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我造反,皇祖母,你选的嘛

飘雪恋歌

https://img.ppxs5.com/77/74/5fd6c699e9.jpg

首页 >> 逼我造反,皇祖母,你选的嘛 >> 逼我造反,皇祖母,你选的嘛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十二章分田规划。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永徽三十一年五月初五。

这天,蓟县正在下着小雨。

灰蒙蒙的天空中,正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雨水从天际落下洒在院落之中,不一会就在地面上积蓄起了薄薄一层水洼。

伴随着阵阵凉风吹过,不仅让人鼻头发痒,情不自禁的就想打个喷嚏!

“阿嚏!”

一声喷嚏过后,一脚下去水花四溅,李守义撑着伞从庭院中走进了房屋之中。

收起伞来,将其递给一旁早就等候着的高利士,一边从小禾手中接过一杯经过自己改良后的热茶饮了一口,随即又一边询问道:

“怎么样,都有那些县来消息了?”

高利士将伞放好,随即回道:“殿下,整个幽州包括自所蓟县之外还有十四个县。

分别是昌平县、潞县、安次县、固安县、雍奴县、会昌县、归义县、良乡县、涿县、龙山县、滨海县、南威化县、怀柔县以及辽西县。

在将殿下您到来的消息传出去后,除了威化,昌平和滨海县有回应外,其余各县均没有回应。

但是其中辽西和怀柔以及潞县则是因为他们已经连县衙都没有了。

估摸着三县已经沦为废城了所以没有回应,而其余的大多都是因为涿县的卢家,故而……”

高利士没有把话说完,但是李守义却已经明白了他话中的含义。

因为人家卢家家大业大,靠着自己这样一个刚来的燕王,他们看不上,觉得自己斗不过卢家,所以站在了卢家那头对自己全当无视呗!

李守义笑了笑,丝毫不以为意,早在得知幽州的情况后就已经该有这种预料了不是。

幽州大都督府都荒废多少年了,人家那些县令除了固执坚持的,大多肯定都早早投靠了地头蛇。

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点也不值得意外。

摸着下巴略微思考片刻,李守义道:“给威化县、昌平县以及滨海县传消息告诉他们现在不必前来拜见,等到大都督府重修落成之时,孤自会让他们前来。

至于其他投靠了卢家的县暂时先不管他们,现在我们的重心不在这上面。

如今已经是五月,马上就要春耕了,得尽快组织百姓种地,孤让你提前准备的种子都准备好了吗?”

高利士重重点头道:“殿下放心,早已准备妥当了,都是奴婢收来最优秀的良种,产量定然丰足!”

李守义点头,要说现在的蓟县哪哪都不好,但是有一点却是大唐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那就是土地。

这里的土地随手抓一把那都是肥的能流油的那种,只要洒下种子,根本不愁粮食长不出来。

之所以蓟县论落成现在的模样,那是百姓之前种的粮食,每到秋季,契丹人就会来打草古,无论粮食是丰收还是欠收,百姓都留不下粮食,所以慢慢的哪怕有地也不愿意种了,种了都是给契丹人种的,谁愿意费这个劲?

但是李守义既然来到了这里,自然不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么肥的地荒了,不仅要种,还要大种特种!

如今这蓟县乃至于幽州都是地少人多,一人别说三十亩就是三百亩都是绰绰有余。

只是肯定不能这样分,不然以后人口增长就要出问题了。

李守义早早的就让高利士去准备了粮种。

这些时日以来,李守义已经让手下大致统计了下如今蓟县的人口。

约摸是在三万五千多人。

这样的人口,若是放在长安周边附近,怎么也能算的上是一个顶顶的上县了,但是这里可是幽州的治所。

这里只有三万多人,那人口可是太少了。

人虽少,却已经是李守义手中唯一的家底了。

三万五千余人,加上他们这边,他们最少也要种后四万人的口粮才行。

而如今大唐每亩地的产量大约是二百五十斤左右。

四万人,不说一年就是撑到下一季小麦成熟也要半年,一个人按照一天一斤粮食来算,当然这是有多的,青壮一斤普通孩子跟妇女肯定吃不到那么多。

但是取整来算,一个人半年就要一百五十斤,四万人就是六百万斤,六万石粮食。

而一亩地的产量是250斤,那就是两万四千亩的产量。

当然这不现实,如果这些粮食全都给百姓他们自然是够了,那李守义他们就会饿死了,作为幽州大都督,李守义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税收。

