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院士

少一尾的九尾猫

https://img.ppxs5.com/77/92/a007d3b1cb.jpg

首页 >> 大国院士 >> 大国院士最新章节(目录)

第八百一十八章 :月华台!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在两名登月人员忙碌着从登月舱中准备各种物资设备的时候,不远处,一台银白色的月球车,缓缓向着这边开了过来。

很快,月球车便开到了面前,一名穿着蓝白相间舱外活动宇航服的航天人员从车上走了下来,朝着这边蹦跶了过来。

与此同时,江新林和郗鸿文两人耳麦的通讯频道内,也紧跟着传来了那人的声音。

“欢迎,欢迎两位来到月球,我是月面前哨科研站的卜祁。”

宇航服内,卜祁带着笑意的声音传来,三人碰面,互相握了握手。

寒暄了几句后,卜祁笑着开口说道:“先去科研站基地那边吧,咱们后面有的是时间聊天。”

江新林和郗鸿文同时点点头,三人将登月舱携带的物资都送入了两辆登月车,随即也登上了车辆。

月面上,月尘滚动,两辆登月车一前一后朝着不远处的月面前哨科研站基地驶去。

很快,一座由一个个居住舱、生命维持单位以及科研平台组成的前哨站映入了三人的眼帘。

月球车上,郗鸿文眼神中满是好奇和兴趣的打量着眼前的科研基地。

广袤的艾特肯盆地中,在一片几乎看不到尽头的平地上,一座座有些类似于"蒙古包"一般的银白色建筑率先映入了他的眼帘。

如果是放到地球上,眼前这些建筑并不算什么。

每一个银白色蒙古包建筑也并不大,直径目测大概在二十米左右的样子。

这些建筑整体由一个圆柱半圆组成,下半部分是圆柱,上半部分是半圆。

当然,这只是大体上看起来像,实际上细节还是相差很多的。

比如上半部分的半圆,其实更像是"射电天文望远镜,比如贵州的那个"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由一块块的面板单元、背架、调整装置、连接机构等组成。

不过这个是倒扣过来的,像锅盖一样。

而除了这些,与此同时,他还看到了另外两辆月球车也在缓缓的行驶着,对方的方向看起来好像和他们不太一样。

他们的目的,好像就是不远处的那些蒙古包。

至于是不是和他们一样,是这次登月的科研人员郗鸿文倒不是很确定。

“这里就是月面科研前哨基地吗?”

看着面前的建筑,郗鸿文眼神中闪烁着兴奋色彩。

前面的月球车上,带队的卜祁视线也同样落到了不远处的建筑上。

目光中带着自豪,脸上堆满了笑意,他开口解释道:“是,不过只是一部分而已。”

“一部分?”郗鸿文好奇的问道。

卜祁笑着道:“当然,我们为之建造了整整一年时间的月面科研前哨基地,怎么可能就这么点。”

“这些看起来长得很像蒙古包的设施,正规一点的话叫做"月面生物培育基地"。”

“你刚刚看到的那一队过去的月球车,就是专门负责这部分的人员。”

“"月面生物培育基地"里面分为植物区和动物区,可以进行各种月面生物实验。”

“此外,更关键的是它是月面前哨科研站的食物来源之一,里面种植的一些瓜果蔬菜我们已经采摘过很多轮了。”

听到这话,郗鸿文忍不住要了口唾沫,震撼的开口道:“不是,你们都开始在月球上种菜了?”

卜祁哈哈笑道:“不然你以为过去一年我们耗费了数以亿计的资金不断进行登月活动是在干什么?”

“单纯的挖点月壤回去做研究吗?”

