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斗康麻子

麻辣马儿

https://img.ppxs5.com/b9/1b/985603c4ce.jpg

首页 >> 梦斗康麻子 >> 梦斗康麻子最新章节(目录)

第98章师从古代的中医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这次上大学,对于我们家来讲,经济上就比较轻松了。

因为有那个坑爹的赵公子,贡献给我们家的100万人民币。

当然这笔钱不可能在我上学的几年当中都花光。

但是每年多给我一两万的生活费还是可以的,这样我在大学的生活就会相当的富足了。

而且我还能够从古代搞点小玩意儿卖一下,太贵的东西,不敢出手,但是出售价值几千一万的,还是可以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的。

开学的第一关就是那个军训,我的身体素质还是不错的,除了晒黑了点儿,脚底下磨出了几个泡泡。

就那样平平淡淡的熬过去。不像某些身体差的同学,真的是痛苦的煎熬,还有人直接晕倒中暑。

不过我们上的是医科大学,每个老师都是大夫。装病是不可能的,真的晕倒了也能很快的让你醒过来。

将近一个月的军训。我觉得最过瘾的就是打靶,当然我们还是学了军体拳甚至还教了我们刺刀操。

这是我们班的表演项目,几十个人大声的喊叫。在听到了“突刺”口令之后。

“啊!”的一声,把枪刺向前刺出。

这个动作我两下就学会了。给我们训练的教官,对我的动作非常的满意,说我的动作有杀气。

那是肯定的,周德良为了训练长枪,已经刺坏了五六个木制的枪靶。

虽然我这个身体只能把周德良的六七成功力表现出来,但是这水平已经秒杀我们所有的同学了。

训练结束之后开始正常上课,我提前的预习,就显得尤为的有用了。

需要记忆的中医理论我基本都已经提前背下来了,经络图我也提前熟悉过了。

甚至跟着军队中的医生,给很多受伤的士兵,治疗过跌打损伤,亲自给人正过骨,按摩过受损伤的身体。

在军医的指导下,在人身上熟悉穴位的位置,连针灸都已经在几十个人身上实验过。

现在的中医为什么不如西医厉害?

为什么中医的好大夫那么少?

这是一个培养机制问题。

从民国时代,受到西方教育的一群知识分子要打压抹黑中医。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甚至有废除中医的提议。

虽然最终还是保留了下来,但是走的是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说是中西医结合,其实就是用西医的理论和方法使用中药材。

实际上现在医院里的中医科,大部分是一群会使用中药的西医大夫。

你说一群中医大夫,不进行望闻问切。还是看着化验单,看着ct报告给人开中药,你说的是中医还是西医。

中医的历史是相当的长的。从神农尝百草,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宗就开始用中草药治病了。

北宋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官方就给中医分科了,当时分为十三科分别为:大方脉、风科、小方脉、针、灸、口齿、咽喉、眼、耳、疮肿、伤折、金疮、书禁。

那可是1000年前呢,那个时候欧洲的医生们还在给病人用小刀和水蛭放血。

中国古代医生的社会地位是很高的。

“坐堂先生”一词来源于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做了长沙太守后,坚持为百姓治病,按当时的规矩,当官的不能随意接近百姓。他想出一个办法,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大开衙门,坐在大堂上接诊。

后人为了纪念张仲景,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称为“坐堂先生”。

人们称呼医生为“大夫”了,本来大夫这个词儿是表示官位,而且还是高级阶官的称号。

宋朝,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发展迅速,负责管理医疗行政的官员不断增多,当时翰林医官院的医官分为七级,每级皆有几种官职,共有二十二种,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保安大夫。

医官中最高级的尊称“大夫”,其次称“郎中”,以下称“医效”、“衹侯”等。因为“大夫”职位最高,所以作为对医生的尊称,一直沿用至今。

范仲淹曾经说过:“不良相便为良医。”

从医生的叫法,到这些古人的言辞可以看出,医生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地位有多高。

好的医生的社会地位是和丞相的地位相同的。

所以在古代学医的人,基本都的是社会精英,或者说医生挑徒弟的时候是随便挑。

想当医生不但智商要高,性格还得好,道德品质还要高尚,稍微差一点就不要你当徒弟了。

而现在医学院里面,学中医和学西医的人数比例相差悬殊。

可以说,高考分数高的全去学西医了。

而学院毕业之后,还要进行层层的筛选淘汰,最终也就是有三分之一左右学医的人,进入医院成为大夫。

本来学中医的人就少,淘汰后医院里的中医大夫就更少了。

而且医生这个职业很吃经验,而中医对经验的要求就更高。

最基础的中医诊脉。如果你没有给几百个人把过脉,你根本就掌握不了医书上讲的各种脉像。

望闻问切中的望诊,你不跟着老师看上几百个病人。你根本就分不清楚,这个人脸色发黑到底是晒黑。还是肝脏出毛病,还是熬夜熬的。

古往今来,中医的传承确实有种玄学的说法。入门学医,需要一个悟性。

很多时候,并不是什么人都能收,什么人都能学的。否则,即便强行学了,也只会死搬硬套,照本宣科。

虽然听起来很离谱,其中却有很多道理。中医是一门系统学科,古往今来的典籍驳杂纷繁,如果没有足够的热爱,很难坚持下去。即便坚持下去了,没有足够的传统文化底蕴,也很难深入其中,只能学个似是而非。

