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隔壁的小蜥蜴

https://img.ppxs5.com/10/dc/facb5e4bcd.jpg

首页 >> 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 三国之随身魔法塔最新章节(目录)

第388章 计曹从事张世平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转眼进入九月,刘韬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把并州的政务,总算是适应了下来。接手是一回事,熟悉却是另外一回事。

尤其各郡各县汇报上来的数据,很多都模糊不清,统计也没有云中郡那么详实,简直让人火大不已。到底是以前的官吏办事怠慢,没有做好本职工作,还是大环境工作情况就是这样?比如说,缺乏足够数算方面的人才……

常山张氏倒有不少这方面的人才,只是以前用不到那么多,现在刘韬却觉得不够用。

于是派人找到张世平,问他要不要当并州计曹从事。

后者从来没听说过计曹从事这个职位,计吏到是听过,不过能用州从事来称呼,那肯定是高官,二话不说,把商队丢下,屁颠屁颠就过来报到。

“张兄,我也不和你客套。”见到张世平之后,刘韬简单寒暄两句,就进入正题,“这个计曹从事,是我为以后的工作,准备的一个新职位。专门负责统计并州治下,各种数据,所需要的一个官员。”

“那,不知道主公需要什么数据?”张世平已经打算投入刘韬麾下,自然以主公称呼。

“比如说人口,我需要知道各郡各县常住人口有多少。其中多少老人,多少小孩,多少年轻人,同时男女比例,最近三年婴儿出生率这些,都需要知道。”刘韬回道。

“这个,可是一个大工程。”张世平有些为难,这其中需要动用的人力可不少。

“你是州计曹从事,这意味着,各郡太守,各县县令,在统计方面,都需要配合你的工作,明白了没有?”刘韬当即解释。

“这样的话,那属下明白了。”张世平也是松了口气,“只是要这些干什么?”

“首先,我可以了解一个县,到底可以征发多少徭役,多少士卒。以后征兵,肯定是青壮多的地方多征收一些,青壮少,或者男丁少的地方少征收,或者不征收。”刘韬回道。

“原来如此,这样的话,了解地方青壮比例,的确很有必要。”张世平恍然。

“同时还能知道人口出生率,这个间接反应这个县的民生情况。婴儿出生率和夭折率进行对比,如果夭折率过高,那么就要找出具体原因,然后想办法改善这方面的问题。其实所谓的治政,很多东西都在这些统计的数据里面。”刘韬进一步解释道。

“属下受教!”张世平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其实你考虑过,只是方向不同。”刘韬笑道,“就说经商,也需要了解各地的货物行情,然后看看今年的出产情况。往年可以低价收购商品的地方,今年可能因为减产,导致商品价格提升,收购成本提升,在算上运输的成本,还不如在别的地方收购更划算……”

“的确是这样……”张世平点了点头,以前的确遇到过这个情况。

“对官府而言,知道这些数据,可以进行调控。比如说在丰收的地方低价买入粮食,存入常平仓里面,然后在减产的地方,用比收购价略高的价格出售,确保官府不亏本的情况下,保证地方粮食价格的稳定。甚至可以鼓励商人运输粮食去出售,可以在别的地方见面商人的赋税……”刘韬略微想了想。

毕竟对于统计学和经济学,他也大多是道听途说。不过有一点他相信,那就是给这个时代的人一个更高的眼界,他们自然会逐渐把这些东西完善起来。

制度的改革,成本比较低,反而是科技的改革才是最头痛。完全是砸钱,运气好可以试验出来,运气不好就是试错,把错误都错完,剩下的就是对的。

这样一步步堆叠起来,便是科技树。就说这炼钢,这个时代要做到这部分,那么坩埚肯定不能免,一个合格的坩埚需要的是耐高温的瓷器。那么首先,就要把瓷器烧出来。

很多民用的工艺,都是在军用和工业用的基础上,改良而成,也有民用改军用的情况。反正仅仅就炼钢而言,涉及到的工艺就有许多,纯粹搭个高炉,烧个焦煤就能炼出来,估计也只有无脑爽文能做到。

张世平就这样,给刘韬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只觉得活了那么多年都白活了。数算的作用居然那么大,结果张家居然要沦落到,分家去经商的程度……

张世平很想哭,为什么以前没有一个君王,能看到这些?!

“好好干,你的作用非常重要,不亚于治中或者别驾。”刘韬看他那么激动的样子,于是出面鼓励道。

“属下一定把这个工作做好,绝对不辜负主公的期待!”张世平当即回应,他现在不仅仅是为了报刘韬的知遇之恩,或者升官发财,更多是想要向世人宣布,张家精通的数算,并不鸡肋,甚至非常重要!

刘韬也没想到,张世平会那么激动,不过这没关系,积极性高涨那是挺好的。

然后头痛的就是荀彧,这个治中从事政务改革还在进行,结果又要再多出一个计曹从事,那簿曹从事的工作怎么办?

