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七世纪的天竺,佛教已经逐渐没落,其实也不能用没落这种说法,因为天竺虽然是佛教的发源地,但除了在公元前的阿育王时间曾一度兴盛外,其它时间都被婆罗门教压在下面,甚至还被婆罗门教吸收了一些教义,成为后来印度教的一部分。
说起婆罗门教,这个比佛教还要古老的宗教,才是天竺大陆宗教真正的统治者,整个天竺大陆无论是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都受到婆罗门教的影响,后来的印度教也称新婆罗门教,因为它正是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吸收各种教义而成的一种新教,只是在李愔所在的年代,婆罗门教衰弱,而印度教还没有形成,可以说正处于新旧宗教的交替阶段。
婆罗门是个多神教,号称有三千多万神,但多数教徒只会信奉某一个神。而且教内的教义庞杂,有些还互相矛盾,不过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婆罗门教对天竺的社会结构做出一个重要的规范,那就是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的起源很早,几乎是和婆罗门教同时出现,它将所有婆罗门教徒分成四种,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其中婆罗门为祭祀贵族,刹帝利为军事和行政贵族,吠舍为农夫和客商,最后的首陀罗则是奴隶。
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而且父子相传,一般来说只有同等级之人可以通婚,特别是禁止低等级男子娶高等级女子。反之则没有问题,另外最低等的首陀罗不能参加宗教生活。只能为前两个阶层终生服务,在法律上也没有任何的权益。可以说种姓制度是世界上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
与之相比,李愔虽然也将异族分为四等,但这主要是为了促进汉化的推行,而且还每个等级也不是固定的,一般只要通过努力,就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等级,最后直到完全的融入到汉人之中,所以这与种姓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
李贞和李恽登陆天竺大陆,并将一个名叫乔拉的小王国打下来后。摆放在他们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个被种姓制度严格划分开来的社会结构,当初被他们打败的,其实只是四个等级中的刹帝利,而且随着他们的入驻,乔拉王国的婆罗门教竟然联系他们,希望李贞和李恽可以信奉婆罗门教,而到时教中会封他们为新的刹帝利贵族,协助他们统治当地。
李贞和李恽在来天竺之前。自然对婆罗门教有所了解,对于四种姓制度也十分的清楚,而且他们也知道,按照教义上来说。婆罗门的地位比刹帝利的地位还要高贵一些,身为大唐的皇子,婆罗门竟然让他们屈居第二位的刹帝利。简直就是一种侮辱,所以对这种提议根本就连理都没理。甚至要不是知道婆罗门在民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的话,他们说不定会将乔拉王国的婆罗门寺庙给捣毁。
不过在没有理会婆罗门的提议后。李贞和李恽很快发现,虽然他们可以用武力征服乔拉王国,但是想要真正的统治这里,却必须借助婆罗门的力量,因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婆罗门教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天竺人的各方各面,无论思想还是行为,全都受到婆罗门教义的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李贞和李恽想到三个办法,第一个就是实行高压统治,不管婆罗门教有什么影响,全都用暴力解决。不过这肯定还会遭到当地百姓的反抗,说不定某一天他们就会被赶出去。第二个则是接受婆罗门的建议,取代原来的刹帝利贵族,承认婆罗门的超然地位。
不过上面的两种办法都不是李贞和李恽想要看到的,所以他们集合所有人后,大家苦思很长时间,甚至还写信向李愔请教,结果最后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终于做出一个伟大的决定,那就是改造婆罗门教,让它在不触动绝大部分教徒利益的前提下,更加利于他们在天竺的统治。