到最后,要么怀疑自己,怀疑中医,渐渐失去信心,半途而废;要么破罐子破摔,拿着一知半解的东西,招摇撞骗。

所以,中医传承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否则,不但耽误了别人,还耽误了自己。

优秀的中医大夫,基本都是细节专家。

他可以感觉你走路的姿态,说话的声音,脸色,等各种表现。对你的病情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然后再问你一些问题,你身体有哪方面的故障基本就能确定了。

最后进行脉诊,就是对自己的判断进一步进行确认。

真正的中医大夫。就靠自己的双眼、耳朵和手指头。就能把这个人身上的病症诊断出来。

不用做了几百块钱的b超。也不用做上千块钱的ct、核磁共振。

一个优秀的中医大夫就把这些昂贵的设备全部省略掉了。

你说那些生产各种检测仪器的厂家,他们会愿意看到有人大力的推广中医吗?

不过周小欢这个小虾米对整个的中医传承也起不了什么作用,还是老老实实的先上好大学再说吧。

我很快就成为我们班,甚至我们年级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我的智商和记忆力也就是在平均线以上,和考上医科的这帮全国各地的地区的精英学生相比,我也就是个中等的水平。

但问题是别的人没有我的学习时间那么长,也没有我的老师那么多。

在现在社会周小欢是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在古代周德良可是一个有着很大权利的官员,算是封疆大吏。

在占领了广州城之后,一堆的报捷文书送往南京。而我和我的岳父则拼命的搜刮各种人才送往海南。

毕竟海南岛才是我们的老窝,是基本盘。

没想到这次郑王爷突然大气了一回,直接封我的岳父为两广总督,这个两广指的是广东和广西两个省。

而立了大功的周德良则直接成GD省巡抚。

这可有点儿不太像他的风格,广东这么富庶的省份为什么直接扔给周德良管理了呢?

通过汇总各方面的情报,搞清楚了当时在南京官场上的动作。

GD省拿下来之后,很多的官员实际上是蠢蠢欲动的,很多人都想摘果子。

但是最终敢动的没有,因为风险太大了。

别看现在我们把尚之信赶跑了,把广州城拿下来。实际上GD省并没有被我们占领。

这回我们用的是掏心战术,直捣黄龙,GD省大部分的州县都没有被我们占领。

现在广州城直接就面临着清军的反扑。

无论是谁过来当这个广东巡抚和广州知府,先要能撑的住清军的进攻才可以。

把明郑治下的那些文官和武将放在一起使劲的挑选。也很难挑选出几个又能文又能武,还能打胜仗的。

如果这是来摘桃子,大家都愿意。但是现在桃子的下边蹲着一条狼,就没人敢来了。

我岳父的这个两广总督的位置,也是没人敢干的位置。

康熙朝的主力部队都在收拾吴三桂的那个孙子。差不多清军有一半的部队都跑到云南、贵州去了。

什么时候,云南、贵州被平定了,这支大军,就会直接杀向广西,顺便的广东也跑不掉。

除了于家军,现在没有哪支部队敢说能顶的住这么多的清军。

我的二岳父大人虽然对郑王爷的任命不以为然,但是还是接了任命,官服官印。

然后开始行使两广总督的职责。

第一步肯定是先把广州省全境占领,让两广总督的名头实至名归。

我岳父采用的方法也很简单。一点前戏都没有,就是派出5000人的部队,直接杀了GD省边境上的韶关。

韶关,从古至今是中国北方及长江流域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路通道,战略地位历来重要,可以说,把韶关堵住了,广东就安全。