“简单啊!”刘韬回道,“计曹负责统计数据,簿曹负责收支管理。”

说到底就是会计和出纳分开,以前统计也是簿曹,出纳也是簿曹,太多操作空间了。

“这样……倒也行!”荀彧想了想,也明白这样做的好处,于是欣然受命。只是按照这个结果的话,那么计曹从事的职位,应该是在簿曹从事之上。

“看来州牧的奇思妙想还真不少……”陈群来到荀彧的身边,接到征辟之后,陈群当即出发过来,算是第一批抵达的。

之后就给荀彧拉了壮丁,过来帮忙调整政务结构,陈群在这方面,比他更精通一些。

两人擅长治政,在这个基础上,荀彧就是个管家婆,并州的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陈群擅长政务,对于如何优化政务工作,提升政务效率方面比较擅长。

能想出九品中正制,主要是改革曹魏政治结构的存在,扣除士族本身的一些立场问题,其实对后世的影响一样巨大。

就说九品中正制,延续两汉察举制的同时,也作为科举制度的前置条件。初期这个制度,只能说完全是为世家量身定做。不过从时代考虑,当时曹魏的人才选拔开始出问题,曹丕或者曹睿,需要获得世家的认可和帮助。

当时提出九品中正制,其实更多是向世家妥协,来弥补曹操三次的招贤令带来的影响。

只可惜世家最终还是放弃了曹魏,曹丕和曹睿的过早去世,曹魏的大权开始旁落到权臣手中。司马懿或许忠诚,但司马师已经有别的想法。

在司马师的带头,司马昭的奠基下,司马炎顺利接受禅让,建立西晋,或者说北晋。毕竟从晋代开始,华夏各朝代就从东西朝,开始朝着南北朝过渡。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才能不拘一格,任用良才。甚至不拘泥于常规束缚,怎么方便就怎么改。偏偏这种,看起来很偷懒的方法,能大大提升官府的工作效率……”荀彧感慨。

“文若,你我也算老交情,告诉我,州牧到底是什么想法?”陈群试着问了句,直接从朝廷的固有制度上进行修改,一般能那么做的,只能是大汉天子。

从这方面来看,刘韬做得,甚至可以说有些明目张胆。

“主公是汉室宗亲,他能有什么想法?”荀彧笑了笑,交情是交情,立场是立场,“再说,主公也是苦于以前的制度存在的问题,所以想着改良。他以并州作为试点,若是可以,自然会上奏朝廷进行修改,类似这样的情况,已经在很多的地方试行过。”

试行这玩意真的万金油,可以用在很多地方。不过也必须承认,试行这个的确可以避免某个政策水土不服,导致民生恶化的情况。

就说农业改革,在云中县试行之后,开始在云中各县试行,之后再开始在定襄、太原和上党三地试行。五原和雁门没必要,毕竟那个地方刘韬决定以放牧为主。

然后就是教育改革,也开始在云中试行,最多三年,有了足够的书院祭酒和导师之后,就会开始朝着各郡普及。有了完善的数据和经验,再推广,阻力也会少一些。

“昔日光武帝,也曾经投效于更始帝……”陈群可不上当,直接举了刘秀的例子。

“那也是更始帝要诛杀光武帝,以至于光武帝不得不反抗。”荀彧淡淡一笑。

“好一个不得不反抗……”陈群摇了摇头,早就听说荀彧拜入刘韬麾下当了门客,如今看来是真的。看来颍川荀氏,可能已经开始在刘韬身上押注。

那么颍川陈氏,是否也应该押注?也罢,反正他也过来了,且先观察一段时间……

刘韬派人外出征辟,满宠、吕虔和陈群三人响应,梁习和刘馥却不响应。当然,刘馥不响应,主要还是家中表示,刘馥去了淮南,具体去向不知,无从告知。

刘韬虽然也大概知道,刘馥有段时间会去淮南避难。但没想到,居然去得那么早。

至于管宁、国渊和邴原三人,却是已经避难去了辽东,所以还要派人去辽东找找。刘韬派人去了,毕竟他也希望,看看能不能找到在那边的太史慈。

王修倒是收到,但回信表示,已经在孔融麾下担任主簿,所以感谢刘韬的好意。有些人就这样,下手慢了,说不定就给别人给招募去了……

偏偏有些人,又各种闹失踪,比如张昭和张纮,至今没有找到。

想说要不把鲁肃挖过来,然后想想才意识到这厮,今年才18岁。家里就他一个独子,且自幼丧父,就老祖母养着长大。估计也不会同意,他来并州这里为官。

话说这厮也是四十六岁就挂掉,也不知道是不是遗传病。好在有一个遗腹子鲁淑,五十八岁病逝……可以确定是亲生无疑。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