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内,从平康坊北里到东市、西市,“慢的啦”这个拗口的词汇在疯狂流传。
当年本朝高祖太武皇帝打下长安城?
不,你们集体慢的啦,当年的长安城是受太武皇帝感召,自动归降的。
哈,杀阴世师与骨仪?
你慢的啦了,阴世师与骨仪明明是尽忠于前朝,自缢而亡嘛。
不信你可以查《武德实录》嘛。
隋炀帝葬于江都?
不,你慢的啦,明明是葬于武功县,不信你去看坟冢。
隐太子子嗣中断?
你慢的啦,赵王李福承的可不就是隐太子之嗣?曹王李明还承了海陵剌郡王之嗣呢。
谎言听多了,难免有人将信将疑。
不用怀疑,人有从众心理,有一人信了,自然有第二人相信,然后规模渐起,虽不能与坚信原本事实的人数抗衡,却也略有影响。
这个狗屁不通的谎言,竟能影响小半人的认知,就离谱。
李世民听着张阿难回馈过来的消息,不禁目瞪口呆。
范铮之策,明眼人一看,处处都是破绽,奈何总有人自我催眠。
说起来,也不知这是大唐的幸还是不幸。
按照范铮所说,洗白玄武门之变不能急于一时,得先让慢的啦成为一个流行词汇,仿佛不会说“慢的啦”就是田舍儿。
待慢的啦成为时尚,利用它编造几句话,就能洗白一个大事。
不信的人,至少你表面得信,否则士子断不能中举、官吏万万不得升迁。
举世皆醉你独醒?
租庸调交一交,庸嘛,不好意思,找不到人来代劳役,你自个儿往浐水边上搬石头去?
你家的逆旅(邸舍)、田畴、六畜,时不时遭遇州县民曹查访,让你头痛欲裂。
你的蠲(juān)符(减免税赋凭证)、过所要办,男女要合姻缘?
抱歉哈,司户参军、司户佐不在,也没人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以前确实是司户史就能办理,可现在改规矩了,海涵啊。
回得过味的,事情自然慢慢顺畅。
反应不过来的,慢慢等吧,或许妹子出嫁的酒宴,你能等到外甥周岁出席。
今天要里坊的文牒,明天要各保长担保,后天要家长担保,你不会脱户。
搞不好今天里坊的文牒少了某个字,明天又多了某个字,且改之。
严苛吗?
不,《贞观律》的户婚律,可明明白白写着,脱户一口,家长徒三年,里坊村保正笞四十,县脱户十口笞三十。
这叫照章办事,防你私度出家。
为什么不一次告诉你?
咳咳,你遇上的,是在民曹当差的白直,要不县衙开了他,然后重新征召他回来?
等个一年半载,慢的啦至少表面上深入人心了,再抛出魔改的玄武门之变,说隐太子与海陵剌郡王是羞愧得自动撞豆腐而亡,也有人相信啊。
始作俑者范铮若无其事,不见丝毫羞愧。
这种馊事,早晚也会盛行的,关范某什么事?
范铮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太子。
李治坐于显德殿上,酒樽狠狠地砸到地上。
“亏得孤前几天在太极殿上说你是诤臣,将你与魏征相提并论!”
太子舍人李义府轻笑:“依佛家所言,殿下着相了。范少卿进言,或有不妥,本质却是为陛下消弭当年的影响。”
李治无话可说。
即便范铮的话再荒谬,那也是为阿耶扫平障碍,至少身后名要好听得多。
说不定,这种荒唐的招数,比许敬宗篡改史书有用。
身为人子,李治只能捏着鼻子,认了给阿耶洗白白的拙劣手段。
虽然,年轻的李治不明白,英明神武的阿耶,为什么如此在意虚名。
当然,年轻的时候,往往无法理解年老时的追求,就像多数人不明白秦始皇为什么派徐福出海求长生不老药一样。
真以为秦始皇愚昧到不明白世间根本没有长生不老?
不,他只是在以这一丝虚无缥缈的希望,麻痹自己将亡的躯体罢了。
人活着,很多时候就是在自欺欺人。
李义府这人,还有可取之处,至少对范铮,他还是愿意为其说上一两句好话的。
很少有人是纯粹意义上的坏,李义府守护家人、不弃糟糠之妻,难道不能说一声好?
至少,现在的李义府,还能为李世民欣赏,为马周赏识。
李义府现阶段,能诟病的是,举荐过他的刘洎赐自缢之后,他没有去吊唁。
世态炎凉,本也怪不得谁,这个时候吊唁无疑是与贞观天子唱反调,仕途还要不要了?
李大亮薨后,李义府不是涕泗滂沱的去吊唁了?
“孤觉得,大唐的吏治该好好整顿了。万年令钮德文上笺,以为万年县官吏多有不堪,孤欲下太子令整治。”
李治踌躇满志。
《唐六典·尚书省》明确上行文名称:表上于天子,其近臣亦为状,笺、启于皇太子,九品已上公文皆曰牒,庶人言曰辞。
京县直接上笺于太子,似乎有些不合适,可现在李世民有意让李治多处置政务,就名正言顺了。
李义府露出奸猾的笑容:“殿下,恕臣直言,一任县令要换下上任的官吏,倒是挺正常的,可为什么非要污人名声?”
“臣家在新昌坊,亦为万年县地界,故对于万年县之前的官吏还是略有所知的。”
“一般官吏有的毛病,他们也有,却并不过分,‘不堪’二字委实过了,不合心意换了便是,何必要行党同伐异之事?”
自从范铮提醒之后,李义府放飞自我,不再刻意保持着不招待见的假笑,而是该怎样就怎样。
虽说笑容丑了点,却让人觉着真诚。
李治不禁代入到自己的未来。
要是到自己当家做主,贞观朝的老臣,能尽数扣上污名,然后除之么?
心底里,对钮德文的评价立刻下了几个台阶。
李义府的笑容虽然丑陋,却有真知灼见,这一番提醒,让孤不至于稀里糊涂下太子令,免了贻笑方家啊。
“另外,殿下要尽量随侍陛下身边。臣听得风声,有藩王欲取殿下而代之,有臣子在陛下面前隐晦的提及易储。”
李义府一板一眼地说道。
李治是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树,李义府是附在树上的苔藓。
树要没了,苔藓还能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