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木一世最近和他的幕僚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阻挡唐军南下的脚步。
在他们看来,铁炉堡的沦陷已经是注定的事情了,那么如何经营好他们手里的筹码,就成了他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无非就是几个选择:第一,反击;第二,固守。而因为局面非常被动的关系,主张固守的人更多一些。
毕竟现在的情况看起来,进攻差不多就是大火收汁,算是另一种加快历史进程的选择了。
在平原上和唐军的装甲部队决战,这和送死没有任何区别。只要唐军展开阵型,联军的部队差不多就是来多少死多少的节奏。
所以,杨木一世决定加固自己边境线上的防御工事,把它和矮人的边境防御工事连接起来,并且改造矮人的边境防线,以此来形成一个拥有庞大纵深的防御地带。
依托这个防御地带,他会集结超过300万大军,和唐军在前线对峙,让战争进入僵持阶段。
这样一来,虽然也会让本土受到严重影响,可还是要比坐以待毙强一些。所以,杨木一世最近开始调集力量,加固那条只剩下大约五分之四的“边境防线”。
至于说已经被唐军突破的地段,还有热风港,杨木一世已经不考虑了。他知道这些地方他大概率是夺不回来了,所以也只能放在一边。
当然,他也不是完全就放弃了这些地方,如果他能够守住现有的防线,顶住唐军的进攻,那么接下来,他就会考虑反击热风港这个行动方案了。
“我们已经向边境地区集结了30万吨水泥,部队正在砍伐周围的树木,加固现有的防线。”主管这方面运输的大臣,对低头看着地图的杨木一世介绍了一下他的工作进展。
实际上杨木帝国一直都在往边境运输建筑材料,他们一直都在加固自己的边境防线,这都是他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只是因为唐军已经快要包围铁炉堡了,这些修建防御工事的计划进度加快了,所以才显得他们最近一直都在疯狂的扩建他们的边防阵地。
所有的碉堡都要改造,都要加固,原本没有碉堡的地方也要修新的暗堡,来增加整个防线的火力密度。
一些已经被证明过时了的50毫米口径的反坦克炮,也都被加固到了阵地上,成为了隐蔽在伪装网
尽管这些武器已经被证实了无法击穿唐军的坦克,可它们还是可以对步兵还有装甲车产生一定程度的威胁的。
“矮人那边愿意提供10万劳工,帮忙挖一些战壕,将现有的防线连接起来。”负责联络冰寒帝国的外交部门官员,也说起了自己的工作成果。
现在这种状况,矮人方面愿意拿出10万劳工来配合杨木帝国修建防线,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外交成就了。
民政方面的大臣也跟着补充道:“我们这边也征集了30万劳工,争取在冬季结束之前完成边境防线的建设工作。”
想要修建的速度足够快,那就要动员足够多的人,毕竟这可是一条绵延数百公里的超长防线,想要全面加固,是需要许多人耗费很长时间才行的。
指着地图上的一些标记的点,军队方面的将领开口对杨木一世说道:“整个防区内,我们计划修建121个大型环形防御工事。每一个这样的防御工事都可以驻扎超过3000人,可以单独作战1周以上的时间。”
这些环形防御工事就是一个个坚固的防御要塞,虽然没有城墙之类的东西,可它拥有超宽的反坦克壕沟,还有类似龙牙反坦克障碍一样的石墩,并且配备了一些可以旋转的榴弹炮炮塔。
这些炮塔都是直接拿海军的军舰图纸改装的,许多甚至是直接拿的海军战舰上的炮塔直接安装的。
精灵海军已经全军覆没了,许多之前留下的备用零件都已经没有了用处,所以直接被陆军拿过来废物利用了。
这些海军火炮几乎没有任何的机动性,所以都只能安装在固定炮台上,最多使用旋转炮塔来增加火力的灵活性。
有了这些火炮,至少在它们被摧毁之前,精灵的炮兵都不会在与唐军的炮战中被动挨打了。
除了这些火炮之外,陆军还炸毁了一些河流上的桥梁,沿着河岸修建了新的防御工事,借着这些地形来缩短自己需要固守的防御长度。
有了这些炮塔和坚固的防御工事支持,这些环形防御工事可以单独作战,即便是被唐军包围也能坚持很长时间。
当然了,所有人都知道,唐军最厉害的手段是空中压制,被空军盯上的这些工事,很快就会被轰炸摧毁,可大家还是愿意相信,有这样的工事,士兵们是可以坚持很长时间的。
另一个将领指着一旁的示意图,继续讲解道:“每35米就计划修建一处碉堡,每100米就会部署一门反坦克炮!这样的火力密度,绝对比之前所有的防线都要密集。”
那张图上画着碉堡还有阵地的例子,上面枪线交错,一看就不怎么好惹。即便唐军战力惊人,撞上这样的防线,估计也要损失一些士兵才对。
前面先说话的将领继续补充说道:“为了避免整个防线被唐军轰炸,我们会在防线内修建足够多的高射炮阵地,部署数量充足的高射炮。”
他们也知道自己的空军是指望不上了,所以他们要依靠自己的防空武器来解决唐军的空中威胁。
至少,他们觉得应该有一些对付唐军那些该死的直升机的手段,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事存活的更久一些。
“我们会尽可能的加强防空火力,只要补充速度跟的上,那么我们有信心可以在边境地区坚守半年以上。”最后,几个将领对杨木一世做出了保证。
这个保证是必须的,因为杨木帝国在这条防线上的投入,已经夸张到吓人的地步了。