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昭送别虎缶和曾淇等人,继续在北砀山竹居向甘盘求学问道。学习的日子平淡而又清苦,子昭倒也慢慢习惯了下来,只有远在殷都的父亲、弟弟,以及在亳都的舅舅,偶尔能拨动子昭平静的心弦。
虎缶辞别子昭,返回殷都十日后,这日上午,在北砀山竹居庭院之中,甘盘向子昭和攸几讲授完毕龟甲占卜及观兆刻辞之法的梗概。因子昭在殷都右学中学习过龟甲占卜刻辞之法,故而一听便通,而攸几从未学过,听得云里雾里,不解其意。
甘盘见状道:“龟甲占卜之法自古有之,大商代夏以来,此法随商道传于四方各邦,数百年来各方卜官贞人,燋灼之法,各衍其道,观兆卜辞,各有其解。故而至今龟甲占卜之法已然庞杂难通。待为师日后一一道来,尔等用心钻研,假以时日,必能贯通。”
师徒三人正说话间,远远望见一人从竹林小径之中匆匆走来,仔细一看,正是虎缶的随侍虎爪。原来,虎缶离殷都返回虎方之前,特命虎爪带来虎缶一片书信,书中告知子昭:商王已赐婚于虎缶和曾淇,只是西土各方蠢蠢欲动,又有小羌将至,恐怕战事再起,虎缶要赶赴虎方为王事奔波,一时无法成婚,待到订婚之日,一定求商王降下王命,准许子昭下山返回殷都参加纳吉之礼。此外,曾淇感念子昭教虎缶娶其为妻的玩笑,虽是无心之助,也心怀感激,如今天气日渐寒冷,曾淇特意赶制了冬衣一身,皮帽冠一顶,叫虎爪带来赠与子昭。
甘盘和子昭又与虎爪谈了约莫一个时辰,多是询问殷都轶事和朝中变故,子昭更关心父王和弟弟子昙的近况。因虎缶父子受王重用,近来殷都虎府之中往来宾客应酬颇多,虎爪当日便急着赶回山下西牧,以便次日返回殷都。子昭也不留虎爪在山中过夜,将其送到竹林小径外,别过之后便即返回竹居。
子昭送别虎爪,返回竹居庭院之后,看到师傅甘盘在自己的小竹屋中高卧歇息,鬼殳和羊井则在庭院之外忙碌着整理砍伐而来的木柴,以备山中过冬之用。而平常勤快的攸几,倒是斜依侧卧在自己的床笫之上冥思苦想、愁眉苦脸。子昭一问之下,方知攸几还在为上午师父讲授的龟甲占卜之法苦恼。
子昭安慰道:“师兄,这龟甲占卜之法,师傅方才亦说其庞杂难通,一上午师傅只讲了个大概。你之前未曾学过此法,更未曾见过占卜用的龟甲牛骨,听不明白也是正常。”
攸几点头道:“师弟所言不错,占卜所用的龟甲牛骨,想来也非寻常之物,平常人家哪得见过。不见其物,只是凭空去学,确是无法通晓其中大道。”
子昭好奇问道:“师兄,这龟甲牛骨难寻,若是寻常邑人之家遇事不决,又如何向天地神灵、列祖列宗求问呢?”
攸几道:“在攸方,若是寻常邑人之家遇事不决,常用揲蓍草之法。蓍草夏秋开花,寒冬枯槁,逢春又生,如此生生不息能长千年而茎数三百。蓍草如神草灵龟一般,长生且有灵性,故而邑人以蓍草茎杆占卜。”(注:揲,shé,古代数蓍草以占卜吉凶。蓍,shī,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有棱,叶子披针形,羽状深裂,花白色,结瘦果,扁平,全草入药,茎、叶含芳香油,可做香料,中国古人用它的茎占卜。)
这时,羊井背着一大捆整理好的柴禾走进院中,子昭隔着竹屋的小窗问羊井:“羊儿,在羌方若遇事不决,以何法占卜?”
羊井放下柴禾,道:“在我马羌,有烧灼马骨占卜之法,还有八索占卜之法。”
子昭问道:“何谓八索占卜之法?”
