劈斩物之后,就顺势变成了拉滑,不是硬生生砍下去的。要是砍的话,先不说刀刃能不能受得了,以人的体能来说,砍不了几刀的,因为刀砍进去以后还需要拔出,在战斗中任何多余的动作都是致命的。”

绝林老和尚又对林夕说道:“像倭刀那种曲刃刀优势在于劈砍时,因为曲刃,使用者只需要轻微收小臂,刀自然就变成了拉划,而直刃刀就需要手臂、手腕儿变化发力来改变,需要使用人对距离、力量的要求都很高,需要大量的练习。”

“师父我给你讲了一个道理,寻常人打斗,上来就会用尽全力,拼死出拳,十几息之后就没力气了。”

“如果没法子一下打倒别人,那就先躲。防住要害多,等敌人没力气了,那就随便你大砍。”

说到这里绝林老和尚严肃了起来:“但是躲起来也是需要力气的,如果你的对手耐力也好,那很可能你先把力气耗尽了,所以要先练的就是自己的耐力。

所以你与打斗除非必要否则绝不用全力。我听说。你上次和李福贵打架?把对方打倒了,你也累趴下了。这就是。在战场搏杀时的大忌。”

林夕和李富贵打斗一样,林夕要打李富贵可以跑。老和尚要先给林夕提醒一下,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可以全力出手,最多也就五六分力。打斗也罢,战阵也罢,先不要想着伤人,而是要先想着保存自己。

“你要切记你师傅的话啊,我第一次上阵的时候,就有老兵告诫我切不可全力挥刀,可我一害怕,全忘了。那次要不是你伯父一刀砍死了那个趁我脱力扑上来的倭寇,恐怕你就见不到我了。”

老和尚絮絮叨叨的讲完之后,林夕站马步的时间也到了。

老和尚带着林夕来到了练武场。练武场上石元磊正拿着一根长矛朝一块木板上的三个点正在戳刺。

林夕看了一下,那三个点的位置,大概相当于人的。喉头、胸口和下腹。只见石元磊双手紧握着长矛的后半部分向前紧跑几步,一矛刺在正中的那个点位上。

绝林老和尚说:“那三个点分别代表喉头、胸口和下腹。使用长矛的时候优先选取刺胸口。因为这里的。目标最大。但这里的防御也最强。使用长矛戳刺人的胸口。即使披上重甲人也会被顶出去。所以首先选择这里,其次是下腹。但是是下腹有个缺点,就是长矛刺进去之后不好往外拔,容易被对方用双手抓住矛杆。其次是刺咽喉这个地方。只要刺中就能使对方丧命,其防护也比较弱。但唯一的一个缺点就是不容易被刺中。”

这时场地中的石元磊向后退了几步,然后狠跑几步,一矛刺出。正是在那个带有咽喉的红点。那把长矛贯穿了木板。半个矛尖都刺进去。然后石元磊一拧枪杆,猛地往后一退,那把长矛就轻松的退了出来。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