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无太子

赴醉人

https://img.ppxs5.com/2f/d2/6a465fecf0.jpg

首页 >> 贞观无太子 >> 贞观无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卷四 第336章 长孙大喜,发财前夕。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浇河郡的动荡自然瞒不过慕容伏允。

不过他却是不太在意。

臣子之间有矛盾对他来说倒是件喜闻乐见的事情。

相反,臣子之间要是蜜里调油,他才会感到不安。

所以说,浇河郡的问题,他不准备过问,让他们去斗呗,他能有什么损失?

真正让他头疼的是使团被李承乾驱逐回来了。

而且,屈突部的事情他也听说了,这才是最让他难受的。

当然,他难受是不是死了那么些人,而是他在草原上又少了一枚旗子。

“大汗,此番大明把我们的使团全部驱逐了回来,那臣等接下来……”刚刚从日月山回来的使者有些尴尬地问道。

慕容伏允看了看他们,当下摆了摆手道:“这段时间你们也辛苦了,先回去休息吧。”

一听慕容伏允这话,众人瞬间就懂了。

日月山的事,还真和他们大汗有关,虽然一路上早就有了猜测,可那终究只是猜测,这会儿,算是得到了一个确切的答案。

他们也在庆幸,也就是李承乾,换了慕容伏允,他们此番回都回不来。

不过这跟他们无关,事已至此,他们也只需躬身告辞。

也好,就当放一个小长假好了。

等他们离开后,慕容伏允却是皱起了眉头,问道:“屈突部一个活口都没了?”

“活口倒是还有一些,可他们未必真的还愿意……”身后有一中年人说道。

“怎么说?”慕容伏允问道。

中年人立马就把情况跟慕容伏允介绍了一番,等慕容伏允听完后,笑道:“这李承乾倒是有些小手段,无妨,不过一个区区屈突部,倒是无关紧要。”

“大汗,现在问题的关键可不是这个。”中年人说道,“而是草原上的那些牧民对大汗有着颇多的怨气,这对于大汗今后收复赤水源怕是一个不小的阻力。”

说到这个,慕容伏允沉默了,他想收复赤水源么?这不废话,只是现在的大唐和大明势大,他没能力罢了。

不过他也不着急,中原王朝就是如此,强大的时候的确无可匹敌,但他们又能强大多少年?

避其锋芒,就跟他熬好了,看谁熬得过谁!

吐谷浑三百多年的国祚熬死了多少位帝王将相?

前隋那么厉害,都打得慕容伏允抱头鼠窜了,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那两位皇帝都嗝屁了,他还在。

“无妨。”慕容伏允思索了片刻后,说道,“老百姓都是健忘的,或者说,老百姓都是务实的,甚至,老百姓都是善变的。

所以,这并不是多大个问题。

现在也就是李承乾需要出政绩,但李承乾还能一直留在草原?

不可能,说到底,李承乾终究还是要回到长安去争那个位置的,到时候,李承乾离开了,谁还关心这些老百姓的死活。

到时候那些老百姓就会给你上演一课什么才叫有奶就是娘!

这种事儿,有什么好争论的?无数历史不是已经验证过这个问题了么?”

说到这里,慕容伏允自己都笑了。

而在他身后,那中年人也是笑了起来。

是的,他们都想起来了。

慕容伏允这话真不是虚言。

因为当初在前隋时,他们就曾经干了这么一次,而且同样是赤水源上的那批牧民。

“不过话虽如此,但对大明还是要多些留意。”慕容伏允说道,“尤其是像这次屈突部的情况,当初本汗之所以派他们去,其本意可不是想要刺杀李承乾,但结果呢?

