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悠闲海岛生活

一夜成伤

https://img.ppxs5.com/a6/a7/75bc4e98aa.jpg

首页 >> 我悠闲海岛生活 >> 我悠闲海岛生活最新章节(目录)

第五十八章张庆云出招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张庆云坐在办公室里,满脸憔悴的梁杰坐在沙发上,烟灰缸里塞满了烟头。

靠在办公椅上的张庆云,脸上也带着一丝担忧,相对于梁杰的焦虑,张庆云要考虑的更加多。

梁红玉这时候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两人,他们刚刚得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

张强的海鲜摊位,还在以极低的价格销售各类海鲜,这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真见鬼了,什么破公司会,签订这种不看市场销售量的合同。

再说了,急需回笼资金,冲量不应该放在大城市吗?

冲击青平县这种十八线小城市,又能回笼几个子啊。”

张庆云不否认张强所说的事,从事海鲜行业多年,他也曾见过这种事。

不过货源一般都是往大城市冲量,怎么偏偏会轮到青平县呢?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要是其它时间段冲击市场,张庆云也有把我控制风险,偏偏在他签付货款,准备开拓次级市场的时候。

张庆云深知这种情况的严重性,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他的生意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要不这样,咱们联系一下老钟,把剩下的货全部转给他。

不要他现在支付,可以给他当一回钱袋子,只需要他自己负责运输就行了。”

梁红玉则显得比较冷静。

她认为,应该尽早止损,亏本回笼资金。

若是不及时处理,一旦积压的货源出现意外,就连亏本转手的机会都没有。

万一货源积压过多,市场迟迟无法消化,到时候自己跟张强所说的这家公司,又有什么区别?

梁红玉此时担心的不是亏多少,而是怕不及时采取行动,可能会血本无归。

资金流动可能会出现问题,也可能导致公司破产,这么多年经营毁于一旦。

“姐,你知道现在还有多少货吗?

足足一百八十多万,就算钟老板接手,咱们也要亏掉五六十万。

再给人家当钱袋子,剩下的一百多万,谁知道钟老板啥时候结款?”

梁杰有些不死心。

一旦亏本抛售,把剩下的货以70%的进货价,转上给钟老板当冷藏。

梁杰投资这三十万,立马缩水一半,剩下的钱,还要等钟老板售后付款,这段时间怎么熬过去?

他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

“不行,被老钟压了半辈子,决不能再这么窝囊下去。”

因为错失时机,张庆云跟老钟几个同学,本来就不对付。

这会儿,还要拉下脸回头去求他们,张庆云实在做不到。

危机,危机。

有危险也有机遇,不服气激起了张庆云的野心,这次危机中,他看到了一个机会。

他觉得,这才是开拓次级市场的大机遇。

“既然青平县已经无路可走,我们就另外开辟一个战场,隔壁县不也有次级市场吗?”

张庆云觉得,自己是不是老糊涂了,几次冲击青市不成,竟然对此耿耿于怀。

自己不该局限于一个青平县,青市两区三县,次级市场又不仅限于青平县。

“啊杰,回头你请这个张强吃顿饭,问一下他,能从上家拿到多少货源。

既然决定放弃青平县,咱们就转战其它县的次级市场。

若是能从他手里低价拿到货源,我们直接向周边县城的次级市场铺货。

再把手里的这一百八十万货,直接转入冷链,生鲜与冷藏双线操作。

一旦把周边的次级市场吃下,再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彻底把老钟他们,挤出海鲜这个行业。”

张庆云不愧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在商业上的目光,有着绝对精准的把控。

“资金呢?

我们手头上的流动资金不够,一下子把摊子铺得那么大,你有把握吗?”

梁红玉持反对意见。

她算过一笔账,按照张庆云所说,别说现在手头上这一两百万,就是豁出家底,凑齐一千万也不够。

别看张庆云在县里混的风生水起,在十八线小城市,有几个白手起家的千万富翁?

张庆云虽说跻身千万资产,但许多都是固定资产,比如房子,车子,铺面之类。

实际上,张庆云能动用的流动资金,也就五百万左右。

在一般情况下,公司只需要一百万运营,外加五十万流动资金周转,足矣应对任何突发事件。

这次为了开发次级市场,再次投入一百多万进去,加上公司运营费用等。

张庆云目前能动用的资金,仅剩下两百多万,两百万开发一个县的次级市场,因该没问题。

“咱们就剩下两百多万了?”

钱到用时当恨少,张庆云既有野心,也有策略布局,唯独没有资本。

“青市这边咱们不管,高新区也可以暂时不动。

但是,剩下的两个县不能有任何闪失,一百万一个县,应该差不多了。”

张庆云盘算着,按照青平县的预算,一个县投入一百万,用于开发乡镇的次级市场,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货源、运输、配送等一系列,都需要金钱去维持,这个才是张庆云头疼的地方。

不是说你买十吨海鲜,分十个小镇配送,一句话就完成了。

先确定市场,投入资金囤货,然后经过中转站,配送到次级市场上。

当然,有人会说,我先进五吨,剩下五吨的钱,用于开拓市场,做配送的运营费用行不行。

一个字,行!

但是,你要保证这五吨货源,足矣支撑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断供的情况。

还得防着商业竞争对手,用同样价格,或者更低价格打入市场,挤压你占据的份额。

“一百八十万货,直接转化成冷链运输,足矣应付老钟他们的手段。

不管是降价,还是冲量,打折任何手段,论品质也不可能输给老钟。”

张庆云就是要把,刚刚签订的两百万货源,从生鲜转入冷藏,以冷链运输的方式,跟老钟他们的兴业冷藏再次打擂台。

生鲜转化冷藏,其中费用自然不少,至少会提高20%左右。

在品质方面,也会提高竞争力,毕竟冷藏的海鲜,从渔船捕获开始冷藏。

生鲜经过层层筛选,再转化冷藏,质量上肯定更高,当然成本也会随之提高。

“姐夫说的不错,不说在次级市场,就是在这青平县里,以老钟他们的货,肯定比不过咱们的。

一个刚冰冻三天的螃蟹,跟一个冰冻三个月的螃蟹,任谁都知道该怎么选。”

梁杰也同意张庆云的计划,毕竟这这两百万货,与其以七成价格,转让给老钟做冷藏,不如自己做冷藏。

以往张庆云竞争不过老钟,不是因为生鲜转化冷藏品质不行,是因为成本太高。

比如,老钟的冷藏进货六块,张庆云生鲜进货成本价就是七块。

张庆云把七块的生鲜转化冷藏,又得花费一块成本。

大家以七块售价,老钟能卖一辈子,张庆云卖一斤亏一块。

老钟的品质不如张庆云的,他可以卖六块五,还有微薄利润。

张庆云要是卖六块五,赔的连裤子都没得穿。

除非张庆云有雄厚的资金,支撑到老钟运营不下去,再涨到八块,甚至九块。

资本运作,这就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性。

当然,这种恶性竞争,往往只会出现在抢占市场份额上,毕竟资本也需要收割。

不可能无限降价,冲量,为了打擂台,把自己家底赔进去。

张庆云和梁杰都没有想到的是,张强做的是无本买卖,几乎没有赔本这个说法,自然也不会考虑收割这个问题。

梁杰挑起了乡镇次级市场的竞争,就得面对张强的反攻,接下来就是财力比拼。

而在张强这里,不存在干哥所说的进货资金不足。

梁杰这是在压榨张强劳动力,只要张强能捕捞足够海鲜,这场竞争,梁杰没有一丝赢的可能性。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