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陈明遇之言,南京朝廷现在一年的开销,就要两千万两以上。
这与崇祯朝时相比,几乎是翻了两三倍。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赵铭维持了一支五十万人,中央禁军,加上远好于崇祯朝的待遇。
现在,南京朝廷的赋税,一年下来,也就是两千万左右。
海上贸易发展到现在,已经达到一个瓶颈,市舶司的赋税,近两年已经没有显著的增长。
这也就是说,南京朝廷收支刚好平衡,甚至每年还会因为突发事件,造成财政赤字。
若是如此的话,赵铭想要打仗,想要开矿修路,开办免费的学堂,都将因为户部没有预算,而难以实现。
这点,是想要干大事的赵铭,不能接受的。
因此,必须要搞钱,搞很多很多钱。
而此前明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只有三个方面,一是田赋,二是盐税、三是商税。
明朝的田地,像历代王朝一样,从早期的分散,逐渐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
二百八十余年的王朝,土地兼并的情况,可想而知,整个明朝的土地,大部分都掌握到了,大士绅和藩王手中,而大士绅地主与官府勾结逃避赋税,王府的藩田更是根本不用缴纳赋税的。
明朝全国土地,大概共计七十亿亩,理论上朝廷光是田赋一项,大概就有两千万两白银,不过到崇祯初年,田赋收入已经不足三百万两。
如今明朝丢掉一半土地,南京朝廷的田赋收入,只有四百多万两,还是汉国清查了浙江和苏松常田亩的结果。
另一项收入是盐税,是此前仅次于田税的收入,有个几十万两。
在赵铭之前,明朝的商税收入,排在田赋和盐税之后,几乎没什么收入可言。
如今,南京朝廷的赋税,商税占据大头,每年能够提供赋税,一千三百万左右,其次是田赋,最后是盐税。
赵铭想要提高南京朝廷的收入,大致也是从这三个方面。
不过,提升商税,需要商业更加繁荣,而如今明朝海外贸易,已经陷入瓶颈,没有显著增长,所以提升商税,只能对明朝内部欠发达的州县,进行投资,不过这需要投入,而且需要时间,只能作为一个长期策略,短期内不仅不会提高赋税,反而需要银钱投入,造成财政赤字。
若是能够清理田亩,南京的收入,是能增加一些,不过赵铭现在却并不打算,再田赋上动手。
田地主要在藩王和大士绅手中,清丈田亩,收取赋税,触动太大,会得罪整个士绅阶层,还有宗藩势力,不利于赵铭的统治。
因此,商税和田赋,暂时指望不上。
那便只有从盐税和其他方面入手。
从春秋战国开始,盐铁就是国家重要的收入来源。
赵铭此前统治汉国时,主要是吃两淮的盐,阿济格入侵江北,使得两淮盐业损失惨重。
如今国内,盐价翻了数倍,整顿全国盐业,不禁能提高官府收入,同时也能让百姓吃得起盐。
赵铭的想法,就是建立诸多朝廷控股的国有公司,控制盐、铁等资源,进行垄断专营,并利用朝廷控制的土地和自然资源,来准许朝廷和地方官府,开办公司,来增加朝廷收入。
这不仅能使得朝廷,控制经济的命脉,还能增加朝廷的收入,并调节物价,避免奸商盘剥百姓。
若是这些公司开始起来,南京朝廷光是出售股份,便能赚一大笔钱,足够朝廷用来投资,还有发动统一战争。
正月十五,上元节刚过,赵铭便离开南京,前往江北。
此时,江北气候依然寒冷,赵铭到时,正好下了一场大雪。
大雪覆盖原野和城池,整个江北,都变成了一个白雪皑皑的世界,大地银装素裹,份外妖娆。
这天,中午一队骑兵,沿着运河奔向北方,为首之人,正是摄政王赵铭。
从陈明遇口中得知,江南的士绅,正低价收购江北的田地,借机掠夺百姓的财富,赵铭不得不亲自赶来江北进行查看。
不过,土地买卖乃是民间自由,只要不是强买强卖,南京朝廷也不好进行干预。
赵铭能做的就是,赶紧入场,将土地的价格抬起来,让百姓不至于贱卖。
如今,大明国库空虚,对江北的赈济,除了朝廷发放物资和粮食外,更多的是靠江北百姓自己来重建家园。
若是土地贱卖,江北百姓拿不到多少钱,朝廷的压力便会曾大。
只有土地价格合理,江北百姓拿到一笔可观的卖地收入,才能减轻朝廷赈济的压力。
这时,赵铭领着一群属下,还有士绅和商贾来到江北,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驰骋。
这些人,都是新年期间前来拜见赵铭,赵铭命人暗暗记下,可能有用的士绅和商贾。
他们主要以南直隶徽州府,还有赣北的商人和士绅为主。
这时赵铭奔驰一阵,勒马驻立于旷野上,马鞭指着广阔的大地,“清军南下后,这一片全部荒芜。如今江北人口锐减,劳力欠缺,孤准备江这片土地全部收够,而后设立棉庄,开办工坊,将这一片,打造成棉花种植和棉纺中心。”
海上贸易和丝织行业,一直被江浙的海商,还有士绅大族所垄断。
看着他们发大财,大明其它地方的商贾,自然也想插上一手。
不过,他们却始终无法与形成垄断,几乎完全掌握上下游行业的江浙海商竞争。
江浙的大士绅,拥有成片的土地,用来种植棉花和桑苗,为江浙绅商提供原料进行生产,再由海商运往海外,每一个环节,都被他们的力量掌控,而且建立商会,外人根本打不进来。
看着江浙绅商赚钱,这些商人着实羡慕。
以前他们不归赵铭治下,搭不上关系,只能看着江浙海商发财,如今都是南京朝廷的子民,便希望能够分一杯羹。
新年时,这些人拜会赵铭,听说摄政王正在募集股份,便纷纷出了点钱,够买了一些股份。
这本来是投石问路之举,不想新年刚过,摄政王就邀请众人,前来江北视察,召开股东大会。
大学士陈明遇道,“江北耕地共有三百余万亩,江淮棉业,如今控制无主土地二十万亩,若是种植棉花,每亩可得一百斤左右,得银三两到四两。光是着二十万亩,一年就能收七十万两。除去成本,至少净利三十万两。”
众多商贾和士绅听后,不禁咋舌,怪不得江浙士绅和商贾挣钱。
江北的地,不及江南,一亩收益却近三两,比种粮多了一倍。
这还是原料,而众所周知,加工后的成本,才是大头。
一时间,众人有些兴奋了。
赵铭却一扬马鞭,“去淮安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