顿了顿,他接着补充解释道:“当然,主要通过已经成熟的无土栽培技术提供一些瓜果蔬菜什么的。”

“鱼类肉食之类的蛋白质脂肪食物目前还是得依靠航天飞机从地球上那边运送过来。”

“不过它能够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左右的蔬菜水果纤维食物供应。”

“虽然不是很多,但也很宝贵了,毕竟这些都是新鲜的蔬菜瓜果。”

看着不远处的"月面生物培育基地",卜祁眼神中满是自豪。

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新鲜蔬菜瓜果提供,虽然不多,但对于在月球上开展活动的他们来说的确是相当宝贵的食物了。

毕竟如果是从地球上运送过来,哪怕以星海号航天飞机的效率,也需要至少三天左右的时间。

冷鲜保存技术再厉害,也没有现摘的新鲜。

当然,新鲜不新鲜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月面培育技术的发展以及成本的降低这些东西。

毕竟向地外星球进行拓展,他们不可能什么资源都依赖地球的补充,尤其是在吃的方面,越是发展,人口也会越多,对于吃喝的消耗也会越发的增加。

那么实现异星发展食物的自给自足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了。

望着那片大大小小的蒙古包,郗鸿文眼神中满是震撼。

他还真没想到祖国的航天实力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

在月球上种菜!

这简直是他以前想都没想过的事情。

当然,他以前更没有想过自己能在有生之年到月球上来做研究。

从震撼中回过神来,郗鸿文忍不住开口询问道:“技术呢?无土栽培虽然是项成熟的技术,但是这可是在月球上啊。”

“其他的不说,温度、湿度、氧气、水资源这些东西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被这座"月面生物培育基地"震撼到的同时,来自一名学者的探索欲望也快速的充盈在他脑海中。

要知道,在月球上种菜,要解决的问题可不是一个两个。

其他的不说,首先是温度。

要知道,月面上昼夜的温差极大,白天有阳光照射的区域能高到一百二十摄氏度以上。

而夜晚温度最低时能达到零下一百八十度。

如果在这么大的温差下,稳定的维持住月面前哨科研站内部的温度,就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此外,还有氧气、水资源等等各种问题,同样都是非常麻烦的问题。

不过既然他们现在已经建起来了这座基地,自然也就意味着这些问题都是已经解决了。

至少是暂时已经解决了的,能够维持住他们这座基地的正常运转。

而对于面前的这些,他迫不及待的想了解,哪怕他是一名物理学家。

卜祁思索了一下,回道:“技术方面的东西我不是很了解,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后面你可以自己过去看看,找那边的技术人员了解一下。”

“不过一些简单的我还是知道的,这些建筑的主体基本是由高强度低重量的铝合金构造的,外沿部分填充了保温材料以维持温度。”

“而顶层是高效率的石墨烯太阳能发电板,可以将吸收的阳光转化成电能,为培育基地内部提供部分能源。”

“至于空气和水资源,一部分来源于地球那边运输,然后通过空气循环系统和水循环系统进行重新利用,所以这些东西我们还是得尽量节省点使用。”

“另一部分嘛,来源于我们的脚下。”

“脚下?

郗鸿文愣了一下,有些没反应过来。

卜祁笑了笑,道:“没错,在探测我们修建的这个基地的时候,我们发现了数座溶洞,你猜猜我们在这些溶洞中发现了什么?”

“什么?”

郗鸿文顺口问道,不过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一脸惊讶的看向卜祁。

卜祁脸上露出了笑容,回道:“月球冰!”

“虽然目前我们发现的月球冰数量不是很多,但是这已经证实了月球上的确是存在水资源的,而且可能还不是一点点,月球地面下的溶洞中,可能存在一定数量的水资源资源。”

“我们这边已经在通过卫星和探测器进行寻找了,不过这事暂时别说出去。”

“原因你懂的”

闻言,郗鸿文点点头,快速的回道:“当然,来之前我都是签了保密条例的,这些肯定不会乱说。”

聊着天,两辆月球车拖拽着物资,很快就来到了月面前哨科研站的核心区域。

坐在车上,郗鸿文抬头看去,总算是见到了这座神秘无比月面前哨科研站的部分踪影。

没错,只有部分,而不是全部。

因为这座月面前哨科研站,主体的核心建筑,大部分都不在地表,而是在地底。

这是一座依赖艾特肯盆地中某个的中大型溶洞而建造起来的科研基地。

“半地下式科研基地?”

