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平行空间来客

https://img.ppxs5.com/8b/c6/9c18eae445.jpg

首页 >> 隆万盛世 >> 隆万盛世最新章节(目录)

956治黄和永额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既如此,士南兄,你给我交个底,若是要彻底解决问题,保证运河畅通,这开挖泇运河就是唯一的办法了?”

魏广德继续问道。

朱衡没有这回答,而是思考半晌后才抬头看着魏广德说道:“只要避开徐州,运河自然畅通。”

和后世黄河过开封走菏泽、济南方向从营口入海不同,此时是过开封后走商丘、徐州从淮安入海。

又因为在后世为了农业灌溉分水,以及北方降雨量的减少,黄河水量大减,黄河水患几乎已经成为历史,再也不复存在。

“所以反对开挖泇运河的,主要就是徐州那边的人了?”

魏广德看着朱衡,“你之前挖南阳新河,也是因为他们的强烈反对而进行的折中?”

“有这个因素,但不是绝对,那时候要是开挖泇运河,根本就来不及。

如果真要动工,只能选择在春荒的时候进行,田地里没什么活儿,可以召集大量民工,还不耽搁农业生产。

其他三季都不能,因为这个工程太过浩大,前后两三百里的河道,可不是简单说说就行的。”

朱衡苦笑着解释道,“何况那时候,我的副手潘季驯潘子良也是治黄派,他一力主张疏浚河道为主的治黄。”

“潘子良不是徐州人啊?他家在徐州有生意?”

知道潘季驯是治黄保运派的,魏广德就有些诧异道。

在他看来,人的立场根本就是自己的利益,也只有潘家在徐州有生意,才会那么在乎徐州。

保住徐州段运河,就是保住在徐州的生意。

“这个应该没有,他就是认为只有疏浚河道,才能避免黄河向南寻找出海口。

疏浚河道不仅能造福两岸百姓,也可以保住江淮的皇陵安全。

不过也因此,他一直都得到朝中徐州籍贯同僚的支持,几起几落,可总有人提到他,让他有机会复位。

毕竟,朝中懂治水的官员可真不多。”

朱衡解释道。

“我明白了,避黄行运的话,虽然可以保证漕粮运输安全,可黄河却可能因此淤堵造成再次决口,寻道出海。

治黄派担心因此危及江淮的皇陵,就是说就算朝廷决定避黄行运,治水也必须继续进行下去。

与其两头都要投银子,不如全力投入到治黄保运中去。”

到这个时候,魏广德才真正理解了这个时期大明朝在治理黄河问题上面临的两难境地。

根本就不是一个简简单单治水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治水、漕运和皇陵的一个复杂问题。

不过魏广德仔细想了想还是点头说道:“士南兄这么说,我个人倒是偏向于治黄保运了,把漕运和其他两件分开容易,可那两件事儿终究还是要压在朝廷心头。”

谭纶这时候也开口说道:‘士南兄当初的决定,我也是支持的,与其耗费财力开挖几百里的新河,不如想办法治水。

黄河淤堵,那就尽力清淤,保持河道畅通就是了。’

“哪有那么容易,若只是清淤就能解决,黄河水患早就治住了。”

听了谭纶的话,朱衡只是摇着头。

可以说他朱衡自从到任工部后,其实就干两件事儿,一是修皇陵,二就是治水。

皇陵总能修好,可治水治了这么多年,他都几乎要绝望了。

特别是隆庆那几年,几乎就是年年治水,年年水患,无休无止。

以前,他的想法也是治黄保运,可是到现在,他已经逐渐偏向避黄派了,真的伤不起。

只不过做出这样的选择,等于就是告诉朝廷,黄河改道,夺淮入海已经不可避免,皇陵还是别保了,保不住。

可这话要说出他之口,只怕马上就会成为别人攻讦他的口实,下野就近在咫尺了。

虽然工作累,可朱衡还想再做几年官,他还没到干不动的时候。

“现在潘季驯在做什么?他懂治水吗?”

魏广德忽然问道。

“隆庆五年,黄河水患再起,他因治水不利被罢免,现在已经闲赋在家。”

朱衡说道。

“那朝中还有其他会治水的官员吗?”

