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朝廷诏令之时,房顺刚刚经过了一场刺杀,此刻不是别人,正是与他并肩作战多年的好兄弟-程千里。
王无择和盖嘉运异常愤怒,他俩都想不通,老程为什么要这么做。
房顺虽然也有同样的疑虑,但却严令不得声张,还把王、盖二人赶走,让紫羽、朱雀在帐外负责警戒。
开了两坛酒,二人碰了一下,各自拿酒灌了起来。长出了一口气,房顺还抬手示意他尝尝今天的菜。
之所以这么客气,是因为房顺知道,真想杀他,程千里至少有一百种方法。最简单的,递一杯有毒的茶给他就足以把事办了。
酒过三巡,房顺切入正题:“记得我们十五六岁,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总以为投身战场,就能成为所谓的英雄。”
“直到身经百战,侥幸存活下来才知道,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太远。年轻时脑海里的战争,是褒奖荣誉,而现实中是流血死亡,没有谁能够毫发无伤地走过战争。”
程千里也跟着叹了口气:“是啊,即便自己能侥幸,但是家人也会代替你付出代价。”
他们都是斥候出身,需要时常深入敌后,多年下来,说谎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
做了官后,烦恼也随之越来越多,有时候,连他们自己都分不清,自己是为了利益有意在说谎,还是完全下意识的。
但不管怎么样,他们都尽可能的用谎言,赢得身边所有人的信任,然后用谎言巩固谎言,沉溺在谎言中无法自拔。
即便是这样,依然被上官们怀疑,因为官的职业就是在说谎,为了掩饰自己的虚伪,大家还心照不宣的起了一个名字“和光同尘”。
他知道房顺想问什么,可他知道的并不多,唯一能告诉房顺的就是城外的那点事。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他的把柄在人家手中呢!
为了盖住这个秘密,让它永远不见天日,为了不辜负兄弟之情,同袍之谊,他只能选择失败。他死了,就没有利用价值了,事情也就盖住了。
至于,那把柄是什么,房顺就别问了,他是死不会说的。喝完了这顿酒,容他按照魔罗骑的规矩自裁谢罪!
房顺摇了摇头:“死?很容易!”
但既然是性命相托的兄弟,房顺也愿意放他一条出路。毕竟受了其兄万里的托付,房顺不愿意对不起死人。
吃了一顿饭,程千里便可以回中军报到,跟着大总管返回京师受赏。他用人格保证,此时王、盖二人一定守口如瓶。
程千里很意外,他了解房顺,平生最恨叛徒,也亲手处置过不少临阵脱逃或叛变投敌之人,如今怎么转性了?
房顺微微一笑:“我可没变,换一个,早就埋土了。”
程千里愣了一下,随即摇头苦笑:“能在魔罗将军手下逃得一命,也够我后半生炫耀的了,不是么!”
程千里毫发无伤的走了,毫发无伤!紫羽还念起了经“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一类的话警示他。
可房顺似乎一点都不在乎,就是让朱雀点齐随行的内卫明日出发,对王、盖二人的疑问充耳不闻,转身走回了帐篷。
.......
与王孝杰话别后,房顺带人先行,与武懿宗、狄仁杰会和,三人随即转向箕州。
路上,听狄仁杰说了武懿宗的所作所为,及圣人的决议,房顺没有表现出一丝意外。
什么是人臣之道?
既明且哲,保全其身!
怎么才能明哲保身呢?
夙夜匪懈,以事一人。陛下为什么重用魏、梁等武氏子弟,那是因为陛下知道,他们的头上只有她这一片天。
偏心不很正常么!狄仁杰要是实在过不去这个坎儿也简单,他现在就去栽了那家伙,反正天机卫没有铲除前,陛下不会动他,再多的债,他都无所谓。
但狄仁杰却不赞同,磔杀同僚,不是他做人行事的方式,朝争有限,相忍为国才是正道。有本事,就在这次的差事中,阻止武氏子弟们的阴谋。
房顺是一阵无语,狄仁杰是前辈,又是上差,他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吧!需要他配合的地方,他尽量配合!
出了驿站,房顺找了馆子坐下,菜还没点完,李元芳就跟着上来。方才,他看出来了,房顺对国老的决定有异议。
他跟上来就是替国老解释两句,有些时候朝争,要比战场还复杂、残酷,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请房顺理解一下,国老的难处。
“我可以理解他,可李兄,如果你们输了,知道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吗?”
李氏臣工一方,为什么几十年来,总被武氏一方压着打,就是因为他们太讲规矩了。被规矩所束缚,才有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状况。
房顺无所谓,输赢都影响了不着他,但李元芳就不一样,他是跟着狄公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要心中有数才对。
“房将军想置身之外,怕是不容易吧!”
“哎!李将军,此言差矣,顺从做流囚开始,便跟这大势无关了!”
不过,这事让他很疑惑,他印象中李旦就是胆小怕事的角色,陛下哼一声,他能回去抖三天。他勾连外臣,暗中谋划,多少让人难以置信。
难道说,真是人长大了,胆子也大了?
李元芳摇了摇头,李旦过去是什么样,他不知道。但自从其跟在狄公身边以来,皇嗣之位便摇摇欲坠。
李旦为了自保,类似于这种事,就发生过两三次。有次在湖州,狄公还差点因此丢了性命。
“哦,明白了!先反带动后反,祖传的毛病,时不时就犯呗!”
嘶!这房顺还真是没什么忌讳,还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左右瞧了瞧,见周围没什么人,李元芳无奈的指了指他。
反正不管怎么说,箕州的这个事,不能把所有的事都摆在面上。特别关于皇嗣的事,还是要遮掩一二的,毕竟这关乎国本的稳固。
房顺举起酒碗,与李元芳碰了一碗:“你放心,我虽然不喜欢那位老叔,但更瞧不上草菅人命的武懿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