羊井道:“占卜之法我全不通晓,只有各部的卜人和巫师方才会使得。我倒见过巫师做八索占卜之法,卜人将八条黄白两色牛毛所编的绳索献于神前,由巫师做法,鬼神上身之后,远远地将八条牛毛绳索向天上抛去,然后巫师以落在地上八条绳索方位占卜吉凶。”
见子昭和攸几听得入神,羊井继续道:“原先我部中那个老巫师所做八索占卜便十分灵验,后来老巫师归天了,他儿子用八索法占卜大多时候不灵验。听部中人传说,是因这小巫师与邻部一女子勾兑,常行男女之事于野,以至于失了法力。”
子昭听罢哑然而笑,继而感慨道:“以身事神,而不自爱,故而神灵弃之。说来四方各处,占卜之法如此之多。”
这时高卧歇息的师傅终于被徒弟们的聊天声惊动,走出竹屋,站在院中说道:“四方各邦,戎狄蛮夷,各有占卜卦问之法,法虽千变,然不离其宗。天下占卜之法无外乎白若之龟、涂山之兆、飞燕之卜、百谷之筮,以灵性长久之物为媒,通天地造化之道。”
攸几问道:“这些占卜的法门,师尊可否皆传于徒弟?”
甘盘咳嗽一声,笑道:“这些法门为师倒皆欲传于汝,可惜这些法门吾也只是耳闻其名,而不通其道。为师亦是凡夫俗胎,即便穷尽半生所学,天下之道也只通万之一二。所谓学无止境,若日后能访得通晓各方占卜之法的高人,为师便与汝一同求学,如何?”
攸几与子昭赶忙称是,谢过师傅教诲。甘盘随后交代,今日下午要做一篇有关观兆卜辞的文章,故而下午不讲学,说罢便翩然去山中云游思索文章了。
因得了半天的假,子昭甚是欢喜,缠着攸几要学揲蓍草占卜之法。攸几想到下午也无甚事,因有鬼殳与羊井两名勤快人,竹居中准备过冬的活计皆早早做完了,便答应子昭之请,随手拿了一只竹篓,领着子昭到山中找寻蓍草。
蓍草因生命力旺盛,是一种到处可寻得的植物,在北砀山植被茂密,人烟稀少之处更是易得。攸几与子昭二人不一会儿便寻到了一片蓍草,此时入冬已久,蓍草都已干枯。攸几教子昭选取笔直粗壮的蓍草茎杆五十支。一一折下放入竹篓之中,带回竹林居中。二人寻蓍草来回不过花了不到一时辰的时间,返回竹居时师傅甘盘悠游未归,攸几便开始传授子昭揲蓍草占卜之法。
在攸几居住的大竹屋,攸几和子昭将取回的蓍草茎杆清理整齐之后,从五十根蓍草中取出一根存而不用。攸几对子昭道:“这五十支蓍草乃天地万物,取出的一根乃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世间万物皆由混沌所生,故而遁去其一。”
攸几手握剩下的四十九根蓍草,把四十九根蓍草随机分成两把,置于席上身侧左右两边,对子昭说道:“此乃分而为二以象两,‘两’即‘天’与‘地’、‘乾’与‘坤’、‘阴’与‘阳’。此时,须得在心中诚心思索卜问之事。”
说罢,攸几闭目沉吟片刻,而后从左边那部分蓍草中取出一根,夹在左手的四五指之间,说道:“此谓之‘挂一以象三’,‘三’乃‘天、地、人’,开天辟地之后便有人,人乃万物之灵,由人来占卜天地间之事。”
最后,攸几将左右两部分蓍草分别以四根为一组,一一数出,最后各留一余数,将除四所留余数夹在手指间,道:“此乃‘揲之以四,以象四时’,逢四一数乃是合一年四季之数。”
此时,左右两部分除四均是整除,也即余数皆是四,加上“挂一以象三”时取出的那根蓍草,攸几双手手指间分三部分夹着共九支蓍草。攸几举着手说道:“此三数乃五年三闰之意,这第一卜便卜出了。”
子昭问道:“揲蓍草占卜之法还要卜多次?这倒是颇似龟甲占卜之法。”
攸几点头道:“确是,揲蓍草要如此三次,谓之‘三变’,三变之后成一卦,便可知吉凶。”
说罢,攸几将手中九支蓍草与最初“遁去其一”时取出的一支放在一起,用余下的四十支蓍草做了二变,二变手中剩下八支蓍草。
攸几接着用剩下的三十二支蓍草做了三变,三变之后手指间夹着四支蓍草。
攸几将一把把的蓍草茎杆放置于席上,而后仔细掐算。子昭在侧如观看天书般,不知其所云,只得抓耳挠腮,静静等待。
过了一刻有余,攸几终于将目光抬起,对子昭道:“第一变‘征凶,无攸利’,第二变‘眇能视,利幽人之贞’,第三变‘归女愆期,迟归有时’。”
子昭大致听出,攸几所卜的第一变是个下下的大凶之兆,第二变和第三变则转为上下的小吉之兆。到底卜问之事是凶是吉,须得结合三变的变化,以及所问之事才能知晓。以上所知便是子昭对占卜之道的知识极限了。于是,子昭忙不迭的问攸几:“师兄方才所卜何事,三变相合所得是何卜辞?”
