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换明

样样稀松

https://img.ppxs5.com/80/97/e23c6f5a65.jpg

首页 >> 逆天换明 >> 逆天换明最新章节(目录)

第五百五十三章 军民齐心,建虏之困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大家都加把劲儿啊,收完老赵家这块地,再回去吃饭。”沉大龙直起腰,用袖子抹着额头上的汗珠,大声指挥着。

由于人手的紧张,秋收是统筹规划,全民参与,已经不能再分谁家谁家。当然,收获的作物还是会分清归属的。

老赵头儿冲着沉大龙连连拱手,以示感谢。虽然说各家的地,都是村民们要集体采收,但早一点更安心。

杏子挎着篮子,刚把土豆运到田边的车上,听着男人的声音,露出笑容,可又有些关切和心疼。

沉大龙虽然有了假腿走路,可到底不比正常人。

杏子无声地叹了口气,担心男人腿上的皮肉又要被假腿磨坏出血了。

谁让他是村长呢,指挥着村上的老少秋收,是他要做好的工作,也是他很享受的过程。

其实,除了担心男人的身体,杏子也很喜欢这种当官儿,指挥别人的感觉。

杏子又沿着田梗回到丈夫身旁,把他扒出来的土豆装进篮子,还关切地叮嘱道:“悠着点干活儿,大家都知道你的腿脚,没人挑的。”

沉大龙嘿嘿笑了两声,说道:“放心吧,俺心里有数,累不着。”

杏子抿了抿嘴,不再啰嗦,随口问道:“等平辽之后,咱是回家乡,还是就在这里继续过日子?”

沉大龙说道:“要是田地够的话,俺觉得这里也挺好。其实,打败了建虏,到哪里都一样。”

杏子听自家男人的,在这里住得也习惯了。要是村人返乡的多,田地就能腾出来,倒也不担心耕地少不够种。

“平辽是肯定的。”沉大龙直了直腰,充满信心地说道:“郭帅亲自领军,已经打到了辽阳城下。他可是从来没打过败仗,百战百胜的名将。”

杏子用力点头,说道:“郭帅打仗是最厉害的,大家都相信他能平辽灭虏,让大家过上太平日子。”

不知不觉间,郭大靖的名声正在逐渐压过毛文龙。光是从无败绩,就不是毛文龙能比的。

当然,这也是部分百姓的感觉。而沉大龙受过郭大靖的恩惠,产生这样的想法,也不意外。

正在此时,有信使纵马赶来,吆喝着村长的名字,看到迎上来的沉大龙,交给他一张类似报纸的东西,又简单地说了几句,才奔驰而去。

这信使也是官府的编内人员,相当于邮差,隶属于驿站。民间通信正在逐渐拓展,不断完善。除了给周边的村镇送信外,还有官府上的通告。

沉大龙眉飞色舞,满脸的笑容,挥舞着手中的官府通告,边走边大声地通知地里的村民。

“大捷,大捷啊!我军辽东兵团突破连山关、摩天岭、本溪,毙伤建虏数千,正向辽阳推进,要包围辽阳城啦!”

前线胜利的消息,给疲累的人们带来了力量,振奋了他们的精神,也掀起了他们的议论。

“前天吧,郭帅已经率军到了辽阳城下。现在辽东部队赶到,辽阳的建虏是没跑了。”

“一个也不留,该死的建虏,都杀光才解恨。”

“郭帅什么时候对建虏留过情?他可是最恨建虏的。”

“本溪都拿下了,离沉阳都不远啦。看来,今年灭了建虏,是极有把握的。”

人们议论着,说着自己的看法,劳累都忘记了,手脚也更麻利了。

“明年回家乡吧!”有人又憧憬起来,“虽说要重新建屋重新垦地,但祖先的坟墓在那儿,不能不管哪!”

“也不知道家乡被建虏祸害成啥样儿啦?”有人叹息道:“估计村子里也几间好房子,地上长得都是野草。”

“就当全部荒废啦!”有人插嘴道:“重新盖好的呗,官府应该会帮助新移民的。”

沉大龙并不参与这些议论,反倒是心绪未平,还处在兴奋和激动中。

“每次都这样儿,每次也都是大捷,你就放心好啦!”杏子又拎起了篮子,调侃着自家男人,“平辽要打多少仗,高兴的时候多着呢!”

