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样样稀松

https://img.ppxs5.com/4d/4e/1a03c52593.jpg

首页 >> 我真是大昏君 >> 我真是大昏君最新章节(目录)

第三百八十五章 伐缅方略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明军最强大的还是陆军,无论是人数的绝对优势,还是武器装备的先进犀利,最是让皇帝放心。

尽管皇帝也非常重视海军,但强大的陆军也要利用好,使其成为大明挥向四方、开疆拓土的利刃。

况且,就目前而言,陆军也是最为现实的征伐四方的有力工具。

而讨伐缅甸,并牢牢占据缅北,使其成为大明疆域,成为向南亚扩张的稳固基地,这才是皇帝发动战争的深意所在。

绕开了青藏高原,通过缅北能够直接攻入交界的印度四邦:阿鲁纳恰尔邦、那加兰邦、米佐拉姆邦及曼尼普尔邦。

甚至于,皇帝还有更远大的理想。那就是通过陆地,直接打到印度洋。

哼,哼!如果不是有大海阻隔,大明帝国的陆军凭借火炮和燧发枪,能横扫全球。

王三善自然不知道皇帝的野心比天还大,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多番恳请、主动请缨,才把这次伐缅的总指挥抢过来。

皇帝也想让这位老臣善始善终,击败东吁王朝,稳固缅北占领区后,王三善便可光荣退休,由傅宗龙接任。

对于缅甸,皇帝不太放在眼里。南明末期,数千残明军队便能兵进阿瓦城下,何况现在的强大明军。

但皇帝还是提醒过王三善,不可轻敌,不可冒进,以完全的实力碾压,取得稳稳的胜利。

“当然,如果缅甸大乱,我军能够稳固占领阿瓦这个上缅甸的‘粮仓’,万岁想必也不会切责。”王三善话锋一转,又给皇帝的要求打了个折扣。

鲁钦和诸将互视而笑,心中了然,也为不必太束缚手脚而感到高兴。

王三善也是微微一笑,把目光转向身旁的一名看着毫不起眼的官员,开口说道:“这位是镇抚司锦衣卫千户王平达,请他介绍一下缅甸的情况,以及联络暹罗共伐缅甸的情形。”

众将这才知道这位不起眼的官员来头甚大,连王三善也不敢怠慢轻忽。

王平达向着众人拱了拱手,也不客气,开口讲述起来,“万历二十八年,暹罗与东吁侯以及阿拉干王朝联合,攻打勃固,俘杀缅王莽应里……”

缅王莽应里的死亡并没有使东吁王朝最终灭亡,莽应龙的幼子良渊王挽救了这一颓势,占领以阿瓦为中心的“粮仓”地区,保住了上缅甸半壁河山,史称良渊时期。

万历三十三年,阿那毕隆继位,又光复了下缅甸的所有失地,特别是于1613年收复了被葡人占领的沙廉,从而再次完成了缅甸的统一。

现在的缅王是刚刚继承王位的他隆,尽管号称国富民强,但如果深入研究分析,内忧和外患依然存在,只是暂时被压制住了。

自万历二十年,泰缅主力决战于泰国廓沙拉,缅军大败之后,缅甸从此在泰缅战争中转而处于劣势,到现在还在缅甸南部与泰国北部,互有攻守。

再有就是木邦、猛密、大山诸土司,虽为缅属,但控制力并不强。特别是木邦,更可称为缅甸的世仇。

缅甸内部的民族分歧和仇视,也是其容易分裂的重要因素。南方的孟族,北方的缅族,还有掸族,矛盾复杂,上百年的仇怨难以化解。

也就是说,如果在上缅甸击败其主力军队,缅王的统治基础极可能被动摇。南方的孟族、北方的掸族,很可能趁机作乱。

历史上的东吁王朝便是因为孟族起义,占领首都阿瓦,而宣告灭亡的。

“讨伐缅甸要事半功倍,则要对附缅的土司,以及掸族区别对待,使其成为我军之助力……”

王平达起身走到大帐所挂的地图前,伸手指点着进行介绍,“木邦、陇川、干崖、孟养等地,便可恩威并施,出兵助战者宽之,抗拒王师者,灭其官析其他……”

王三善捋须颌首,表示赞同。

待王平达介绍完毕走回座位,他干咳一声,再次强调道:“我军主力部队总计四万,各家土司联军六万左右。据情报分析,缅人大约能在短时间内召集近二十万人马。敌众我寡,我军战力虽强,亦不可树敌太多。”

说着,王三善的目光扫过众将,甚是严厉。

鲁钦赶忙拱手道:“请大人放心,末将等绝不敢因小失大,因争军功抢财物而破坏伐缅大局。”

王三善轻轻点了点头,语气缓和了一些,说道:“本官相信诸位都是识大局顾大体的,但你们行军打仗是所长,纵横捭阖、谈判拉拢却是所短。本官已与王千户商议过,给各部派遣官员,专门负责与土官打交道。”

“如此最好。”鲁钦咧开嘴笑道:“我等都是粗豪军汉,还真干不好这说降拢络的事儿。”

众将也赶忙附和,纷纷表示这样的安排才最是稳妥。

王三善露出笑容,待众人话音停息,开口说道:“大战开始后,本官将坐镇腾冲,为诸位提调粮草物资,保证前线供应。至于作战,便按照最后制定的计划执行,本官不多加过问。”

这么一说,就等于不遥控指挥,由前线将领根据战场上具体的形势变化,灵活应变。

至于联络暹罗出兵,王三善没有再作说明。毕竟,这场战争已经确定,有没有暹罗相助,都不会有所改变。

而且,对缅甸方面的刺探还要加强,作战计划也要进行调整,到发动时才能最后确定。

但总体方针却是不会变的,占领地盘、掠夺财物,尽量多地消灭缅军主力,使其难以在短时间内有还击之力。

因为,缅军的损失越大,兵临城下时,阿瓦的防御就越弱,日后缅甸的局势越有可能发生变化。

要知道,上缅甸是缅人居多,缅王也选阿瓦为首都。而南方则是孟族,此消彼涨,被压迫的孟族只要有机会,“汉达瓦底”勃固王朝难免又要东山再起。

所以,通过一场大决战来奠定胜局,便是明军最好的选择。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就只能步步推进,拉长战线,且使胜利来得要晚一些。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