攸几憋了半刻,方才说道:“揲蓍草占卜之法最难的便是三变相合,我在攸方时向邑中卜人学得此法,习此卜法尚浅,相合之辞多有不解其意。若我未记错,方才所卜三变相合,其卜辞当是‘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倒是不吉不凶的中中之卦。”说罢,长出了一口气,仿佛如释重负。
子昭又问:“师兄卜问何事,怎地一头大汗,又长吁短叹?”
攸几脸色一红,答道:“我所卜至交友情,第一变说得是休要操之过急,若求急则事有不逮。第二变则教我从容不迫,谨守正道,如山中细水一般长流,则二人之情佳矣。第三变说此情虽消磨日久,然终得所愿。若如三变相合的卜辞所示,占卜之情虽无大碍,但要历经周折,百般反复之后方得其果。”
子昭道:“至交友情,直来直往便可,为何要细水长流?看这山中小溪,入冬以来越来越细,只怕再过不到一月便要干涸结冰了。依师弟所见,友情当如大河滔滔,汹涌澎湃,四季不绝才好。是了,师兄卜问与何人情谊?”
正在攸几语结之时,听闻甘盘之声在外呼唤二人,攸几和子昭连忙起身应承。二人见过甘盘之后,甘盘对徒弟道:“今日赴垂水山一游,偶遇山中友人,邀我前去山中草庐盘桓几日。今夜收拾行囊,明日攸几随我前去东山访友。子昭留在竹林居中,仔细钻研近日所传之道。”
见二位徒弟恭敬地点头称诺,甘盘满意地微笑颔首。子昭又问道:“师傅,近来天气渐寒,深山之中草食难寻,定有大兽下山。徒儿可否持弓射猎,以充竹居衣食之用?”
甘盘道:“射艺亦是六艺之一,大商各代先王亦以田猎勘教子弟,整训王师。汝可持弓刀,于山中射猎。然务须带同鬼殳与羊井二人,以防大兽伤人。依商法,鬼殳、羊井二人不得执铜兵,然危急之时,宜需识得权宜之道。汝可通否?”
子昭行礼道:“徒儿通晓,危机之时,便令他二人执铜兵。这山中人烟稀少,必无人知晓。便是祖宗神灵看到,亦不会降罪。”
甘盘点头,仿佛自言自语道:“权宜变通,乃是为人处事之道,人人尽可为之,唯有一国之君却常无变通余地,可叹。”
说罢,甘盘回屋歇息去了,攸几则与羊井忙着准备小食。子昭取出方才用过的蓍草,将五十支茎杆整理齐备,按照攸几所教演练了几遍。只是攸几教了揲数卜法,却还未传卜辞卦象,子昭只能凭空占卜,却不得其结果,好在将揲蓍草占卜的方法牢牢记在心间了。
作者按:
占卜起源于原始宗教信仰范畴中的前兆迷信,原始人类在与自然世界的交往及生存活动中,往往把一些毫无因果联系的事象的偶合,视为鬼神所示征兆,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利用占具作为中介,通过人与鬼神之间的意识沟通,人为制造兆象,用来预测未来的吉凶祸福。
根据自然生存环境和经济生活条件得不同,各地各族群的占卜方法自然也会有所差异。如《易·系辞传》谈到上古时期的人物庖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情”。于省吾认为八卦原初属于一种八索占卜法,卜者在占卜时手持八条牛毛编成的绳索,抛之于地以预卜吉凶。这应是出自原始游牧氏族部落的数占法。另如《史记·太史公自序》云:“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然各以决吉凶。”《墨子·耕柱》有谓夏王启“使翁难乙卜于白若之龟”。《史记·龟策列传》云:“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白若之龟、涂山之兆、飞燕之卜、百谷之筮,是传说中居于不同地域的夏商周三族各自不同的占卜法,产生于夏商周三族各自不同的自然生存环境和经济生活条件。当然,地域接近,条件近似,或通过政治、社会、贸易的交流,各地各族的占卜法也会互相采借乃至兼存并容。