嘿嘿,沉大龙用力点着头,目光还没离开通告。几年来,他也学了不少字,勉强能看个半懂。

“连山关、摩天岭,这是把建虏东逃的路给堵死了;本溪嘛,这就有点奇怪,用不着打这么远哪?”

杏子看着还在都囔思索的丈夫,不禁摇了摇头,迈步向地头走去。

方正化能给崇祯和朝堂诸公开直播,崇祯也诏告天下,提振民心士气。东江镇也是一样,向着全体军民报捷,激励和鼓舞起更大的力量。

万众一心,是取得胜利的基础和保障。军队在外征战,民兵动员支前,百姓积极生产,从上到下,都在向着最终的目标努力。

与此相反的,则是沉阳的气氛,压抑而沉重,如同浓重的阴云笼罩,看不到一丝阳光。

满达海率部从本溪败退,阿济格率部退守太子河北岸,不利的消息接连传来。多尔衮也没有隐瞒,借机召开议政会议,开始正式商议北迁避祸。

“即便是作为预防措施,迁移部分老弱妇孺,也是必要的。”满达海经过本溪之战,态度已经有所转变,不再抵触迁移百姓。

多尔衮甚是满意,看来私下的沟通还是起到了作用,只要他不反对,这事情就好办了。

目前地位最高的奴酋就那么几个,代善之子巴喇玛和满达海,莽古尔泰之子迈达礼,再加上多尔衮三兄弟,已经被围在辽阳的豪格可以排除在外。

图赖作为重臣,也赞同提前布置,开口说道:“奴才附议。老弱妇孺对于秋收,对于抵御敌人,作用不大,提前撤走乃是万全之计。”

李永芳暗自叹了口气,说道:“敌人在围攻辽阳的同时,是否还有余力继续北攻,不可不防。未雨绸缪,微臣也赞成先迁走部分民众,以减轻作战的负担。”

仗还是要打的,尽管是步步抵抗,尽量拖延。但辽阳城未失,建虏就还有希望,不可能现在就开始大溃逃。

虽然失利的消息连连,但损失的人马并不算多,且多是在辽阳地区。这其实,也是建虏所能预见到的。

既然不肯以倾国之兵与东江军在辽阳决战,依着东江军的火力和兵力,在辽阳陷入被动并不意外,建虏不就是打着用坚守辽阳拖垮敌人的想法吗?

多尔衮微微颌首,迁民之议由满达海提出,是最好的结果。这样,不损他的威望,正好可以顺水推舟地实施计划。

多铎最后的表态,算是把迁民之议确定了下来。

没人再反对,东江军发起的强大攻势,出人意料的时间点,都令建虏有难以应付之感。

只要脑袋没进水,都会冷静地思考现在的形势有多恶劣,有多危险。

只凭现在的兵力,一旦辽阳被攻陷,根本不能守卫广大的地盘。到那时候,别说迁移民众,就是仓惶地逃亡,恐怕也做不到了。

“既然诸位都建议迁民,那就事不宜迟,马上开始行动。”多尔衮缓缓说道:“除了迁走老弱妇孺外,在大金生死存亡之际,其他人都要持武上马,随时准备迎战敌人。”

后金号称全民皆兵,上马征战,下马耕种渔猎,那真是全能选手,连很多壮妇都不例外。

现在,终于到了全部动员,人人皆战的地步了。做出这样的决定,是痛苦的,也是无奈的。

奴酋们都心里清楚,五六十岁的老兵,十五六岁的少年,还有壮妇,在战力上的差距是明显的。

如果参战的话,在东江军铺天盖地的炮火,以及犀利的火枪下,伤亡比将是惨不忍睹。

议政会议结束,多尔衮分派了任务,奴酋们各自下去执行。迁徙平民,肯定会造成混乱,但这是不可避免的代价。

多铎、李永芳、图赖这三个重臣,或者说是亲信,很快又返回汗宫,与多尔衮进行密议。

“你们估计,辽阳能守多久?东江军向沉阳进攻,大概是什么时间?”

