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平行空间来客

https://img.ppxs5.com/8b/c6/9c18eae445.jpg

首页 >> 隆万盛世 >> 隆万盛世最新章节(目录)

510官僚资本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漕粮海运?

魏广德退一步提出的仅许漕粮海运,民船全部走漕运的提法,在张居正看来,似乎还真的有一些可操作性。

最起码,在明确民船必须走漕运的情况下,地方势力自然因为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而不再反对漕改海一事。

大运河两岸城镇的繁华,当然是因为这条南北大动脉的缘故。

可是大运河的承载量还是有限的,并不是说可以供无限船只通过。

按照制度,运河上各船闸,都是优先通行运送漕粮的船只,之后才有那些载客民船和商船通行的份儿。

另外因为枯水期和洪水期的缘故,很多时候船只都要被堵在河道里动弹不得。

在这段时间里,大运河其实是处于事实上的断航状态。

大运河每年要向京城输送多少粮食?

四百万石。

主要由六省上缴这四百万石粮食,通过大运河送入京城,其中南直隶每年交180万石、浙江承担63万石、江西则是57万石、河南和山东各38万石,湖广25万石。

这时代的大型漕船可装粮近两千石,但因运河水浅,一般装粮500石左右,运送这四百万石粮食需要的船只就要上万条之多。

当然,其中一些潜规则,如漕军为了增加收入,私下了改装漕船,通过加长船只等其他方法增加载货量,也就是漕军夹带南北商人货物的方式牟利,但并不会因此就增加北运的粮食。

而大运河上总共有多少船只?

按照魏广德从钞关看到收取关税船只的数量,估计大运河上民船在五千条上下。

这一万五、六千条船只,就是京杭大运河承载量的极限,也是制约南北交通最主要的原因。

别说还可以走陆路,那成本至少翻一倍,这对商人们来说,无疑和要他们性命一样艰难。

朝廷,当然只关注大运河上运来的漕粮和钞关的关税,至于其他,似乎并不是不可以放弃。

按照魏广德所说,若是漕粮改海运,自然就用不到那么多的漕船,甚至这些漕船都不能用于海运,哪怕是近海航行,似乎都不合适。

十余万漕军,直接抽走其中好手参与到海运中,剩余的或补充周边卫所,或直接转船户,那些无用的漕船直接卖给商人,运河每年的疏浚和维护等费用,朝廷基本上就不用管,就可以直接向来往商船收取,两岸以运河而生的百姓依旧可以做着自己熟悉的活计。

果然,魏广德接下来的话和张居正的想法一致。

“朝廷只改漕粮的运输,出售漕船为新造海船筹集银钱,运河收取通行费用于运河疏浚.”

魏广德吧啦吧啦一通说辞,果然是把朝廷以往每年投入在运河上的钱全部改由运河上通行的民船承担,两岸百姓依旧可以以运河为生。

而最重要的是,若漕粮改海,运送到京城的粮食只怕会增加不少,增加到四百五十万到五百万石都是有可能的。

至于海运中可能出现的损失,实际上,运河之上每年也会因各种原因发生许多船难事件,因此会损失不少的漕粮,所以并不会多出许多。

魏广德把他的想法说完,裕王并没有第一时间表态支持,而是看向殷士谵和张居正,看他们的反映。

殷士谵还在低头思索的时候,张居正已经击节叫好。

“善贷的主意不错,漕粮走海运确实可行,只是朝廷逐渐减少甚至停止对运河的投入,这个恐怕还不行。”

张居正笑道:“民船,短期内肯定是承担不起这笔支出的,即便是所有漕粮都走海运,朝廷还是要承担相当一部分费用。”

张居正很清楚,运河的维持费用奇高,绝对不是万余条民船所能承担的起。

当然,这其中虚报数字巨大,而这笔支出,之前历朝历代都是有朝廷来承担,这也是漕运衙门如此强势的原因。

太有油水,所以他们有巨大的财力,增加他们在朝廷当中的话语权。

“不过,确实如此,两相比较,朝廷虽然依旧要投下大笔银钱在运河之上,而是肯定会比当下好许多。”

张居正最后还是公开支持起魏广德来。

“若现在,把刚才善贷所言写成奏疏上奏,父皇那里会不会得到通过?”