殷墟甲骨占卜,程序繁琐,前后一系,犁然有序,卜人有专职分工,表明殷商王朝占卜礼俗早已升华了原始占卜行事,而显示出它的成熟性和规范性。然而尤应注意者,是其甲骨占卜紧紧随着殷商王朝王权政治的强化而逐渐制度化,成为那个时代固有礼制的组成部分,直至流传后世千年。
据殷墟出土甲骨文材料,知殷商王朝统治者面临生老病死、出入征伐、立邑任官、田猎农作、天象气候变幻、婚姻嫁娶、祀神祭祖等等,事无巨细,每以甲骨占卜进行预测,即昔年董作宾在《商代龟卜之研究》一文中所谓“类例”之卜,包括卜祭、卜告、卜行止、卜田猎、卜征伐、卜年、卜雨、卜霁、卜瘳、卜旬、杂卜等等。问吉凶,占祸福,决犹豫,定嫌疑,贞卜事情的可行性,又有相应的卜官建制,由此逐渐确立起一套严密复杂的甲骨占卜制度。商代占卜制度具有四大特点:一曰正反对贞,同事异问,一事多卜;二曰习卜之制;三曰三卜之制;四曰卜筮并用,参照联系。
一、正反对贞,同事异问,一事多卜
在甲骨占卜中,多次占卜,采用肯定与否定,正面贞问与反面贞问的方式。不论语气内蕴,构词方式,皆同时从正反两个方面卜问同一件事情于同一版,即所谓“正反对贞”。如下面这一版卜辞:
甲辰卜,贞令日其雨。一二三四五。
甲辰卜,贞今日不其雨。一二三,上吉,四五。
贞翌乙巳不其雨。一二三四。
贞翌丁未其雨。一二三。
贞翌丁未不其雨。一二三,小吉。
上述卜辞中,从“其雨”、“不其雨”正反两方面进行贞问。其中的数字谓之“序数”,是指灼龟时的占卜次序,也是商人反反复复向神灵祈求启示而进行一事多卜,以释疑难的崇信心理使然。这类见诸同版的正反对贞,同事异问,一事多卜,大都占卜于同日同时,目的在于利用甲骨为中介,充分进行人神间的沟通交流,以使人的意愿为神所细察,求得神的回应和保祐。
二、习卜之制
习卜是因袭前事的重卜,总有其特殊原因,殷商王朝于所卜事情不必即日实施,有可能卜而得吉,但临时又发生一些变故,故不实施。或因行事不利,如天候恶劣、疾患发生、战争猝起、人事周折、准备不足之类,使行事受挫,乃不得不再度占卜。但最大的可能是,前卜不太理想,与人王意愿有违,唯其事又势在必行,故再三占卜,以求保持人神之间的深入沟通,从而达到人的意愿与神的意志的统一性。
习卜之制,其要素在于不同时间因袭前事,而继续占卜该事或该事的后继,无非为了使甲骨占卜兆象获得更理想的结果,更适应事情的可变性,也是殷商王朝出于应变复杂事态,而力图在占卜场合发挥主观能动因素的努力所致。
三、三卜之制
所谓“三卜”是指元卜、右卜、左卜,最初分指三卜的三块甲骨,卜辞中有“惟元卜用”、“惟右卜用”、“左卜有祟”,即是分指三片甲骨。后引申为三人同时占之,故“三卜”亦指人,甲骨占卜制度成熟之后,设“三卜”之职,如“左卜固曰”中的“左卜”显然是指人。元者,首也,有首位第一之义,甲骨文中每以“王固”居首要位置,则元卜非王者莫属。又殷人言左右,大多是先右后左,则右卜应为第二卜,左卜为第三卜。
《礼记·礼运》云:“卜筮瞽有,皆在左右,王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殷商王朝的甲骨占卜形态,大概也是王者的元卜居中,右卜和左卜两卜官分居两侧为配角。所谓“习元卜”,是后续王者元卜的再贞,为“三卜制”和习卜结合形态。
“三卜制”在具体实施时,比较规范的形式是卜用三骨,每一卜由一人贯彻终始,但大多数场合往往由商王和右卜、左卜分别主持每一卜的某个主要占卜环节,尚有一些占卜人员为辅助,这些辅助人员被称为“多卜”。《周礼·春官》有卜师,“辨龟之上下左右阴阳,以授命龟者”,“蓬氏掌共燃契”,“占人掌占龟,以毗吉凶。”大概商代的命龟、钻凿、燃灼、占拆、辨兆象、记效验乃至卜辞的契刻等,各有其人分司其事。
