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宋很大方,没有遮遮掩掩,也没有秀恩爱,只是对顾横川多了几分亲近和随意。同一办公室的小吴最早看出了端倪,悄悄问小宋,是不是在跟顾横川谈恋爱,小宋笑笑,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一来她觉得这是自己的私事,二来她跟小吴也没有熟到可以聊自己的私事。
小吴是替小郑问的。
他们这一波教IB课程的年轻人都有国外留学的经历,朝夕相处,难免生出想法。小吴有女朋友,在泗水城一家外企工作,做财务,已经见过双方家长,到了谈婚论嫁的环节。小刘小郑都对小宋有意思,不过谁都没有挑明,没想到被顾横川捷足先登了。
至于教化学的小方,长相实在太普通,大家只把她当同事。
小吴跟小郑关系不错,为他感到可惜。小宋长得好,大方得体,家境也富裕,顾横川配不上她。
不过“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知道自己没有机会,小郑也想开了,没得到也就谈不上失去。他只是有点好奇,不知小宋看上了顾横川什么,还担心她一时冲动,没个好结果。
小方也有些不开心。她读书本来就晚,回国后又在培训机构做了几年,眼瞅着岁数一天天大上去,找不到中意的男朋友,父母三天两头催,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些年轻人其实都是奔三的人,已经不很年轻了。虽然出国留学,经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他们多半仍有一颗传统的心,到了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抱着结婚的目的谈恋爱,抱着生小孩的目的结婚,目的性越来越明确。
小宋不一样。某种意义上,她跟顾横川想法接近,他们在一起是两个人的私事,无关两个家庭,也不考虑将来。顾横川是她的boyfriend,什么是boyfriend,amanorboythatsomebodyhasaromanticorsexualrelationshipwith,没结婚生小孩什么事。
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走到了一起。
顾横川和小宋周末才约会,平时只在一起吃午饭,下班后各回各家,偶尔发个信息,从不煲电话粥。
顾横川读小说,喝茶,读“嚼饭哺人”的译本,喝苦涩的炒青,小宋也读小说,也喝茶,读英文原版,喝西湖龙井。顾横川租公寓,空无长物,搭帐篷,钻睡袋,小宋租婚房,两室一厅,厨卫齐全,北欧风情。顾横川养了一只猫叫薛定谔,小宋晚上不吃主食,蔬菜沙拉加片鸡胸肉。
他们之间缺少一种倾诉的欲望,一种强烈的思念,缺少时时刻刻黏在一起的冲动,就像两个圆彼此接近,有共同的交集,但各自保留绝大部分的自我,继续原先的生活,仅仅在周末稍作调整。
大多数男女交往,烈火烹油,很快把彼此变成一个“并集”,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没有任何保留。但顾横川和小宋是人群中的异类,他们小心翼翼地接近,觉得对方适合自己,能容忍自己,才跨出那一步。
小张很快察觉顾横川有了女朋友,失落之余感到好奇。
他们在东园给薛定谔拍视频时,小张故意提起小宋,顾横川没有瞒她,就像当初没有瞒小宋一样。他告诉小张,小宋是国际课程项目的IB教师,读英国文学,父母都在外地,孤身一人来泗水城工作。
有时候,他坦荡得让人牙痒痒。
小张让他带上女朋友一起吃个饭,认识一下。顾横川笑笑,没有接她的话茬。
顾横川做了个试验,他给薛定谔戴上颈圈,固定一个小型摄像头,从第一视角进行拍摄。小张一直很佩服顾横川的奇思妙想,但这一次效果不佳,猫的反应比人快多了,造成的结果是镜头晃得厉害,看久了想吐。
顾横川反复看了几遍,建议小张重新剪辑一下,适当放慢播放速度,有些片段还是很有意思的,像坐过山车。
拍了整整一上午,顾横川请小张吃了个午饭,日料,难得奢侈一下。小张大为惊讶,她很快意识到这是小宋带来的改变,不知不觉,顾横川已经变得有点陌生。
刺身,寿司,天妇罗,寿喜锅,菜品不多,味道出乎意料的好。小张吃了一片寿司姜,问顾横川,上班,养猫,陪女朋友,他还有时间看书吗?
顾横川犹豫了一下,隐晦地提了几句他与小宋的交往模式。小张觉得难以想象,两个人各住各的,各看各的书,周末才碰头,这也叫谈恋爱?只有两地分居,周末夫妻,没听说过周末情侣。
她忍不住问:“你看了这么多书,有什么用?”
顾横川说:“你误解了,不是为了‘有用’才看书,这是一种生活的需要,就像吃饭喝茶睡觉一样。其实书读多了反而有害。”
小张大感兴趣,追问道:“为什么说书读多了反而有害?”
顾横川告诉她自己的想法。书读得太多,思考太甚,就会觉得现实种种了无意义,这有点像佛教的“不净观”。当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又摆脱了繁衍的冲动,大多数人为之奋斗的一切,事业,金钱,爱情,子女,都不如读书思考来得有意思。那是一种温和而持久的刺激,一种冷暖自知、得失由己的认同,但对群体而言,就永远失去一个正常运转的齿轮,一头兢兢业业的工蜂。如果失去所有的工蜂,那么蜂巢也就不复存在了。
小张夹起寿司,蘸了蘸芥末和酱油,慢慢送进嘴里。辛辣的味道直冲鼻腔,她忍不住淌下眼泪。这么多年过去,她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小姑娘了。如果当初她能读懂《月亮和六便士》,现在会不会是另一番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