看着眼前的建筑,郗鸿文好奇的询问道。

面前的基地看起来并不是很大,地面上的结构是一个半椭圆形状的建筑,目测直径可能只有五十米左右。

当然,这个不是很大是在他心中对比过后而做出的判断,毕竟旁边不远处的那些生物培育单元直径都有二十来米。

眼前这座核心基地,五十米左右直径很显然不符合这座前哨科研站基地的规模。

而且在来之前,他也是有过了解的,目前这座月面前哨站基地,有接近五十名左右的工作人员。

很显然,如果表面只有这一座椭圆形的建筑,是无法满足这么多人的日常生活和科研需求的。

卜祁点了点头,开口道:“是的,半地下式基地。”

微微顿了顿,他接道:“还记得去年那条恰好卡住了米国阿尔忒弥斯号登月舱的地缝吗?”

“记得,怎么了?”郗鸿文好奇的问道。

去年的载人登月工程,可以说是轰动全世界的,他自然知道。

卜祁笑了笑,道:“在经过探测后,我们发现沿着地缝往东边区域走一段距离,有一个面积不小的溶洞。”

“在经过考察后,我们发现这座溶洞各方面都很符合建造基地的要求。于是便汇报了上去,最终星海研究院和航天局经过商议后,当即就决定以这座溶洞为基础,建造起来了一座半地下式月面基地。”

听到这个回答,郗鸿文没忍住笑了起来。

“这么说,我们这是"因祸得福"了?”

卜祁笑着道:“算是吧。”

因祸得福,这个形容词挺有意思的,只不过是米国祸,他们福而已。

月球基地的建造,是有航天实力,能够进行登月的国家都会考虑的工作。

而以目前的科技来说,方案主要有两大类。

月球表面基地和月球地下基地。

前者可以分三种,分别是钢性结构月球基地、柔性结构月球基地、移动式月球基地。

而一开始的时候,星海研究院和航天局考虑的是月面钢性结构基地。

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是完全真空暴露在宇宙

中的,不仅要全盘接受宇宙各种射线,白昼和黑夜还有超过200度的温差。

此外还有陨石撞击、太阳风、宇宙射线、粒子辐射等等各方面的问题。

而钢性结构最大的优点是使用寿命长、后期维护方便。可以使用特殊的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搭建,还可以就地取材用月球混凝土建造。

相对来说它更适合进行长期驻留,也能够更好的保护宇航员和科研人员。

不过钢性结构需要用到大量的属材料、复合材料、月球混凝土等材料搭建,施工难度大,投入也大,对于航天运输资源的压力同样也是巨大的。

但随着艾特肯盆地这个溶洞的发现,月面钢性结构基地很快就被否掉了,进而改成了考虑月球地下基地。

很简单,月球溶洞地下基地的优点更多。

首先月球溶洞穴可以提供天然的遮蔽和保护,使月球基地免受宇宙射线、流星坑撞击和极端温度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样的保护性结构有助于降低基地建设和运营的风险。

其次是相比于月球表面,溶洞穴内的温度和压力变化较小,这种稳定性可以减少对基地系统和设备的影响,提高基地的可靠性和生存环境的稳定性。

此外,依靠溶洞建造基地,也可以节省大量的钢性材料和建筑材料,极大的降低费用与相关的航天压力。

所以在经过仔细的探测和讨论后,最终决定了这套半地下式的月面前哨科研站。

如果说以星海号为代表的航天飞机是人类在航天科技上的智慧结晶。

那么眼前这座月面前哨科研站基地,毫无疑问是人类建筑历史上最高技术的王冠。

在它面前,无论是哈利法塔、还是东京晴空塔、亦或者是其他高耸入云的大厦,都要在它面前匍匐下自己的身姿。

因为人类的历史上,这是第一座规模性的外星基地!

不仅仅是它的建造难度,更是因为它意味着这是人类跨向宇宙深空的桥头堡。

当然,它也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

【月华台!】

本来徐川是打算取名广寒宫的,不过这和嫦娥三号将落地点的名字重叠了,遂改成了月华台!

寓意着这座月球基地将在月光的照耀下,成为人类探索的新世界的平台。

免费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