多尔衮的脸色凝重,与刚刚的议政会议上镇定之态大不相同。显然,他对形势的判断,可能还要更严峻一些。

从他的问话便能判断出来,没有考虑东江军是否会因为粮弹物资问题而停止进攻,让后金能熬过这个冬天。

众人也心里清楚,就算挺过今冬,明年怎么办,可能会更麻烦。春耕怎么办,是干还是不干?已经开始了迁徙,难道再搬回来?

或许今年不能平辽,明廷会对东江镇改变态度,支持的力度减小。

但这好象并不能改变东江镇继续发展壮大的势头,多尔衮也觉得不能依靠这个空虚不现实的幻想,来制定策略。

曾经的待变,等来的却是东江镇的越来越强大,多尔衮对此已经彻底失望。

多铎坐在椅中,年纪虽小,身份却很尊贵,微皱着眉头说道:“辽阳城池经过修缮加固,又有数万人马坚守,我估计守上两三个月应该没有问题。”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就算两三个月守不了,一个月总不困难吧?”

一个月的时间,足够建虏秋收,在粮草物资上得到缓解。但这个乐观的估计,多尔衮并不是很有信心。

图赖见多尔衮的目光移过来,躬身奏道:“奴才以为当作两手准备,才能以策万全。一个月也好,两三个月也罢,想要扭转颓势,恐怕很困难。”

停顿了一下,他继续说道:“现在迁民避祸,既是形势所迫,也是为日后作了准备。如果没有大的意外的话,大金实施战略后退,应是明智之举。”

对未来的悲观,图赖和多尔衮是一样的。现在的苦撑,也不过是尽量保持后金内部的稳定,不致造成太大的混乱,甚至是崩溃罢了。

李永芳心中暗叹,沉声奏道:“阿济格贝勒已经率军退过太子河,辽阳便成一座孤城。要想牵制东江军全军,显然是不可能的。”

“东江军总的兵力已经超过十万,五六万围困辽阳,还有四五万能够抽调出来,这却是要重点防备的。依着郭大靖的性格,既然提前发动,想必不会轻易收手。”

多尔衮沉吟了一下,说道:“本汗王也是有虑于此,才感到为难。从情报上看,敌人不仅要攻城占地,还要尽量消耗我大金的人力。”

后金人口少,底子薄,这个弱点已经被郭大靖牢牢抓住,并在实战中予以不断放大,使多尔衮很是头痛。

东江镇背后可是子民亿兆的泱泱大明,损失的兵力,很快就能补充。

可建虏却是越打越少,不仅作战捉襟见肘,耕种生产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甚至是陷入停顿。

如果东江军只追求占地夺城,多尔衮觉得还好对付一点。甚至于能够找到其急于推进的破绽,集中兵力打上一场两场的胜仗。

多铎摇了摇头,说道:“既然还要打下去,我觉得就不能考虑太多。否则,瞻前顾后、计算伤亡的仗,还不如不打。”

对于阿济格轻易地退过太子河,多铎是心中不满的。不尽全力地打上一场,反倒让敌人看出缺陷,更加肆无忌憧地用兵。

是打一场大战,败也败得干脆;还是不断地被消耗,士气民心也因此衰落,让敌人气焰更盛,这是多铎和多尔衮的思维不同之处。

多尔衮轻抚着额头,苦笑了一声,说道:“如果是以多敌寡,自然可以尽全力而战。可面对敌人的优势兵力,还要硬拼死战,恐怕就不明智了。”

“从本溪到连山关、摩天岭,再到辽阳和太子河,东江军都是以多打少,充发发挥兵力优势,使我军难有有趁之机。”

多尔衮无奈地解释,终于是忍不住叹了口气,说道:“郭大靖用兵谨慎,难有破绽可抓啊!”

他何尝不想个个击破,重演萨尔浒之战的经典和辉煌。但现实的条件,以及东江军的稳扎稳打,让他无隙可乘。

最重要的是今时不比往日,萨尔浒之战时,建虏只有一个建州,兵力人口集中,在小范围内机动作战,确实有内线的优势。

可现在,东江军发动的时候,辽阳要守,沉阳要守,连山关和本溪,也要守。占的地盘太大,与兵力不成比例,又哪里去抽调足够数量的机动人马。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