闹到现在这个地步,实属不应该。”

中年人点了点头,说道:“确实,对于屈突部这些家伙,我们的控制力还是欠缺了一些,属下一定加以改正。”

“不是控制力。”慕容伏允说道,“鞭长莫及的,要讲控制力,估计谁都不够,这不是控制力的问题,而是我们执行力的问题。

在这一点儿上,我们的确不如汉人。”

说到这个,慕容伏允也有些无奈。

不过总的来说,他也没太当一回事儿。

哪怕是屈突部暴露了,他也没放在心里。

用他的话来说,就一句话的事儿,李承乾早晚要回长安,就这么简单。

而愿意建设大明的人,其实也只有李承乾,换其他任何一个人,确实没必要在西北苦寒之地费力不讨好的搞什么建设。

李承乾要建设大明,也只是为了回大唐争夺皇位的时候,给自己增添一些筹码,若非如此,他何必如此?

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慕容伏允的看法。

他现在要做的事儿贼简单,就一个字熬,和李二熬,和大唐熬。

超越中原王朝,他是不指望了,他现在就指望和当初自己的列祖列宗一样,再牛逼的中原王朝,我都给你熬进历史的尘埃之中去。

看谁先把谁熬死。

这事儿吧,还真不好说。

历史上的慕容伏允是在贞观九年自己抹了脖子,但如果真要让他熬下去,他到底能不能熬过李二,那真难讲。

“对了,之前定城王送回来的那批军械,装备给亲兵的同时,也要让匠人研究一番,大明别的不说,就他们的工艺,当真是冠绝天下。”

“属下已经安排人正在研究。”中年人说道,“应该要不了多久就有结果了,最多也就是多花些时间的工夫。”

对于这事儿,中年人很自信。

慕容伏允闻言点了点头,也没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两人又聊到了浇河郡最近频频的冲突之上。

他们都没把浇河郡上的冲突当一回事儿。

毕竟在吐谷浑,这种事儿真是家常便饭一般。

早些年,甚至还有两个部落拉开阵仗就开打的,那时候,可比现在刺激多了。

而就在浇河郡乱起来的时候,一个消息犹如春风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吐谷浑。

浇河郡富庶!

对,消息的核心就这么几个字。

浇河郡富庶,有钱,有粮!

隔着比较远的没办法,只有羡慕的份儿。

而隔浇河郡近的那些家伙,在听到了这个消息后,三五成群的就朝着浇河郡赶了过来。

这寒冬腊月的到处都在饿肚子,听到伱浇河郡富庶,他们不来看一眼,可不放心。

真要是有粮食,对他们来说,那也是一条路对不对?

而随着消息越传越广,赶往浇河郡的老百姓也是越来越多。

浇河郡啊,今年注定要好好热闹一番。

……

而就在浇河郡一天比一天热闹的时候,唐月明他们的商队也终于开拔了。

提炼细盐对于李承乾来说当然没什么压力,而且大家如今干劲儿也足,没多久就先交付了一批。

李承乾也没耽搁,张大娘交付回来后,他就吩咐唐月明等人赶紧动身,最好能赶到元日之前回到长安,那样他今年的贺礼不就有了么?

唐月明看到细盐的时候,两眼都在放光。

盐巴他吃过,也见过,但这么精细的盐他是真没见过,当下就看出了这细盐的价值。

在和李承乾聊过后,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之前李承乾说,这是一笔大生意。

呵呵,这岂止是大生意?

这分明就是一场泼天的富贵。

“大家都加把劲儿,争取在年前赶到长安。”路上,唐月明给大家鼓着劲儿,“殿下说了,年前回到长安,工钱加倍。

当然,要是我们能在年前把这么好的消息给皇后娘娘带回去,皇后娘娘定然不会少了赏赐。”

对于这些家伙,最好的方法自然是以利诱之。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都是一群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管事的放心。”有人闻言嘻嘻哈哈地说道,“我们都省得,而且,这一遭大伙也出来一年多了,都想早些回去,管事的放心就好。”

对于他们而言,早点儿回去当然是好事儿。

家就是这么个狗地方。

隔着远的时候,其实都还好,也不是那么欠。

可一旦走在了回去的路上,那心里的动静说是归心似箭也不为过。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一笔买卖,有得赚,而且还不菲。

通常来说,从大明日月山到大唐的长安,快马的话也就几天的工夫。

急行军的话,七天左右也差不多。

但拉着货物的商队,一般都是二十天往上。

尤其是大冬天,动不动二三十天,那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

但这次,唐月明他们拉着精盐从日月山回到长安,只用了十七天!

