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肥鸟先行

https://img.ppxs5.com/9b/35/55fb62405a.jpg

首页 >> 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 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第454章 考卷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看到了吴凑的尸体,东宫果然如同单涛所料想的那样,只是默默的收走了尸体,却没有去找京兆府闹事。

甚至默认了京兆府杀吴凑的理由——

那就是冒充东宫中郎将在京兆府行骗,被发现后被京兆尹崔光远下令斩杀。

就这样,诡异的一幕出现了。

明明是效力东宫的中郎将吴凑,却被东宫和京兆府一致认为是骗子,稀里湖涂送掉了性命。

在东宫内,窦参看着吴凑的尸体,倒吸了一口寒气。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按照他对京兆尹崔光远的了解,这可是一个软骨头啊。

而且朱雀桥的桉子,和崔光远并没有干系,他为什么杀吴凑?

窦参怎么也想不通,到底发生了什么。

而且崔光远的这种行为,就等同于对东宫开战,他一个没有后台的京兆尹,到底是谁给他的胆子?

等等,难道他已经投靠了张皇后和李辅国?

窦参心中一惊。

如今东宫的地位非常的不稳。

张皇后和大宦官李辅国一直在推南阳王夺嫡,这位南阳王刚刚重建了南阳的铁坊,在朝廷中立了大功。

要知道南阳从汉代以来,就是中原的冶铁之都。

当年汉光武帝刘秀,之所以能够气吞天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背靠着南阳的官方铁坊。

