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恩师阎立本曾评说章怀太子龙凤之姿,日月之表,天生就长了一副天子的容貌。而狄仁杰印象中的李贤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温文尔雅,如玉一般。
房顺与其父年轻时,可谓是一模一样,看的人不由的恍惚。顶着这张脸出现在暗涌涌动的朝堂,绝对能掀起轩然大波。王孝杰好胆子,他竟敢藏这么多年。
但房顺与其父还是不同的,听王孝杰的节度管记-张说提过,房顺在安西军的战绩。杀伐决断,骁勇善谋,颇得军心,是张说对其的评价。
撩起下摆,狄仁杰大礼参拜:“老臣狄仁杰,叩见殿下!”
房顺也没想到这老头挥推诸官后纳头便拜,急忙扶起狄仁杰:“都督莫要以殿下称之,我早就不是什么殿下了。”
恩,狄仁杰了然,章怀太子案时,他在御前充任知顿使,也知道太子之冤。房顺能活下来,过程有多艰辛,可想而知。
这次,武皇给他秘旨,狄仁杰还真吓了一跳,他有两个没想到,一个没想到是天机卫竟敢在神都做下如此大案,另一个是没想到房顺竟然就是李光顺。
陛下在旨意中说的很明白,狄仁杰全力配合,幽州都督府的一切资源任由调拨。这也是开战之后,狄仁杰仍旧留守后方的原因。
前些日子,内卫来了都督府,说他们在信都遇袭,房顺被虏,其等与紫羽兵分两路追救,狄仁杰还着实担心了一番。
“将军,此番因何被设此局啊?”
除了《天魁决》,房顺暂时还没有其他的发现。
可狄仁杰是刑官出身,擅长从只言片语中抽丝剥茧,寻常线索,房顺只能一五一十的跟他学了一遍,听得狄仁杰频频皱眉。
按照房顺的叙述,看上去,神都案明着是奔陛下去的,实则就是奔着房顺的《天魁决》来的。
但幽州之事怎么解释?
是因为他们故意自曝的其短?
不!在狄仁杰看来,正是因为幽州事,早发于神都,其等欲断朝廷的追究,故而将房顺又引回了个起点。
从幽州到神都,从神都到信都,从信都到太白山,再从太白山到幽州,这不就是圈么!不管怎么追查,都是已知的这点事,人家把尾巴收拾的很干净。
“老夫在大理寺时,便奉陛下的旨意,接触过几件天机卫的案件。”
“以老夫的经验来看,天机卫之所以能为祸数十年,并不是有多阴诡的计谋,神出鬼没的杀手,而是他们预先就布置了一条,甚至数条退路。”
狄仁杰还为房顺介绍他的卫队长-李元芳,幽州案就是他负责侦缉的,与天机卫周旋了月余,大小十三战,击杀贼人七十六人,无一活口。
不是李元芳不想活捉,而是人家早有准备,哪怕重伤不起,也会咬破嘴中的毒囊。人家从一开始,就没想在幽州留下任何活口。
唉!这就难办了!只能是先研究《天魁决》,虽然被动一点,但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当然,这段时间,狄仁杰建议房顺就在都督府好生休养,等朱雀他们赶来,手下齐全了,再思动不迟。
房顺摇了摇头,前线战事如火如荼,他这个诸征行军军法监,在后方养尊处优,着实不妥。更何况,前次战役,孙万荣随李尽忠入寇,以重兵绞杀一半魔罗骑。
作为前魔罗骑的统领,房顺与他们同袍多年,情同手足。若不能砍下孙万荣的脑袋,为战死的同袍报仇雪恨,将来到了九泉,还有何面目再见故人。
等两日,他默下《天魁决》,紫羽为他做好面具,便起身赶往前线。
狄仁杰皱起眉头:“战场上刀剑无眼,将军身系颇大,若有闪失,可是社稷的损失。”
狄仁杰一语双关,即是说房顺身负皇帝厚望,侦办天机卫;更是再提醒他,千金之子戒垂堂的道理。章怀太子就这点血脉,房顺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这一脉可就无出头之日了。
可房顺听完,只是淡淡一笑:“狄公!我伯、父皆琰圭在手,可他们长寿了吗?”
这!狄仁杰僵在堂中,直到目视房顺离开,他也没找到挽留的借口。孝敬皇帝、章怀太子之薨,不仅是社稷的损失,更是所有李唐忠臣心头的一根刺。
唉!叹了口气,狄仁杰扶着隐几坐了下来,叹道:“这也是个不听劝的。”
一旁的紫羽见老师如此感叹,也是与老师解释,房顺与孝敬皇帝、章怀太子的羁绊太深了,这个坎儿怕是不那么容易过。
而且,他对先帝冤错章怀太子一事颇多怨言,对李氏皇族袖手旁观亦有怨恨,且与梁、定二王来往密切,想让他坐在李氏这头,难!
除非,李氏老臣们愿意改换门庭,拥戴于他,否则定无转还的余地。紫羽觉得,老师可以考虑。这次,入神都,她冷眼旁观,圣人对这个长孙的态度,不一般。
嗯,狄仁杰捋了捋长髯:“你看的透彻,他的态度至关重要。”
如紫羽所言,其与梁王、定王有交情,便与其他李氏皇族不同。如果他入主东宫,或许便能消弭李武两族的仇怨,取一个平衡,这是圣人所愿意看到的。
侍立在狄仁杰身旁的李元芳调侃道:“我们冷面参军,好像很看好他!”
是的!紫羽毫不隐晦他对房顺的欣赏。这人虽看上去年冷,但却是个至情重义之人。生死之间,重大义,轻己之命!全靠其以命相搏,才信都百姓的命活。
放眼李武二族,有谁会为了那一县百姓,枉顾自己的性命?就凭这一点,他的价值,便超过了他的两位叔父,比他们更值得拥戴。
狄仁杰随即扭头看向李元芳:“元芳,你怎么看?”
李元芳不能说紫羽看的片面,但这人也不是一两件事就能看清楚的。就算紫羽说的对,这事也不是狄公一个人能说了算的。比起那两位做过皇帝的,房顺的人望、底蕴可是差多了。
目前朝中争储风波如火如荼,北线之战,陛下又以武氏子弟为帅,难说不是为魏王铺路。所以,在拥立的问题上,还是应以稳妥为主。毕竟机会只有一次,稍有不慎,李氏社稷不复明矣!
狄仁杰頟首表示赞同:“好吧!再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