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是什么意思?”
只是当秦谊和蔡琰商量好孩子的教育问题之后,还没来得及进行喜闻乐见爱做的事情,那边知道秦谊回府的杜婵却是杀了过来,径直把秦谊叫回了自己房间,然后马上便追问起来。
杜婵其实并没有什么政治头脑,只是随着秦谊势大,有些人也是把宝压在杜婵身上,准备和这个未来的皇后太后搞好关系,恐怕也是有人把秦谊可能立刘成为帝的信号告诉了杜婵,这才让她跑过来找秦谊撕逼。
“没什么意思,本来想着灭掉刘备和孙权后借助一统天下的功绩称帝,结果现在天子病危,只好拥立个汉室宗亲来过度,好方便我一统天下!”
然后看见杜婵,秦谊心中也是有些气,本来一切都按照秦谊的剧本进行,结果杜威拾掇秦腾给刘协下毒,也是把秦谊的整个计划给打乱了。
说起来现在七岁的秦朗,倒是一个难得的老实孩子,如果仅仅是普通的收成,其实挺不错的,但面对世家和异族的挑战,可能未必就合格,还有他这个除了漂亮一无是处的母亲,也给他减了不少分。
“那你立了刘成为帝,还会不会自立为帝?”杜婵只能说是没有大智慧,那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非常精明,譬如前些年通过秦谊把刘成交给蔡琰抚养一事,便让杜婵断定刘成是秦谊的种。
不过当时杜婵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男人的裤子松点儿其实没什么,尤其是这么有本事的男人。
但是当刘成有机会做皇帝之后,杜婵却是再也坐不住了,这可是秦谊的种,万一一直赖在皇帝这个位子上不肯下来,秦谊又不肯废掉刘成,自己儿子岂不是没上位的机会了?
“这个要看刘成的表现,还有局势的演化,如果局势逼着我只能拥立汉室,我也只能让刘成做这个皇帝!”
“你怎么能这么忘恩负义?”这下子杜婵心里一下子就凉了,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刘成真得做了皇帝,只要地位稍微稳定下来,秦谊再废掉他的意愿就低了不少,也就是说在争夺帝位的博弈上,刘成已经开始领先秦朗了。
急得眼泪都淌下来的杜婵也是继续哭着说道:“我阿翁一直都瞧不起你,我还是执意要嫁给你;回到原平后你说要起兵,我回到广武老家,苦苦哀求父亲相助,没有我父亲相助,你能取得现在的地位吗?现在得了势,居然要把我们母子一脚踢开!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
越说越生气的杜婵,最终也是爆发起来,跑到秦谊面前扯着秦谊的衣衫,一下子竟然将秦谊的衣服给撕破,还嫌不够解恨的他更是在秦谊身上抓了几道,将秦谊身上抓出了几道血痕。
被杜婵弄得有些疼的秦谊也是一把将杜婵推倒在地,结婚已经快十年了,秦谊一直都很宠杜婵,有些被压制的火气也是爆发出来:“你以为我不想做皇帝嘛!可是你爹怎么弄得,竟然想要毒死天子,逼得我从前线回来给你们擦屁股,也就是现在前线没有大战,如果有大战整个军心都会不稳!弄不好我想要一统天下的希望都没了!我没砍了你爹,已经够给你面子了!”
“我苦命的朗儿!你爹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
听着秦谊如此咆哮道,杜婵也是被秦谊给镇住了,这个时候她才意识到,一直被自己揉捏的老公已经是天下第一人了。
可是杜婵很快也是马上便冷静下来,这个时候她不能不争,如果再不争,儿子就一点儿机会都没有了。
一瞬间杜婵也是检讨了一下自己的行为,刚才对秦谊的撕打也是非常过分,秦谊现在身份尊贵,甚至可以说是比拟天子,也就是秦谊脾气好,换一个自己老父亲那样的男人,恐怕自己已经倒霉了。
于是杜婵也是换了一个策略,终究是快十年的夫妻,她知道秦谊有些吃软不吃硬,也是在地上装可怜抽泣起来。
而杜婵的这个反应也是起到了作用,终究是快十年的老夫妻,杜婵人又这么漂亮,秦谊也是忍不住对杜婵说道:“你说忘恩负义,说实话,蔡家对我的恩德可比你们杜家要大多了!没有你们杜家,我秦谊还是秦谊,你们杜家提供的那几百人我从那里弄不到?但是如果没有蔡家对我的恩德,我秦谊就不是秦谊了!”
看着杜婵在那里嘟囔着忘恩负义这句话,秦谊也是有点儿恼怒,细算起来,杜家对自己的恩德,可真是远远比不上蔡邕对自己的肯定。
“我出身边鄙,靠着伯父的一点儿关系才得以在大将军府做宜禄,身份卑微,随便一个小吏都对我呲牙咧嘴!我是靠什么改变了?不就是靠拜在伯喈先生门下才改变了自己的身份!有了伯喈先生的认可和举荐,我成了士人群体中的一员,从此我可以和这个帝国的上层人物们侃侃而谈,倾心结交,再也不是一个端茶倒水的小吏!你知道吗?我是靠伯喈先生才实现了阶级跨越,被帝国的主流人士所接纳,这才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你们杜家所谓的那些支援又能算什么?没了你们杜家,我从其他县里一样能够找到愿意为我效力的军队。但没了伯喈先生,我绝对没机会站在这个舞台的最中央!如果说你们杜家为我出了五分力,那么伯喈先生一人,便为我的事业出了百分力!”
随着秦谊说完这段话,杜婵也是有些无语,恍惚间想起了刚和秦谊成亲那段时间里,秦谊各种投机钻营的事情,甚至还把自己新婚未舍得使用的被褥送人,结果却是换来一阵白眼的尴尬,自家老公不就是靠着搭上蔡邕的关系才飞黄腾达的嘛!
——我是摆事实讲道理的分界线——
又有善相墓者,言谊祖墓所有帝王气,若凿之则损耗,谊遂凿之。相者见曰“犹出三公矣”,而谊果位至太尉。——汉·无名氏《东都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