虽然没有得到殷士谵的意见,不过魏广德提出,张居正支持,那至少在王府里,支持的力量就很大的。

裕王不认为张居正很笨,恰恰相反,这个人很聪明,否则徐阶断不会选择他做自己的接班人。

殷士谵的态度,其实已经不重要。

不过,他还是把这个问题抛了出来,期望能得到他们的解答。

不过,说完话后,他就看到魏广德面露难色,而张居正也是皱眉不语。

“怎么?父皇不会支持吗?”

裕王惊讶问道。

就在先前不久,他也打消了漕运改海的想法,毕竟在魏广德话中,漕运关乎无数百姓生计,甚至关系社稷安危。

但是很快,魏广德就提出另一套说辞,还得到张居正的支持。

不管朝廷到时候还要不要向运河提供银钱,怎么看这都是对朝廷有利的举措。

裕王觉得,父皇那里就没理由不支持了。

“陛下是勇于开拓的君主,至少在迷恋修行以前是这样。”

魏广德低声说了一句道。

嘉靖皇帝继位初期,为了稳固统治,针对弘治、正德两朝形成的弊政进行了纠正,如打压宦官、整顿吏治等。

同时,为了缓解国内社会和阶级矛盾,在赋役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试点,如清查新增田地及编审徭役等方面的改革,成为后世赋役制度改革重要的借鉴。

对外戚世袭封爵的制度作了变革,并把它定为永制。

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大明经济的发展,减轻了国家负担,使国家实力再次恢复,在后世被称为嘉靖新政。

不过很快,在皇权稳固以后,嘉靖皇帝就转行做起修炼成仙的美梦,妄想长生不老,嘉靖新政中许多试点性质的改革尝试都无疾而终。

虽然许多政策在之后被张居正重现捡起来,并逐步演变成后世比较知名的所谓“一条鞭法”。

屋里人都听清楚了魏广德的话,就连一直低头思考问题的殷士谵都抬头看向魏广德。

嘉靖皇帝修炼一事,百官私下里说的不少,但正式场合都是不敢说的,弹劾奏疏上可以写,但迎接他的就是廷杖和贬谪。

魏广德是这话,可是当着裕王的面说的。

嘉靖皇帝迷信祷祀、大兴土木,以及因为南倭北虏导致军费用日益增加,直接导致国内各个行业凋敝衰落,财政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裕王听到魏广德的话,脸上倒是没有其他表示,只是苦笑一声道:“好了,孤也知道,在你们心中,父皇那些所为

圣人云,盖天下无不是底父母,涉及父皇的都不用说了。”

随即,裕王看向魏广德说道:“你的意思,孤大概明白了,关于今日所说之事,孤会记住,下来也会思考此事。”

魏广德闻言,马上躬身道:“是。”

虽如此,魏广德不由得在心里想到,裕王也不敢把下一句“父有不慈而子不可以不孝”的话说出来。

今日的事儿说的有些多了,又是兴化府的事儿,然后扯到俺答部今岁犯边,然后是海运和漕运。

军事方面,明显魏广德并没有上心。

不过想想,裕王也能理解,有杨博在朝,兵部的事儿,压根就不用他们操心。

杨博,那是连一向自负的严世番都不敢轻视的人。

严世番奸猾机辩,通晓时务,熟悉国典,毫无疑问是当朝第一人,只可惜才华被用到歪门邪道上了。

此刻,在裕王心里,未来自己上台后要做的事儿,除了开海禁,选择一处市舶外,漕运改海也成为第二个需要做的事儿。

现在朝廷财政困窘,若是能因此节约一笔支出也是好的。

“善贷,兴化府那边,无需多虑?”