魏广德又追问道。

“治水之人.”

朱衡这次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想了一会儿才说道:“治水有功的,也只有挂冠而去的海瑞海刚峰了。”

“嗯?”

听到朱衡说起海瑞,魏广德还很是诧异。

这位老兄后世很有名,不过都是因为清廉,相对于大明当下的官员来说,确实当得起一个“清”字。

看魏广德不解,朱衡就解释道:“江南地区虽水网纵横、富甲天下,但水灾却十分频繁,百姓苦不堪言。

每到雨季,江南便浸泡在洪水当中,大面积田地被淹导致绝收,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

海瑞做江南巡抚,主要就是为了治理江南水患去的。

他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历任主官的治水记录,终于找到了水灾的成因,除雨季长、降水多外,更大的因素是水利设施的荒废。

当时太湖主要出海通道吴淞江堵塞严重,太湖的水泄不出去,奔涌回溢,便造成了水患。

所以他上奏请求征集民夫清淤,以解决江南水患。”

魏广德点点头,“他成功了。”

不过朱衡却没有点头,而是笑道:“他征集的民夫不是清理吴淞江的淤堵,而是派去拓宽黄浦江,这其实也是前朝夏元吉采取的策略。

洪武朝时,朝廷为了封住出海口,故意封堵了吴淞江,导致大面积淤堵,要想恢复工程太过浩大且难以短时间完成。

而夏元吉应对太湖水患,就是选择“黄浦夺淞”,利用吴淞江河道把太湖之水引至当时吴淞江的支流黄浦江,然后让太湖水顺着黄浦江注入长江,奔涌入海。

海瑞也是选择了和他一样的套路,放弃淤堵厉害的吴淞江,而选择治理黄浦江,拓宽江河之出海口,现在那里已经数年不见水患了。”

朱衡的解释,魏广德眨眨眼,依稀有些明白点什么。

魏广德此时微微点头,不过在他心里,也把海瑞做为了治黄的备选之人。

“你觉得朝廷若是再次治黄,用潘季驯好还是海瑞好?”

魏广德很突兀的问道。

朱衡盯着魏广德半天,才皱眉说道:“潘子良其实已经多次治黄,但是效果都不甚理想。”

这话,其实朱衡还是很客气的,没有直言潘季驯之前的治黄是失败的。

“至于海瑞,虽然懂治水,但是”

朱衡对把治黄这么大的事儿交给海瑞,显然还是心有顾虑。

毕竟治理太湖,在他看来还是简单,并不是太大的事儿,可是治黄却不是,难度是天壤之别。

“好了,我明白了,只是作为备选。”

魏广德开口说道。

“善贷,伱给我交个底,是不是内阁又要”

朱衡这时候开口,对着魏广德问道,不过话到最后,还是不知道怎么说下去。

“唉”

魏广德叹口气,这里就朱衡和谭纶,魏广德倒是都放心,于是也不藏着掖着,就直说道:“漕粮今年虽说稳了,可首辅那里依旧还是担心。

水患的事儿,谁说得准呢?”

“未雨绸缪,是对的。”

谭纶接话道。

“加之他还有那些小心思,所以今日他在我面前又提到开凿胶莱运河的事儿,虽说依旧有一小段海路,但是风险可就小了,不用环绕胶东半岛。

这次的海难,对首辅那边影响很大。”

魏广德继续说道。

“其实,应该还是要彻底否决高阁老那些政策吧。”

谭纶没开口,朱衡却接话道。

他在朝堂多年,很多事儿都看的清楚。

一朝天子一朝臣,对首辅来说也是一样的。

继续执行高拱的政策,出了成绩大家也是念着他的好,可不会认为是现任首辅的功劳。

如此,还不如断掉。

第二日,魏广德到了内阁办公,他暂时也没想好,打算等张居正再次提及此事时再和张居正商议治黄之事。

不过接近中午的时候,张居正那边忽然派人过来相召。

等魏广德到了首辅值房才知道,宁化王府、方山王府及秦王府都上奏催禄。

“宗支日烦,禄米无措,郡王而上犹得厚给,将军、中尉多不能自存。”

