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知道了贺齐也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将领,但陈若对他还是有点儿不屑,在南方欺负山越这种弱鸡算是什么能力,有本事到北方去争夺天下去,估计一打就露了原形,恐怕还不如被秦谊军秒杀的蒋义渠等人。
不过正当陈若想要阴损几句贺齐的时候,正从大路上走过的贺齐亲兵中,却是有人瞪了一眼陈若,可能是陈若脸上的神情也是被这名亲兵看到。
而被这个亲兵瞪了一眼之后,陈若竟然有点儿呆了片刻。这倒不是陈若害怕他,这个亲兵也是非常高大,看上去孔武有力。
真正让陈若感到略微有些惊悚的,还是这个亲兵半张脸上,竟然全都是黑色的刺青。
这个年代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都不能随便割,要不然也不会有曹老板“割发代首”的故事,更别说在脸上弄半张脸的刺青,只有犯了罪的人才会在脸上刺字。
所以看到这种半张脸都被弄得满是刺青的人,陈若也是被吓了一跳,大概就像走在大街上遇到那种往自己身上捅几刀的疯子。
“这大概是个山越人吧!”周兴经常往来扬州,见多识广的他,倒是很快便说出来这个贺齐亲兵的身份来。
“奥!”
听了周兴的话之后,陈若这才反应过来,依稀记得之前他便听人说起过古代的越人,都是断发纹身的,这个风俗甚至还影响到不少其他人,以至于正儿八经的周王朝宗室吴太伯建立起来的吴王国都受他们的影响,也开始断发纹身。
这个贺齐的亲兵虽然纹身,但是头发却是留着,所以陈若第一时间没把他和越人联系起来。
周兴说的不错,贺齐这个亲兵夏树的确是一个越人,头发剪了可以再长,但是脸上的刺青却是怎么都洗不掉的,这也是夏树现在的一个心结。
百越,是一个有别于汉人的族群,生活在华夏大地广袤的南方。在此前历史上,百越人最大的国家南越国虽然也是秦朝南征的军官赵佗建立的,但百越人还有其他的国家,譬如东瓯、西瓯、骆越、闽越等遍布江南到两广一带的国家。
再后来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是派兵征服百越,也是将百越的上层贵族给同化掉,譬如后世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出现过不少的欧阳一姓,便是百越贵族汉化后的姓氏。
至于没汉化的百越人,则被汉人殖民者和与他们勾结的百越贵族,给感到深山老林里。再后来,汉人中的破产农民和逃亡奴婢也是跑到深山老林里,和本来的百越遗民,共同构成了山越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甚至有人考证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误入了一个类似山越的汉人难民避难点。
就像是后世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契胡”,都是来自汉族、匈奴、鲜卑、乌桓等不同种族,为了逃避战争和政府管束,跑进太行山区进行抱团的。
夏树本来是没有姓氏的,自小便被叫做阿树,是生活在会稽郡深山里的越人。
在阿树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便在饥荒之中死去,毕竟适合耕种的好地盘全都在汉人手中,他们占据的都是一些不适合耕种的地方,粮食产量低到不能再低,稍微有点儿气候异常便会闹灾荒。
其实阿树的父母都不是直接死在饥荒中的,人在饥荒中为了活命,只能下山去抢粮食,只是那个时候的孙家基本上稳固住江东,再加上江东豪族在其中居中联络,阿树的父母还有族人,一头撞到铁板之上,不但没有抢到东西,反倒是死的死被抓的被抓。
不过接下来,因为与北方朝廷的争斗,山越们的日子有好过了一些,撑过上一次灾荒的阿树也是茁壮成长起来,并且成了族中最为勇敢和强大的将士。
只是好景不长,随着江东孙家小政权覆灭,南方的确却是迎来了新一轮的南方大开发。为了能够更好得建设南方,就需要更多的赋税和人力。而躲在深山老林里面不服王化的山越人,便成了这一轮的重点打击对象。
唯有死亡和纳税不能避免——即便是后世的灯塔国,也没有逃出这个宿命。你们这群愚蠢的山越人,居然妄想不交税,实在是对我当世的灯塔帝国大汉,公开的蔑视和无端的挑衅。
于是在扬州大地之上,也是兴起了无数靠着打山越逐渐发达的军功贵族,而伴随着这些军功贵族的崛起,则是很多山越人的血与泪。
阿树有时候会回想起六年前,他第一次与大汉天兵们作战时的情景,之前的阿树只是和同样的越人部族,因为争夺有限的生活资料而与他们战斗过,在越人之中,他的确是一个难得的勇士,只是面对着大汉天兵的时候,无所畏惧的阿树却是见识到了什么叫做恐惧。
当时为了针对这伙为了掠夺人口而深入山越腹地的汉人,几个越人部落也是放弃了之前的仇隙,联合起来,组织起了一支将近一千人的庞大队伍,当时组织这场战斗的一名德高望重的部落长老,也是非常忌惮汉人的强大,竟然只敢带着这一千人去伏击一支两百人的汉人小队。
本来以为这场战斗是手到擒来,可是当真得打起来之后,阿树却是发现自己错的离谱,他们精心打磨的木箭、石矛,在汉人的甲胄面前一点作用也没有,而汉人锋利的长刀,却是可以轻易将他们给一刀斩杀。
这么一场五倍于敌的埋伏,最终以山越人的惨败而告终,仿佛刀枪不入的大汉天兵也是给阿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如同进入羊群的猛虎一样,勇敢得追逐着四散而逃的山越人。
在那一战中,从来无所畏惧的勇士阿树,也是被恐惧给吓得大脑一片发白,最终自己丢掉了自己手中的武器,选择了投降。
而除此以外,阿树唯一所记得的便是带领这次附近的族中长老在被杀之前那凄厉得呼喊:“越人永不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