商王在占卜过程中握有相当的权威,这说明“三卜制”是建立在信奉神灵和服从人王的社会政治制度基础上的,是借宗教崇拜的信仰以树立对人王的服从。在晚商,“三卜制”有可能把人王摆到与神灵同等重要的位置,但其占卜后效如何,却又取决于人王实际生活经验和治理国家的政治才能。当然,这也必然伴随着某种风险,因为错误的预测,有可能损伤人王的威信,并进而影响王权的稳固。
事实上,晚商的卜官集团也已采取种种弥补措施,设法掩饰或冲淡商王在占断中的错误预测。有学者已注意到武丁时不少卜辞不记占辞和验辞,有些虽有验辞,却既不证实也不否定王的占辞,有些验辞只是对王占作出补充修正,或进行闪烁其词的解释,以期维护商王在占卜上的威信。及至武丁之后几王的占卜,更远不如武丁时代真实,操纵玩弄的痕迹极为明显。说明随着晚商占卜礼制的确立和王权政治制度的深化,传统的“卜以问疑”、“不违卜筮”的神圣观念已遭到冲击和动摇,甲骨占卜也日趋公式化而呈衰落之势。
四、卜筮并用
商代官方的甲骨占卜,又与中下层社会久已流行的程序简单的筮占法相补缀,卜筮并用,两相参照联系。
卜和筮是两种不同的占卜法。卜是龟卜和骨卜,乃是通过观察甲骨兆象断吉凶,筮是数占,试图通过卦象的数字变化预测未来。《左传》公十五年云:“龟,象也;筮,数也。”筮占与甲骨占卜以兆象变化断吉凶不同,是据揲蓍草所得数字变化定休咎祸福,盖源起原始社会简单的数学运算法,后变为占卜手段。
筮占与八卦同出一源,八卦原初属于一种八索占卜法。《周礼》有言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帝王世纪》有谓“庖牺氏作八卦,神农之为六十四卦,黄帝尧舜引而伸之,分为二易,至夏人因炎帝曰连山,殷人因黄帝曰归藏,文王广六十四卦,著九、六之爻,谓之周易。”《连山》、《归藏》、《周易》即是三部古老的筮占汇集,唯《周易》流传至今。《山海经·海外西经》郭璞注有引《归藏》佚文:“夏后启筮:御龙以登于天,吉。”据此今人推测,《连山》、《归藏》主要记载夏商时代的筮占材料。
传世器物上以及考古发现的古代筮占数列符号皆可印证以上推测,这类筮占数列符号出土不少,河南、陕西、山东、湖北等地皆有发现,最早似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战国秦汉之际,尤以殷商、西周时期为多。属之晚商时代者,除殷墟以外,山东平阴朱家桥遗址等亦有出土。晚商的筮占数列符号主要见诸日用陶器、陶范、磨石、青铜礼器、卜甲骨等器物之上。
商代筮占中出现的数字,今已知有一、五、六、七、八、九、十,筮数形式有三爻一组、四爻一组、五爻一组、六爻一组四种。三爻者称单卦,类似《周易》的经卦。六爻者称重卦,类似《周易》的别卦。
将殷墟甲骨上所刻筮数与《周易》卦名相参照,三爻的单卦及四爻的互体卦只见于武丁时,以后又推演出五爻的互体卦及六爻的重卦,晚商时期的筮占形式主要为六爻,显示了筮占由简而繁的发展进程。这些筮占已萌发类似于《周易》的奇阳和偶阴的阴阳数术观念,特别是三爻和六爻的卦画形,颇可与《周易》相应卦画、卦名参照,说明《周易》的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商人的筮占法。
记有筮数的骨料,均是卜用的甲骨,有的还兼记卜辞,反映了卜与筮的结合。学者认为卜骨上的筮数都是卜前进行关于同一事项揲筮占卜的结果,与甲骨卜兆存在参照的联系,却不是由甲骨占卜兆象得出来的,此即卜筮并用。
参考文献:
宋镇豪.再论殷商王朝甲骨占卜制度[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9(6)
宋镇豪.殷墟甲骨占卜程式的追索[J].文物,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