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叔宝的幸福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他又要出征了。
这一年七月,李渊命李世民率军东征,攻打王世充的郑国,李元吉为副帅,李靖、秦叔宝、程知节等将领随军出征。
下旬,信州总管李孝恭献计攻打南方的梁王萧铣,李渊十分欣赏,下旨改信州为夔州,命李孝恭征讨萧铣。
于是,李孝恭大肆造船,训练士兵水战,准备进攻萧铣。
王庾听闻后,跑去问林郅悟:“你会造船吗?”
林郅悟在古代生活了好几年,除了专业知识刻骨铭心之外,现代的记忆在他的脑海中已经逐渐模糊。
他回忆了一下,才回答:“会,但是我没有造过。”
“那就试试吧。”王庾怂恿他:“如今李孝恭命人造船,准备进攻萧铣,你知道的,最后大唐会统一中原,萧铣必败。
“你若是在现有的船只上改进一下,让唐军更快地取得胜利,这个战功就是你的。
“何况,以后大唐开疆拓土,还得用上水兵,你若是能造出更厉害的船只,必定扬名天下。”
听王庾说了一通,林郅悟心潮澎湃,蠢蠢欲动:“好,那我就试试。”
“你一定行。”王庾对他很有信心。
接下来,林郅悟特意去参观了唐朝的船,并且在船上乘坐了两日,观察其性能,然后回府潜心画构造图。
画好以后,他呈上给李渊看。
李渊看后大喜,当即封林郅悟为军器少监,负责缮造军器,命他前往夔州,修造战船,协助李孝恭征讨萧铣。
但是,林郅悟拒绝了,他说:“陛下,我不想离开长安,您选几个工匠跟我一起造船,到时候我把技术教给他们,让他们去夔州造船吧。”
这是第一个拒绝李渊任命的人,李渊不禁挑了挑眉毛,真是年少无畏。
不过,想到林郅悟的性格一向都是这么耿直,从不会拐弯抹角,李渊又十分放心。
最后,李渊答应了,从军器监挑选了几名工匠,命他们跟着林郅悟制造战船。
这时,王庾已经选好了书院地址,便在舆图上圈给李渊看:“阿耶,这是西郊一座废弃的道观,靠近渭水,位置和风景都很不错,适合做书院。”
李渊仔细看了看她圈出来的位置,缓缓点头:“可以,我派人去拆除道观,建一座书院。”
“那就让将作大匠何稠来修造书院吧。”王庾趁机提议。
李渊想了一下,何稠智思灵巧,曾在杨广攻打高句丽时,只花了两天时间就在辽水上建了一座桥,让人惊叹不已。
后来他还建造过“行殿”和“六合城”,让高句丽人以为神功,这样的人用来建造书院,好像有点大材小用。
“还是让别人来建书院吧。”
王庾想要何稠来建,她试着说服李渊:“这座书院是皇家书院,也是为大唐培养人才的地方,势必要传承千百年,里面的房屋建筑必须坚固精巧。
“纵观将作监的工匠,能建造出有大唐特色又让人惊叹的建筑,非何稠不可。
“阿耶,您就答应吧。”
李渊神色有点松动,想了想,反正他现在没有让何稠修造什么宫殿桥梁,就让何稠去修造书院吧。
“好了,好了,我答应你。”
“多谢阿耶。”
事情就这样定下,修造书院的事全权交给了何稠,王庾有了空闲,就专心学医。
......
这一日,张神医拿出特制的银针,严肃地给王庾上课:“你的基础已经学得差不多,从今日开始,我正式教授你不外传的独门针法。
“祖师爷传下来的鬼门九火疗法是一门很精深的学问,只需九针,就可治疑难杂症......”
王庾听得入神,这疗法如此神奇,内中玄妙深奥,确实难学。
但就是因为难学,才激起了王庾的好胜心,她在心中发誓一定要学会。
学到中途,春花急匆匆地跑来:“公主,秦王妃要生了。”
王庾猛地站起来,想起长孙氏生头胎时的凶险,她拽住张神医就跑:“师父,快随我去看看嫂嫂。”
张神医一把甩开她的手,冷声道:“不去。”
“......”
王庾回眸看过去,见张神医一脸的冷漠,她不由地叹气:“我还以为王氏死了,师父您会放下往事,却没想到,您还是记在心中。”
张神医沉默不语,刻骨铭心的往事哪有那么容易就消散......
“王氏是王氏,她做的事情跟她的母亲没有关系,即便跟她的母亲有关系,那也跟陛下没有关系,更遑论秦王妃。
“秦王妃待我极好,她呵护我长大,就像是我的亲姐姐,也像是我的母亲。
“看在我的面子上,师父您就跟我去看看秦王妃吧,她上次生产很凶险,我怕她这次......”
说到后面,王庾语气哽咽,表情透露出害怕,她觉得古代的女人生产真的就像是过鬼门关,太凶险太恐怖了。
张神医看见她的模样,不由地心软,他内心挣扎了一下,说道:“你先去秦王府看看,若是情况不对,你就派人来找我。”
他重新坐下:“我就在你府中呆着,哪儿也不去。”
王庾想着自己的府邸离秦王府不远,就答应了:“好,我现在就去。”
去了秦王府,见府中奴仆忙而不乱,太医、稳婆、奶娘全都就位,再看众人面色如常,并无紧张慌乱,王庾心中稍定。
她走进房间,问道:“嫂嫂情况如何?”
淇水迎上前来:“见过公主,娘子目前一切安好,孩子快看见头了。”
“那就好。”王庾掀开帘子就走了进去。
淇水伸手想拦,转念想想上次的情形,又抽回了手。
没过多久,内室传来婴儿响亮的啼哭声。
“恭喜王妃喜得麟儿。”
“恭喜王妃......”
屋内响起一片道贺声。
这是李世民和长孙氏的嫡次子,也是李世民的第四子。
喜讯传至宫中,李渊很高兴,当即赐名李泰,并封为宜都王。
后来,李渊想了想,又下旨封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为湘州刺史,进爵长沙郡王。
万贵妃听闻后,心中羡慕不已,夜间与李渊用膳时,不经意间就流露出羡慕和惋惜。
“若是五郎还在,见到这么多的侄儿,定然很高兴。”
听见这话,李渊露出怜惜的目光,柔声说道:“五郎泉下有知,也会很开心的。”
“嗯。”
万贵妃笑着应了一声,随即低下头,掩去眸中的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