要说起来,这战略眼光,我这个岳父要比我强的多。

这5000名士兵。带了20多门火炮,用了三天的时间把韶关打下来。

等到消息传到GD省内,各个州县的那些官员们就开始派人来投降了。

当然也有坚决不降的,还有一些默不做声装死的。

但是,GD省的大部分的地区都挂起了日月旗。

不过剩下的那些不服气的,也无关大局。因为这些地方已经没有什么作战潜力了。

尚之信,就是从韶关逃出了GD省,为啥他不在GD省内继续折腾着。

首先,他已经把GD省内能打的部队都给祸害完了。

第二,他也把自己的身体祸害得差不多了。

根据那个在逃跑的路上溜出来的那位医官的报告,现在这个尚之信已经处在半昏迷状态。

每天当中能清醒的时间不多。大多数时间都是昏迷,而且还时不时的要发个烧。

根据这个医官的判断。这个尚之信如果好好的静养的话还有活的希望。但是现在这种状况,他很可能活不过半年。

就算是这几天传来他死亡的消息也不奇怪。

现在这个弃暗投明的李医官就在我的身边,给我讲解中医理论和他最拿手的针灸。

跟着一群医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每位医生都有自己的特长。

比如这个李医官他在用药上特别善于使用人参,人参都被他用出花来了,他自己都觉得自己在用药方面太昂贵了。

他自己都承认,这是给富贵人家看病养成的毛病。

因为,他接触的病人基本上都是高官或者有钱人。如果在药里没有人参、鹿茸、灵芝之类的昂贵药品,他们就觉得治不了病,药效不够。

李医官的说法也非常的有道理。医病先医心,如果自己都不认为自己的身体能好,在治疗的时候就会事倍功半。

反之,病人的信心很足,那么治疗过程就事半功倍,这和现在医疗理论说的精神治疗和心理治疗就搭上边了。

官职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觉得很轻松了。当然你得会放权,而且你的心脏得够大。

我就是这样子的,我能够把所有的事物都甩给自己的幕僚,然后去跟着一群医生去学看病。

我运用了自己的权利,收集了一大群的医生,然后按照后世医院的模式,搞了一家中医医院。

甚至根据各个医生擅长的病种进行了分科。

而我的像一个学徒一样,跟着这群大夫学把脉、针灸、用药。

可能历史上没有像我这样学医的医学生了,都当上一省的封疆大吏了,却仍然在孜孜不倦的学习医术。

这些医生们没有敢不好好教我的。而且我也不存在和他们抢生意的问题,只要不是家族里面只能传男不传女的绝招。

一般的绝活,都会尽心尽力的教给我。

我觉得最大的收获不是那些医生们交给我的绝招,而是各种经验。

这些医生们教给我如何观察一个病人的各种姿态,神情,然后根据各种信息分析这个人的职业,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等个方面的问题。

为什么很多算命大师,能够把一个人的命运算的那么明白。

很多东西不是算出来的,而是看出来和推测出来的。

这和现在流行的大数据有的一拼。但是这个大数据是放在个人的脑子里而不是在网上。

最简单的一个,你看到这个人的手指甲发黄,而且就是食指和中指发黄。

靠近了之后闻到他身上有烟味,就算他没拿出打火机盒烟盒也能知道他是抽烟,而且抽烟的年头不会太短。

再观察的细一点,看他的衣服的干净程度。看他的胡子和容貌打理的是不是干净,指甲整齐不整齐,是不是按时修剪?手上有没有老茧?老茧的位置?

就可以知道他的生活状态,甚至职业能分析出来是属于哪一类。

你再看看他的脸色和精神头,以及语言习惯,就能进一步确定他的职业特征。

比如有哪些年纪轻轻的,头上的发量已经开始减少,两眼无神,眼圈发黑,说话的时候经常会冒出英文单词。

两只手往桌子上一放,甚至膝盖上一放,十个手指就摆放在一个水平面上,而且两个大拇指平行并相距两厘米,就是标准的打键盘的手型,那八九成就是程序员了。

真正的老中医。水平高的那些,都得有这本事。

我学习诊脉也是采取了偷奸取巧的方法。

真正的学徒,开始的时候哪有资格上手给病人把脉?

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就是拿一个大碗,放上大米、小米、黄米、苏子、糜子等等小颗粒的种子。

然后闭上眼睛这些种子用手指头给分出来。等到你练到能够非常准确的分辨这些种子的大小手感。才能开始上手诊脉。

没有几个病人愿意让学徒给自己把脉,特别是现在社会,一个个的都急得不行。

老中医给诊脉之后还让他徒弟在摸一摸。脾气的好的自己心里念两句,脾气不好的直接就吵起来了。

“凭什么呀?凭什么让实习生来,我们在赶时间,别浪费我们的时间。”

“实习生拿我们练手可以啊!你得掏钱。凭什么我们就给他们当实验品。”

而我在古代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老子给你把脉是瞧得起你,没看见老子身后还有两个全副武装的保镖,你敢乱说话一刀砍死你。

现在这个时代,医生的地位是相当高,讹人的,医闹,不是没有,但是数量比较少。

一般的老百姓,不到病的实在受不了了,不会去找大夫,基本上是小病靠忍,大病就看命了。

一般老百姓,也就是找医生看上两三次,基本家里就撑不住了。

所以,三副药下去,如果病情好转。病人还会再来看。要是没有好转,基本就等死了,不会再来找大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