这可不是李贞和李恽随意做出的决定,而是根据以前李愔提供的情报,再加上他们登陆天竺后的收集,这让他们发现,现在天竺大陆的婆罗门教已经陷入到衰退期,比如以北方最强大的戒日王朝为例,虽然戒日信奉婆罗门教的湿婆神,但是为了统治需要,他对其它宗教也持支持的态度,特别是在这几年,他竟然加大了对佛教的支持,在恒河两岸建造了上千座佛塔,这种行为使得衰落中的佛教竟然一度出现中兴的迹象。
戒日王朝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天竺的其它地方,婆罗门教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若是没有李贞和李恽的介入,任由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的话,那么在几十年后,婆罗门教就会吸收佛教等一些宗教的教义,从而产生了新婆罗门教,也就是后世大兴的印度教。
李愔和李贞、李恽三人虽然并不清楚天竺的宗教变迁,但是他们却敏感的发现,婆罗门教并不甘心自己的影响力衰退,不少婆罗门都在寻找新的宗教出路,而这无疑给了李贞和李恽一个机会,只要他们能将改良的婆罗门教推广出去,并且增强新婆罗门教的影响力,那么肯定会让相当一部分的婆罗门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而有了这些婆罗门的支持,日后他们才能在天竺这块地方走的更远。
也正是基于上面的想法,所以李贞和李恽先是用金钱买通了一些当地的婆罗门贵族,这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因为当地的婆罗门贵族生活堕落,崇尚享乐,再加上又有武力威胁,很快就有一批婆罗门贵族被李贞和李恽控制,然后按照他们的需要,对现在婆罗门教义进行改良。
不过李愔在听说这件十分‘有趣’的事后,又亲自给李贞和李恽写了封信,信中提醒他们,新婆罗门一定要多多参照新崛起的大食人的伊斯兰教,以及罗马人的天主教等宗教模式,争取做到伊斯兰教的政教合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凌驾于宗教之上,不受宗教的束缚。
对于李愔如此郑重的建议,李贞和李恽自然也十分的重视,大食离天竺并不远,经常有大食和罗马的商人乘船来到天竺,所以他们很容易就找到一些信奉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的商人,然后通过他们了解到大食和罗马国内的宗教情况,然后再提供给那些婆罗门贵族,结果一个以婆罗门为主体,参照了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的新型宗教就出现了。
这个新型宗教为了争取婆罗门的支持,所以将宗教冠以新婆罗门之名,同样信奉梵天、毗湿奴和湿婆神这三大主神,而且也支持种性制度,只不过在这个基础上,新婆罗门宣传李恽为保护之神毗湿奴转世,而李贞为毁灭之神湿婆转世,共同担任新婆罗门教的教皇,只是一个是保护之皇,而另外一个则是毁灭之皇。
而在确定了李贞和李恽的宗教地位后,新婆罗门又向外宣传这位远渡而来的教皇使命:因为感应到天竺各地的婆罗门教势微,所以两位主神在东方转世,然后带领着神军来到天竺,为的就是将那些不信奉婆罗门的异教徒清洗干净,让神的荣光再次照耀天竺大地。
当然了,为了配合新婆罗门教的宣传,也为了增加李贞和李恽两位教皇的神性,投靠他们的新婆罗门贵族编造了许多有关他们的神话传说,比如像什么两人出时天显异象,神人托梦给他们老爹李世民,七岁砍蛇八岁屠龙之类的,反正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从中原神话里借过来用一下就行了。
另外为了让这种政教合一的政权更加稳固,李贞和李恽还对手中的政治体系做了修改,将所有官员分成两类,分别是军政官员和宗教官员,其中第一类没什么可说的,参照是大唐和台湾的行政结构,只是细节上做了修改。至于宗教官员的设立,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因为他代表着世俗的政权终于凌驾于宗教之上,只有通过李贞和李恽的任命,婆罗门贵族才有了合法的传教权力。
新婆罗门教的确立之后,李贞和李恽立刻着手于在统治区内的传教,先是从婆罗门开始,以那些收买过来的婆罗门贵族为主,再辅以武力威胁,以最快的速度将所有婆罗门寺庙掌握在手中,然后再以这些寺庙为中心,开始传播新的教义,以及宣扬李贞和李恽两位教皇的事迹,增加信徒的数量。
这种由上而下的改革速度很快,而且对于教徒们来说,除了增加了两位主神转世的教皇外,其它并没在太大的变化。而且在婆罗门宗教中,主神也经常转世成其它的神、人,甚至是野兽,来完成一些使命,所以李贞和李恽这两位主神转世的出现,也没有什么不可接受的。
只不过所有人,包括李贞和李恽这两个始作俑者,都没有料到这个现在还十分弱小的新宗教,会给天竺大陆带来什么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