张居正等魏广德看完奏疏后,开口对他说道,“这次也是,三府的将军、中尉又把府县衙门堵了,讨要禄米,地方上也没有,还好各府派人把人都带回去了,可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

“最怕的还是有宗室故意闹事等京城责罚,更甚者越关进京城来讨要,之前几个被圈禁高墙的宗室,凤阳那边虽然限制自由,但都好吃好喝供着。

要是他们效仿,那才叫闹笑话。”

没想到张居正叫他过来是因为宗室禄米的事儿,魏广德知道这个事儿不好处理。

宗室禄米的事儿,其实在嘉靖朝之前就时有发生,但那时候朝廷还有底子能够解决,而到了中后期,户部老库枯竭,朝廷也就没办法解决了,于是开始全面爆发。

“三四万张嘴,真闹起来,陛下颜面也是无存。”

张居正看着魏广德说道:“我记得你早前曾对先帝提到过一些解决办法,不知现在可曾拿出章程来?”

魏广德考虑片刻,就把自己以前想的一些事儿详细给张居正进行了介绍,无非就是开源节流。

节流,其实嘉靖末年的《宗藩条例》就已经做到极致,当时定下来的就是禄米发放,给钞七成,给粮三成,实际上禄米就是定在三成,皇女则正是只有两成。

同时,礼部还更加严格审核宗室身份,其实就是有意的拖延认定的时间,这样就把能领禄米的时间往后拖延。

对这些动作,魏广德以为已经是做到极致了,不可能继续压缩宗室禄米的支给。

“朝廷得考虑让宗室自给才是。”

最后,魏广德提醒道:‘宗室如此繁衍,真如之前有人上奏,举国之米怕都无法供给宗室了。’

“开放四民之业,怕是未必有人响应,而且朝中和宫里,怕都不会答应。”

张居正有些犹豫道。

现在朝政决策权就在内阁手里,宫里也就是行使监督之权,可最终决策权还是在宫里。

民政或许他们不会在意,但是涉及宗室,就未必会答应。

“若不废除四民之禁,让宗室可以从事农工商等事务,让宗室当中有才华的人出来做官,宗室只会越来越多,多到彻底拖垮朝廷的地步。

只要说动那些生活困难的宗室,给一些东西让他们脱离宗室自谋出路,不仅对他们好,对朝廷也是降负。

士农工商,大家都可以过得很好,宗室为什么就不能活?

至于那些担忧,只要限制宗室人才不得入京做官和掌握军队就行了,在地方上担任一些职务谋生。”

魏广德说道。

“这个我再考虑考虑,礼部那边未必会答应。”

张居正摇摇头说道,“还有你说的那个永额,是如何操作?”

“礼部牵头,核定宗室各支人口,和各省督抚协商,确定每年派额数量并定为永额,不得再增减。

此额一旦划定,每年各省须按分摊足额给付禄米,宗室各支人口不论多寡,都按此额依照爵位均摊。

这样,各王府每年能够分配多少禄米就是他们自己的事儿,自己要多生儿子,到时候分配的禄米养不活,那也是他们的事儿,和朝廷无关。

再有允许其脱籍入四业,想来会有一些宗室之人选择退出,拿了朝廷给的东西自谋出路。

不管是经商也好,科举也罢,反正和朝廷就没多大关系了。”

魏广德看着张居正说道,“另外,亲、郡王因为地位崇高还有大量获封田地,尚可以保持优渥的生活,将军、中尉多缺衣少食生活凄惨,在分配定额时,可再大减亲、郡王禄米。”

“亲、郡王人数没那么多,减少他们的禄米,其他宗室到手也多不了多少。”

张居正摇摇头,“善贷可知现在在册宗室有几人?”

魏广德摇摇头,不过还是试探着说道:“三万?”

“呵呵,没那么多,我记得前年底礼部奏报过,在册有二万九千人,现在应该不到三万之数。”

张居正笑道,““现在亲王岁给禄米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二百石。

就算亲王都降到郡王甚至将军级别,又能有多少?”

张居正考虑半晌,这才对魏广德说道:“这样,你关于《宗藩条例》的建议写个章程,我们和宫里议一议。”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