南阳王整饬南阳铁坊的工作做的不错,听说皇帝有意向给他加更高一级的封号。

在亲王爵位中,两字的爵位要比三字的爵位高。

而齐鲁秦赵这一类的王爵,又是等级最高的。

如今朝廷传闻,皇帝准备封赏南阳王为齐王,那朝廷的局势就更加微妙了。

皇太子还是三个字的广平王,南阳王却要进封齐王,这也显示了朝堂中微妙的变化。

如果是崔光远投靠了张皇后那一派,事情可就糟糕了。

窦参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这朱雀桥下的尸体,关系到太子的炼丹大业。

如果现在拿不回来,在皇帝回銮长安之前,再找“丹炉”炼丹恐怕是来不及了。

而更让窦参忧虑的,市井上关于东宫和两起命桉有关联的传闻愈演愈烈,而当年太子用劫掠长安向回鹘人许诺的消息,也不知道被谁透露长安。

这下子更是长安哗然,窦参从东宫出门都不敢走正门。

本来十拿九稳的事情却横生枝节,窦参只觉得诸事不顺。

窦参还在东宫发愁,这边王成伟倒是很安心的在陇右会馆“养伤”。

先是顾况韦应物等好友前来探望,大家纷纷称赞王成伟为民请命的义举。

紧接着京兆府送来汤药慰问。

接着王成伟为了一名普通青楼女子讨要公道,为了长安治安受了板子,这更是推高了王成伟的名望。

一天夜里,宰相裴冕都派来了管事,送来了养伤的汤药。

更重要的是,裴冕向王成伟透露,他的卷子已经在进士科中举的那叠卷子中,送给凤翔府的皇帝最终裁定了。

本次进士科的考试,在经过一轮轮的筛选后,最终定下了三十二名合格的考卷。

这些考卷都是诗赋合格,贴经五道题目通了四题以上的,策论得到诸位同考官推崇的,最后在主考官裴冕裁定无误的,这才封到宝匣中,这才送往京师。

大唐的科举,是没有明清那种三甲的概念的。

能够考中进士科,大家出发点都是一样的。

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有状元。

唐代科举没有榜眼和探花,状元也叫做状头,算是本届中第考生的领头羊。

状元要负责召开同届的宴会,还要安排定期的同年聚会,在中唐之后,进士出身更加的贵重,这时候的状元的地位也更高。

不过做状元,也不是这么好做的。

科举考试结束后,由主考官出面会组织一场鹿鸣宴。

这是朝廷出钱举行的宴会,也是明确主考官和考生师生关系的宴会。

这笔钱自然是主考官出,不过能够担任主考官的,都已经是朝廷大员了,这点钱自然是出得起的。

而等到鹿鸣宴之后,那就状元举行的“闻喜宴”了。

闻喜宴上,朝廷官员是不会出席的,也就是新科进士们的单独宴会。

而这笔钱朝廷自然不会出,就是要状元自掏腰包的。

从上皇执政开始,长安的奢靡之风更加盛行,举行一次闻喜宴的费用也是水涨船高。

每一科的新科状元,都会努力操办闻喜宴,试图超越上一届的闻喜宴。

这样的日积月累,不少寒门子弟的状元都不堪重负,出现因为举办闻喜宴而卖田卖房的事情。

朝廷虽然限制闻喜宴操办金额的上限,可只要这种风气存在,闻喜宴就注定是新科进士们的盛世。

除了操办闻喜宴,状元还需要给所有同年搜集人物志,编写同年志和同年诗集。

定期还要举行同年的聚会,这些钱当然也都要状元自掏腰包。

不过就算是王成伟,也不敢笃定自己能不能中状元。

只要能考中进士,自己的目标就达成了。

凤翔府,皇帝第三次向身边的大伴李辅国问道:

“大将军,长安的卷子送过来了吗?”

李辅国之前在关中督办粮食,最近刚刚返回凤翔府。

这位权宦返回宫中,其他太监立刻让道,李辅国立刻成为皇帝身边最亲信的人。

就连之前在后宫中表现活跃的程元振、鱼朝恩,都只能自请离开凤翔府,不敢和李辅国争宠。

李辅国和高力士一样,不仅仅担任内廷的职位,还是皇帝亲自封赏的辅国大将军,也是神策军统领,他是名副其实的实力派。

李辅国笑着说道:“圣人,奴已经派人在凤翔府门口候着呢,只要长安的考卷送过来,就第一时间押送到圣人面前。”

这下子李亨急躁的心情这才纾解了一些。

开科取士是大唐的大事,更何况这一次可是李亨登基以后的第一次科举。

实务策的题目也是李亨亲自命题的,可以说这一次科举对李亨来说意义也很大。

文质再而复这个题目,也是李亨对于年轻士子的一次试探,灵武仓促登基,虽然后面上皇宣布退位,也默契的宣告灵武登基是上皇禅让的。

但是李亨心中还是不安,他也想要从年轻士子口中知道,天下对自己登基的看法。

不一会儿,两名宦官抱着一个金匣子,送到了皇帝的面前。

“圣人!凤翔府的考卷送来了!”

两个小黄门刚准备进宫,伺候在皇帝身边的一名高品级太监跨步而出,拦住了准备进门的两个低品级太监。

这个高品级的太监夺过木匣,转身满脸堆笑的进了殿宇中,向皇帝呈报进士科考试的策论答卷。

这两个小黄门在冷天中,站在宫门口等了几个时辰。

他们的脸都要冻僵了,就为了能够在皇帝面前露脸。

如果皇帝高兴地时候记住了他们,日后就有飞黄腾达的机会。

这两个小太监认了李辅国做干爹,孝敬了很久才得到这么一个好差事。

没想到在宫殿门口,被那个该死的孙太监抢了头筹。

越是想到这里,这两个小太监就越是生气。

李辅国看到送考卷的不是自己的两个干儿子,而是皇帝身边的孙太监,脸色立刻就难看了起来。

李辅国上前一步夺下了孙太监怀抱里的木匣,然后转身变脸举过头顶,交给了早就等待多时的皇帝。

李亨迫不及待的拿起卷子阅读起来。

跳过了几分讨论上古时代文夏商周时代变迁,劝谏当今皇帝的文章,李亨终于看到了让自己一亮的文章。

“好!”他首先看到了韦应物的文章。

文章以隋唐为例,好歹是写出了大唐的法统,文章引经据典大气磅礴,果然是一篇好文章!

李亨将韦应物的文章抽出一边,他心中还是有些失望。

不过这些年轻士子还没能进入仕途,自然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思,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已经不错了。

可是紧接着,李亨再次喊道:“好!好啊!”

听到皇帝两次叫好,李辅国也抬起头,瞥到了考卷上“顾况”的名字。

李辅国记忆力过人,他一下子就想起这顾况是李泌的弟子。

不过李辅国和李泌势同水火,李辅国可不愿意李泌的弟子中了状元。

李辅国眼睛一转说道:“恭喜陛下得一英才,这顾况是泌公的高足。”

李泌的弟子?

怪不得顾况的文章能够写到自己心里去,这一套文质交替的理论,用在自己继位中,彰显出了灵武登基的昭昭天命。

可是李辅国一说是李泌的弟子,皇帝心中有些疑惑。

李泌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打听到考题不难,李辅国这么一提醒,就让李亨心中有了疙瘩。

如果是李泌点拨的呢?

李亨抽出顾况的卷子,却放在了韦应物的卷子下面,紧接着他看到了王成伟的卷子。

“好!好!妙极了!”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