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世盗国

司史

https://img.ppxs5.com/2d/ec/4b3c6e92ef.jpg

首页 >> 欺世盗国 >> 欺世盗国最新章节(目录)

第七百九十九章 欲请天子亲掌政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首相下定决心,又有宰相至少两位宰相支持,很少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

这一次也一样。

巴宁泰先是说服了天子,紧接着在两府议事中意外获得皇甫楠的支持。

四位宰相意见一致,刘熙古、梁关山也只得默认此事。

两府议事结束后,刘、梁二人又在刘熙古的书厅相聚。

木门关上,梁关山放下只抿了一口的茶盏,看着刘熙古说出了自己的建议:“我准备去见天子。”

面对着刘熙古询问的目光,他解释道:“我想劝说天子下令将两府议事改为御前廷议。”

刘熙古稍一沉默,点头附和:“两府议事只得两府宰相知晓,的确不妥。”

当年王朴等六位宰相谋于暗室,官家年幼不能理事,卢太后亦不能制,这才定下两府议事的规矩。

两府议事最大的好处就是隔绝了皇权对宰相们的控制,利益兑换可以放在内部进行,全体宰相一致行动,就连皇帝也得退让。

现在么,巴宁泰多次利用天子来清除陈佑的影响力,两府议事的初衷已被舍弃。

上个月胡承约出乎意料的提议,这个月皇甫楠顺理成章的倒戈,叫刘梁二人警惕起来。

他们不傻,即便身在局中难以看清,也有幕僚帮忙分析利弊。

意见一致,那就好办了。

当然,不能这么直愣愣地区找天子,肯定得准备一些要求。

这不是利益交换,而是表明自己站在天子这边,因为这些要求一定会“对天子有好处”。

惜哉当下朝局,这些利于天子的事情无法推行,必须做出某些改变,才能把这些事推行下去。

商讨妥当,梁关山直接往同明殿去。

赵德昭本来在批阅两府筛选后的奏章,都是些日常汇报的小事,甚至都不需要批“可”或“不可”,只需要圈阅。

那些需要批准或驳回的奏章,都会在两府给出处理意见之后才送到他这里来——大多数时候送到他这里的奏章只起到一个“告知”的作用,两府批完直接就安排执行了。

看上去似乎同陈佑在时没什么两样,但对赵德昭来说有本质区别。

陈佑在时,两府定下的事情不会改,赵德昭提出的要求不会被满足。

而现在,巴宁泰至少表现出愿意为天子意见去说服其他宰相的姿态。

当宦官通报梁相公求见的时候,赵德昭先是没反应过来,之后才放下笔令宦官请梁关山入殿。

行礼落座后,赵德昭先开口:“可是开封有事?”

赵德昭也知道刘熙古、梁关山是陈佑的代言人。

梁关山闻言露出诧异的神情:“臣未闻开封有何事,请官家示下。”

赵德昭看着梁关山的面孔,想从中判断其是否在演戏。

不过他很快就放弃了,转而问道:“既然开封无事,梁卿过来是为何事?”

“未知陛下可记得教育少监曹骢所上《阶级论》?”

赵德昭快速眨眼,张了张嘴,又皱眉仔细推敲一下才开口:“国子监不是说此论乃外道邪说?”

其实从内心来说,赵德昭还是挺认同阶级论的,得益于陈佑从前的教导,他也知道权力源于人心。

不过突然被一名宰相问到,他选择不说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因为官位不能世袭的缘故,宰相可不一定支持《阶级论》。

毕竟宰相子孙不出意外大都是中层官员,正是《阶级论》中应该被上层和底层联手对付的那部分人。

“其文或有不妥之处,然其中提到百姓安稳则天下安稳,臣深以为然。”

这话没什么问题。

赵德昭快速考虑一遍,跟着点头,示意梁关山继续往下说。

“陈梁王为首揆时,立保民令使农工百姓可与地主工商主相峙,立限田令划分田地阻止兼并,立定酬令宰割工商主,此三令者,其志在使民富强,削地方豪强大户。

“然盛德以来,依保民令结社者多为地方大户,亦或工商业主。彼等仗地广钱多,下欺百姓上瞒朝廷,公然违逆限田定酬之令而无惩处。

“天下百姓甚苦之!”

保民令全称是《工人或农民协会及社会保障令》,其中条款不必细说,主要是对工农结社做出规定,鼓励工人或农民通过结社来争取和保障自身权益。

让百姓自发自觉地同地方大户豪强做斗争,官府通过拉偏架的方式保证双方势均力敌,不至于叫工农结社失控,也不会叫大户得胜。

很可惜,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绝大多数地方官府在拉偏架的时候帮错了人。

农民结社的会长或副会长是家中田地最多的大户家的佃户——可能会因为在结社中帮大户张目,而得到一些好处,比如减免租金,再比如可以免利息从大户贷款来低价购买大户因为限田令而不得不出售的土地

相应的,工人结社的领导层也都与工商业主息息相关,或许他们会因为当上会长而解决了家中子女读书或治病的难题,也或许他们会因为当上会长而得获得额外加薪——毕竟是他们代表工人们拿着定酬令去和工商业主商讨薪酬。

总之,在大多数地方,保民三令并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反而让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差。

梁关山举了一些例子,随后做了总结:“天下百姓只知三令乃朝廷之令,只知地方官府为大户张目,只知彼等日渐贫弱,长此以往,百姓视朝廷为仇雠,天下岂得安稳?”

赵德昭眉头紧皱,好一会儿才问道:“梁卿以为当如何?”

“定下格式,凡不依者,考课中下,过而不改者,罢官以为警示。”

“唔。”赵德昭有些犹豫,“如此,恐百官不安。”

“百官不安,则陛下安,百官安,则陛下不安。”

赵德昭沉默的时间更长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道:“既如此,可令东府为之。”

终于说到这里了!

梁关山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好叫官家知晓,两府七位宰相,只我同刘、宁两位相公认为当立即整顿三令施行,巴相公等皆欲待刑部编纂法典后方行整顿。”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