如今大唐实行的是租庸调,其中租即田租,每年要纳粟二石。

庸则是力役,每年替朝廷服劳役二十日,也可用物品折抵役期。

调就是户调,男丁随乡土所产而纳。

即向国家缴纳田租、力役和户赋等内容。

而按照大唐如今现行的租庸调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粮二石,交纳绢二丈或绵三两亦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服徭役二十天,闰年加二日,是为正役。

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

如今这幽州既然是归自己做主了,李守义便打算将租庸调中的庸给免了。

以后凡是他治下需要调动百姓,就用银钱或者粮食来作为酬劳,相信在这样的制度下这些前来做事的百姓也能更加的情愿一些,不会像以前一样一说要做徭役就谈之色变。

至于其他的那是属于正常税收还是要收的,不然哪里来的钱维持大都督府的运转?

但凡是个正常的政权,他都要收税,这是亘古不变的。

所以这样一算下来,每个百姓如果想要吃饱,按照一家三口两个男丁父与子来算,两个男丁半年除了吃的三百斤粮食外,还至少要交二石粮食,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

再加上女子的一百五十斤粮,半年一家三口的基础粮食需求就是650斤粮食,以及二丈绢。

按照如今,一斤粮食八文钱来算,一丈绢是150文钱,三两棉同等价格,就是将近四十斤粮食。

也就是说,光是在税收上一个三口之家需要支出240斤粮食。

再加上他们吃的450斤,基础的生存保障就是接近七百斤才够,其中还有盐啊等等一系列的必要支出,三个人半年需要的粮食最少都要在一千斤粮食,一年就是两千。

平均下来,一个人最少也要接近七百斤的粮食产量才够用。

那就是一个人三亩。

四万人分十二亩地就够了。

当然,这自然是不行的。

别说按照朝廷正常的授予就远远不止这一点,就是李守义要想以后养活更多的人,他就不能只耕种这么点土地。

别看现在看起来多,但是等到真的用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点粮食在人数面前,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所以最少也要按照朝廷的制度授田,这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如今按照朝廷的制度朝廷最少授予百姓的田地都是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80亩,拢共一百亩地,但只有男丁有。

也就是说,哪怕按照朝廷的制度分,四万人里算一半男丁,也要两百万亩土地。

而蓟县的面积来之前李守义在朝廷里看过,约摸在五百万亩左右(约摸三千多平方里左右,当然真实的蓟县肯定没那么大,特意夸大了,异世界,不然不够用。狗头保命。)

一小半的土地就这么分出去了。

摸着下巴思考良久,李守义想着,这才四万人就把一小半的土地都给分出去了,那以后人多了怎么办?

他的目标可是要让蓟县的人口最少也要达到十万人。

十万,算一半男丁也需要五百万,可这里哪里有五百万亩地哦。

各种其他用地加起来都快占据五分之一了,能耕种的最多也就四百万亩左右。

果然要养活更多的人口,光靠土地是不够的。

但是大唐的分地政策也属实是让他吃惊。

原本前世在历史上看到分一百亩地什么的还觉得没多少主要是没有概念。

如今才突然明白,一百亩地确实很多!

大唐怕是历朝历代分地最多的了吧?

不过也跟他开国之初人口太少有关系。

地多人少,分的就多。

后面的朝代地地少人多,也就难怪分的少了。

毕竟如今大唐的总人口也才一千六百万左右,四百万户左右。

而大唐的面积哪怕一缩再缩,如今也有将近八百五十万平方公里上下。

(这个我编的,历史上实际更多,有一千两百多万平方公里,主要是我这个架空世界丢了很多地方。)

……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