听起来可能觉得十七天不应该很正常么?

不,不正常,那是千里之遥,那是用脚底板一步一步丈量出来的。

能正常么?

应该是夸张,也确实很夸张!

为了赶在年前他们能回到长安,他们几乎是日夜兼程的都在赶路。

没办法,大家都是聪明人,赶在年前回来和慢慢的拖在后面回来不一样的。

真不一样,至少赏赐就不一样!

当唐月明他们回到长安的时候,其实大家都没什么反应。

对于这一支商队,估计连长孙自己都快记不起来了,虽然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长孙终究不是每天都只有这点事儿。

所以,当长孙听闻唐月明他们回来的时候,都愣了一下,第一反应,她是在想这唐月明是谁……

半晌,当她想起这唐月明是谁之后,这才错愕地说道:“本宫还以为他将母后给忘了呢,去,问问唐月明,既然选在了这个节骨眼儿上回来,究竟是何生意,前前后后要准备一年多。”

这语气中夹杂着几分母亲对孩子的哀怨。

不过对于李承乾的生意,她还是很期待的。

之前李承乾的那些生意传回大唐的时候,李二就跟她分析过,这些生意都不适合她。

然而等了一年多,也不知道李承乾给她准备了怎样的生意。

说实话,她最近是真的有些拮据。

没办法,天下初安,大唐处处都需要用钱,她自负没有陶朱公的本事,只能省吃俭用的省下一些来。

贴身的宫女闻言,当即笑道:“殿下的本事,娘娘大可放心。”

说着,她就给另一个宫女使了个眼色,另一个宫女立马就退了出去。

不多时,小宫女就一路小跑,找到了唐月明。

没办法,唐月明又不是内侍,随意出入后宫,容易引来闲言碎语。

在这方面,长孙还是很注意的。

对此,唐月明早有准备,再说了,他也没打算进后宫,这后宫进多了,总觉得自己胯下凉飕飕的……

当即简单的解释了一番后,又将临行前李承乾交给自己的一封书信还有一小袋盐交给了宫女,就在一旁候着。

他很清楚,等长孙看完了信和精盐,定然还有事情要交代。

小宫女又立马跑了回去。

长孙接过细盐后,倒也没急着打开,而是将信件先打开了。

不过一看到信上的字,长孙就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字她认识,长乐的。

李承乾出去一年多了,真就是只言片语都没有送回来过啊。

这让她这个当娘亲的多多少少都有些不舒服。

其实这真怪不了李承乾,他不是不想写,关键是怕露馅啊。

这要是因为字迹露馅,你说冤不冤?

再过几年呗,再过几年李承乾荒废了学业,也没时间练字了,到时候他一定写。

不过长孙的失望也只是片刻功夫,当看完信件后,长孙整个人都愣住了。

要说的话,大唐现在也有相当专业的制盐技术,但跟李承乾说的,感觉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当下,她就把那一小袋精盐给打开了,倒在手上。

看着自己手上又细又白的精盐,长孙有些愣神。

大唐有盐,这不假,但大唐的盐绝对做不到这般又细又白。

“这般精细的细盐当真是要多少有多少?”长孙问道。

宫女立马说道:“他是这么说的,听他说,他此番回来就带了不少,还问娘娘什么时候可以发卖。

不过这么精细的盐粒要是发卖的话,那长安的那些盐商估计得哭。”

长孙笑着摇了摇头,信虽然是长乐写的,但很多内容应该是李承乾交代的,这一点儿,长孙还是看得出来的。

在信里,李承乾就思量过了这个问题。

精盐,本就不是供应普通老百姓的。

不是说李承乾看不起普通老百姓。

主要是李承乾的精盐要是全面铺开的话,大唐自己的盐商一定会面临灭顶之灾。

如果这件事儿是李承乾来做,那没关系,但这生意是长孙在做,那就不行。

一代贤后,怎能与民争利?

这会让长孙的名声有损。

所以李承乾绝对不会干这样的事情。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