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问君何事恋京华

双面头层

https://img.ppxs5.com/47/95/398ed21589.jpg

首页 >> 四合院之问君何事恋京华 >> 四合院之问君何事恋京华最新章节(目录)

第八章:十年磨剑不由己,我买人间钝马骑。《五》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上完大号,整个人轻松不少。他像还完了最后一笔房贷那样全身通透。

可能就是在这点多巴胺的作用下,傻柱原本记忆库的传输打通了一个关键节点。

哦,现在的时间是65年二月十四农历正月13。

这个时间段真的不错。

由于彻底摆脱了长达三年多的供应紧张,65年是整个60年代工农业产品供应相对充足的一年。

工业品的价格也比上一年低很多。市面上大量的工业制品取消了专项票,仅凭钱和工业券即可购买。

而且65年深冬前还没进入剧情本身的时间范畴。

不至于三天一哭、五天一闹的,一切的冲突和矛盾都还在可控阶段。

又不像第二年以后的时间那样,错过了最重要的缘分和机遇,让人念头不通达,只能空留着遗憾。

此时的棒梗还不至于敢溜门开锁,此时的傻柱和秦淮茹理应没那么黏糊。

此时距离“偷鸡”这标志性的开端事件,还有长达近一年的缓冲期。

我,傻柱,喜欢65年。

他越琢磨越高兴。随即用火钩子钩开炉盖的外圈,在靠窗的书桌下取出了水汆子涮了涮,加了多一半的水,插进炉膛内。

等着水烧开的功夫,傻柱又在橱柜下的抽斗里摸出了小半盒茶叶,抖了抖盖子闻了闻,确定这黑褐色的渣渣大概率是已经不成形的小叶花茶。

水汆子烧开水很快。傻柱先倒点儿开水,把木桌上放着的搪瓷缸子仔细涮了涮,然后泡上了茶,盖好了缸子盖儿,坐在木椅子上抖着脚,等着水凉些好入口。

哎?忘了不是?新手包呢?

他想起什么似的,双手一拍,急忙起身,在木床下抽出个带锁的镀锌铁皮箱子。

傻柱用裤子上吊着的钥匙串打开了锁。从里面取出个掉了点漆的马口铁饼干盒子。

他把盒子捧到木圆桌上,费力抠开盒盖,一大摞各色证件票据在盒中放了半满。

其中最大的几张证是房管局核发的带着占地图纸的房契;街道核发的关于他本人阶级成分划分的认定证明;红星中学居民文化学习班的结业证;盖着二商局红章子的八级炊事员等级考核通过证明。

里面还有一叠印着蓝色复写字迹的薄纸是几次涨工资级别的令。

小一些的证件本就多了:户口本、居民粮食供应证、供煤本、选民证、居民购货证、工会会员证、厂医院的职工就诊证。

钱倒是不少。他点了点,有90多元的现金和一张余额约为200元的存折。这可能就是傻柱的老婆本儿。

可这现金的面额,既不是传说中的“大黑拾”,也不是他穿越前青少年时期见过用过的“大团结”,而是一种号称“黄五元”的五元面额纸币。

华国钞票发行史上奇异的空窗期。

后市卖到天价的“大黑拾”,在65年上一年的年中就强制收兑,停止流通了。

而票面上印着65字号的“大团结”,则到印刷年份的第二年年初才开始发行。

这也就意味着,从65年上一年年中到第二年年初这一年半,市面上压根儿没有十元的纸币流通的。

从积蓄的数量上判别,目前傻柱和寡妇纠缠的没多深。

生活环境的简陋和衣着上的不讲究,只是源自少年时期长时间的困苦生活造成的习惯性手紧。

那个年代里城市普通居民的工资基本是贴着生存线下发的。

长达三年多的供应紧张,高昂的议价粮油副食,巨大的工农业剪刀差,使得多数中下层家庭东挪西借,寅吃卯粮才是生活常态。

饥饿感几乎是那个年代成长的多数孩子的共同记忆。

现今时代,三和大神那样一天两顿“挂壁面”,进厂打上一天螺丝,就能在床上追剧、刷抖音躺三天,在60年代是想都不敢想的天堂似的享受生活。

傻柱虽说家里目前没有人口负担,而且厨子的福利使每月粮油开支至少能降低一半。

但是毕竟不是只貔貅。

抽烟,喝酒,买煤,水电费,洗理交通费,日用品的消耗,这些都是必要开支。

62年以前年景困难,厨师的工作福利也就仅能保证吃饱饭而已,也就是63年到现在能攒下些钱。

这个数目合乎情理。

盒子里除了纸钞,还有一堆花花绿绿的其他票据。

最先看到的是BJ的本地粮票,粮票的质量差到傻柱看了撇嘴。

说起来,这BJ本地粮票的印发历史,也是一件很奇葩的事情。

堂堂“首善之地”,地方粮票竟然是全国唯一不用钞纸印刷的地区。

用普通纸印刷且打着邮票一样的齿孔,用的时候得一张张顺着孔往下撕。

印刷质量差到后世的收藏玩家都认为几乎没有价值。

而且还分三个类目,粮票、米票、面票。每种的使用限期还不一致。

从配发粮票那年开始,到90年代初粮票停用,BJ的地方粮票使用期限就来回换了四次。

但在那个年代,整个BJ地区的粮食供应,无论从种类还是质量,却是全国最好的。

还有两张本月的乙等烟票和5张丙等烟票。

一张当月的半斤油票。

印着“庆贺新年”的二两香油票马上就过期了。

去年的几寸已经过期的布票,今年这个月配发的布票记得何雨水拿走了。也没看见最宝贝的棉花票。

原本的傻柱攒的最多的是工业卷。估计是在外做活儿时刻意跟主家换的。不同面额零零散散的夹在“副食本”里。

大到三张券面额的,小到0.1张卷面额的,足有13张券还多的样子。

“大票证时代啊……”傻柱长叹一声,极为感慨。

现在注入了杨老板灵魂的傻柱,与原本的傻柱相比,对生活质量的需求和消费观念都有着小60年的区别。

他找出个印着“工作手册”的巴掌大的牛皮纸面小本,把全部的工业卷和粮票都加在里面。

又把小本和副食本连同所有的现金都塞进了裤兜。

可转念一想,万一碰上个擅于“掏地沟”的“佛爷”呢?于是把这一叠东西连同工作证一起,装进了绒衣的内兜。

觉得还是有点不放心,在抽斗里翻出个大别针,把绒衣的内口袋别了个紧实。

傻柱顾不得有味儿不有味儿的了,把绒衣套在棉袄里面,扣好扣子,才安心许多。

他收拾好了放票证的盒子,坐回到椅子上抿了口茶,自言自语到:“该下一个环节了,位面版本测试。”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