最后,裕王准备回后面休息的时候,临出门时又对魏广德问道。

“殿下,兴化府有刘显、俞大猷和戚继光三位将军在,当无大虑。”

或许因为有俞大猷坐镇的关系,魏广德信心满满的开口说道:“何况,当前可没有让倭寇逃脱的风向,倭寇就算逃上船也出不了海,这也是他们退守平海卫城的缘由。

也就是赣军和浙军抵达还需时日,否则早就一鼓作气歼灭他们了。

说到底,还是早该拿下游震得,看他把好好的一个福建搞成什么样子。”

“嗯,那就好。”

裕王点点头,随即笑笑,带着李芳走出了屋子。

等裕王离开后,殷士谵就开口说道:“善贷,漕运牵扯太大,稍不小心可是会惹火烧身的。”

殷士谵虽是山东济南人,并不怎么走运河,可在朝多年,也清楚漕运衙门在朝廷里的话语权那是相当重的。

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漕运里面的油水太足,足到可以收买朝中无数官员为他们张目。

“我说那些话,都是肺腑之言,朝廷陷在漕运里太深。”

魏广德开口说道:“二位,不要光看着运河上数十万人的生计,当知为了他们的生计,还有数百万人受苦。”

张居正点点头,“我也听说过,运河沿岸官府以治理水患,疏浚和开凿辅河等名义,巧立名目,营私舞弊,借机搜刮民脂民膏,使百姓民不聊生。”

“正甫兄,叔大兄,今日所言到此为止,一切还是等将来殿下继位以后再说也不迟。”

魏广德冲殷士谵、张居正拱拱手说道。

两人也都是点头,知道事关重大,要是传出去,怕明日就有无数弹劾奏疏飞入西苑,而目标肯定就是魏广德。

以往数朝,凡提出海运取代漕运的官员,貌似下场都不怎么好,而原由不言自明。

不是他们不知道海运的好处,而是漕运给他们的利益远超海运。

在巨大利益面前,无人不为其折腰,至于其他的,都是可以舍弃的。

不过,这些,其实魏广德前些日子的思考时就已经考虑到了,只是他不觉得这里面有太大的问题。

交通便利,对于商人们来说,自然是大好事儿,也符合那帮官员口中不与民争利的说法。

不过,真正实施起来,其实又是另一回事。

说到底,还是大明朝的商人政治地位太低导致的。

农业为“本”,工商为“末”之说,源自管仲、商鞅、韩非等先秦思想家。

管仲率先将人们的职业划分为“士、农、工、商”四类,认为“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他还在齐国推行“四民分业定居”的政策;商鞅主张劝农抑商,认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韩非则明确提出“农本工商末”的言论,将工商业者列为“五蠹”之一,属国家打击清除之列。

此后,“重农抑商”思想便成为中国历朝历代官方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

朱元璋做为一个自学成才的皇帝,自然把古之圣贤的话视为金科玉律,所以在制定大明国策时就是偏向重农抑商,对商人限制较多。

至于商税极轻,那其实也是因为刚刚结束战乱,大明百废待兴的需要。

而他严令禁止官员对商人进行盘剥,更多的恐怕也是因为他对贪官污吏的憎恶使然。

海运能否取代漕运,这个其实应该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至少魏广德是这么想的。

他当然不会头铁的去和漕运利益集团碰撞,那只会让他粉身碎骨。

还是只能用滴水穿石的方法,一点一点的打破漕运集团坚固的防御。

为此,首先就要明确,敌人,到底是官商还是商官,在这之中,到底是谁在起主要的作用。

后世许多说法,明朝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甚至有说宋朝就出现了。

但是,对于来到这里的魏广德要说,明朝有个屁的资本主义萌芽。

就现阶段,他看到的那些商人,那就是完全在巴结他这个小官,许多商人都是予取予求不敢违抗。

这种状态下,算个屁的资本主义。

不过,为了国家的发展,魏广德还是不打算做个纯粹的贪官,他想要扶持商人起来。

当然,从中,他自然要有一些利益。

他已经不想单纯的做这些商人的保护伞,护身符,而是想要直接参与其中,成为官僚资本。

依仗,自然就是自己和裕王之间的关系,自己未来在朝廷里的官位。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